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9-24 00:00:00曹恒李轶涛李娜娜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1期

收稿日期:2023-06-27

第一作者:曹恒(1987-),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林业碳汇、森林生态等。E-mail:592189934@qq.com

摘要:文中基于山西省第七、八、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测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三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测算各级因素权重;结果表明,影响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政策、专业人才、法律制度、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碳汇认知度。为更好促进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应持续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2)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3)注重法律法规制度修订和完善;4)建设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5)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众碳汇认知水平。

关键词:碳汇经济价值;碳汇交易;影响因素;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S718.5;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9546(2024)01-0091-05

DOI: 10.12344/lczcyj.2023.06.27.0002

曹恒,李轶涛,李娜娜.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影响因素分析[J].林草政策研究,2024,4(1):91-95.

Influencing Factors to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ding in Shanxi Province

Cao Heng1 Li Yitao2 Li Nana3

(1.Ji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nzhong 030602, Shanxi, China;

2.Shanxi Forestry and 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center,

Taiyuan 030002, Shanxi, China;

3.Shanxi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Taiyuan 030021, Shanx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7th to 9th Forest Resources Inventory in Shanxi Province, the three-level influencing factor system for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ding in Shanxi Province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the factors at all levels are weig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icy, professionals, legal framework,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body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awareness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ding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carbon sink trading in the province, the paper proposes to: 1)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function of fores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orienting role of policies; 2)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3)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4) build qualified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bodies; and 5) enhancing the dissemination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Keywords: carbon sink economic value;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ding; influencing factors;Shanxi Province

气候变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2023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地都面临高温热浪,在各地极端高温的同时,全球海面温度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在爱尔兰、英国周边海域都观测到了显著的海洋热浪[1-2]。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并深刻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已将森林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合作机制[3],而森林碳汇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交易,林业碳汇交易已成为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有效手段[4]。当前,围绕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经济价值,许多学者已从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尺度开展了大量研究[5],并有学者针对山西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影响因素的分析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选取山西省第七、八、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实测数据,在采用碳税法对山西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进行估算[6]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明确影响山西林业碳汇交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更好地激发山西省森林的碳汇潜力和实力、促进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并为其他地区的林业碳汇交易提供参考[7]。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总占地面积为15.67万km2,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年降水量为358~621 mm,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 ℃[8]。土壤类型较多,以褐土为主。植被类型较多,主要可以分为草原、草甸、灌丛和灌草丛、沼泽和水生植被、阔叶林、针叶林等6种植被型组[9]。近年来山西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3.57%,森林蓄积量为1.59亿m3。

1.2 研究方法

1.2.1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核算

以山西省第七、八、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森林碳汇经济价值核算,对象主要是乔木林,不包括灌木林、疏林和经济林。采用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公布的算法和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U碳汇= U碳+ U氧,(1)

U碳= AC碳(1.63R碳B年+F土壤碳), (2)

U氧=1.19C氧AB年。(3)

式中:U碳汇为林分的碳汇经济价值;U碳为林分的固碳价值;U氧为林分的释氧价值;A为林分的面积;C碳为每吨固碳量的价格(1 200元/t);R碳为CO2的碳含量,取27.27%;B年为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10-19];F土壤碳为单位面积森林土壤固碳量,通过查阅文献,确定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年土壤固碳量分别为2.29、3.00、1.52 t/hm2[6];C氧为每吨氧气量的价格(1 000元/t)。

1.2.2 影响碳汇交易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林业碳汇交易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概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来构建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将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影响因素按照目标层(M层)、准则层(A层)和指标层(B层)的形式进行排列,组成层次结构模型(图1)。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和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各指标层不同因素的权重[20-21],借助权重大小来揭示不同因素对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影响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计算,山西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在第七、八、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分别为239.44、287.51、324.96亿元,碳汇经济价值较大,且呈现连续增长趋势。积极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促进林业碳汇交易是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具体情况,根据可行性、科学性以及整体性的原则,围绕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5个方面,选取与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相关的22个因素指标,建立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邀请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林业碳汇项目事宜的相关人员,依据1~9标度法对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两两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打分,得出各层级不同因素的权重水平(表1)。

对于准则层来说,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政策因素(0.345 0)>社会因素(0.297 9)>市场因素(0.192 0)>经济因素(0.097 2)>生态因素(0.067 9),说明政策因素最为重要,社会因素次之,排名最后的是生态因素。目前,碳汇交易作为一种政府主导行为,政府的重视程度对于碳汇交易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政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法律法规的出台、完善和执行,以及配额分配等,都会大大影响森林的碳汇交易;因此,政策因素对碳汇交易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指标层而言,权重排名前5的分别为国内政策(0.165 6)、专业人才(0.133 2)、法律制度(0.124 7)、第三方认证机构(0.088 0)和碳汇认知度(0.074 1),说明国内政策、专业人才、法律制度、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碳汇认知度在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山西在碳汇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上还相对滞后,未能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且层次还相对较低,执行效果不够明显;同时,政府在资金的投入上也略显不足。林业碳汇交易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但山西目前在碳汇交易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极度匮乏,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第三方认证机构作为负责林业碳汇计量、核证、核定、监测等中介服务机构,对于保证碳汇交易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省已确定了部分单位作为山西省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但第三方机构在服务机制上还不够健全,责任和义务还不够明确。林业部门及涉林人员对碳汇交易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普通大众对碳汇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充分说明山西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上还不够到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通过计算第七、八、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山西省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认为山西省碳汇经济价值巨大,且呈现连续增长趋势,应积极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认为林业碳汇交易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国内政策、专业人才、法律制度、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碳汇认知度。国内政策在22个指标中占据最高权重,可见政策的出台和完善是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建设的重要基础。专业人才排名第2,是影响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关键指标。法律制度是影响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重要指标。此外,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碳汇认知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建设。

3.2 建议

1) 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一方面,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指导碳汇交易的进行,让碳汇交易监测、报告、核查有理有据;另一方面,政策的出台可以引导公众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意识到可通过购买森林碳汇产品、减少碳排放等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山西应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山西碳汇交易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建立相对有序的交易环境,加大相关投资力度,以助推碳汇交易的顺利开展。

2)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注重多途径挖掘碳汇相关专业人才,让专业人才队伍成为助力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强力支撑。一方面,通过全面排查了解当前全省碳汇人才的储备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宣讲会、开发专业课程、讲座、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架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合作,在高校增设林业监测与核查等相关专业课程;同时,应积极组建专业团队,为碳汇事业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注重碳汇交易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让法律法规成为山西省林业碳汇交易的最终防线。在法律法规中应明确碳汇交易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碳汇交易的计量和监测方法。同时,应注意森林极易发生火灾,尤其是夏季高温时节,进而导致林业碳汇交易存在一定风险,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林业碳汇交易风险保障机制。

4) 构建第三方认证机构平台。山西省应高度重视第三方认证机构,以有效保证碳汇交易双方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更有助于碳汇交易的进行;同时,第三方认证机构还可以进行风险预测,提前提出预警方案,进而有效规避交易风险。

5) 加大宣传力度。山西省应加强碳汇交易的宣传与引导,通过官网、媒体、卫视频道、广播等多种途径,积极传播林业碳汇相关内容,提升公众对碳汇的认知度,让公众意识到森林作为碳库,具有强大的固碳增汇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DATTA A,SMITH P,LAL R.Effects of long-term tillage and drainage treatments on greenhouse gas fluxes from a corn field during the fallow period[J].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13,171:112-123.

[2]TAN Z H,ZHANG Y P,LIANG N S,et al.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carbon-sink strength of East Asian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s[J].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2,7(4).DOI:10.1088/1748-9326/7/4/044017.

[3]陈刚.我国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评估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5):109-111.

[4]陈周光,龙飞,祁慧博.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及经济价值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22,34(4):126-133.

[5]张峰,彭祚登.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21(6):52-58.

[6]张春华,居为民,王登杰,等.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J].生态学报,2018,38(5):1739-1749.

[7]贾松伟.黄河流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5):78-82,88.

[8]王争磊,刘海龙,丁娅楠,等.山西省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42(18):7470-7483.

[9]上官铁梁.山西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1985(1):72-82.

[10]WOODBURY P B,SMITH J E,HEATH L S.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U.S.forest sector from 1990 to 2010[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7,241(1/2/3):14-27.

[11]罗天祥.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6.

[12]刘再清,陈国海,孟永庆,等.五台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营养元素的积累[J].林业科学研究,1995,8(1):88-93.

[13]吴刚,冯宗炜.中国油松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的研究[J].生态学报,1994,14(4):415-422.

[14]马钦彦.中国油松生物量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11(4):1-10.

[15]白杨,欧阳志云,郑华,等.海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J].生态学报,2011,31(7):2029-2039.

[16]李庆云,万猛,樊巍,等.黄淮海平原农区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J].河南科学,2008,26(4):434-437.

[17]张小泉,孟永庆,刘命荣,等.五台青杨天然林净生产力与营养元素积累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5,8(3):291-296.

[18]赵敏.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评估[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

[19]曹扬,陈云明,渠美.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生产力及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的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5):113-120.

[20]曹恒.青海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功能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21]李娜娜.山西省天保二期工程中期综合效益评价[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