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银杏古树为节点的环渤海地区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构想

2024-09-24 00:00:00樊泰然张德成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1期

收稿日期:2023-08-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林草政策史研究”(21BDJ09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森林

经营理念与方法研究”(20BGL172)

第一作者:樊泰然(1992-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文化。E-mail:2463592543@qq.com

通信作者:张德成(1973-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林业史、生态文化。E-mail:zdc@caf.ac.cn

摘要:银杏古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识,以银杏古树作为节点建设森林步道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意义。文中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区域内银杏古树128处161株,评价其区域适宜性、旅游适宜性、建设适宜性,认为总体上银杏古树适宜作为环渤海森林步道的节点。从综合评价来看,适宜作为步道节点的银杏古树,共计100处117株,其中32株古树重点推荐作为途经节点。初步设计了以银杏古树为节点的环渤海地区森林步道选线方案,由6条线路构成,即大连—丹东—迁安线、北京北线、北京南线、易县—肥城线、肥城—淄博—海阳线、肥城—莒县—荣成线,途经银杏古树79处96株,总里程约为7 352 km。在此基础上,根据环渤海森林步道以银杏古树为节点这一特色,提出优化建设机制、加强银杏古树原真性保护、加强步道生态保护、强化资金保障、推进步道使用、加强代表性景观的宣传等建议。

关键词:国家森林步道;银杏古树;节点;环渤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S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9546(2024)01-0079-05

DOI: 10.12344/lczcyj.2023.08.21.0001

樊泰然,张德成.以银杏古树为节点的环渤海地区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构想[J].林草政策研究,2024,4(1):79-83.

National Forest Trail Construction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with Ancient Ginkgo as Nodes

Fan Tairan Zhang Deche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Policy and Infor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ong-distance hiking has objectively a dem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trails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The ancient ginkgo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Using the ancient ginkgo as nodes to build forest trails in Bohai Rim Region have important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A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161 ancient ginkgo trees at 128 locations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to evaluating their suitability for region, tourism and construction. It is overall concluded that ancient ginkgo are suitable to be used as nodes for forest trails in Bohai Rim Region. Throug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a total of 117 ancient ginkgo trees in 100 locations that are suitable to be the trail nodes. Among them, 32 ancient ginkgo trees are recommended as key nodes. A preliminary design is propo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forest trails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with ginkgo trees as nodes. The forest trail consists of six lines as Dalian-Dandong-Qian’an Line, Beijing North Line, Beijing South Line, Yixian-Feicheng Line, Feicheng-Zibo-Haiyang Line, and Feicheng-Juxian-Rongcheng Line, all of which run along 96 ancient ginkgo trees in 79 location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7 352 km.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ancient ginkgo as the nodes of the Bohai Rim region’s forest trail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protect the original ancient ginkgo trees, enhanc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long the trail, strengthen financial support, promote the use of the trail, and enhance the propagation of representative landscapes.

Keywords: national forest trail; ancient ginkgo; node; Bohai Rim region

人类长途步行由来已久,长途步行旅游更是在中国古代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于当时的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在于古人期望通过长途游历在旅途中参悟人生哲理[1]。现代人长途步行旅游的目的是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游览更多的风景,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2]。森林步道是步行旅游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我国许多道路都辟为车行道,无法适应长途徒步旅游发展的需要,专业的步道系统建设被提上日程。从2015年开始,林业部门提出并规划国家森林步道[3],目前已陆续公布约12条国家森林步道。其中,最长的是横断山步道,全程3 300 km;最短的是大别山步道,全程840 km[4]。环渤海地区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5],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都市圈,其居民对森林旅游和康养需求日渐高涨,具备建设长距离森林步道的客观需求。

森林步道的规划中,节点至关重要,其能够增强景观的吸引力和功能性。古树因独特的生态、文化、景观价值,常作为节点选择的重要元素。关于森林步道上古树的作用,李清扬等[6]研究泰山登山中路古树名木景观特色与文化价值,认为树与环境互为影响,使得视角多变,远近仰俯;李上善[7]研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山林游步道植物景观特征,认为包括古树在内的西湖山林游步道植物景观具有联动湖山风貌、耦合自然人文、承载区域历史、协同人与生态4方面价值。国外研究方面,Kawa等[8]认为历史上北美土著居民弯曲数千棵树枝来标记步道,这些树木被称为文化改造树(culturally modified trees ,CMT),具有考古、环境历史学和民族生物学研究价值,建议将其纳入森林和公园管理计划;Connor等[9]研究落基山国家公园Ridge步道边的超过1 000年的柔枝松,认为这些松树仍然是动物重要的食物来源,对流域保护也至关重要。关于森林步道中古树的利用和保护,曾曦[10]在重庆南山登山健身步道景观规划“怀古溯源型登山步道”设计中考虑了古树的利用;朱春旭[11]研究基于多因子叠加的风景区游步道选线,其中即包含基于古树名木资源的步道选线。

在众多古树名木中,银杏作为我国特有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态、经济和文化树种,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银杏的保护、栽培和利用也由来已久。环渤海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适宜银杏生长[12]。银杏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银杏古树名木分布广泛。因此,建议以银杏古树为节点构建环渤海国家森林步道,既可为长途徒步旅行者指引高质量森林景观,又能达到银杏自然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效果。本文在对环渤海地区银杏古树进行调查基础上,分析银杏古树作为森林步道节点的适宜性,进而提出环渤海国家森林步道线路构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古树保护及文化传承,进一步助推环渤海地区生态旅游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环渤海地区银杏古树调查

根据银杏生长速度的差异,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银杏胸径调查规格,即辽宁地区调查胸径0.6 m以上的银杏,京津冀及山东北部选择1 m以上胸径银杏,山东南部则选择1.5 m以上胸径银杏。参考郭善基《中国果树志·银杏卷》[13]、曹福亮《中国银杏志》[14]、邢世岩《中国银杏种质资源》[15]等著作中关于银杏古树的论述,在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先后到山东淄博、泰安、潍坊、青岛、临沂、济宁,河北遵化,北京门头沟、昌平、房山等银杏古树所在地进行调查,并综合文献和实地调查列出银杏古树目录,共收集环渤海地区银杏古树128处、161株(山东90株、北京36株、河北22株、辽宁8株、天津5株)。临沂和北京是银杏古树比较集中的区域,两地银杏古树数量合计73株,占调研总数的45.34%;其他地区依次是山东淄博、河北唐山、山东威海。其中,胸径最大的1株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其树高26.40 m、胸径4.09 m、树龄约3 600年。北京市最大的银杏古树为潭柘寺“帝王树”,其胸径为2.90 m、树高约30m、树龄超过1 300年。

1.2 银杏古树节点适宜性分析方法

本文所述的森林步道节点包括步道上的景点,也包括露营地、庇护所、补给点。银杏古树作为节点的适宜性主要从区域适宜性、旅游适宜性、建设适宜性3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据此确定适宜的步道节点。

1) 区域适宜性。林业行业标准LY/T2790—2017《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简称《规范》)对于步道线路优先途经区域的确定包括:一是自然保护地,著名自然景观点、地带性森林和灌丛、森林景观多样的区域;二是著名历史遗迹;三是古村落、特色村落。因此,如果银杏古树处于上述区域,则认为其较适宜作森林步道节点。

2) 旅游适宜性。主要考察银杏古树是否能够很好地为旅游服务,如可开放参观,或在旅游景区范围内的古树较多,则认为适宜作为国家森林步道节点。

3) 建设适宜性。《规范》规定,步道线路走向、关键节点的确定,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各类保护规划和交通规划相协调。环渤海地区国家森林步道节点应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和城乡类型等,避开农田、单位建设用地、城镇中心区等。

1.3 步道选线设计方法

根据节点适宜性分析结果,依据《规范》选线要求,在步道选线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节点适宜性分析中所筛选的银杏古树,且优先选择大径级、树龄长的古树; 2)线路长度尽量最短化;3)节点间线路优先选择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名胜古迹、景观多样区域,或优先利用古道、林道等,以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4)线路尽量避免大片的农田和山地。

2 环渤海地区森林步道节点及线路设计

2.1 步道节点的适宜性

在区域适宜性方面,绝大多数的银杏古树位于自然保护地、历史遗迹、村落等优先途径区域内。在旅游适宜性方面,环渤海银杏古树所在地开放性较好,多数为处于旅游景区、历史遗迹或村落,适宜作为步道节点。在建设适宜性方面,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各类保护规划和交通规划要求,且能在满足步道基本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确保自然荒野特性。根据对环渤海地区161株银杏古树的调查和综合评价,认为适宜作为步道节点的银杏古树共计100处的117株,占被调查古树株数的72.67%。其中重点推荐作为节点的银杏古树32株,包括北京13株、天津2株、河北3株、山东7株、辽宁7株。

2.2 步道线路设计

根据银杏古树分布的实际情况和规划原则,重点考虑线路取直,节点间道路条件等因素,初步规划了环渤海地区森林步道的6条线路(表1),全长约7 352 km。在100处的117株适宜作为节点的银杏古树中最终选择79处96株作为设计线路节点。其中,1号线路由辽宁大连经丹东、鞍山、沈阳、铁岭至河北迁安市;2号线路为北京北线,经北京西山、昌平、怀柔、密云、河北遵化至河北迁安;3号线路为北京南线,由河北易县经北京房山、通州、天津武清、河北三河、丰南至河北迁安;4号线路由河北易县经天桂山、元氏县至山东肥城;5号线路由肥城经淄博到海阳;6号线路由肥城、经莒县到荣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以银杏古树为节点的环渤海地区森林步道建设,有利于整合古树资源,不仅能起到改善道路绿化、优化旅游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森林步道的传统文化价值,打造中华文化地标,体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根据对环渤海地区128处161株银杏古树的调查和综合评价,适宜作为步道节点的银杏古树共计117株,其中32株古树为重点推荐节点。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了6条以银杏古树为节点的环渤海地区森林步道线路:1)大连—丹东—迁安线;2)北京北线;3)北京南线;4)易县—肥城线;5)肥城—淄博—海阳线;6)肥城—莒县—荣成线。6条步道线路共计途经银杏古树79处96株,总里程约为7 352 km。

3.2 建议

建设环渤海地区国家森林步道是一项长远规划,相关部门应该确立建设主体地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本文提出以下4方面建议:

1) 优化建设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环渤海5省市协同组织编制建设规划,并同步实施。在人员、机构、资金使用、标准制定等方面紧密合作,探索步道经营和古树保护利用相结合的协同发展机制,破解古树和步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困局,发挥国家森林步道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国家支持、地方欢迎、百姓认可的发展局面。

2) 加强银杏古树原真性保护。以银杏古树为节点的国家级森林步道建设,必然会对古树周边的环境保护带来压力,需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如限制游客进入、禁止野外用火、规范露营地建设等。按照保护古树的原则,保持银杏古树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已经残损古树,可保留古树残状任其自然风化,不宜以个人审美意见出发破坏古树状态,古树周边尽量减少硬化。对濒危古树做适度复壮。将银杏古树进行统一编号,由专人负责管理。同时,将步道建设与古树保护同步推进,保持步道沿线生态原貌,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尽量不进行大规模地形改造。在荒野区域和近自然区域,保持步道沿线景观原貌。

3) 强化资金保障。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标准较高,古树保护、道路设施维护等方面资金需求量较大,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建议充分利用国债资金、世界银行贷款资金、体育彩票资金以及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等,以满足步道建设的资金需求。

4) 加强宣传、推进步道使用。突出环渤海地区国家森林步道的银杏古树特色,通过多种媒体,以银杏古树为环渤海国家森林步道代表性、地标性景观,加以重点宣传。进一步完善路面、护栏、露营地、庇护所、标识、供水、供电等步道设施。为方便行人,应设置起始点标志,并在步道途中标注步道里程。开展相关教育、研究及节庆纪念活动,传播发扬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邹树梅.旅游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艾栗斯徒步简史: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N].燕赵都市报,2023-3-27(16).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森林步道怎样诞生?如何发展?[EB/OL].(2017-12-01)[2023-08-15].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3957/20171201/1053823.html.

[4]陈鑫峰.国家森林步道,让自然体验更美好[N].中国绿色时报,2021-11-11(3).

[5]樊宝敏.论推动环渤海地区森林高质量发展[EB/OL].(2023-05-16)[2023-08-15].https://tech.ifeng.com/c/8PpwtjoilZu.

[6]李清扬,张德顺,吴颖韬,等.泰山登山中路古树名木景观特色与文化价值[J].中国城市林业,2019,17(6):99-103.

[7]李上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山林游步道植物景观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2.

[8]KAWA N C,PAINTER B,MURRAY C E.Trail trees:living Artifacts (Vivifacts) of Eastern North America[J].EthnobiologyLetters,2015,6(1):183-188.

[9]CONNOR J J,SCHOETTLE A W,BURNS K S,et al.Limber pine conservation in 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J].Nutcracker Notes 2012,23:13-15.

[10]曾曦.重庆南山登山健身步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11]朱春旭.基于多因子叠加的风景区游步道选线研究:以麻姑山风景名胜区为例[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20.

[12]樊宝敏.中国林业遗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2.

[13]郭善基.中国果树志银杏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14]曹福亮.中国银杏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5]邢世岩.中国银杏种质资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