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紧题说不要紧语

2024-09-22 00:00陈益
书屋 2024年9期

姚鼐,被誉为清代“桐城派”的魁首,一生敬崇散文大家归有光。近日读到他写给石士编修的私信(上海图书馆藏),信札的书法展示了姚鼐清雅隽永、虽取法晋唐却不乏碑意的风格。内容主要谈文字和文家,由对归有光(震川)的评价引出:

久未得消息,甚念甚念,秋凉来,想佳胜耶?所寄来文字,无甚劣亦非甚妙,盖作文亦须题好。今石士所作之题内,本无甚可说,文安得而不平也?归震川能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此乃是于太史公深有会处。此境又非石士所易到耳。文家有意佳处,可以着力;无意佳处,不可着力,功深,听其自至可也。鼐秋间因酬对应试者之劳,遂病数日,今已愈。然叹老翁不复堪事也。今年河道艰阻,京师百物必愈贵,居者愈难。石士不至甚惫耶?若便南归,亦未易谋一安居之策。人生如浮舟江海,听其所至,非智力所能与矣。已凉,惟珍重,余不具。石士编修。姚鼐顿首。八月晦日。

石士,即陈用光。江西新城(今黎川)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及第,为散馆编修二十年,官至礼部左侍郎。陈用光从小跟从舅父鲁九皋学习,因鲁氏与姚鼐颇有交谊,所以十分仰慕桐城古文,“及癸丑从姬传先生游”。进京为官后,仍时常与姚鼐书信往来,请教诗文艺法,这也正是他后来成为桐城古文传播核心人物的重要原因。

从信札可以看出,陈用光给姚鼐寄去文章,请老师指点。姚鼐对他的要求很高,并无赞赏之语,而把话题转向震川先生归有光,认为归有光作文,能够“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这是因为归有光酷爱《史记》,阅读时下过苦功夫,常用五色笔在上面圈点,深得太史公司马迁的神韵。这样的境界,石士是不能轻易抵达的。姚鼐认为,“作文亦须题好”。用今天的话说是题材一定要好,尽管这个好,却未必像人们以为的那么要紧。写作时在哪里着力,在哪里不可着力,全凭借文家功力。功深,听其自然就可以了。他说得很轻松,却令人颖悟,所谓“功”者,又何止是学识与技巧呢?

其实,陈用光的文字颇有功力。读其散文,不难看出他对时事的关心、对民众的同情,体现一位经世儒者“除贼如除草,抚民如抚儿”的关怀。当时,由于濉阳河决堤,致使很多地方出现饥荒,民不聊生。陈用光途经宿迁时,目睹饥民遍野的场景,挥泪写下了诗句:“昨日见一妇,僵死委路旁,其夫不能敛,逢人诉饥肠。今日见一孩,声嘶委路侧。讵非索乳儿,不得登衽席。所见已如此,所闻更可伤。……对之不能吟,拈韵辄心恻。”悲悯之心,溢于言表。这跟归有光从政的“惠爱”思想一脉相承。面对天灾人祸,陈用光精心拟定的“救荒三策”被上司采纳,产生了很大作用。后来又写成《论令废员修兴水利折子》,议论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及带来的“三利”,也是具体可行的策略。这令人想起归有光的《水利论》《论三区赋役水利书》。陈用光的“非徒以文章为报国之具也”,与林则徐对归有光的评价“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又何其相似!

在这封私信中,姚鼐是以归有光为标准给文家提出要求的。

姚鼐编辑《古文辞类纂》时,从元、明两代众多的散文家中,仅选取归有光一人,作为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散文大家。这也是人们把归有光视为“明文第一”的缘由。

“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散文的精魂全在于此。震川先生的境界确非一般人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