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路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立足于发展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职业教育政策支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一)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
在传统生产方式中,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而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突破,不仅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还要在技术体系中实现创新,催生出新兴产业、新技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新质生产力注重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通过制度创新,如优化市场机制、完善企业制度与优化政策环境等,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
(三)新质生产力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优化资源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四)新质生产力注重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是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绿色环保,形成绿色生产力。它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节约循环型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优美双丰收。
(一)职业教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适应性不强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尚未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目标培养体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仍然停留在传统生产力的培养目标上,无法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此外,职业院校在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方面还不够深入,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强国必先强教育,强教育必先强师。”师资力量是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关键的要素。近年来,虽然我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师师资培养的力度与规模,但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产业背景的教师。此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一)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职业院校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分析新兴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院校应加快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此外,还应注重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打破传统的教育壁垒,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形式的有机融合,使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系统,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劳动力市场、科技创新的紧密联系,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关注新产业、新领域、新工艺、新动能。同时,职业院校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与调整,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课程的质量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课程设置还应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人才支持。
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因此,职业院校首先要着力加强师资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教科研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多元化,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引入企业专家、行业翘楚等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工程师,提升教师整体科技素养;再次要注重师资管理,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制定和完善师资管理制度、师资考核制度、职称评聘制度、奖励制度,加强师资管理,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与提升,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最后要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研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优化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以客观性、公正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还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以实现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改革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院校应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新生态,破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普职融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现代职业教育结构,激发职业教育活力。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快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主体深度合作;其次要注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开发虚拟实训室、智慧校园平台、在线科研平台等,打造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打破时空的限制,构建信息化的教育结构;最后要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了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引导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立足区域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职业院校应积极把握机遇,打造国际教育品牌,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国际资源共享,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强化职业教育政策支持
强化职业教育政策支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优化职业教育资金使用,提高使用效益。同时,要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确保职业教育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此外,还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以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
[1]张培,南旭光.伴生与耦合: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3).
[2]郑蓓,阮红芳.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12).
[3]潘海生,杨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角色使命与责任担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10).
[4]丁雅诵.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N].人民日报,2024-04-07.
[5]韩飞,郭广帅.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实践堵点与创新路径[J].职教论坛,2024,40(3).
[6]闫志利,王淑慧.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7).
[7]韩飞,郭广帅.职业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逻辑意蕴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4,40(3).
[8]林夕宝,余景波,宋燕.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4(72).
[9]徐刚领.全国人大代表石聚彬:推动食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N].郑州日报,2024-03-11.
(作者:吴建德,贵州省威宁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