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精 ” 中“ 精 ” 的类词缀浅析

2024-09-20 00:00:00王俊波
今古文创 2024年35期

【摘要】本文以“X精”为研究对象,在BCC语料库检索语料,从“X精”类词语的具体语用实例着手,使用语料检索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在历史探源和判定的基础上,对类词缀“精”在“X精”中的语法特征和语义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近年来,“X精”中“精”的类词缀不断地被模仿、延伸拓展,在网络背景下,“精”的类词缀具有情感动因的同时具备网络新词独特的心理动因,构成了“X精”类词缀中“精”类词缀运用的心理动因,形成了特殊的网络社会作用——同化效应下的一致行为。

【关键词】“X精”;“精”;类词缀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5-012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5.037

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一种以“X精”为构词框架的新词汇现象日益显著。这些词语不仅在网络语言中频频出现,而且在现实生活的语言交际中也越来越多地被创造、模仿和延伸。自2017年“戏精”一词被《人民日报》列入十大网络流行语后,之后两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又相继发布了包含“杠精”和“柠檬精”在内的十大流行语,这标志着“X精”类词语已经第三次荣登网络流行语的榜单。显然,以“X精”为框架的词汇在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逐渐上升,其中“精”作为类词缀的特点也日渐凸显。

本文立足于《人民日报》发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借助BCC对话语料库进行语料检索,从网络新词类词缀的视角出发,以“X精”中的“精”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精”作为类词缀的形成原因及其在网络社会中的作用。

一、“X精”中“精”的类词缀溯源及判定

类词缀的概念最初由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及,他将其描述为“位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中间语素”。此后,任志萍、沈孟璎、王绍新等学者亦从不同维度对类词缀进行了深入的界定。综合来看,类词缀的特点可概括为:位置相对固定、具有定性功能、意义逐渐虚化以及具有高度的能产性。[1]由于类词缀在保持较多词汇意义的同时,又兼具一般附加构词的优势和实语素的高理据性,因此“X精”类词语在网络交际中得以广泛传播和接受。

(一)类词缀“精”的溯源

在《浅析“X精”框式》一文中,张雅薇明确指出,近年来涌现的“X精”结构与历史上如“蛇精”般的“X精”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她区分了“X精1”与“X精2”,并深入探讨了其中实语素与类词缀的不同。本文认为,“X精”中“精”的类词缀化现象并非网络时代的独特产物。实际上,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涌现,词汇形式的有限性与表达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在这一过程中,词义通过隐喻、转喻等方式不断引申与扩大,而这一现象可追溯到宋代的“猫精”。只是近年来,“X精”中“精”的类词缀化在网络新词中得到了更为显著地体现。

《说文解字·米部》:“精,择也。从米青声,子盈切。”《说文解字注》:“精,择米也。”在其中,“精”本义是挑选出的好米,是上等的细米。如:

(1)鼓策播精,足以食十人。——《庄子·人间世》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精”之本义逐渐扩展,衍生出“完美、纯净”之意,同时亦涵盖了“精气、灵魂”的义项。其含义的丰富与深化,在古籍中可见一斑。如:

(2)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庄子·在宥》

(3)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欢乐。——《神女赋》

在此,前者之“精”指的是精气,后者则用以描述灵魂。

古人面对生老病死与自然灾害的无常,体悟到万物的莫测,于是“精”又引申出“妖怪”的含义。如:

(4)玄微乃悟诸女曰姓杨、李、陶,乃衣服颜色之异,皆众花之精也。——《博异志·崔玄微》

这一“妖怪、妖精”义的浮现,为“精”进一步虚化为类词缀奠定了基础。

据宋珍珍等人的观点,“精”作为类词缀的虚化过程,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的“猫精”。自此以后,“X精”这一构词范式逐渐崭露头角。例如,在《调风月·第三折》中出现了“拖汉精”,明代的《金瓶梅词话》中有“赖精”,清代《荡寇志》则提及了“拆家精”。

时至当下,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与运用,“X精”中“精”作为类词缀的构词现象愈发显著。诸如“杠精”“鸽子精”“柠檬精”等词汇,在网络语境中频频出现,展现了“精”作为一类词缀在网络新词中的广泛运用与影响。

(二)“X精”中“精”的类词缀判定

网络新词“X精”由“精”实语素不断虚化,已具备类词缀的语法特点。吕叔湘提出“类前缀”和“类后缀”概念。而“X精”这一范式具有类词缀定位性特点,为“类后缀”。

自“精”的本义起,“精”的意义不断虚化,有意义虚化特点。如:

(5)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小雅·巧言》送给那些杠精,精辟。

(6)看到有说毕业生叫她姐就觉得不爱搭理的我也是很服了,毕业生肯定比你年龄小吧,就算小两岁叫你姐也没什么吧,哪那么多事,叫姐了说显老,直呼名字说不尊重,很杠精。

在例(5)(6)中“杠精”由表示某种生物虚化,演变为具有某一特征的人。此处“杠精”一词具有[+无理][+厚颜][+强辩]的词义特征,即爱抬杠、爱作。“X精”这一范式还具有能产性特点,如较具代表性词语:人精、蛇精、猪精、戏精、腿精、腰精、嗲精、学人精、是非精、害人精、磨人精、柠檬精、睫毛精、时髦精等。“X精”满足类词缀定位性、意义虚化、能产性特点,符合类词缀定义。

二、“精”类词缀在“X精”中的语法特征及语义内涵

网络时代,“X精”类词语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被创造,作为网络新词类词缀,“X精”范式在结构上以“n精”为主要结构,多以单、双音节形式存在,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较为灵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在语义上具有内涵义、风格义和色彩义,在网络用语中色彩义较强,通常指具有“X”某些特征的人。“X精”中“精”的类词缀延伸具有语言机制形成其本身的特点,同样具有网络时代网络用语的特殊性。

(一)“精”类词缀在“X精”中的语法特征

1.内部语素特征

“X精”由“X”和“精”构成,“精”在“X精”范式中充当类后缀,其位置固定并且意义虚化。“X精”结构变化以“X”为主,本文选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数据,对“X精”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目前“X精”中“精”的类词缀主要运用于微博、QQ、微信等领域,本文选用BCC对话领域进行检索,其结果如表1所示。(n-名词,a-形容词,v-动词,d-副词)

结合表1数据和BCC对话语料库实例分析可以得知“X精”框式结构多元,其中“n精”形式占据语料绝大部分,“v精”其次,“a精”和“d精”数量较少,同时“X”处也可为外语词,如“sense精”。本文就占大部分“n精”为研究对象,选取频次10及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见“X精”中“X”主要以单、双音节为主,三音节较少,其结果如表2所示。

2.句法功能特征

“X精”在实际语言中运用灵活,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此时“X精”框式在句中是名词性的,如例(7)(8)中的“戏精”。“X精”也可以在句中充当谓语、状语、定语。此时“X精”是谓词性的,如例(6)中的“很杠精”。

(7)什么签名照,就当是个笑话吧我又不是名媛,只是一个又丑又蠢的戏精。

(8)戏精,快醒醒!

在一些特殊语境下,“X精”框式的网络新词在运用中演变出许多变体,如“杠精本杠”“杠精本精”“杠精本体”“杠精本人”,即“X精本X/精/体/人”结构。在这些变式中“X精”后加上语素“本”来指代自己,再加上“X精”中某一语素重复或在“本”后加上“体”或“人”,对“X精”词义给予强调,从而突出加注在自身或者他人身上的“X精”特色,其调侃别人或者自嘲的意味更加明显,如:

(9)戏精一枚鉴定完毕,确定是戏精本人了。

(二)“精”类词缀在“X精”中的语义内涵

据《新华字典》对“精”的解释,共11个义项,而在“X精”框式中“精”作为类后缀意义虚化,在网络用语的丰富运用下,在语义上衍生出内涵义,即词语具备原意义外隐含的意义。最初,“戏精”与“戏骨”意义相近,主要指演戏精湛,如例(10)。而如今,“戏精”多用来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喜欢表演的人,举止较为浮夸。其场合也不局限于舞台,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演戏成分,如例(9)中主要强调做戏。“戏精”主体也逐渐扩大,不仅局限于人,还延伸到其他物种,如例(11)。

(10)《怎么谈不拢》中的李新有还欠高大,而作为贫农的年轻妇女徐招秀也嫌温柔有余,阳刚气不足。但是,我们相信,经过演出队同志的不断努力,一定会使这几个戏精益求精,日臻完善。——《人民日报》1965年。

(11)这只二哈简直就是戏精啊,这一定是纯种二哈,鉴定完毕!——腾讯网,2018年。

在特定领域中词汇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内涵义也因风格义而有所不同。网络用语大都具备简洁风格,形式灵活,并且多用于表达感情。“X精”作为网络新词,具备网络用语的风格特色。如“柠檬精”在网络用语中通常用于表现柠檬的酸意,有羡慕和嫉妒的成分在里面,具备强烈的形象感情意味,带有网络用语的风格特色。由于其特定风格下词汇的应用,“X精”不可避免带有色彩义。例(11)中对二哈的“戏精”使用具有褒义色彩,主要为了夸奖二哈憨直、爱演的特色,表现对二哈的喜欢。而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下,“戏精”的贬义用法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多指某人或某物喜欢演戏、作秀或经常通过过分表现自己而赢得关注。“X精”的语义在内涵义上延伸,在风格义上固定,有不同褒贬色彩。

三、“X精”中“精”的类词缀心理动因及网络社会

作用

“X精”中“精”的类词缀在近几年得到凸显,并不断延伸,其原因不仅是因为语言本身在语义、情感方面的表达作用,还受“X精”类词缀产生及广泛使用时代的影响。“精”的类词缀化是网络进一步运用的产物,受网络生活中网民心理及欲求的影响,有匿名机制下发泄的心理动因。“X精”类词缀作为网络语言形式,既能沟通交流,同时在语言身份建构上也有重要意义。

(一)“精”的类词缀心理动因

“精”,在语义层面具有造字初的语义代表和不断发展形成的语义内涵,因此具有语义表达下的情感动因。本文探讨的主要是网络新词类词缀,在《浅谈从“杠精”到“X精”》一文中,周文婧探讨了网络新词“杠精”产生的心理动因,据此结合网民的用语心理,“精”类词缀在网络用语环境下具备网络最典型的匿名特质,因此具有匿名动因。

1.情感动因

“精”的类词缀化在语义上追寻语言发展本身的特点,具有造字时的符号代表义,在发展过程中具备语言经济和便捷原则,并逐渐类词缀化,在具有一般附加构词优势的同时保留实语素的高理据性。在“精”类词缀过程中,受语义本身和个人、群体情感表达影响,出现词缀类化现象。在语义方面,语言中枢负责控制人类进行思维和意识等高级活动,在此过程当中,具有语言表达的重要作用,为人类大脑所特有。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化学传导和电传导实现,而突触在其过程当中起着连接细胞的重要作用。由于大脑中有140亿到160亿个神经元,数量十分庞大,为了处理各种信息,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也就变得错综复杂。为了更便捷处理信息,特别是语言的交流与表达,在此过程当中,神经元的连接遵循了经济和便捷原则,使得“X精”由最开始的实义虚化,便于更多的创造。可见“X精”类词缀化具有语言本身的经济和便捷原则。

在语义发展过程中,“精”由实语素虚化为类词缀,表示“X”某类特征的人或“X”类特征很明显的某类人。语义的表达由内部情感促使,是人类高级需要的表现。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类的需要可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指生理、安全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而高级需要如爱和归属、自重和自尊、自我实现是人类所需要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情绪的表达作为高级需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具有重要作用。“精”的类词缀语义内涵在发展过程及如今的网络背景下都具有场景运用的情感动因。

2.“精”的类词缀匿名动因

“精”的类词缀化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具有匿名动因。研究表明,技术匿名性和社会匿名性共同组成了网络的匿名性。技术匿名性即通过一定的网络信息处理来将网络信息和个人特征模糊化。在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的时代,人人都可在QQ、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信息,而这些平台将个人的网络信息和特征模糊化,对网络背后的个人约束小,人们可在不同的平台“随心所欲”地发布信息。社会匿名性即将技术匿名性的模糊手段放于现实生活中,将个人所具有的现实个人身份信息与现实生活割裂。特别是在技术匿名性的辅助下,在多种平台可以通过背景等信息设置将自己的信息和网络设置分离开来,从而达到匿名的效果。

(二)“精”的类词缀网络社会作用

“X精”中“精”的类词缀表示“X”某类特征的人或“X”类特征很明显的人,“精”的出现,一方面节省认知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形成此类词的刻板印象。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刻板印象激活会产生同化效应,即产生与刻板印象相一致的行为。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网民在互联网平台随意发言,平台使得网民们在现实当中的真实角色与网络角色割裂,而在这过程中,鉴于摆脱了现实生活当中各种身份的约束,“本我”得到了体现。就目前而言,网民用户大都偏于年轻化,各方面储备的欠缺和网络大量信息的冲击,是非辨别能力较低的网民很容易迷失在信息流当中,从而引发同化效应。

如“狐狸精”一词,在大众心目中所代表的形象主要是以艳丽和魅惑为特征的,而这一词多与女性挂钩,带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陈登平等人认为其根源在于:1.从原型角度而言,狐与女性生殖器挂钩,是自然崇拜的本能反应。许慎《说文解字》中:“狐,妖兽也……从犬,‘瓜’声。”因瓜多子而成为一种生殖崇拜,因此瓜就与女人联系起来;2.从时代背景而言,狐狸与历来男尊女卑的思想挂钩。历代艺术作品当中的狐狸精都与男主人公欲望满足联系在一起。由于男性操纵着政治经济命脉,女性的命运和好坏都成了男性的说辞,而狐狸精艳丽与魅惑特征就成了贬低女性,衬托男性崇高的表现;3.从狐狸本性而言,狐狸的这一特性与狐狸的长相挂钩,狐狸狭长的丹凤眼和美丽的身姿使得人们不由遐想,如日本人吉野裕子《神秘的狐狸》中提到,狐狸使人想起秀丽的美女。基于上述原因,“狐狸精”与女性角色挂钩。到目前为止,“狐狸精”还是主要用于形容女性。正是由于“狐狸精”一词在发展过程中带有的身份定性,加深了现代网民对于“狐狸精”一词的性别指向,从而对是非判别力度较低的网民和大众形成“狐狸精”妖艳、魅惑与女性身份挂钩的性别建构。

卡尔·霍夫兰对“睡眠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信源可行性下的传播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可以使得坏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狐狸精”一词的初始坏印象使得大部分女性产生坏印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针对“狐狸精”的坏印象逐渐消失,留下“狐狸精”妖艳、魅惑的女性特征,潜移默化中塑造女性心理身份建构。纵观如今的网络世界,可以看见许多女性以妖艳、魅惑为特点上传的照片吸引人的注意,在获得男性或女性“关注”的同时加深了女性对于自身定位的身份建构,正如网络流行词“萝莉”“御姐”,使得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的众女性相互学习,完成了身份建构。

金盛华在《社会心理学》提出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当女性模仿并认可了其身份定位,这种身份定位会因为与自我紧密相关而处于自我价值核心地位。出于自我保护,越是靠近自我价值,越难以改变。当身份建构形成,也就很难劝说改变了,这就形成了现在网民对于“狐狸精”的自我定位。

“X精”中“精”的类词缀使用在同化效应下形成或改变自我认知,在网络背景下形成自我定位,从而改变行为,如“杠精”的自我使用和赋予,形成“杠精”的自我定位,多做出与“杠精”相一致的行为。

四、结语

通过对“X精”类词语的全面分析,在其历史探源上追寻“精”的语义发展,明晰“精”的类词缀化过程,即从宋代“猫精”开始“精”的类词缀化。选用位置相对固定、具有定性功能、意义虚化、具有能产性的判定基础上,对“X精”类词语的结构特征、语法特征和语义内涵进行探讨。通过对网络新词独特的语言、情感动因和匿名动因,了解了“X精”中“精”的类词缀在近几年不断延伸、拓展的原因。在网络背景下,“X精”中“精”的类词缀运用形成了特殊的网络社会作用——同化效应下的一致行为。

参考文献:

[1]Fu Ruomei.Chinese Affixes and Word Formation[J]. Humaniora,2014,5(1).

[2]张雅薇.浅析“X精”框式[J].汉字文化,2020,(12): 10-11.

[3]宋珍珍.论“精”的类词缀化现象[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32(03):44-48.

[4]王聪.网络热词“戏精”解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5):79-83.

[5]周飞,沈莹.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语“X精”流行构式与认知解读[J].新闻知识,2019,(07):39-42.

[6]李扬.“X精”族新词的多角度分析[J].汉字文化, 2021,(03):10-11.

[7]李宇涵.近十年新词语中的类词缀现象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37(06):76-82.

[8]尤小雅.关于网络集群行为中的匿名化现象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6(03):85-87+120.

[9]陈登平.“狐狸精”形象变迁及其美学意义[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3):70-75.

[10]陈薇.语言对社会性别身份的建构——关于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再思考[J].外语研究,2014,(02):29-32.

[11]曹越明.语言与性别问题的语言文化和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2]艾晓明.语言、性别与批判性的话语分析——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介绍[J].妇女研究论丛,2004,(06):71-76.

[13]吕可婕,钱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心理分析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启示[J].文学教育(上),2018,(09):162-164.

[1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0-52.

[1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5-78.

[16]庄周.庄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2-47.

[17](唐)郑还古,(唐)薛用弱撰,金文明选译.博异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