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集结了千百年的艺术精髓,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京剧作为戏曲的翘楚,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将京剧译为其他语言的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无疑成为一大挑战。本文以京剧《赤壁》为例,深入探讨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技巧、难点和建议。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更要尽可能地保留原剧的文化精髓。同时,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一深入的探讨,本文旨在为京剧的跨文化传播和推广提供有力的参考,让世界更好地领略中国戏曲的魅力。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字幕翻译;京剧《赤壁》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5-008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5.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批准号:202310464067)研究成果。
一、前言
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文中最早提出“文化负载词”这一概念,包含社会、语言、宗教、物质、生态五大类。其中,社会文化负载词包括称谓、颜色含义等;语言文化负载词包括习语、谚语等;宗教文化负载词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道教思想中的专有词汇,如九泉、轮回等;物质文化负载词包括特有文化环境中所创造出来的物品,如《赤壁》中的偃月刀、亮银枪等;生态文化负载词包括反映特定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的词汇等。
戏曲含有众多文化负载词,且原因多样,包括历史背景、地域特色、人物形象和表演艺术等。首先,戏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都与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物、事件相关。其次,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戏曲剧种和表演风格。这些剧种和表演风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戏曲中的人物形象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涉及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阶层、职业特点等,产生了丰富的文化负载词。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戏曲注重舞台表现力和演员的表演技巧。在戏曲表演中,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都与特定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相关。这些文化负载词是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化负载词内涵丰富且为某一区域所蕴含的文化所特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往往为空白[1],成为翻译中的困难和障碍。并且字幕受屏幕尺寸限制,要考虑到观众在一定时间段内的阅读速度,还须与演员的动作、表情等同步。因此,字幕译文的语言需要灵活而简洁。[2]
二、《赤壁》翻译中的难点
(一)社会文化负载词:人名、地名、称谓等专有名词翻译
1.人名、地名
对于人名地名,译者多进行音译以保留汉语语音特色。[3]《赤壁》中人名翻译如:
译者统一选择了音译的方法,但是存在着无法解释名字内涵、同音字无法区分的问题。[4]
在地名翻译中,一些地名的翻译被省略,如“铜雀兴兵”被译为“punitive expeditionsets off”,其中“铜雀”这个地名并没有被译出。在翻译地名时,译者需考虑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以及目标读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表达习惯和语境,进而选择一种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
2.称谓
称谓是“习俗礼制与语言的结合体,是关于人际之间用作叫法、称呼的语言习俗”[5]。在《赤壁》中,对称谓的翻译举例如下:
译者在处理以上文化负载词时,基本遵从名从主人原则,使用受话者所认可的名称来翻译。但一些名词的翻译过于宽泛,如“赞军校尉”译为“chief of staff”,“都督”译为“the Governor”,无法体现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秩序。
(二)语言文化负载词:成语、诗歌、文言文、谚语的翻译
1.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丰富的中华文化特色。[6]在《赤壁》中成语翻译包括:
(1)“寡不敌众”“舌战群儒”“击鼓助兴”“羞愤成疾”“勠力同心”等词的翻译符合受话者的思维方式和原成语的含义,避免了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的问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确保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深入了解每个成语的文化背景和含义,保持原汁原味且让受话者易于理解。
(2)翻译中也会产生文化失真,忽略源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问题,如“黔驴技穷”,形容反面人物的本领低劣,无法摆脱困难处境,英语翻译并未体现出反面人物这一特征。“祸水红颜”,比喻漂亮女人是祸害的根源。英语翻译只体现了国家祸害的根源,并没有指出漂亮女人这一原因。“虎口撩须”,比喻胆大妄为,触犯强者。“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在这两个词的翻译中译者仅译出了字面含义,而忽略了成语所蕴含的文化现象。
译者在翻译成语时,应多将重点放在表达成语所蕴含典故的深刻含义上,着重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通俗易懂的翻译[7],让受话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韵味。
2.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在《赤壁》中诗歌的翻译包括:
(1)译文“Alliance counters alliance political storms arising.A dangerous game we are playing”,句式统一,押韵且对仗,描述了联盟之间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担忧和警示。
(2)在诗句翻译中还存在着仅翻译意象而忽略了引申含义的问题,如“万古常新是河山”中“河山”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即“national unity and territorial integrity”,可理解为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永恒不变的,而不仅仅是“rivers and mountains”。
(3)“天下归心”中的“天下”指英杰,即“heroes”或“outstanding figures”,而不是“land”。
诗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诗歌中原有的意象和韵味难以被充分表达。译者需要充分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和诗句在戏剧中的意思,并且保持作者和人物风格。[7]
3.文言文
文言文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括诗、词、策、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在《赤壁》中文言文翻译包括:
(1)在“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中,“强弩”被译为“An arrow shot from a strong crossbow”,用which引导定语从句“which has reached its end and with its force spent”表达“之末”,将“鲁缟”译为“a piece of silk”,句式符合受话者的表达习惯且所传递的精神与源语保持一致,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即使是最强大的力量也会衰落,要认识到国家或个人的局限性,不断寻求进步发展”的意味。
(2)“灰飞烟灭”,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彻底消失,不复存在,即“People or things quickly and completely disappear and no longer exist”,而不仅是“end up in smoke”。
(3)“人不卸甲,马不离鞍,枕戈待旦”指战事紧张,战士们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接连不断参加战斗,即“The war was tense,and the soldiers had just completed a task before preparing to accept a new one”。译文仅有对应关系,过于忠实原文,难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语境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古朴典雅且内涵丰富,句式结构复杂,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与道德、精神文化、意识形态相关的重要词汇,与生活细节有关的词汇可以进行归化。[8]
4.谚语
谚语在民众中广为流传,大多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9]在《赤壁》中谚语的翻译包括:
(1)在“以卵击石,战则必亡”的翻译中,译者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保持了原文的简洁性,没有添加不必要的修饰词或复杂的句式结构,受话者能够轻松理解。
(2)在“保家卫国,匹夫有责”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主系表结构,用不定式短语作为表语补足语;在“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翻译中运用定语从句,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流畅自然,有利于传递文化信息。
(3)“天道循环,阴极阳生”是一种哲学思想,指宇宙万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循环,当事物发展到极限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寻求变化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译者将“阴极阳生”译为“yin and yang go the opposite way”,会使对源语文化不熟悉的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同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只欠东风”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将东风直译为“the easterly wind”同样会使不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感到困惑。
谚语通常为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习俗或历史事件形成,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可能会达不到源语的深度,或压抑文化差异。在翻译谚语时需要确保其精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文化失真和误解的情况。
三、结语
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戏曲翻译可以助力发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魅力。
然而,戏曲翻译的难度较大,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由于戏曲中包含了大量的表演动作、唱腔、音乐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翻译时很难用文字准确表达。此外,戏曲中还包含了许多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也需要特别注意。虽然戏曲翻译难度高且复杂,易出现歧义或产生误译,但是译者可以制定翻译规范和标准,对于一些特定的表演动作和角色名称,确定统一的翻译方式,还可以确立戏曲专业术语和文化负载词词汇对照表,方便查询和参考以提高准确性。国家和社会应提高对权威机构的重视和规范,对翻译机构的翻译成果应进行严格的审阅,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以保证戏曲翻译取得进步,推动戏曲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崔璨,赵友斌.大翻译视域下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J].四川戏剧,2021,(2):89-91.
[2]李洁.京剧英译的“三位一体”——以上官筱慧的京剧译本《凤还巢》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77-81.
[3]杨贞.浅谈戏曲字幕翻译——以越剧《救风尘》字幕翻译为例[J].考试周刊,2016,(76):33-34.
[4]代芳芳.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戏曲翻译[J].外语翻译,2018,(04):188-192.
[5]曲彦斌.民俗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9.
[6]刘苗,宋姝娴.文化“走出去”视域下京剧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J].现代汉语学,2021,(6):1411-1416.
[7]赵林静,朱慧敏.戏曲翻译原则探析——以李正栓英译《宝莲灯》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09):54-59.
[8]魏城璧.论《牡丹亭》英译策略的运用和局限[J].文化艺术研究,2011,(01):163-168.
[9]刘庚,卢卫中.汉语熟语的转喻迁移及其英译策略——以《生死疲劳》的葛浩文英译为例[J].外语教学, 2016,(37):91-95.
作者简介:
张睿喆,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戏曲翻译、京剧表演。
尚云英,安徽阜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戏曲双语教学与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