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动画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2023年春节档就展现出了《深海》独特的魅力。《深海》凭借着前期独特的“粒子水墨”特效镜头预告片和不同以往神话改编式的深海梦幻题材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在高热度的背后展现出来的是东方独特的审美理想,独特原生家庭中离失的儿童对家庭亲情的渴望;人格流失后对个人价值的不懈追寻;神坛形象大众化、生活化、人格化的回归;“中国性”传统风格的现代化融合与打磨。《深海》作为一部中国动画探索性的影片,背后折射的恰恰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化背后所折射的大众审美理想,展现出来的新动画主题类型和美学风格对于中国持续创作自己的动画具有启发式意义。
【关键词】《深海》;审美理想;个人价值;美学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5-007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5.022
20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由上海制片厂正式起步,自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500多部,占据中国大陆美术片80%以上,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葫芦兄弟》《宝莲灯》等优秀动画,成了几代人关于中国动画的独特记忆。可是随着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动画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上海制片厂逐渐淡出观众视野,就如与《深海》同时期的《中国奇谭》导演也说:“中国动画这锅汤熬到80年代中期,就被彻底倒掉,甚至连锅都扔掉了。”其后随着杭州玄机科技在2007年推出的《秦时明月·百步飞剑》开始,让国漫再度燃起生机。接着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等也让观众看到了国家对动画类影视的重视。
前期上海制片厂主要分为木偶、剪纸、动画三类,主要题材围绕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儿童传奇玄幻类展开,主人公以正直、惩恶扬善、心地善良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后期不乏科技类的3D动画和传统手绘类的2D动画,也是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占主导,与前期不同的是,后来的创作为了迎合大众市场,大部分也多为网络小说改编,如《斗破苍穹》《斗罗大陆》《凡人修仙传》等,在突破传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下大众的审美趣味。《深海》一反网络俗套和传统神话,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时代发展下的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
一、后现代化的“中国性”东方审美理想
《深海》这部电影在其中反映的现当代文化审美趣味在各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元素和场景设置中都有体现。影片运用倒叙的手法,为观众展现出了一个抑郁症小孩自杀未遂,最后“重获新生”的故事,在主人公参宿被救的过程中,南河为小女孩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梦幻世界。不论在船上还是船下,观者都能看见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故事的开场,深海大饭店的牌匾首先映入眼帘,中国式的传统建筑风格与潜艇的结合让人耳目一新。随着故事的推进,深海大饭店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为深海“居民”提供吃饭服务的地方,作为一个传统客栈式的落脚所,但又结合了现代式的饭店风格,客人订餐结束后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点评;结合了传统菜式风格但是又带有老板的创意;除去吃饭还有按摩、洗浴、休息等现代化场所的出现。戏剧脸谱化的艺术在南河这里变成了小丑式的魔术表演,恭喜发财的祝福式话语变成了他每天的口头禅,同时也变成了现代具象化的招财猫。经营这个饭店除了为生计,还为了还贷款、升级五星、赚大钱等,与现代化人们生活现状和精神状态都息息相关。
在人物精神品格上,影片前期南河以势利、吝啬、自私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后期为了救参宿搭上了他珍视的钱财;在参宿灰心、不自信的时候给予关怀和开导;回归现实他也是为了救落海的女孩而英勇牺牲的。他以现代化方式呈现了一个拥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正气形象,不顾个人危险,救他人于水火之中,同时他不只给予参宿身体上的救助,还有精神上的救赎。在影片最后半个小时中,故事的脉络逐渐清晰,南河在救落水的参宿时,因为害怕参宿“一睡不起”,便不断在她的身边说着鼓舞的话,用表演魔术、变鬼脸、聊天等方式激励着这个患有抑郁症的女孩,这个不只绚烂迤逦的梦,同时还有参宿抑郁自责的具象化——丧气鬼,那也是她一度轻生的原因之一。在梦中,她想和南河一起走,象征着她想和他一同死去,但在影片的最后,在南河的笑脸中,参宿重新开启了她的人生。
对家庭和亲情的关注也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影片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参宿寻找母亲来进行的,会哼妈妈歌的海精灵充当了故事的推动因素,围绕亲情和家庭,主人公参宿最后重新回归家庭的怀抱,实现了精神的救赎。《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父母对孩子的传统式关心;《青蛇劫起》中姐妹情深;《杨戬》中杨戬与姐姐三圣母、与外甥沉香等,电影中的亲情关系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一个个被赋予人性化的、有热度的。
二、大众化、生活化、人格化的回归
与前期哪吒闹海、沉香劈山救母、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神话类题材不同,田晓鹏导演的《深海》题材源自社会中日益增加的儿童抑郁症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一方面父母疏于对小孩的照看和关爱,一方面儿童从小就要学习很多的技能,来自父母和校方的压力让孩子们喘不过气来,据报道,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每天爆满,每天都有几百名儿童因为精神问题无法与正常小孩一样生活,抑郁症就是其中一种。田导演对生活的关注同时也体现出动画电影的生活化。
首先是人物的生活化,《深海》中的主人公南河、参宿都是芸芸众生的代表,参宿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在离异的环境下患了抑郁症,她事事道歉,自卑、自责的性格与一些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一样,他们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造成了人格的缺失。南河是拯救参宿的大英雄,但他也不是完美的,他爱财、个性浮夸,前期自私不顾参宿感受等。在《大圣归来》中,人们熟知的天不怕地不怕、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变成了一只没有法力的普通猴子,影片中他也拥有人类的七情六欲,会哭、会笑、会崩溃也会悲伤,这些都是典型的人格化特征。“神仙不再是让众生仰望的神祇,而是有着复杂人性的民间英雄”。小青在传统故事中是和白素贞一起修炼的青蛇,她和姐姐的感情在《白蛇缘起》和《青蛇劫起》中也突出了一种人性化的风格特征,小青也逐渐开始理解姐姐;杨戬在神话故事中从“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绒”的二郎神变成了身着丝绸云纹绸衣,脚着木屐麻绳凉拖鞋的打工人,沉香则变成了头戴一顶雨笠帽的叛逆少年……
其次是生活场景的现代化,深海大饭店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厨房场景的布置、服务场面的描绘都是贴近生活的。饭店牌匾上的“一见生财,您可来了”的商业化表达;参宿生日中国联通发来的短信提醒;出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耳熟能详的台词等,近几年大部分的神话类动画场景也逐渐贴近现代化,一种独特的古今融合风格让观众倍感亲切。《罗小黑战记》中妖精和人类大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成立了妖灵会馆,穿着古装骑电动车、吃肯德基汉堡等画面让人感到新奇,哪吒扎着两个丸子头、一身现代牛仔服饰也一改往日的形象,拉近了传统形象与现代化发展的距离。杨戬在《新神榜:杨戬》中生活的场景也具有了朋克风的现代元素,从腾云驾雾变成了蒸汽飞船,承载飞船的动力系统就像是现代社会中为汽车加油一般才能持续运转,人界与仙界的传输借鉴了现代科幻片中的虫洞穿梭,使得影片贴近了现实生活中人类对于宇宙时空的幻想。
三、个体价值的不懈追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宿需要、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指促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这种精神体现在影视动画中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和不懈追求。
参宿在影片中一直追寻母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身患抑郁症的她由于父亲的忽视病情严重到自杀的地步,梦中与南河的相处经历则是一段价值找回的过程。海精灵给她带来的点点希望则推动着她前往价值的追寻之旅。为了海精灵,参宿在饭店中努力打工,为了寻找深海之眼,她夜以继日地帮南河听海精灵的声音,最后终于发出了“我不怕你们”的来自自身的肯定,南河的牺牲让参宿肯定了自身的价值,是她情感追求的终点也是起点。终点在于她走出了被母亲遗弃的阴影,不再苦苦追寻那个在梦中满是眼睛、一头乌黑长发的“妈妈”,起点在于重获新生的她也重新获得新家庭的关注和关爱,逐渐走出了抑郁症的心理疾病,获得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救赎。
在许多动画作品中也能看到这种个体价值追寻的影子。《大护法》中内心单纯的太子不满自己生来的太子角色所担负的责任,毅然出走的他决定追求自由的生活,这是一种打破外界标签,敢做自我的勇气。《罗小黑战记》中罗小黑开始只是一只无忧无虑、没有目标、心地单纯的妖精,在遇到风息、无限等人以后,慢慢开始了解自身的能力,并最终与无限一起担负起了平衡人类与妖精世界的责任,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追求。00后记忆中《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想必是必不可少的,在长达十几年的创作过程中,其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越发丰满,在最新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中,喜羊羊与灰太狼因一球之争使得团队分崩离析,在人物关系复合的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形成了精神的纽带,把那一颗颗本已失散的心又重新聚集起来,并在最终的比赛中获得胜利。导演黄伟明以生活、运动为主要内容,贴近现代化。同时影片团队的合作让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个人价值在团队中的实现,更是由个体价值带来的共同价值的升华。
在现代创作中,不管是动画作品、小说还是影视剧等艺术类型,总体呈现出个体自我认同的追求之外,在情节的设置上,人物往往也体现出一种历经磨难方能苦尽甘来的价值取向。跌宕式的人物经历转折,现实或肉体或精神上的成长历程仿佛已经成了这样那样故事中主角团的必经之路,一种悲怆美学弥漫其中。参宿从小经历了自我否定、亲人的忽视,甚至救命恩人的死亡之后才终于“醒悟”,逃离了自我的牢笼。精神上的回归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是十分不易的,他们要克服的是精神的难关,这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游戏作为青年人群中极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在战胜敌人、打倒对手、不断通关的过程中,尽管“提升段位”不易,但在其中人们仍然获得的是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这种游戏快感就像现代动画、小说一样,其中的主角在经历人生这场游戏之后最终获得了满意的礼品,而在这些虚幻世界之外的读者和观众们就像游戏的第二体验者,他们感受着来自主角经历所带来的自我认同感,从而获得现实世界所不能带给他们的价值体验。
四、结语
余华曾说:“苦难就是苦难,苦难本身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也不值得追求。提倡吃苦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避免。”在多数动画电影等艺术形式中都无法避免苦难,就连在美学中,悲剧这种艺术形式相对于戏剧来说都是更加深刻的,更令人刻骨铭心的。《深海》给观者带来的是对苦难的一种反思,有的苦难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克服的,很多时候人们的困扰在于自己所秉持的某些观念和对自己的认知只是来源于外界的宣传和他人的评价,有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和他人都温柔一点,每当想要评判的时候应仔细思考一下它到底是客观事实还是夹带了情绪的发泄,是有价值的观点还是人云亦云。
《深海》电影上映后,业界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在画面的呈现方式上,《深海》“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丰富精彩完整的世界——这是一次有深度、有复杂性的奇妙冒险,用迷人的色彩和奇观来叙事,这是前所未见的”,这是第73届柏林电影节组委会的评价。在故事和人物塑造上,它“将虚构的动画世界与现实离异家庭子女问题、抑郁症等‘丧文化’情绪对接,试图以超越性的情感共鸣唤起观众的价值共振,实现动画干预现实的诉求。然而,来源复杂、牵涉广泛的要素堆积,并没有为影片带来蒸汽朋克式的别样审美,反而因为过于强烈和刻意的表现欲,将上述要素降格为机械拼盘,未能产生应有的艺术效果……”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杜晓杰如是说。那《深海》算成功吗?
世间所有有关成功和人身价值的定义都来源于人们的主观评判,很多人因为大多数人观念的界定而丢掉自己选择的自由,正如同皮克斯电影《心灵之旅》中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迷失自己的22,还有因为同学们的讥笑而险些放弃音乐的康妮,平庸只是世俗定义的平庸,成功也只不过是被定义的成功,他们显然都不能作为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判定标准。就像评价具有强烈落差感的《深海》,不过我们不需要在乎这些,因为它作为探索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参考文献:
[1]杜晓冰.《新神榜:杨戬》东方审美理想的后现代呈现[J].文化学刊,2023,(2).
[2]林疆豫.《深海》:技术美学建构下海洋叙事的创新与窠臼[J].艺苑,2023,(3).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李甜.《深海》:技术革新、超现实叙事与现代性救赎[J].视听,2023,(09).
[5](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三月半,鲍荣译.长沙:湖南艺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苏凤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