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色彩美学探索

2024-09-20 00:00:00沙志莉
今古文创 2024年35期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澳大利亚诗人约翰·肖·尼尔森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色彩美学,探究它们在传达情感、思想及文化内涵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到尼尔森在诗中巧妙运用树木、花朵等多种自然元素,并赋予其深厚的象征意义。同时,他通过精心搭配色彩词汇,提升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层次。研究结果显示,尼尔森继承了西方诗歌的精髓,具备了特定的时代特征、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为自然意象和色彩美学注入了崭新生机,凸显了他在澳大利亚诗歌领域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尼尔森诗歌;自然意象;色彩美学;象征意义;叙事功能

【中图分类号】I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5-005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35.016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课题“论澳洲诗人尼尔森作品中的语言色彩及其美学特征”(项目编号:SCWY14-16);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课题“澳大利亚著名诗人尼尔森诗歌研究”(项目编号:AXYJ2022-020)。

一、引言

尼尔森被认为是最纯正的澳大利亚抒情诗人,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有评论家赞美他的抒情诗为英语中最美的,将他视为澳大利亚最令人惊奇的诗人。他在诗歌中广泛而独特地运用象征主义,使他在澳大利亚诗坛独树一帜。他的诗歌闻名于其丰富的自然意象与别具一格的色彩美学。这些自然意象揭示了自然的瑰丽,更融入了诗人的深情与思考。如树木在诗中化身为生命坚韧与成长的象征,而太阳与月亮则分别传递着暖意与哀愁。借由这些意象,尼尔森赞颂了大自然的宏伟,更对人类生存境况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他精湛地运用色彩词汇,为诗歌增色添彩,使情感流露更为细腻。色彩于他,是视觉的点缀,更是情感与文化的载体,映射出他对自然与生命的独到见解。尼尔森的诗作,将自然意象与色彩美学完美交融,实现了情感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二、尼尔森诗歌中的自然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最小单元,从某种程度上说,欣赏诗歌只有穿越了意象之丛林,才能进入到诗歌的殿堂。对于诗歌创造来说,意象的审美创造是关键。[1]所以感受尼尔森诗歌的深邃艺术创造,丰富意象和色彩美学不能仅停留在描述性和艺术性语言的层面,要通过丰富的意象及其蕴含的象征意义去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意象丰富性:自然之美的多维度呈现

尼尔森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美,还作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他的诗歌中树木是常见的自然意象,象征着生命、坚韧和成长。例如,在The Trees of the Field中,他写道:“The trees stand tall,unwavering in the breeze,their leaves whispering tales of time and tenacity”,这段文字描绘了树木的形象,还隐喻了生命的坚韧。

尼尔森在Sunrise,Sunset中写道:“The sun's embrace warms my soul,while the moon’s cold gaze reflects my sorrow”,此句中,太阳和月亮分别象征着温暖和悲伤。太阳与月亮作为对比鲜明的自然元素,常在诗中代表不同的情感状态UqKYQl+ZuNgkLnraOIle6cOLg0P3QuFmK9DG+lLweNY=或人物性格。[2]

在Harvest Glow中,他描述道:“The fields bask in the golden glow,a testament to the earth's generosity and my heart’s contentment”,“田野沐浴在金黄色的光辉中”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和繁荣的自然景象。田野通常代表着广阔的自然、生长、繁荣和丰饶,而金黄的光辉则往往象征着温暖、希望、丰收和阳光的能量。霞光与庄稼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长和繁荣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美好状态的向往。

此外,尼尔森还通过描绘海洋、山脉等其他自然景观,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多样性。例如,在Ode to the Ocean中,他写道:“The ocean’s depths hide mysteries untold,its waves a symphony of nature's might”,这些多维度的自然意象丰富了诗歌的视觉效果,还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深度。

(二)象征意蕴:自然意象的深层解读

尼尔森的自然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超越了表面的描绘,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The Orange Tree中,“Listen!the young girl said.There calls no voice, no music beats on me;But it is almost sound:it falls this evening on the Orange Tree.Does he,I said,so fear the Spring ere the white sap too far can climb?See in the full gold evening all happenings of the olden time”,橙树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似乎具有情感和灵性。这棵树处于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春天的夜晚,树可能正处于开花的状态,汁液在其中上升,而它似乎在聆听某种呼唤。诗中出现大写的“Orange Tree”不仅是对这棵树的尊重,更是一种象征,代表了诗歌中植物的拟人化。这种橙树的象征意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融入了历史的视角,预示了“olden time”中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再次发生。

在尼尔森的诗歌中,树不仅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和灵魂的存在,还象征着坚韧和成长,成为文化符号。在Whispering Pines中,他写道:“The pines whisper secrets of resilience, their roots entw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man”,此句中,树木象征了人类历史的坚韧与连接。自然物象在尼尔森的作品中成为文化符号,承载着对家园、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他在Echoes of Home中写道:“The river flows,a symbol of life’s journey,carrying whispers of home and hearth”,“河流”象征着生命的旅程,河流承载着家的温暖和火的光明。这里的“家”和“火”可以理解为人们内心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河流带着这些“低语”,寓意着无论人们身在何处,内心对家的思念和渴望永远存在。这也表明,在人生的旅程中,人们始终带着对家的记忆和情感,寻求着内心的平静和温暖。

尼尔森也常通过动物意象传达深刻的思想。在Flight of the Eagle中,他描绘了鹰的飞翔,象征着自由与追求:“The eagle soars high,its wings cutting through the sky,a symbol of unbound spirit and relentless quest”,通过这些象征性意象,尼尔森丰富了诗歌的表达,还使作品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意义。

(三)和谐共生:自然与人的诗意融合

在尼尔森的诗歌中,自然与人紧密相连,诗人通过自我融入大自然意象,产生了精神上的交融。例如,在Symbiosis中,他写道:“In the forest's embrace,I find my place,where my soul and nature intertwine,creating a harmony divine”, 诗人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现了一种理想状态。

在Harmony中,他进一步描述道:“Man and earth,in a dance eternal,where each breathes life into the other,crafting a world of balance and beauty”,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还延伸到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上。[3]例如,在City and Nature中,尼尔森描绘了都市与自然的融合:“Amidst the concrete and steel, nature finds its way,blending seamlessly into the human tapestry”,通过这些描写,尼尔森强调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理解这些文学意象的象征性内涵需要人们去深入思考作家的写作意图,并尝试从诗人赋予自然元素的象征性意义中,理解诗人对生命、时间、爱情和痛苦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这种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超越了事物具体的描写,引导读者在诗意的世界中深化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4]

(四)叙事功能:自然意象的文学作用

自然意象在尼尔森的诗歌中具有叙事功能,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并营造特定的氛围。在Journey's End中,他写道:“As the river leads me to the sea,I find the end of my quest,in the embrace of infinity”,“随着河流将我引向大海,我在无限的怀抱中找到了探寻的终点”,诗句中使用了自然意象“河流”“海洋”引领着人物的活动,推动故事的发展。河流引导着诗人到达海洋,象征着诗人对于生命探索或寻找的结束。这个自然的过程也象征着生命的旅程,从出生(河流)到死亡(海洋)。“in the embrace of infinity”这句话则进一步推动了叙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无尽地追求和探索的热情。这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和渴望。自然意象的使用不仅成功地推动了叙事,深化了主题,并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此外,尼尔森常通过季节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在Seasons of Life中,他写道:“Spring brings hope anew,summer its fulfillment,autumn the harvest of dreams,and winter the quiet reflection”,这句诗中的自然意象丰富而灵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夏天是阳光明媚的季节,是事物成熟和实现的过程;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象征着成果和收获;冬天是寒冷而宁静的季节,象征着反思和沉淀。诗句中的四季变化富有象征意义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春天带来了新的希望,夏天实现了希望,秋天收获了梦想的果实,冬天则是对一切的安静反思。这种运用不仅使诗歌结构更加严谨,还赋予了作品时间上的连贯性和层次感。通过自然意象承载的意义推动故事的节奏,与四季的变化相互吻合。不仅使读者能够在诗歌中体会到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流动感,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叙事深度和情感共鸣。

(五)传统与创新:尼尔森的自然意象贡献

尼尔森的自然意象运用与西方诗歌传统有着深厚的联系,但他通过创作为这些意象增添了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例如,他继承了前人的自然观,但赋予其现代视角和个人情感。在Modern Ode to Nature中,他写道:“Embracing the old with the new,nature's song is sung anew,in verses that bridge time and space”,通过这种创新,尼尔森为西方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意义,丰富了自然意象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此外,他通过跨文化的视角,使自然意象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在Global Garden中,他描绘了不同文化中的自然意象:“In the garden of the world,each bloom tells a story,weaving cultures into a tapestry of life”,通过这种方式,尼尔森继承了西方诗歌的传统,还通过创新和跨文化交流,使自然意象在现代诗歌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尼尔森的创作丰富了自然意象的表现手法,还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他对现代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贡献。

三、尼尔森诗歌中的色彩美学

对于大自然这一色彩组合而成的世界,诗人们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给予了激情的描摹与赞美。而随着人类的感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诗人审美追求的变异,审美意识的深化,表现能力的发展,诗歌的色彩表现手法也在发展、嬗递。反之,诗歌中色彩表现的变化,又最能体现诗人审美意识的变化。[5]

(一)色彩词汇:视觉效果的巧妙构建

尼尔森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词汇,这些词汇通过巧妙地搭配,为诗歌带来了生动的视觉效果。例如,在Sunset Over the Outback中,他写道:“The sky ablaze with

hues of crimson and gold,as the sun dips below the horizon, painting the world in a final flourish”,通过“crimson”和“gold”等色彩词汇,尼尔森描绘了夕阳的美景,还传达了大自然的壮丽。这种色彩词汇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多样的视觉效果,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色彩在诗歌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学效果,更是为了突出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尼尔森通过色彩的细腻描绘,使诗歌中的意象更加丰富和立体,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在The Golden Meadow中,他通过描述“golden”和“emerald”等色彩词汇,营造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和希望的画面,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色彩词汇的巧妙运用,使尼尔森的诗歌充满了视觉美感和情感深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二)色彩情感:色彩与情感的内在联系

色彩在尼尔森的诗歌中是视觉元素,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情感状态,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例如,在Autumn Leaves中,他写道:“The leaves,a tapestry of amber and russet,whisper tales of time’s passage and the melancholy of parting”,通过“amber”和“russet”等色彩词汇,尼尔森传达了秋天的凄美与怀旧之情。色彩的运用使得诗歌中的情感更加细腻和丰富,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色彩与情感的结合,使诗歌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例如,在To a blue flower中,“But you are my own,of my own folk,you little blue flower of the Spring”,诗人炙热而坦率地表达了对这朵蓝色小花的深情厚谊,正是他对纯洁、无私和真挚感情的渴望和追求。尼尔森通过色彩的情感表达,使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的温度,带给读者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You,and Yellow Air中,诗人写道:“You were of Love's own color.In eyes and heart and hair;In the dim place of cherry-trees ridden by yellow air”,樱桃树下的静谧、黄色的光线以及被爱情渲染的红晕,三者交织构成了一个充满意象和深度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象征爱情的热烈、激情与生命力;而黄色,则宛如暖阳般温馨,寓含希望与光明。这两种色彩在此刻和谐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彩语言,勾画出一幅既浪漫又充满活力的爱情图景,同时透露出作者对爱情纯真与时光流转的深深感慨。

这些色彩的运用,并非简单的描绘,而是作者借由视觉的冲击力,将内心对爱情与生命的独到见解和赞美传递给了读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让每一个色彩都饱含深意,让读者在视觉的享受中,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爱情与生命的珍视与礼赞。这样的色彩渲染,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向情感深处的门,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唤起自己对于爱情与生命的共鸣和体验,使得诗歌的生命力得以更加鲜活地展现。

(三)色彩意象:色彩与意象的交融互动

尼尔森通过色彩与意象的交融,使得自然意象更加生动、立体,增添了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例如,在The Blossoming Garden中,他写道:“The garden,awash with vibrant blooms of cerulean and lavender,dances under the golden rays of the sun”,通过“cerulean”和“lavender”等色彩词汇,尼尔森将花园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色彩与意象的交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之中,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色彩意象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例如,在Song be Delicate一诗中,诗句“Let your song be delicate.Sing no loud hymn:Death is abroad...Oh,the black season!The deep-the dim”,这里的“black season”和“deep-the dim”中的黑色叠加凸显了诗歌中对死亡和阴影的强调,还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深沉思考。通过这种色彩意象的运用,尼尔森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和立体,还使作品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尼尔森在诗歌中还通过花朵的色彩巧妙地表达了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和女性的特质。例如,他对玫瑰的运用既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浪漫主义有关,又展现出女性的脆弱之处。在一些诗歌中,玫瑰的颜色序列(白色、红色、黄色)对应着花朵的成长、成熟和衰老,也可以理解为春季、夏季和秋季,或者是青春、成熟和死亡。诗人巧妙地使用这种色彩序列,使玫瑰成为女性的隐喻。在Roses Three这首诗中,诗人写道:“What is a rose—a white,white rose?A sweetheart sweetening in the Spring:Shyly she lives,and shyly grows,Mourner and mystic—blossoming”,诗人赋予了玫瑰不同的颜色,借此表达了女性在不同生命阶段的情感体验和经历。白色的玫瑰代表着女性在青春和初恋中的美好,红色玫瑰描绘了女性在成长阶段时刻绽放的美好,代表了成长期的女性,而黄色玫瑰则象征着经历了成熟阶段的女性,有着更为冷静和完整的认知。通过玫瑰的不同颜色,传达了女性在生命中不同阶段的情感体验,为诗歌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此外,他对樱桃和百合等花朵的运用,也呼应了女性的脆弱性,并在诗歌中反映了时节和生命的变迁。这些诗歌中花的文化意象和色彩美学的应用体现了19世纪末欧洲文化的影响。通过对花朵的描绘,他巧妙地表达了女性的柔美、美丽和脆弱,以及生命周期的短暂性。然而,与其在澳大利亚生活的敏感性形成对比的是,他更倾向于使用来自欧洲的花卉,而非本土品种,展现了他对欧洲文学传统的深刻了解。尼尔森的诗歌中,花卉图案不仅是一种自然描绘,更是一种内心感受的表达,使其诗歌在澳大利亚文学中独具特色。

(四)色彩文化:色彩运用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

尼尔森的诗歌中色彩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澳大利亚的民族文化。例如,在Colours of the Bush中,他写道:“The ochre earth and sapphire skies tell tales of the

ancient land,where culture and nature entwine”,通过“ochre” 和“sapphire”等色彩词汇,不仅描绘了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还传达了当地的文化特色。色彩成为表达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的重要方式,构建了尼尔森诗歌中的诗意世界。色彩在尼尔森的诗歌中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例如,在The Red Centre中,红色描绘了澳大利亚内陆的景象,还象征了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力量和历史。通过色彩的运用,尼尔森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也传递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这种色彩文化的运用,使尼尔森的诗歌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五)色彩艺术:色彩美学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贡献

尼尔森诗歌中色彩美学的运用提升了其艺术价值,达到了视觉和情感的高度统一。例如,在The Artist’s Palette中,他写道:“With every stroke of emerald and crimson,the canvas of life comes alive,reflecting the myriad hues of existence”,尼尔森通过色彩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视觉美感,还丰富了情感表达,使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这种色彩美学的运用,对后来的诗歌创作者具有启示意义。他们可以从尼尔森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借鉴经验,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作品。[6]

色彩是诗歌的装饰,更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尼尔森用色彩代替了声音,用视觉代替了听觉的世界,色彩在他的诗歌中是用来表达描述性和感性词汇的调色板,可以用来创造自然界和诗歌中的一切图像、情绪、气味,甚至看似虚无缥缈的意境。通过这种艺术表现,他使诗歌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情感共鸣。尼尔森的色彩美学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还提升了其艺术价值和审美高度,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四、结语

尼尔森的诗歌,以其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精湛的色彩运用,实现了情感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他的笔下,自然元素既描摹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又深情地承载了诗人的情思与哲思。色彩词汇的匠心独运,强化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更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心弦。他的诗作是对大自然的颂歌,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探寻,从而彰显了他在诗歌领域的独到见解与非凡贡献,为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时期的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领域,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谭旭东.诗歌意象的丰富性[J].清明,2008,(6):210-211.

[2]沙志莉,张韵.“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澳大利亚诗人尼尔森诗歌中的色彩美学[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03):85-91.

[3]祁晓萌,高玉芳.外国诗歌鉴赏的路径——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J].名作欣赏,2024,(18):167-169.

[4]沙志莉.澳大利亚诗人尼尔森笔下的“树”:文化意蕴的诗行[J].今古文创,2024,(14):44-47+76.

[5]吴晓.色彩的表现与诗歌审美意识的深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2,7(4):169-173.

[6]杨紫晗.论澳大利亚华文诗歌中的地理空间建构[J].华文文学,2022,(05):73-79.

作者简介:

沙志莉,女,彝族,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西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英语文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