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以美润德”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探索

2024-09-20 00:00:00陈莉丽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8期

摘 要:立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基于学校教育科研需要和班主任工作需要,实践探索“以美润德”积极评价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识学生优点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潜能、送一顶“高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树身边榜样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搭共建平台带领学生走向成功,实现将美育浸润于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而达成以美润德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以美润德”;班主任积极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生品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22-0036-03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建设。针对学生评价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学校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针对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2]。南宁市星湖小学(以下简称星湖小学)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教育部在202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了将美育浸润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美”“以美益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美五度”框架体系,其中的“以美润德”指的是将美育融入德育,润泽德育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品德发sgj54QFvRKSPqOdXl7EB12U8DHCgwNLjJK5+/k2kxh4=展,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品德认知与行为习惯。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生品德发展和精神成长的重要引路人,班主任的“以美润德”积极评价在学生品德认知与良好品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以美润德”积极评价,指的是在对某个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时,强调其美好的、正向的、建设性的方面,即做得好的地方,旨在对该人或事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和建设性的激励。积极评价通常带有支持和赞许的意味[3]。在班级育人语境下,班主任的积极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潜在优势,对学生表示支持或赞许,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彰显“以美润德”教育评价的温度和厚度。

一、识学生优点,挖掘学生自我发展潜能,使学生自觉践行言行礼仪之美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教师赏识学生,必须基于“识”给予“赏”,先在“识学生”上下足功夫,再想办法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美好发展。“识学生”的关键不是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了解学生的不良底细,而是基于“以美润德”积极评价的需要,发现学生品行、学识中的闪光点,同时捕捉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发展需求,尊重、理解并适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地实现自主发展,使学生逐渐走向身心健康发展的轨道。

晓辉(化名)是一个白白净净的胖嘟嘟的男生,看起来非常可爱。刚接手他所在的班级时,笔者时常听到老师和同学们反映他上课睡觉、下课惹是生非等情况。笔者没有贸然找晓辉谈话,而是认真观察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很有绘画天赋。于是笔者找晓辉进行了下面的谈话:“晓辉,我作为你们的新班主任,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你能告诉老师你有什么优点吗?”“老师,我没有优点,我是个大坏蛋!”晓辉一开口就把天聊死了。笔者装作无意地打开了他的课本,指着上面的涂鸦,夸张地说:“哇,这些是你画的吗?像真的一样!画得真,画得像,这就是你的优点啊!”“在书本上乱画,这个……不算吧?”晓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老师,你不骂我?!”笔者故作轻松地笑笑,说:“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你不完美、有缺点,这是事实。但是,你也不是一无是处啊,绘画就是你的长处!把长处变得更长,同学们就会喜欢你了。”之后,每次设计班级板报时,笔者都会“请求”晓辉来帮忙,并在他画好板报后,跟全班学生一起欣赏他的“大作”,热情地表扬他。就这样,晓辉慢慢从绘画中找到了自信,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

教育具有后置性,不可见一时一刻之功。多年后,笔者再遇到晓辉时是在一家饭店,他是那家饭店的厨师。他说:“老师,我记住了您说的话,找到自己的优点,现在自食其力。虽然我没有挣大钱,但我经常帮助别人。我很高兴自己没有变成大坏蛋,而是成了一个好人。”多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孩子身上有缺点和不足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善用“以美润德”积极评价,从学生的优点切入,对学生进行教育点拨,用深厚、博大、无私和富于理智的爱去包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足,教育引导学生走上适合自我发展的道路,终究能够唤醒学生对美好品行的追求,促进学生逐渐践行言行礼仪之美。

二、送一顶“高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逐渐践行尊重生命之美

面对问题学生,班主任也会有脾气。然而,班主任却不能将脾气带进教育中。“以美润德”积极评价要求班主任学会调整心态,努力将爱挑毛病的习惯变成爱寻找学生闪光点的习惯。马克·吐温说:“如果手里拿着锤子,那么眼里全是钉子。”换句话说,如果教师手里拿着筛子,一定能够从一堆金砂中淘出闪光的金子。班主任实施“以美润德”积极评价,可以赋予学生满满的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生活、自主学习,充分张扬个性,成长为理想的自己。

小龙(化名)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因为握笔的手没有力气,写出来的字总是歪歪扭扭的,并因此成了同学们的笑柄。作为班主任,笔者看到了小龙的窘迫,同时也看到了小龙的闪光点:小龙爱读书,知识面广,思维活跃,上课积极发言,作业正确率极高。于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笔者给小龙送出了一顶“小博士”的“高帽”。虽然这顶“高帽”让小龙很是受用,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积极、主动,但字写不好始终是他的硬伤。于是笔者与小龙的家长一起,跟小龙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让他知道写好作业中每一个中国字的重要意义,并为他制订了专门的练字计划,由家长每天监督他临摹字帖,每周进行总结、反思。经过一个月的强化练习后,小龙的字总算做到了横平竖直、撇捺舒展,“小博士”的“高帽”戴得更舒心了。

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笔者十分关注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开展心灵教育,努力引导学生践行尊重生命之美。尊重生命之美倡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班主任运用“以美润德”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需要辅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成长目标、成长计划,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使他们逐渐做到尊重生命之美。

三、树身边榜样,引导学生见贤思齐,使学生积极践行文化传承之美

榜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抓手。然而,要想达到通过榜样教育让学生见贤思齐的效果,班主任应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的榜样素材,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引导。调查显示,少年儿童心目中排名前十的榜样分别为父母、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等同龄人、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歌手、演员、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4]。由这个排名可以看出,身边的榜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巨大。因此,班主任的“以美润德”积极评价要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值得他们学习的榜样人物,重视挖掘榜样人物的精神内涵,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引导,使榜样人物能够得到学生内心深处的认可与接纳,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道德升华。

例如,作为美育浸润行动之一,星湖小学面向全体学生,从三年级起每周由书法专业教师给学生上一节毛笔书法课。作为班主任,笔者十分重视学生的书法学习,经常跟进学生的书法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起初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对书法课不够重视,时常忘带学习工具。问他们为什么,有些学生就说,用毛笔写字太麻烦,为了这节课还要带不少工具,一不小心还弄得到处脏兮兮的,没意思。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把毛笔书法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来认识和学习,单纯当成是写字练习。作为成年人,我们深知书法是“东方艺术之花”,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毛笔书法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对于嫌麻烦的小学生,老师又该怎么来教育他们呢?笔者决定从本班学生中寻找一个适合的榜样人物。经过持续数周的观察,笔者发现:每周的书法课上,一恒(化名)都能带齐学习工具,认真听课、认真练字,老师布置的课后书法作业也能按时按质完成。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笔者就书法学习组织学生们展开了一次专题讨论。笔者化身记者,对“班级榜样人物”一恒进行了采访:“书法工具那么多,字那么难写,为什么每次你都能完成得那么好?”一恒说:“我从电视专题片中认识了一位书法家,他写的字很好看。他说,要写好书法,必须要做到坚持练习。”于是笔者生发感慨:“是啊,书法艺术的学习不是一天一时就能学到家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书法,练的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让我们在墨香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气息,从一笔一画中感受到古人赋予这文字和文章的精气神,得到生命的净化与洗礼。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传承并守护好我们的国粹——书法。”接下来,笔者让全班学生围绕如何上好书法课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积极践行文化传承之美。

四、搭共建平台,带领学生走向成功,使学生乐于践行责任担当之美

手指有长短,功能各不同。在特定年龄段,学生的能力、生理和心理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采用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途径和手段。在学校,笔者经常受命接管问题班级。问题班级通常会让大多数教师感到头疼,然而在笔者看来,问题班级并非一无是处,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品尝过荣誉加身的滋味,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而已。奋斗目标可以从眼前小事树起。例如,班级流动红旗少,原因是教室脏乱差,笔者便带领学生一起为教室做保洁、搞装饰,如指导学生将劳动工具放到固定位置,与学生一起设计班级板报,将班规警示语张贴在墙上等;学生读书声音不美,笔者便根据朗读的内容选择播放适合的轻音乐,与学生们一起随着轻音乐展开优美的朗读;校园花圃里杂草丛生,笔者便与学生们一起开展学雷锋活动,给花圃换装,获得了学校的表扬……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广播里表扬我们班的次数越来越多。学生们慢慢在表扬声中感受到了奋斗和付出的美好,更加乐于践行责任担当之美。

每年4—6月的艺术节是学生们最喜爱的校园节日之一,很多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舞台展演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笔者接管当前这个班的时间不到一年,而据笔者所知,这个班有“艺术细胞”的学生很少,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班的学生会唱、会跳、会演奏的,加起来不到5个手指头。那天上完《西门豹治邺》一课,笔者将课后的一道剧本改编选做题提了出来,让学生们自由组合自编自演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看过学生们的表演以后,笔者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上帝真的很公平,在关掉一扇艺术之门的时候没忘记给我班学生打开一扇窗!这个班的学生在舞台剧表演方面很有天赋,表情到位,语言夸张,最关键是不怯场,搞得起气氛。于是笔者亲自写剧本,组织班里五个敢于表演、表现力较强的学生做主角,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课本剧表演排练。到了正式表演的那一天,小演员们没有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也没有让全校师生失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连带说话的语气,都经过了他们精心的雕琢,把巫婆、官绅的贪婪、怕死演得惟妙惟肖,把西门豹的一身浩然正气表演得活灵活现。最终我班的节目获得了全校一等奖,这一年全校只有两个一等奖节目!后来,学校还将我班的课本剧推到了市里。在市里的课本剧比赛中,我班再次拿下了一个一等奖。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全班学生无不欢欣鼓舞。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杂说·马说》里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班主任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伯乐。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班主任教师应努力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用“以美润德”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浸润学生的美好德行,使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4-03-04].hppt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2]教育部网站.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EB/OL].(2021-03-18)[2024-03-04].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8/content_5593751.htm.

[3]李冠迅.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尊重为先[J].大众心理学,2007(4):2.

[4]孙宏艳.让榜样为少年儿童成长注入精神力量[N].光明日报,2023-01-03(1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育人培元’视角下南宁市星湖小学美育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探索”(2022ZJY698)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