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跨学科作业设计对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丰富作业设计类型、走出学科藩篱以及打破学科界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如何开展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仍相对缺乏。基于相关政策、理论与实践,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阐释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目标聚焦核心主题,彰显情境化;内容突出作业本质,实现串联化;实施基于学生生活,体现实践化;评价立足素养导向,力求多样化。由此构建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体系,提炼出四个阶段:作业目标设定阶段、学科内容整合阶段、作业实施设计阶段、作业评价审视阶段。
关 键 词 小学;跨学科作业;维度分析;作业设计体系
引用格式 潘雅文,吴立宝,刘智欢.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维度分析与体系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4(26):
24-28.
2021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强调,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和优化作业设计,科学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2]。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更是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3]。由于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限制,现阶段的小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学科界限分明、学科关系割裂,多门学科作业的叠加布置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弊端,违背“双减”政策的要求。一份跨学科作业汇聚着对多门学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对打破学科界限,减轻作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聚焦于小学阶段的跨学科作业是顺应“双减”政策要求的必要的作业形式,是对多学科学习资源的重组、整合,是将跨学科学习落实到作业体系中的重要形式。跨学科作业能够更多地关注活动经验中的知识学习和方法应用,从而助力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整合能力,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一、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维度分析
跨学科作业是指以某一门学科为中心,以某一个主题为载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科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不同主题任务及实践活动构成的一份完整的作业[4]。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作为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四要素,分析的是“教什么”“如何教”“教的怎么样”的问题。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框架。结合泰勒基本原理,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出发,为分析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做什么”和“怎么做”“做的怎么样”提供基本设计框架。
1.目标层面:聚焦核心主题,彰显情境化
在作业目标上,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不以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唯一目标,而更加关注学生在跨学科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育和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要落实核心素养导向,中小学须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学科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以及生产生活实践的联系,在教学中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以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和解决真实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好的跨学科作业设计要加强情境性,将主题任务嵌入生产生活情境之中。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6]作业设计目标应与教育目标指向一致,跨学科作业要回归生活,立足于真实生活情境,选择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小学低年级采用的“主题式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的知识学习和运用,而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到了小学高年级则开始尝试“项目式学习”,更加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7]。因此,作为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作业目标时应该依据小学不同学段的学情,为其设计并提供主题式、项目式、问题式等情境,使其在有中心主题、具体项目或核心问题的真实情境中深度学习。只有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使他们主动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解决能力。
2.内容层面:突出作业本质,实现串联化
在作业内容上,小学跨学科作业更加注重依据学业内容,设计能体现某门学科认知技能特点,凸显各门学科之间互为支持、互为优化关系的题型和题目,以体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跨学科作业本质上是以一门学科为中心,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科学有效地串联在一起。系统设计小学跨学科作业需要开展跨学科调研,打破学科界限,精准分析各门学科之间的共通之处,以此为主线将多门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统整在一个核心主题之下,既要注重学科内知识的前后呼应,又要注重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小学阶段学科共性关键词可以参考核心素养、多元评价、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技术和问题解决等[8]。例如,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共通处为语言应用,这表明数学语言、逻辑语言、符号语言是这两门学科跨学科作业如何进行“跨”设计的链接点。跨学科作业设计从学科互通、交融的视角重组、设计、优化作业,加强跨学科知识融合及经验积累,达到跨学科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9]。
3.实施层面:基于学生生活,体现实践化
在作业实施上,小学跨学科作业基于学生的学情和现有的生活经验,以生活化的角度、开放性的体验促使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多样化的作业实践活动中,从而培育学生综合应用各类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跨学科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不同主题的跨学科作业活动,并以不同的呈现形式展示作业成果,亲身体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实践化具体体现在学生参与和实施过程两方面。与传统的单科作业不同,完成跨学科作业的过程并非是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体验过程,强调学生在“做”“玩”“唱”“画”“探究”等实践活动中的作为。学生以自身所掌握的综合知识及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亲身经历从问题提出到活动延伸的实践过程,在过程中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而将知识内化到自身已有认知结构中。在实施过程中,实践化主要是指教师应充分重视共同体建设,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10]。跨学科作业的实施不仅需要学生个人的深度参与,也需要与教师、同伴的经验探讨和思维碰撞。
4.评价层面:立足素养导向,力求多样化
在作业评价上,小学跨学科作业的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表现,没有固定唯一的评价标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评价方案更加注重反馈学生在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11]。在“减负提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已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跨学科作业评价有效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培养跨学科思维。跨学科作业评价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对作业的理解和需求灵活调整,鼓励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问题采取多样化的解决方式,根据作业内容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评价不同形式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其特点设计独特的评价工具和标准。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的呈现效果,还需要实时追踪作业的实施过程,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多样化的跨学科作业评价意味着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跨学科作业的目标决定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内容影响作业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业活动的实施过程又决定作业评价方式的不同。作业设计是否有效、作业目标是否达成,以及作业目标的达成情况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来检验。四个维度是一个闭环,在作业设计过程中缺一不可。
二、小学跨学科作业的体系构建
基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对小学跨学科作业进行研究、设计和分析,构建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体系,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作业目标设定、学科内容整合、作业实施设计、作业评价审视(如图1)。
图1 小学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体系
1.作业目标设定
此阶段主要是基于学生学情,设定作业目标。分析学情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知识经验和发展需求不同。因此,依据学生学情,尊重个体差异设定跨学科作业目标,不仅要充分考虑小学生所处认知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知识经验储备以及个人发展需求,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致力于学生稳定而持续的发展。清晰明确的目标对规划作业内容、确定作业形式、反思作业呈现过程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教师通过研读小学课程标准,设定跨学科作业目标,从跨学科作业的价值取向确定目标内容。跨学科作业的价值着眼于学生在跨学科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育和发展,指向“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因此,跨学科作业目标的设定要强调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聚焦生活主题,创设多种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多方面资源,进行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
教师通过研读小学课程标准,确立“探秘瓷房子”为跨学科作业主题,组织天津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前往瓷房子参观游览,布置以数学学科为核心,融合语文、历史、美术等多门学科的跨学科作业。基于学生学情,“探秘瓷房子”跨学科作业强调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积累生活经验(见表1)。
“瓷房子”是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位于天津市赤峰道。瓷房子由数亿件瓷器装修而成,外观色彩绚丽,令人为之震撼,它不单单是一件艺术收藏品的集合体,更是中国历史的文化积淀,具有深刻的探索意义。四年级学生亲临其境,探索瓷房子的奥秘,让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中“活起来”,不仅能够认识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2.学科内容整合
此阶段包括分析学生学情、整合学科知识两部分。分析学生学情指关注学生各学科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情况。跨学科作业与传统的单科作业相比,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教师在整合学科知识,分析学科关联时,要以学生的学情分析为首要前提,只有真正了解当前学生各学科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整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原则,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12]。小学跨学科作业顺应课程方案的要求,重视学科内知识的前后呼应、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并基于实际情境设计跨学科作业,加强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整合学科知识不是仅仅将几门学科的内容粘合在一起,而是在思想和方法上的整合。在整合学科知识时,不仅需要分析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更需要关注各门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小学阶段学科之间的知识是相通的,但各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往往是割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时应与其他科任教师沟通交流,形成一个作业设计小组,以某一门学科为核心,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科作业之间的相关性和关键融合点,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作业设计。
四年级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已经完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的学习;在语文学科中,已具备较好的古诗词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美术学科中,能够欣赏色彩与图形的搭配与融合,对色彩有一定的敏感度,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历史学科中,具有收集、分析历史故事的能力,有一定的历史思维和爱国情怀。因此,围绕“探秘瓷房子”这个主题开展作业设计,可以体现数学、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之间的密切关联:数学的形状美融合语文的古诗词呈现,数学图形可以为美术色彩搭配带来丰富的灵感源泉,通过历史故事的学习加深对“瓷房子”的认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小学阶段各学科间没有明显界限,知识经验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要求教师以学情分析为前提,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找准关键的学科融合点,如此,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跨学科专业素养,也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作业实施设计
此阶段包括规划作业内容、确定作业形式两部分。作业内容是作业设计的内核,作业形式是贯彻作业内容的载体。规划作业内容需围绕跨学科作业目标,结合各学科特点,把握主线,将各学科内容有机整合渗透。面向小学阶段的跨学科作业内容,强调满足“有趣”“有味”“有用”三点要求。“有趣”指在小学跨学科作业中渗透谜语、历史典故、数学文化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味”指小学跨学科作业应多考虑与科学自然、人文风貌、社会时事的关联,将学科知识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紧密结合,明确作业内容的意义所在;“有用”指小学跨学科作业应从学科视角转向生活视角,从现实情境出发规划作业内容。小学跨学科作业依据学生学情,强调多样化的呈现形式,以生活化的视角、开放性的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任务中,使他们乐于实践、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主题式作业、活动式作业等,解放小学生的天性,真正把学生从单科作业的封闭环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体验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作业新模式。作业设计离不开内容与形式的有机整合,既要深度考量作业内容,又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围绕“探秘瓷房子”跨学科作业的作业目标,依据学生的现有学情,教师将数学、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有机整合渗透,确定作业内容及呈现形式(见表2),以“有趣”“有味”“有用”三要素为原则规划作业内容,以生活化的视角、开发性的体验确定作业形式,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团队的学习收获。
“探秘瓷房子”跨学科作业以数学学科为核心,融合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规划作业内容、确定作业形式: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和呈现方式兼顾多门学科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作业活动中的生成,动态化的开放性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合作为主,个人展示为辅的呈现形式,既能关注到个人的学习成果,又能够关注到小组的学习收获,便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作业评价审视
此阶段包括反思作业呈现过程、评价作业效果两部分。跨学科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达到作业目标将通过反思、评价这一过程来检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作业呈现过程是动态化的,教师应正视与尊重小学阶段学生的状态,积极应对作业完成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并对作业呈现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对小学跨学科作业的成果展示应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小学跨学科作业评价立足素养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跨学科作业的特点在于“跨”,作业设计应重点关注如何“跨”,是否有效地“跨”等问题。“规划作业内容,确定作业形式”这一环节解决的是如何“跨”,而“反思作业呈现过程,评价作业效果”则是检验“跨”是否科学合理。根据小学跨学科作业的特点设计独特的评价工具和标准,从学科知识掌握、跨学科知识整合、综合能力培养依次上升的三个维度建立跨学科作业评价指标,更有针对性地指向综合素养的培育。此外,评价应以正向激励为主,由纠错型向欣赏型转变,不仅关注结果的达成,还应追踪过程的收获。评价既要针对个人,还要面向集体,特别是对每位学生综合能力予以评价。
“探秘瓷房子”主题作业呈现的过程,不仅包括数学、语文、美术、历史等多学科知识的掌握,也包括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考查,还包括爱国情怀和社会意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养成。通过反思作业呈现过程,基于作业目标从学科知识掌握、跨学科知识整合、综合能力培养三个维度建立小学跨学科作业评价指标,设定入门、一般、优秀三个等级,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评判,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见表3)。
反思评价是检验跨学科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的不可或缺的过程。反思评价这一过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深入思考和经验积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为今后的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跨学科作业设计是我国目前最值得探索的作业设计之一。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要求教师从一个“完满的人”的角度去思考作业的内容和实施方式。教师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维度合理规划,并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跨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EB/OL].(2021-04-08)[2023-12-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4/t20210425_528077.html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04)[2023-12-26].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3][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
[4][9] 马燕婷,胡靓瑛.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8.
[6] 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 郭衎,曹一鸣.综合与实践:从主题活动到项目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5): 9-13.
[8] 詹泽慧,季瑜,赖雨彤.新课标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开展:基本思路与操作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01):49-58.
[10] 袁丹.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意蕴辨读与行动路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0):70-77.
[11] 李媛,练斐,董艳.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回顾、思考与展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04):80-88.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