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变革创新,解决了文旅产业与各领域、各层面及相关产业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三个圈层跨行业、跨领域的应用发展,为夜经济文旅产业带来了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市场。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的跨界融合揭示了数字技术驱动夜经济文旅产业变革和具体应用方式及市场效应,也披露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夜经济文旅领域开拓中存在的困境,与此而分析和总结,从而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释放文旅产业链乘数效应,开辟数据要素构建夜经济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
关键词:数字技术;夜间文旅产业;旅游产业;夜经济;地方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9(a)--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1]以及中办国办《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办发〔2022〕27号) 等政策出台,将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作为推进战略实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数字技术+文旅营销重焕文旅业活力,数字文旅产业的消费潜力与市场价值正进一步得到释放,已成为当前文旅市场推动产品迭代和产业创新的主动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2023年达56.1万亿元[3],占GDP比重超过40%,而夜经济2023年突破48万亿元,数字文旅产业占比达到4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数字技术向文化领域渗透及应用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形成大规模市场优势、刺激消费、激动了城市活力、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4],成为夜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改造者,并表明数字技术在夜经济文旅产业中的应用重构夜经济供给侧、需求侧及供应链,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揭示数字技术在促进夜经济文旅产业变革与应用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但数字技术在夜经济文旅产业中的具体作用和有效应用方式尚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与总结。为此,深入分析和研究数字技术在驱动夜经济文旅产业中的市场效应及应用方式,有利于为夜经济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实用方法,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综合效益,也为夜经济文旅产业的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1 数字技术成为夜间文旅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新动力
国家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来,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数字技术与夜经济及文旅相关产业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格局,打造了夜经济数字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
1.1 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夜经济消费结构和规模
(1)数字技术应用拓展夜经济市场空间。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南强北弱”的夜间消费格局,拉近了南北之间因气候、温度等外部因素条件影响夜经济发展的差距。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东北及长三角、珠三角和沿海地区等省市夜间消费大发展。电商平台将夜市与消费者紧密连接,拓展销售渠道,吸引了更大消费群体;数字化消费平台的下沉式拓展,拉动了内需,刺激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商家和消费者跨地域合作,逐渐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商业繁荣差距,实现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夜间经济的发展,共同打造特色夜市品牌,提升夜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数字技术应用促进夜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夜经济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更加准确地把握夜经济发展趋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发展策略,实现夜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市场需求等数据的分析,实现了供应链、物流、金融等多方面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降低了运营成本,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夜经济的建设中来,形成多元化、开放性的夜经济生态系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共同推动夜经济的发展。如政府、企业、社区联合共同打造智慧夜市、夜间文化节等,全面提高了夜经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夜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数字技术应用优化夜经济消费环境。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夜经济的消费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为消费者带来了沉浸式的购物体验[5],使得夜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体店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数字技术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了夜经济文化内涵,使得夜经济的消费场景更加丰富多元,提升了政府对夜经济监管的便捷和高效,有力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数字技术应用提高夜经济服务效率。大数据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为政府优化夜经济管理和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极大地提升夜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服务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了决策层对市场的迅速反应能力,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实现了对夜间运营区域的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如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快速识别出可疑人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智能监控则可以实时监控夜经济区域的治安状况,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和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对库存管理、人员调度等变得更加高效,进一步提升了夜经济的运营效率。
(5)数字技术应用促进夜经济绿色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决策者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精准控制能源消耗,降低资源消耗比例,实施更加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数字技术与夜经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夜经济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为夜经济的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数字技术的应用蝶变文旅产业的产品体系
(1)数字技术改变文旅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传统的文旅产业往往依赖实体场景和人工操作,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这些限制,改变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创造出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商业模式。比如,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文旅企业可以将产品和服务线上化,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拓展了经营渠道和市场范围。如《唐宫夜宴》《敦煌:藏经洞之谜》《探秘三星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都为电视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紧密结合开创了全新之路[6]。
(2)数字技术提升了文旅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新的市场空间。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人工智能应用、元宇宙、AR/VR等技术定向打造了各类专业夜间文旅创意区,构建了文旅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形成了“品牌+流量+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的产业生态体系。物联网技术实现文旅场景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提升整体运营效果;区块链技术为文旅产业实现数据存储和交易安全平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安全;人工智能技术为文旅企业增加了更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和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如机器人导游、智能客服等。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文旅与农业的链接,形成了一个相互融合和相互赋能的有机共同体,扩大了规模,延伸了链条,增强了乡村文旅发展的稳定性[7]。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文旅产业的竞争力,还为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3)数字技术提升文旅产业的服务质量和新的体验方式。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需求和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及元宇宙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于景区中感受景区的美景与氛围[8]。如通过数字光影技术展影对广西印象“梵高的卧室、与他的朋友们、星月夜回眸一生”以场景复原、静态及互动沉浸等不同方式展现梵高一生中重要际遇、内心世界与创作;又如《原神》、上海影像之魅光影艺术展,光廷运用其独特视觉叙事特长,运用沉浸式数字艺术幻化富士胶片合作摄影师近800余幅摄影作品等[9]。
(4)数字技术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应用智能监控、数据分析为政府实时掌握夜经济的运行状况,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了政府对夜经济的决策效率和整体运营水平。如长沙市政府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夜间交通的智能化管理,提升了夜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吸引力,也为夜经济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元宇宙等技术为夜间文旅产业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营销,打破了传统夜间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扩大了夜经济的覆盖范围,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南京旅游集团打造的大型实景360°全沉浸互动演出《南京喜事》,江苏夜间文旅的《千里江山图》《狂人日记》等[10]。
(5)数字技术提高夜间文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数字技术的应用推进夜经济文旅产业跨越地域限制,实现全球化发展。利用大数据了解国际市场动态和游客需求,从而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定位,为企业国际化合作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推动夜间文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互联网平台,夜经济文旅产品快速传播至世界各地,推动各地文旅资源与国际合作伙伴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吸引全球消费者,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夜间文旅品牌。
2 数字技术驱动夜间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在文旅行业的率先应用,改变了夜间文旅产业文艺形态,带动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创作。但数字化和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及效果仍有诸多不足影响了数字文旅产业发展。
2.1 顶层设计和市场规划乏力
数字文旅行业既具备显著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潜力,又面临着行业周期性波动与高壁垒的双重挑战,还是文理整合、虚实结合、日夜融合、传统与现代糅合的跨产业项目[11],以致市场开发的策划、营销和管理难度大、要求高,这些因素影响了政府对城市夜间文旅公共服务体系、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质量隐患等问题市场缺少整体性规划、管理机制和相关扶持政策。
2.2 产业结构与市场导向不匹配
政府虽然大力打造数字技术在夜间文旅行业的应用效果,加快推进城乡夜间文旅资源数字化建设,布局建设了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但问题是开发和建设的夜经济文旅产业,远离城区主流人群、商圈打造,导致建设规划与市场效应有些脱节。如南宁之夜,产业布局和客流市场不协同,市场效应差。
2.3 空间发展不均衡与信息化水平不对称
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委出台文件要求深入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12]建设。但总体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信息化建设上差异非常大,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对较高[13],而边疆和西部偏远地区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程度滞后,以致不同地区信息化建设的空间发展不均衡、不对称,导致偏远地区及农村夜间文旅产业扶持政策少,经营安全隐患大。
2.4 同质化现象严重与行业之间差异大
数字文旅经济发展报告表明,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大量的夜间文化资源挖掘、主题产品、文化创意等推出的新产品内容大类雷同,缺乏不同地区民俗文化的差异化和创新性。游客无法找到独特和个性化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体验,夜游发展缺乏新的动力和吸引力。如南宁之夜复制西安大唐不夜城、阳朔西街和黄姚古镇的过度商业化丧失了古镇风味的特色。
2.5 服务内容与游客需求存在距离
夜间旅游业创新需要在技术更新、文化挖掘等方面大量投入。然而大部分城市街区对夜间文旅产品的创新投入不足,缺乏对创新的意识和追求;丰富的低端文旅产品严重供过于求,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供给和需求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不对路,严重制约了夜间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3 数字技术助力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新格局
数字技术与文旅碰撞为文旅产业繁荣发展创造了新方向[14],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旅游服务业打造成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15],表明了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
3.1 顶层规划及布局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大市场
夜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夜间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需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根据城市不同区域和不同性质及规模的消费商圈,统筹夜间文旅发展业态和空间布局,顶层规划云计算、物联网、北斗、虚拟现实、5G、AI、VR、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结合不同地域非遗文化资源特点,以大消费商圈、生活圈区为单位,细致谋划,打造数字文化消费大场景,形成数字集聚规模,建设一个或多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市场和综合一体的数字化互联互通服务大平台。充分利用城乡接合部的商业综合体、生活圈大力开拓乡村夜间数字非遗文化消费大市场,带动乡村夜间民俗文化大发展。
3.2 构建数字化消费体系推进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发挥不同地域非遗文化的乘数效应、叠加效应和溢出效应,推进“夜游城市”向“城市夜游”转变,构建不同区域之间数字资源共用共享机制,形成开放与共享的“数据共同体”,推进夜间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夜间消费分层分级趋势,优化产业结构分布,聚焦城市不同地域非遗民俗文化、优势产业为依托打造特色夜游品牌。统筹城市夜经济运营,聚焦专精特新优势,让夜间文旅产业再现古代盛世,构建城市文旅产业特色夜经济,形成文旅游共创的良好氛围。
3.3 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进夜间文旅产业发展的变革创新
依托数字技术的应用丰富夜间文娱、夜间体育、夜间康养、夜间节庆、夜间光影等业态,对文化场景进行动态展示,积极开发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密室等新兴夜间文娱业态,打破表现形式和游客之间的界限,促进文旅装备与文化资源向数字化转型,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夜经济业态。在不断增强城区夜经济集聚区的基础上,优化夜经济空间结构,鼓励各城区以夜间消费集聚区为中心,以集聚发展增强夜经济文旅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为夜间文旅产业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精准定位内容IP,打破场景与人之间的界限,实现精准服务,形成核心引领、小片集聚、多点分散的发展格局。
3.4 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塑造夜间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依托数字技术应用打造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质生产力,通过不同区域、地域特色非遗民俗文化与科技融合,鼓励夜间场景科技创新。设立专项夜间产业引导基金,积极开发元宇宙、智能影像视觉、光场技术、裸眼3D技术、互动体验技术AR/VR、5G全息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汇集数字资产,以数据要素深入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改革,引导各地实施技术创新、创业孵化,将具有设计感的数字技术融入本土文化特色;通过“主题IP故事+声光电+演员”的搭配方式,打造神秘、玄幻、浪漫、刺激的奇幻秘境,开发城市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的光影故事,为消费者带来虚实结合、效果震撼的夜间游玩新体验;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绿色环保的艺术影像秀、灯光秀、投影秀、无人机编队等夜间创意表演秀,让原有建筑、景区与文化艺术全方位融合,形成智能场景,彰显现代科技的文化魅力,形成新的业态和新的经济模式。
3.5 加快完善夜间文旅产业发展政策,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营造好政策和制度环境,加强对不同地区、地域夜间文旅产业消费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完善文旅治理体系和金融政策环境,推动综合科技、文化、运营等一揽子文理兼修的系统工程,实现供给和需求结构平衡发展,为主题夜间文旅创意景区、景点创造新生态产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夜间消费潜力;深化环境监督和管理,推动夜经济文旅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4 结语
数字技术赋能夜经济文旅产业发展的应用效果分析,揭示了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夜经济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还实现文旅产业线上线下融合激发了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但本文仅仅基于数字技术与夜经济文旅产业的关系,及其因素对夜经济文旅产业的变革与创新发展产生影响进行分析。数字技术的应用对业务模式创新、品牌建设以及夜经济文旅产业之外的其他跨行业、跨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分析还不够深入,未来还需在这方面深入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和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本刊编辑部.数字经济赋能 龙江振兴发展[J].奋斗,2023(5): 67.
春风化雨润神州—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数字文化建设述评[N].中国网信,2023-05-26.
田川.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数据要素是核心引擎[N].社会科学报,2023-09-05.
刘世佳.拓展新业态 点燃“夜经济” 打造新引擎[EB/OL].黑龙江新闻网,2023-03-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301591728007879&wfr=spider&for=pc
乾梅.唐宋纹样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探索[J].花溪,2023(7): 25.
杨雪.为文化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全国政协“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N].人民政协报,2023-06-15.
孙若风.数字技术助推文旅产业升级[N].金融电子化,2023-07-18.
搜狐网.VR全景+数字孪生,一种全新的全域旅游体验[EB/OL],https://it.sohu.com/a/669810101_121694760,2023-04-26.
数艺网.沉浸式艺术丨创意化光影秀打造沉浸式艺术空间实现数艺融合发展[EB/OL].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jY2Njc1NzKEqYFlr3bOcw.html,2023-10-30.
冯圆芳.【文产头条】数字技术给夜经济披上华彩“新衣”[N].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2022-03-25.
蔡保忠,李晶,刘进,等.我国智慧文旅发展的现状、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3(5): 27.
刘艺菲,林雪莲,陈奕.我国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23(11):57-62.
蒋伟,詹红凌.以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EB/OL].中工网,2024-04-22.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4/content_6947130.htm?menuid=197; 2024-04-23.
廖卓娴.营造优质场景 提质升级夜间消费[N].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