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视域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2024-09-19 00:00:00孔令熠
中国商论 2024年17期

摘 要:本文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人员占比、研发投入、企业规模、董事长兼任总经理、高管学历等内部因素,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的跟风效应等外部因素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中小企业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基于数字思维,加大技术人才的培育和研发投入,提高高管学历,扩大企业规模,以提升其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同时,政府也要制定有效政策,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与中小企业足够的支持,通过外部力量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促使其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9(a)--04

中小企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现代技术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冲击,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探讨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利于促进其未来发展,更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比较丰富,然而,多数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融资、高质量发展及转型路径比较关注,认为政府补贴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化转型中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一些经济范式与技术范式也会协同转变,进而加速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调节高质量发展中冗余资源的负向作用,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具有较强数字化创新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获取资金的能力及强大的人才支持等基础上[1-3]。在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研究上,马亮、胡浩林等(2023)[4]认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能力和数字金融发展程度,以及财政扶持、竞争环境、投资环境等要素不单独构成转型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而有为政府、有志气企业与有效市场构成的协同路径则能够提升其数字化转型水平,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基于自身所处环境、禀赋来选择转型道路。朱雨嫣、高陈茜等(2023)[5]指出,我国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中低水平,人才不足、技术薄弱和资金匮乏等是制约其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缓解其资金压力,并明确其转型中的技术路径及培养数字化人才等,方能加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吴淏(2023)[6]在通过梳理中小企业的转型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环境,结合调研结果,认为融资难、缺乏专业人才和转型的阵痛期太长等是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而数字金融可以在企业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中小企业向数字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许宏玮、韩帅(2023)[7]等认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直接决定着转型效果,而企业的转型意愿、探索力度和领导支持等因素是影响其转型能力的关键。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学者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转型的意义与价值、转型路径、转型能力等方面,而对转型效果及其评价,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制约因素等的关注较少,尤其是对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讨论方面,多数研究认为人才、资金和技术是制约其转型的主要因素,而忽视了企业自身组织结构、战略目标等内部因素,以及面对的政策环境与行业竞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重新梳理并以实证方式讨论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外因素,以期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使之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实证研究

2.1 计量模型设计

本文将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水平、组织结构、人才队伍、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等作为影响其数字化转型的内部因素,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等作为其外部因素。文章依据2012—2023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内部、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设定计量模型为:

Digit=β0+β1x1t+…+βkxkit+Industryi+Yeart+εit(1)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Dig,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因素为x,行业和年份层面固定效应分别为Industry和Year,随机扰动项为εit。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会有事件相关性和滞后效应的问题,本文在模型中纳入了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及两期,建构了GMM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即

Digit=β0+α1Digit-1+α2Digit-2+β1x1t+…+βkxkit+ zIndustryi+ Yeart+εit(2)

2.2 数据来源及选取变量

2.2.1 选取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参照王丽秀(2023)[8]等的研究,以上市中小企业年度报告中的数字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以其词频对数字化转型进行度量,因词频数据的“右偏性”比较突出,本文在数据化处理中采用加1方式进行处理。

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组织结构、战略目标及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为解释变量,取研发支出加1自然对数衡量其技术研发投入。以技术员工、普通员工等薪酬占比情况衡量其人力资本。通过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收益率和企业年龄、规模等衡量中小企业的相关特征,以总员工数加1自然对数为企业规模。以上市年限对企业年龄进行度量,且取年龄平方项。在产权性质中纳入虚拟变量,以净利润和总资产之比评判其资产收益率,负债量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为负债率。在高管的管理能力评估方面,以企业董事长兼任总经理、高管薪酬及学历等方面衡量其管理能力,并将学历分为博士以上、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其以下等,赋值为1~5。

金融资源拥有情况的衡量,则通过融资可获得衡量中小企业拥有、能够调动的金融资源量,以中小企业的金融资产和总资产间的比值反映其融资可获得性。

外部因素的解释变量中,以政府补贴及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强度等来反映政府扶持的力度,政府补贴采用补贴综合自然对数进行描述,以科技支出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占比反映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强度。同时,以行业竞争强度、同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跟风效应反映行业竞争程度,采用赫粉达尔指数描述行业竞争程度,跟风效应参照冯根福[9]等的研究,以区域内中小企业行业内的企业数量与区域内企业的总数量的比值进行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则以该区域的GDP增幅来描述区域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2.2.2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2023年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并剔除SST和ST等股票样本和金融类企业,保留连续5年不缺失数据的样本,为降低异常值带来的差异性,在微观层面对所有企业的连续变量实行99%、1%缩尾处理。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和相关经济数据库、国泰君安数据库等。

3 实证分析

3.1 基准回归分析

基准回归分析数据:由科研投入(RD)的回归结果0.0241*(1.7567),QV为0.057,Shaple为3.27;技术员工占比(Tech)的回归结果1.0934,QV为2.09,Shaple为13.95。可知,在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因素上,中小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技术研发投入与其数字化转型呈正相关性,说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越大和研发投入越多,越能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组织因素中,由企业规模(Size)的回归结果0.06811***(3.1260),QV为0.351,Shaple为0.43;高管薪酬(AMP)0.0067(0.2492),QV为0;两职兼任(Duality)的回归结果0.0795**(2.4922),QV为0.08,Shaple为0.57;高管学历(MG)的回归结果0.0837(2.3985),QV为0.079,Shaple为2.97;融资可得性(Finance)的回归结果1.5794***(5.0063),QV为0.249,Shaple为2.39。由此可知,中小企业的规模、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和高管学历、融资可得性等显著影响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高管学历赋予其决策自主权、扩大中小企业规模,以及提高其金融资源拥有率等能够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反之,则会制约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外部因素方面,由跟风效应指标(Epidemic)的回归结果1.6495***(54.8920),QV为29.65(7),ShapleV为62.9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r)的回归结果0.7685***(2.5982),QV为0.079,Shaple为0.71。由此可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跟风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增幅)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关系密切,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和同行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比较多等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上述数据中*表示10%有显著水平,**表示5%有显著水平,***表示1%有显著水平。括号内值为聚类稳健标准误下的t值。QV计算的年份变量及行业变量贡献度与虚拟变量的贡献度相等。

参照冯根福等(2021)研究测算方差的QV(分解贡献度)及Shapley(夏普利值)衡量各解释变量的影响力。由上述数据可知,同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产生的跟风效应对中小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其夏普利值与分解贡献度值大于研发投入和技术员工的占比等内部因素。当前,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是在区域间的横向竞争与行业等外部压力下进行的,而非内部驱动,这比较吻合行业内率先转型者带动其他中小企业转型进而形成跟风效应的竞争模式。

在年份样本的回归分析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与其数字化转型程度明显相关,技术员工比例越大其数字化推进程度越高,而同行中小企业形成的“跟风效应”的影响程度则明显降低,提示受外部压力而开展的数字化转型其本质没有发生改变,数字化转型需要内在驱动力,应是中小企业的自主性选择,外部压力只能发挥辅助性作用,而且当中小企业的业务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数字化转型便完成了蜕变。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基于自身资源及创新能力而开展数字化转型,如果缺乏相应的组织基础和技术条件很难进行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3.2 面板分析

GMM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显示,滞后1期和2期的回归系数在1 %水平下都为正,反映出数字化转型与时间间呈相关性,且前期进行的数字化建设直接促进中小企业后期的数字化转型。其Dig值的贡献度分别是37.925和3.916,这说明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前期投入对其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非常大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如果前期投入没有转化为相应的商业收益,也要重视该投入的长期价值。同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组织等内部因素对其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作用及重要性会有所下降,而同行竞争压力却是推动其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讨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10]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

(1)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受到基于技术员工占比、技术研发投入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员工占比及研发投入越大越多,其科技创新能力就越强,数字化转型能力也越强;反之,则会制约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企业规模、高管学历及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以及融资的可得性也是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小企业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加大技术人才及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扩大企业规模,并提高高管学历,赋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增强金融资源的拥有率,以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跟风效应”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但要注重内部因素的提升,而且要关注外部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中小企业,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跟风效应”的影响程度。因为,在此经济发展环境下,中小企业自身升级转型的需求会比较强烈,具有较强的内在驱动力,而技术创新能力又为其数字化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转型基础。而“跟风效应”则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辅助力量。反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中小企业的数字技术建设及应用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其数字化转型,而且该区域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比较少,许多中小企业在观察同行企业转型效果及迫于同行竞争压力下会进行数字化转型,此时,“跟风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4.2 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中小企业要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培育和引进数字技术人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政府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加大人力、资金与技术创新等的投入,制定完善的科技政策,鼓励和提升中小企业广泛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技术来研发设计和经营管理,促使其将数字技术贯穿到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给予其足够的平台和公共性支持,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各项需求。

同时,地方政府要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和丰富产品服务,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资金和金融支持,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政府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补贴、基金、专项资金等模式支持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此外,中小企业也要转变思维,以数字化思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及目标,提升高管学历水平,赋予其一定的决策权力,注重技术及研发投入,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并将其内化为竞争力和发展力,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冯春风,冯鲍,张左敏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赋能机制的演化博弈: 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J].经济与管理,2024,38(1):36-44.

何瑛.数字化变革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求索,2023(6):53-62.

王会艳,严超,邹顶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3,38(11):94-101.

马亮,胡浩林,李娅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基于NCA与fsQCA方法[J].财会月刊,2023,44(17):152-160.

朱雨嫣,高陈茜,孙逸涵.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困境和纾解: 基于南京、南通、温州、镇江的调查研究[J].中国商论,2023(16):145-148.

吴淏.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J].发展研究,2023,40(8):50-55.

许宏玮,韩帅,蒋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与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业,2023(23):72-75.

王丽秀,何文彬.金融开放框架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的关联研究[J].西部金融,2023(5):11-20.

冯根福,郑明波,温军,等.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基于九大中文经济学权威期刊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再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21(1):17-35.

王毅,农璐.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转型困境及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3(1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