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我们看待别人时,我们应该多看他们的优点,而不是只看他们的缺点。正如课文《陶罐和铁罐》所表达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而不是过于挑剔他人的缺点。这样不但能让我们与他人和平相处,还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身上所没有的优点,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等原因,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看事情容易只看一面,以至于对身边同学、朋友,甚至更多人产生片面认识,不利于自身心理、情感等的发展。而《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正是通过陶罐和铁罐这两个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让我们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这个道理,并在今后的成长中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遇到更好的自己。本文从《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的哲理与教育意义入手进行赏析并与大家分享。
一、课文中的人物解读
课文《陶罐和铁罐》讲述了陶罐和铁罐在国王的橱柜里相遇后,两者因不同的处世态度,导致了不同的结局。铁罐一直看不起陶罐,因为它觉得自己强大、坚固、耐用,而陶罐则谦虚地接受着铁罐的意见,并且友好地跟铁罐讨论。
时光飞逝,王宫倒塌,陶罐和铁罐都被遗落在了荒凉的废墟中,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很多很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深土中发现了陶罐,并把它挖了出来。人们发现它依然美丽,且更有价值。然而,铁罐早已腐蚀生锈,消失不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长处去与别人的短处相比。相反地,我们在生活中与人相处时应该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他人的长处。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才能让彼此成长。
所以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就感觉自己高人一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讽刺、嘲笑别人。我们应该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谦虚谨慎、低调努力,这样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就拿陶罐和铁罐来说,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陶罐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因此外观美观且不会生锈,保存时间特别长。然而,陶罐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它不够结实,很容易摔碎。铁罐由铁皮制成,虽然不是那么美丽,但是它非常结实耐用,几乎不会摔破,然而时间一长,它却容易被腐蚀生锈,甚至消失。同样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努力向他们学习。
有一句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辉煌。那些过于傲慢无礼的人,他们在跌倒时往往会遭受更严重的打击,因为他们会失去朋友和亲人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用谦虚、谨慎的态度面对生活。尤其是小学生,应该从小养成谦虚的品质,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一)学会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优点,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人,也适用于一些物品。所以说,无论是人和物都有独有的特征,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而在《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中,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争吵源于它们对各自材料的不同认识。尤其是铁罐因为自己坚硬且耐用,因而瞧不起易碎、脆弱的陶罐。不但对陶罐态度上傲慢、轻蔑,还从言语上奚落和恼怒陶罐,对陶罐十二分的看不起,瞧不上。请看分析。
首先,文中作者特别会用“态度”来突出铁罐对陶罐的不尊重。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后面没有“傲慢地问”这样一种态度;或者换一种态度,如“温和地问”。那就会让读者觉得这是一个老者对晚辈的问,或者是一个姐姐对弟弟或者哥哥对妹妹的问等。但是作者为了突出铁罐的不容人,突出铁罐的自负、自大、自以为是,偏偏在这里用了“傲慢地问”。这就让一个活脱脱满脸傲慢、不屑、不懂得尊重他人的铁罐展现在读者面前。
注意“傲慢地问”,不是“温和地问”,也不是“亲切地问”、更不是“礼貌地问”,而是“傲慢地问”。这充分揭示了铁罐的自我优越感,似乎认为自己比陶罐更高尚、更坚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陶罐真得不如铁罐。实际上,两者各有优点,只是因为各自不同的材质,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重要的是,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身易锈、易腐化的缺点和不足。正如它只看到了陶罐脆弱、易碎的缺点,忽视了陶罐的优点一样。这种盲目自大的认知和傲慢的态度,不但会让他人产生不适与反感,而且最终会导致自己失败,或者走更多的弯路。
其次,作者会用“语言”来突出铁罐的不尊重人。《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对话式的寓言故事,所以这里的语言特别有力量,有价值。尤其是铁罐对陶罐的语言,不但突出了课文“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的道理,还让我们看到了陶罐和铁罐完全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尤其是把铁罐目中无人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住嘴!”铁罐恼怒了……什么也不怕。”“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等。这些语言不但显出了铁罐的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而且还可以看出它从骨子里看不起陶罐,觉得陶罐不配和它相提并论。所以,它的态度非常不友善,认为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而且它自以为是,相信自己永远会存在,所以什么也不用怕。其实在这个时候,铁罐在不尊重、无视陶罐的同时,它也忘记了一个最本质的属性,那就是无论是铁罐还是陶罐,其作用都是盛东西的,与什么材质的根本无关,所以陶罐不在乎铁罐的态度。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任何事物有长就有短。作者在《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中何尝不是想通过“态度”“语言”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告诉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接纳、理解和尊重他人。看到他人缺点的同时,更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就像看到自己的优点时,也要想到自己的缺点一样。保持谦虚、宽容的心态,才能让自己的世界更宽广。这篇寓言还告诉小学生,这种不尊重他人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不论他们的背景、性格、价值观或能力如何,且和自己有多么的不同,我们都应该学会欣赏,尊重彼此间的差异,并努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拓展自己的成长道路。
(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大千世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虽然不能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肯定自己、表扬自己,但也不能让别人的不良评价无情地否定了自己。我们要在看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并在肯定的基础上不断上升、前进。就像《陶罐和铁罐》中的陶罐,它虽然易碎,但依然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它也从来不否定别人,不骄傲自大。请看具体分析:
首先,它在与铁罐的对话中,一直在客观地说明它和铁罐的作用,肯定它和铁罐有同样能帮助主人盛东西的价值。如“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我不见得就比你差……”陶罐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能“盛东西”,什么材质的不重要。无论是物还是人,只要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就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就能得到同学、老师、家人的友好对待,也能友好地对待他人。
其次,陶罐在与铁罐的对话中不但肯定了自己的价值,正视自己的优缺点,而且它向铁罐一再地表示友好,态度谦虚、包容。如“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它一定闷得不行了”等。很显然,能看清自己,肯定自己的陶罐,不但是善待自己,也是善待讨厌它、嫌弃它的铁罐。它在面对铁罐的傲慢与蔑视时,不怒、不躁,依然对铁罐表示了极大的友好。
最后,陶罐在废墟中被掩埋多年,它出土后依然“光洁,朴素,美观”,被视为珍贵的文物,但它依然在心中装着那个一直瞧不起它的铁罐,还让人们赶紧掘出它的朋友铁罐。这种不忘友情,任何时候心中都有他人的品质,让陶罐从内而外地发散着美,闪着耀眼的光。这种光芒高过陶罐本身的价值。这种光芒不但会照亮已消失的铁罐,还会照亮读这篇寓言故事的每一个人。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看一个人不是看他对你或者你的父母如何,不是看他对上级如何,而要看他对身边的弱势群体是什么态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能认清自己或者真正有实力、有本事的人也是这样的。他们淡泊安然,处事泰然,对自己对他人都心怀善意。对上不卑躬屈膝、不阿谀奉承;对下彬彬有礼、不失礼节。
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学习《陶罐与铁罐》中的陶罐,做一个知礼、有节,并能认识自己价值,包容他人缺点,看到他人优点的人。这样我们的小学生才能不断成长,从而遇上更好的自己。
(三)接受不同的观点
《陶罐与铁罐》这篇寓言故事中,铁罐坚硬耐用,但它的观点却过于狭隘和偏执。它认为自己的材料是最好的,瞧不起陶罐的易碎和脆弱。这种不愿意接受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导致我们错过许多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努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并提高自己。
首先,阅读《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陶罐和铁罐在性格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尤其是铁罐对陶罐表示出的傲慢、轻蔑、自以为是。如铁罐对陶罐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什么也不怕。”“和你在一起……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等等。显然,它骄傲自大、蛮横无理,不但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会接受别人的观点。因为它从骨子里看不起陶罐,觉得陶罐不配和它相提并论。所以,一旦遇到陶罐,恼怒、傲慢是它必然的表现。而陶罐性情温和,处处忍让、宽容,并一如既往地用自己认为的正确态度对待铁罐。这些都能让小学生在学习这个故事的时候被深深感染和影响。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优势而瞧不起别人,也不能因为别人的劣势而轻视他们。要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学会包容和理解,与人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多元视角,接受不同的人生智慧。
其次,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学生也会明白,当面对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时,我们不应感到困扰或反感,而应该先抱着理解他人观念的心态去接纳它们,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沟通与合作。就像《陶罐和铁罐》中的陶罐一样,尽管铁罐时常嘲讽和贬低它,时时表现出瞧不上它,但陶罐仍保持着宽容与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它和铁罐被埋多少年后,当它被掘出来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让工人也救救它的朋友——铁罐。你看,铁罐的轻视,没有影响陶罐的存在与价值,更没有影响陶罐的成长。反倒是在铁罐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废铁化为尘土时,陶罐依然记得它,并仍当它是朋友。
所以,不论作为人还是物,都要尊重对方的不同,因为彼此的差异可能会促成彼此的共同成长。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最后,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都有所不同。尊重彼此的不同,倾听不同的声音,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拓宽视野的有效途径。倾听不同的声音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从而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他人和自己。
在《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中,陶罐虽然易碎,但它却拥有着柔软的内心和包容的态度。它愿意倾听铁罐的声音,尊重它的意见,尊重它的优点,同时它也能看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这告诉我们,只有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观点,才能与人和平相处,共同成长,拓宽自己的视野,让自己不断进步和提高。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相对有限,如果他们在学习、成长中像铁罐一样骄傲、自满,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而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是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的。因此,小学生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中的铁罐,不但不接受陶罐与自己的不同,还不能接受陶罐的建议,一直被自己狭隘的认知蒙蔽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也不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成长路上的障碍和绊脚石。因为:
首先,接受批评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而善于接受批评,意味着我们有开放的心态,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但是《陶罐和铁罐》中的铁罐,听不进陶罐善意的提醒,更不要说批评了。如陶罐对铁罐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等。尤其是“再说……”后面,可能还有很多陶罐要给铁罐说的话,或许陶罐怕伤着铁罐的自尊心便忍住了,或许也是陶罐对铁罐无语了。但即使这样,铁罐也没有听陶罐的话,反而变本加厉,愤怒地对陶罐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什么也不怕。”很显然,这种态度或者认知是不可取的。这种态度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弱,并且使朋友远离。因为,只有那些生活中善于接受批评,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足的人才能成长,才能融入群体,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次,铁罐知道自己明明和陶罐一样,作用都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且谁都看得见,谁都不在意它们的材质。可是铁罐非要和陶罐比长短,还要揭露陶罐的短处。它看不见自己是铁,易生锈;只看到了陶罐是陶,易碎。即使在陶罐的辩解中、建议下,铁罐依然不听陶罐的话,也不改正自己骄傲自大的态度和错误认知,一意孤行。这就让整篇故事中的铁罐这个“人物”成了我们的反面教材。
所以说,无论是作为成年人,还是小学生,都要有勇于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错误的积极态度。只有具备这种态度的人才能在生活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三、课文结构
总之,这篇寓言故事结构简单,层次明晰,道理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也能实现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目标(如图1)。
显然,在这个故事中,陶罐与铁罐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和态度。陶罐虽然易碎,却谦逊低调,懂得尊重他人;而铁罐自恃坚硬、傲慢无礼。
四、结语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在生活中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全面看待问题,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还应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样才能在相互理解与支持中共同成长。同时,故事中的陶罐与铁罐不同的处事态度还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应保持谦虚,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第二小学)
编辑: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