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是学科知识,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大单元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者亟待探讨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探索,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又是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积极回应。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倍数和因数”这一主题,系统地介绍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本质,并使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此外,教材还渗透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如归纳、推理等,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整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给定数的所有因数或倍数,判断两个数之间是否存在倍数关系等。
2.学生将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倍数与因数的规律,培养数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应学会利用图形、图表等直观工具辅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提高数字信息的解读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积极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小组合作与讨论环节将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相互尊重、欣赏他人观点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购物吗?
生:喜欢!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模拟一个购物场景。假设你是超市的收银员,需要快速找零。如果你收到了一张100元人民币,而顾客购买的商品总价是7元,你应该怎么找零呢?
生:找93元。
师:非常好!但你有没有想过,这93元可以怎么组合呢?
生:可以找一张50元、两张20元、一张1元和两个1元硬币。
师:很棒!你其实已经用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知识。你看,100是7的多少倍呢?而93又是哪些数的组合,这些数与7有什么关系呢?
生:(思考片刻)100不是7的整数倍,所以找零。
师:太精彩了!你已经提前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倍数和因数。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找零的情境,引出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师: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算式开始,比如4×3=12。在这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呢?
生: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而4和3都是12的因数。
师:非常好!这就是倍数与因数的基本关系。
●探究一: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请你们在1分钟内尽可能多地找出6的倍数。
生:(学生开始快速计算并回答)6、12、18、24…
师:时间到!同学们找得真快。那么,你们发现这些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们都可以被6整除,没有余数。
师:正确!倍数就是能被原数整除的数。
●探究二: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师:接下来,我们换一个方向。请大家找出12的所有因数。
生:(开始思考并回答)1、2、3、4、6、12。
师:很好!那么,因数和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一个数的因数是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而这些因数的倍数中,就包含了这个数。
师:太棒了!你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发现它们的规律,从而构建起对倍数与因数知识的全面认识。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交流展示,深化理解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小组合作,我看到大家都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生1(自信地代表小组站起):我们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找倍数其实是有规律的。只要用这个数一直加自己就行了。如找6的倍数,就是从6开始,每次加上6,就得到了6、12、18……这样一直持续下去。这个发现让我们觉得数学真的很有趣!
师(点头称赞):这个发现确实很有价值!你们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揭示了倍数的本质,就是原数不断累加的结果。这样的思路非常清晰,值得大家学习。
生2(代表另一个小组,兴奋地站起来):我们小组对找因数特别感兴趣。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总是成对出现的,如12的因数有1和12,2和6,3和4。而且,这些因数之间还有一定的关系,比如1乘以12等于12,2乘以6也等于12,以此类推。这个发现让我们觉得数学真的很神奇!
师(鼓掌肯定):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因数的确常常是成对出现的,这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而且,你们还发现了因数之间的乘积关系,这是非常深入的理解。
生3(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我们小组还有新的发现!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因数里,除了1和它本身,其他的因数都比它小!这个规律让我们找因数的时候更加方便了。
师(满脸笑容):这个观点真的很有启发性!你们不仅找出了因数的特点,还想到了这个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确实,因数都是能够整除原数的较小数,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展示,不仅能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学习成果,还能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倍数与因数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展示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四)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来检验大家对倍数与因数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练习旨在帮助大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解题能力。
第一题:请找出16的所有因数。
生1:16的因数有1、2、4、8和16。
教师点头称赞:很好!你对因数的理解非常准确。
第二题:请找出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
生2: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
教师鼓掌表示赞赏:非常棒!你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第三题:请判断48是不是12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生3:48是12的倍数,因为48除以12等于4,没有余数。
教师点头肯定:完全正确!你的解释很清晰,说明你对倍数的概念掌握得很好。
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制作教学成效表(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在巩固练习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正确率,说明他们对倍数与因数的掌握情况良好。
(设计意图:设计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数与因数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评估表格的记录,教师能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节课,教师通过深入剖析倍数与因数的核心概念,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精心设计如下课后作业:
巩固型作业:请大家列出100以内的所有8的倍数,并进一步分解出它们的因数。
这项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倍数的概念,并通过列出因数,更深刻地理解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拓展延伸型作业:探究为何一个数的因数总是成对出现,是否存在特例?
这个问题将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因数的性质,可能会发现数学中的一些美妙规律和意外惊喜。
合作型作业: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倍数与因数的知识来解决,并在下节课进行成果展示。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师:通过这些作业,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让我们期待在下一节课中,共同分享和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知识的兴趣。学生在模拟购物找零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倍数与因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合作探究环节更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了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显得有些迷茫,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合作任务的设置不够细致,导致学生不明白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其次,在巩固练习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色,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以上不足,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做出如下改进:一是细化合作探究的任务指导,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二是在巩固练习时,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城南中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