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开展问题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究数学知识,逐步探索数学的本质,从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得到发展和提升。本文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分析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精心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材料,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课堂开始,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王大爷家有一块正方形的草坪,边长是5米,李大爷家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6米,宽4米。李大爷觉得自己家的草坪比王大爷家的长,所以面积要比他的大,而王大爷则认为自己的草坪长和宽都是5米,比李大爷家的宽要长1米,面积应该是比李大爷家的大。到底是哪一块草坪的面积大呢?
在故事讲完后,学生已经在思考到底是哪一块草坪的面积大,由于学生还不知道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单凭经验或者视觉来判断,无法精确对比二者的大小,这时候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学生就开始问老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只有计算后才能对比出大小,应该怎么计算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自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用心思考问题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适应新的课堂要求,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中,重点内容是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情境创设结束后,教师自然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测量来获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测量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交流,让他们通过思考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测量面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在测量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借助学具: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空:
也可以设问:我们取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几种长方形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呢?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
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
三、交流讨论,着力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任务一:PPT展示4个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估计4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并分小组说一说是怎么估计的。
(设计意图:因为前面已经学了面积单位和估计的方法,为了验证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学生估计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任务二:学生估算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的方法,再测出长方形的实际面积,从而检验学生估计的准确性,并让学生分小组思考: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长×宽,并运用这一公式,验证是否适用于所有的长方形。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填写不同小组的报告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交流、归纳的过程,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四、展示成果,教师精讲问题
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展示成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精讲,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当学生的合作交流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不同小组,小组选派代表解答问题。
组1:可以在不同的长方形里摆满小正方形,然后数小正方形的数量,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组2:沿着长方形的长摆小正方形,沿着宽摆小正方形,就可以知道一行能够摆几个,可以摆几行了,自然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经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实践反馈,就可以让学生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宽。
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从一个长方形(长30厘米,宽21厘米)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根据之前合作探究出来的结论,很容易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开始调动思维,再次进行分析,如果要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最大的,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30厘米,这张纸太小了,没办法剪,只能按长方形的宽进行裁剪,而长方形的宽是21厘米,按照这个边长来裁剪,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如果边长比长方形的宽短,那么这个正方形就不是最大了。
再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小明家要给餐桌购买桌布,已知餐桌长90厘米,宽35厘米,请你算一算小明至少要买多少平方厘米的桌布才够用。”通过计算桌布的大小,学生深入思考,其实计算桌布的大小就是在计算餐桌的面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在讲解上述问题时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公式,继而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培养。
五、随堂检测,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重视问题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准备随堂练习的题目,题目的设置采用分层练习的模式,鼓励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的同时还要完成其他题目。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进行巡视监督,动态地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l.基础练习:
(1)小莉家的卧室长为4米,宽是2.5米,面积是( )平方米。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长是15厘米,宽是( )厘米。
(3)小明家的长方形草坪,宽是3米,长是宽的两倍,小明如果沿着这个草坪跑一圈,要跑( )米,面积是( )平方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7厘米,宽是26厘米,要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提升练习:
请至少用两种方法求下图的面积。
3.拓展练习:
李村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现在将长增加9米或宽增加6米,面积就比原来增加144平方米。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画图,再解答)
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讲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就题目的思路和方法讲解清楚。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完善,帮助学生归纳答题方法,促进学生进步。
通过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堂总结知识,自主反思学习成果
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结束后,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表现得如何?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学习成果,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弥补课堂中的不足,提高反思能力。
七、总结
培养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情境的创设、自主思考问题、合作探讨等多个环节的开展及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出数学知识体系。开展问题教学,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问题教学,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数学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学习成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明德小学)
编辑:张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