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24-09-18 00:00张文霞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1期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往往显得抽象、复杂、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尽力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实际去理解知识、内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使学生达到智能双向、双增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在此,以“年、月、日”这一节内容为例,笔者将探讨如何将数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与大家共勉。

一、结合生活预习,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预习也就是让学生结合一定的已有知识经验对新课进行先学。先学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对课堂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将要面临的重难点引起注意,保证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比如,“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学生可以结合已学过的“时、分、秒”进行预习,从而对时间单位有大概的理解,为学生的课堂接下来做好准备。

【教学片段一】

活动1:同学们的已经学习了“时、分、秒”,那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单位吗?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呢?关于“年、月、日”你了解多少?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了解到:“时、分、秒”是时间单位,时间单位还有“年、月、日”。关于“年、月、日”,有的学生的回答道:“月有大月和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有的学生回答道:“一年有12个月,也就是365天,一日有24小时”,等等。

结论:关于时间单位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时、分、秒”,只要教师让学生确切知道它们是时间单位,就能为学生学习“年、月、日”打好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年、月、日”的学习产生渴求心理。

活动2:给学生一张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一查2023年和2024年的日历,共同完成表格(见表1)。

学生看到这样预习任务,自己与周围的同学成组,完成了预习任务。

活动3:同学们完成2023、2024年各月份的天数表,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吗?

有的学生回答:我发现一年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31天,应该是大月;4月、6月、9月、11月是30天,应该是小月;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2月是28天呢?那它算是小月,还是小小月?

结论:学生通过完成表格,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不但有12个月,而且这12个月还不同,分为大月和小月。

首先,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其次,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预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挑战。在“年、月、日”这一章节中,预习的作用尤为明显。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一年有几个月、各个月份的天数,从而更好地学习新内容。同时,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并在课堂上及时向教师请教,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融入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它能快速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把学生代入学习新课内容,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尤其是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定好基调。在讲解“年、月、日”之前,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日期和节日,如生日、新年、国庆节等,以及每个月的天数和特殊月份(如2月份的天数)。通过这些实例,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年、月、日”,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片段二】

活动1: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2023年某一个月的日历图(笔者为学生展示的是2023年8月的日历),引导学生认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年、月、日”,如同学们看看这张日历,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呢?(见图1)

学生看到这张日历图表,有的说这是2023年8月的日历,有的说8月有31天,有的说8月里有三个节日:8月1日——建军节、8月22日——七夕节、8月30日——中元节,有的说8月份有两个节气:8月8日——立秋、8月23日——处暑。

活动2:一张日历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月中的天数、节日、节气等。那同学们一本日历能让你发现什么呢?(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2023年全年的日历图,图略)

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日历,有的说:“从这张日历表上我们可以得知一年有12月。”有的说:“有的月31天,是大月,有的30天,是小月,2月是特殊月只有28天。”有的说:“我发现2023年的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都是31天,只有2月是28天。”

结论:从一张日历中能让学生发现这么多信息,这不但能让学生认识到“年、月、日”和我们生活联系很紧密,还能说明日历表能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个月有几天、有什么节日、什么节气等,更能让学生了解一年有几个月,能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做好准备。

三、引导学生探究,深入理解新知

通过预习、导入,学生对“年、月、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知识、获得新知、理解新知,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与生活有关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年、月、日,这些日子又是怎么计算的。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更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片段三】

活动1:(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互动方式,把学生引入探究新内容的环境中,让学生深入学习,积累知识。)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年、月、日”相关的一些知识,那么谁知道“年、月、日”的具体概念吗?

学生听到这个问题,认真思考,有的学生答道:“年,是12个月的总称,也就是说一年是12个月形成的。年还有平年和闰年。”有的学生答道:“月是一天一天的日子形成的,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2月是个特殊月,只有28天。”有的学生答道:“日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从凌晨0点开始到24点,就是一天,也是一日。”

教师讲授:同学们对于“年、月、日”的理解都很正确。看来同学们不仅认真做了课前预习,也认真听了前面的课。老师在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关于“年、月、日”的课外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PPT):

“年、月、日”,是指一种计时单位,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活动2: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年、月、日”相关的知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四年有一个闰年?

一个学生答道:我预习的时候查过百度,我们在生活中把一年定为365天,但是一年其实为365.25天。也就是四年正好把0.25天凑成1天,放在闰年的2月份,所以闰年的2月份是29天。

教师讲授:为什么不按照每个月固定的天数来设定闰年呢?因为平年是指没有闰日的年份的,而且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计算历法规而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所以不能按照每个月固定的天数来设定闰年。

结论:这个深入探究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也使学生了解了闰年的由来,了解“年、月、日”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会以年、月、日计算时间,进而培养学生规划时间、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提高学生利用时间的效率。

四、融入生活练习,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年、月、日“这三个时间计量单位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们是我们理解时间、规划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桥梁。可见,“年、月、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重要,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多么密切。所以,教师要将生活融入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教学片段4】

活动1:(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问题)我们每个人一年要过一次生日,是不是?可是小林特别郁闷,他每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你们说这是为什么?2024年小明能过上生日吗?如果小林2024能过上生日,那么他的下一个生日在哪一年?

学生看到这个问题,结合他们对闰年、平年的了解,进行了思考后答道:“因为小林的生日是2月29日,而平年的2月只有28天,只有闰年的2月才是29天,并且四个平年之后才是一个闰年,所以小林只能四年过一次生日了。2024年刚好是闰年,小林可以过生日,按照四年一个闰年的话,小林下一个生日是在2028年,因为2028年的2月是29天。”

活动2:学生经常会考虑放假的时间,上学的时间。那教师刚好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给他们出示2024年2月的日历表(见图2),让他们看看,我们春节法定假日是几天。爸爸妈妈哪一个星期天要调班,也就是要正常上班?

学生不但从2024年2日的日历表上看到法定春节假期是8天,也就是从2月10日~2月17日,还发现2月4日原本是星期天,要上班;2月18日也原本是星期天,也是要上班的。所以说,春节法定假日是6天,调了4日和8日两个星期天,所以是8天。另外,学生还发现2月还有两个节气:一个是立春,在4日,一个是雨水,在19日;还有两个节日,一个情人节,一个元宵节。

结论:“年、月、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教学过程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充分理解“年、月、日”,体会“年、月、日”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的意义以及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通过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我们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年、月、日”为例,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趣味互动、拓展知识以及生活应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以及成长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