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4-09-18 00:00蔡志平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1期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议题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受推崇,这是一种以议题为核心,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以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为例开展议题式教学,旨在构建沉浸式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故事情境,导入课程议题

议题式教学倡导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增强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让议题所“议”能够延伸到学生生活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故事情境,将其与课程知识相融合,让课堂回归生活,又将生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对议题式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议题式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学生创设如下故事情境:

一天,小明的妈妈生病了,需要卧床休息。小明看到妈妈脸色苍白,很担心,他决定要为家庭做点事情。于是,他主动承担起一些家务,帮助爸爸做饭、洗碗、打扫卫生,还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小明的爸爸和妈妈看到他这样负责任,非常感动。

后来,小明的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写一篇关于“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的作文。小明很开心,他写道:“在家里,我尽力承担起一些家务,因为我知道,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贡献,我也要为家庭做出自己的努力。”小明的作文被老师表扬了,同学们也纷纷分享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通过这样的一件事,小明明白了,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贡献,只有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家庭才会更加和谐、幸福。

这个故事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家庭中的责任和贡献,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家庭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由此,教师引出本课议题“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二、展开群组合作,探究议题知识

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情境的指引下掌握重难点知识,加深对议题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采用群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且深刻地理解议题含义,以此促进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我的家庭贡献”

“我的家庭贡献”一节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贡献”的概念,认识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为家庭做出哪些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角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1.家庭会议说贡献

教师首先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可以为家庭做哪些贡献呢?

基于此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说一说自己为家庭做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1:我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学生2: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招待客人。

学生3: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和爸爸一起照顾她。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展开评价,并为学生创设新的生活情境:

一个周末的晚上,秦朗家里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主题是“每个人的家庭贡献”。秦朗心想:我自己这么小,能为家庭做什么贡献呢?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呢?快让我们看一看吧!

基于此情境,教师为学生划分不同的角色,包括爸爸、妈妈和秦朗,教师为学生展示如下探究任务。

探究任务一:在爸爸妈妈的眼里,秦朗对家庭的贡献是什么呢?(此任务由扮演爸爸妈妈的学生完成)

探究任务二:在秦朗的认识里,哪些才算是对家庭的贡献呢?(此任务由扮演秦朗的学生完成)

基于此探究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分组探究,并进行汇报。

学生小组1:秦朗虽然只是一个孩子,但是他给家里带来了温暖、快乐和幸福,他的陪伴让爸爸妈妈的生活更有趣,所以他的贡献可真不小啊!

学生小组2:因为秦朗的笑容能够让工作一天回到家的爸爸开心、幸福,相信劳累的爸爸看到乖巧、懂事的秦朗就不会觉得累了;因为秦朗帮助妈妈做家务,如洗碗、倒垃圾、擦地等,减轻妈妈的负担;秦朗的平安成长,好好学习也是对家庭的贡献。

教师小结:通过参与秦朗的家庭会议,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年纪虽然小,但是我们对家庭也是有贡献的,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对这个家庭的贡献。

2.贡献小调查

贡献小调查主要引导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对个人在家庭中的贡献进行分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课程议题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先从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再次解读家庭贡献的意义。形如:

场景一:周末,小林和朋友约好出去玩,但是,小林的爸爸胃病犯了,妈妈还在出差,小林该怎么办?

场景二:小杰的爸爸有点超重,肥胖对爸爸的身体非常不好,看着每天上楼梯都很费劲的爸爸,小杰该怎么帮助爸爸呢?

学生1:小林应该跟朋友解释清楚现在的问题,然后陪伴、照顾犯胃病的爸爸。

学生2:小杰可以鼓励爸爸坚持体育运动,通过锻炼减轻体重。同时,小杰可以和爸爸一起减肥,陪伴爸爸坚持下去。

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过渡:我们能够看到,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个人对家庭的贡献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爸爸妈妈,所以我们都有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你对家庭的贡献有哪些呢?你能发现家人间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事情吗?

基于此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从家庭角度出发展开议题探究,并鼓励学生进行汇报。

学生小组3:曾经有一次,爸爸出差了,我一个人照顾发烧的妈妈,给她倒水、煮面。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学生小组4:爸爸是个“老烟民”,后来他下定决心戒烟,我和妈妈一起陪伴他,当爸爸想抽烟的时候,我们全家就一起出去跑步,后来爸爸真的戒烟了。

学生小组5:去年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我和爸爸商议一起给妈妈准备生日惊喜。

教师小结:不难看出,同学们在家里所作的贡献非常多,我们的陪伴、关心和帮助等都是对家庭的贡献,爸爸妈妈也会感受到我们的贡献,这样我们的家庭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3.我为家庭出点子

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探究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议题展开深度学习,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指导意义。为此,“我为家庭出点子”环节将学生代入真实的家庭场景,鼓励学生为家庭生活出主意、想创意,参与到家庭生活中,从而体现学生对家庭的贡献。

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家庭问题,形如:

问题一:当你们一家搬到新家住的时候,你有哪些好点子,让你们家更温馨、舒适?

问题二:当家里来了亲戚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帮助爸爸妈妈接待他们?

问题三:爸爸要去外地出差,妈妈在给他准备出差用的东西,你应该怎么做?

学生1:当搬到新家的时候,我应该购买清洁用的工具,方便搬家过程中打扫卫生;可以装饰一些墙画,给新家增添一些艺术感;可以和爸爸妈妈拍一些好看的照片,制作一个照片墙,让我们的新家看起来更加温馨。

学生2:我应该帮助爸爸妈妈接待客人,比如帮助妈妈买菜、洗菜;给客人倒水;在客人走后,帮助妈妈打扫卫生等。

学生3:我应该和妈妈一起为爸爸准备出差行李,如叠衣服、装行李箱等。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探究,研究一系列解决家庭问题的“金点子”。

教师小结:通过我们的学习可以看到,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家庭做的贡献非常多,不仅仅陪伴家人、关心家人,还可以和家人共同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着将我们的妙计转化为行动,从而体现我们的价值,让爸爸妈妈看到我们的成长。

(二)“我也有责任”

“我也有责任”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概念,认识家庭生活中,我们的角色责任、负责任的精神以及承担家庭责任的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1.家庭需要我尽责

“家庭需要我尽责”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庭中存在哪些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尽责,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加深学生对议题意义的理解。

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有什么样的责任呢?我们应该怎样为家庭尽责呢?

基于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开探究,并进行汇报。

学生小组1:我们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这是我们的责任。

学生小组2:当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们应该照顾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向学生展示教材46页的情境图,并提问:我们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这么多人组成的家庭中,如果每个人都不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的家庭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1:如果家里没有人做饭,我们只能饿着肚子上学。

学生2:没人洗衣服、倒垃圾的话,我们的房间会非常乱、垃圾成堆。

教师过渡:可见,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有着非常多的责任,那么这些责任只是某一个人的吗?还是我们应该互相分担呢?

学生3:我觉得家务活应该是家庭成员互相分laEJz8o9fcJaFN3JsMe6Ug==担着来做。我们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尽管年龄很小,可是在家务事方面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师:那么,在你们家里,哪些责任应是一家人共同分担的呢?

学生4:我们家做饭是爸爸妈妈轮流做,他们分担了做饭的责任;我负责刷碗。

学生5:我们家倒垃圾归我负责,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倒。

教师小结: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共同来承担,大人要负他们的责任,我们也应该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到我们的责任。

2.负责任的精神

“负责任的精神”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在家庭生活中应拥有负责任的精神,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持续在家庭中尽责,从而体现学生在家庭中的价值,加深学生对议题意义的认识。

教师首先提出驱动性问题:家庭责任的承担,不能仅凭一时兴趣,我们需要有负责任的精神,不仅要勇于负责,更要坚持负责。(教师出示教材阅读材料)你理解教材中所阐述的这种负责任的精神吗?

学生1:负责任的精神就是指对自己负责和对家人之间的约定负责。

学生2:负责任精神对承担家庭责任来说,就是要负责到底,不能说不干就不干。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为学生展示各种家庭生活场景,启发学生理解负责任的精神。

场景一:舅舅来家里做客,而父母正好去田里干活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场景二:家里的洗发水快用光了,但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1:舅舅来家里做客,而父母正好去田里干活了,我会好好地招待舅舅,给他倒水、陪他说话,直到父母回来。

学生2:当我发现家里的洗发水快用光了,我会告诉爸爸妈妈,或者在下次逛超市的时候提醒爸爸妈妈买洗发水。

教师过渡:通过这样的场景分析,可以看到,当我们拥有了对家庭负责的精神,我们就会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课堂实践互动“家庭承诺书”,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思考,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提出在家庭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体现我们拥有负责任的精神,我们应该怎样保持这样的精神。小组探究结束后,学生独立完成“家庭承诺书”,整理汇总自己在家庭中能做到的事情。

在学生完成“家庭承诺书”后,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并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及讲解。

教师小结:在家庭生活中,面对我们要负的责任,可能有的同学完成不了,有的同学坚持不下去,相信大家学习完这一课能够拥有负责任的精神,为家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承担家庭责任的收获

在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课堂拓展,延伸议题的价值,促进学生获得长足发展。为此,“承担家庭责任的收获”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承担家庭责任带给自身的成长,鼓励学生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教师向学生提出驱动性问题:只要我们有着为家庭负责任的精神,处处为家庭着想,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就像《童年小事》中的作者一样,主人公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家庭责任,他收获了什么?

生:主人公收获了妈妈的信任,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感受到自我的成就感。

教师提问: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你承担过哪些家庭责任呢?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学生1:我一直坚持收拾自己的房间,不仅提高了收拾房间的技能,锻炼了自理自立的能力,父母还经常在其他人面前表扬我。

学生2:我一直负责家里倒垃圾的工作,邻居都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我这样做让爸爸妈妈更加轻松。

学生3:我一直在饭后负责洗碗的工作,这让我感到劳动的快乐,而且受到了妈妈的表扬。

教师小结:作为家庭成员,我们为家庭做出我们的贡献,尽我们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与成就感,同时让爸爸妈妈更加轻松,体现了我们的价值。

三、整理课程知识,汇总议题内涵

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课程知识,汇总议题的内涵,从而加深学生对议题的理解。

家庭贡献:我们年龄虽小,但是能与家人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陪伴,也能为家庭事务出主意,做出我们的家庭贡献。

家庭责任: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应该为家庭负责任,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我们在生活中才能收获成就感和快乐,我们的家庭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四、结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意义。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知识的内容,选择生活化的案例创设故事情境,导入课堂议题,以此降低课程知识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场景再现的方法及群组合作,对议题相关的知识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究。另外,在议题式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整理课程知识,引导学生挖掘议题的内涵,并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拓展,促使议题式教学对学生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漳州市芗城第三实验小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