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不断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深度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作为教材中的一部分,旨在将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批判性思维。本次教学旨在回顾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期未来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深入地阅读。呈现学生的完整阅读过程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策略,从而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通过观察学生如何互动、提问、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发现他们在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强项和弱点,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呈现阅读全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自我认知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也是提升阅读技能的动力源泉。
一、阅读前期的深化导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阅读前期的深化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至关重要。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本次“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特别注重了这一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以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前对内容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教师首先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些问题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旨在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教师为学生介绍了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故事背景的基本了解。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故事的认知深度,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发展(见表1)。
为了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一起参与。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提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问题。例如,当读到故事中某个情节时,教师会停下来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情节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者“你们对这个人物的行为有什么看法?”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在课堂上教师还会与学生进行一些对话交流。例如,教师会问学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人?”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将故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最后,在课堂结束时,教师会进行一次总结性的提问,以检验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师会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者“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情况,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前期就对内容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二、在阅读中深化内容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
随着阅读活动的展开,教师通过巧妙设计的互动问题和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的深层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还学会了倾听同伴的声音,尊重不同的见解,从而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首先提出一个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问题:“故事中的主人公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了怎样的品质?”这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A认为:“我觉得主人公非常勇敢,因为他面对危险时没有退缩。”学生B则提出不同看法:“我也认为主人公很勇敢,但我认为他还很聪明,因为他想出了一个计划来解决问题。”
教师接着问:“你们认为这些品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学生C分享道:“我觉得很重要,因为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勇气和智慧去解决。”学生D补充说:“对,我们如果学习上遇到难题,也要像主人公一样不放弃,努力寻找解决方法。”
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当我们在团队中工作时,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学生E思考后回答:“我们应该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一起讨论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学生F接着说:“对,就像我们刚才讨论主人公的品质一样,虽然意见不同,但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对话和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优化,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三、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故事情境,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现了故事的背景和关键场景。这种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思维深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与故事相关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形象以及一些关键场景。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和感叹。视频结束后,教师问:“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地方?”学生A立刻回答:“我觉得是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因为有很多树木和花草。”学生B补充道:“对,我还看到了一条小溪流,水很清澈。”
教师继续引导:“那么,你们能想象一下故事中的主人公在这个环境中的感受吗?”学生C思考了一会儿说:“他可能觉得很自由,因为他可以在森林里探险。”学生D接着说:“他也可能会遇到很多危险,如遇到凶猛的动物。”
教师又问:“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你们会怎么做呢?”学生E兴奋地说:“我会建一个小木屋,然后去探险!”学生F则说:“我会和小动物们交朋友,照顾它们。”
通过这样的对话和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故事背景的理解,还拓宽了自己的思维。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尝试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现故事背景和关键场景,学生得以更深入地体验故事情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还拓宽了他们的思维深度。)
四、阅读后期的深化与拓展
在阅读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并进行创造性的延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一个教学表格,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激发创造力(见表2)。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故事,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和道德观念。
学生A:故事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小男孩,他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了勇气和智慧。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认为这个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
学生B: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学习上遇到难题或者和朋友发生矛盾。这时候,我们可以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用智慧去解决它们。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尝试编写一个自己的小故事,把学到的道德观念融入其中。
(学生开始创作)
教师:好了,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家的作品吧!
学生C:我写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个好朋友,他们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危险。其中一个朋友非常害怕,但另一个朋友鼓励他,两人一起克服了困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
教师:很棒!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学生D: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而且很好地传达了友谊的重要性。我喜欢这种通过故事传递道德观念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还提升了创造力。他们学会了将道德观念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并通过创作小故事进行深化与拓展。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总结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意识到学生在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方面的成长非常重要。然而,教师发现自己在促进每位学生均衡参与和因材施教方面还有待提高。为了改进这一点,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应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的旅程上不断突破自我,享受成长的乐趣。
首先,教师意识到在课堂讨论环节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不自信而不愿意发言。为了鼓励这些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逐渐建立自信后再参与到全班讨论中。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专门请那些不太愿意发言的学生回答,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其次,教师发现在处理不同学习能力差异方面还有待提高。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进度为他们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既可以确保高水平学生得到足够的挑战,又可以让低水平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后辅导时间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除此之外,教师认识到评价方式也需要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作品展示、同伴互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教师意识到自己在促进学生均衡参与和引导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方面还有待提高。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的旅程上不断突破自我,享受成长的乐趣。这种持续改进的态度将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创建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东川中心学校)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