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案例分析

2024-09-18 00:00吴建娣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1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诗人常用隐喻、比喻、夸张、对比等多种手法呈现景色以及情感。学生在诗词翻译、情感赏析、手法分析等诸多方面存在难点,因此教师常常采用引导式讲解教学,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但是引导式讲解教学在古诗词情操、意境分析、体会诗文之美、感知诗文之律等方面的能力更为欠缺,从而影响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应该更加重视古诗词兴趣与学习基础的积累。因此,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更适宜于采用“诵读+理解”的形式,让小学生在古诗词朗诵环节感受到意境之美与韵律之美,感知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文描述的画卷。基于此,本文以《泊船瓜洲》课时教学为例,阐述古诗词诵读教学方面的策略。

一、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思路分析

(一)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小学阶段的诗文教学并不强调学生在古文解析技巧、意境深度解剖等层面上的能力,重点选取的是简单的诗词,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有感情地诵读诗文,在诵读中形成诗文理解的基本能力基础,感知诗文之美,体会古诗词的意境表达,使其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为后续高年级段学习与研究古诗文奠定情感基础与能力基础。

(二)诵读之前要有了解的基础

小学生接触到一篇新的古诗词课文时,第一反应是想知道本诗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停留在教师的字、词、句直面翻译之上,导致不能通过诗词的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又充斥着古诗词、白话文的相互转替,当学生不能完全跟进教学节奏时,加之对翻译的白话文理解不透彻,学生在课堂之中的参与性、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不爱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有难度,对诗文理解得不透彻,进而在诵读古诗文时没有情感,不能体会到古诗词之美。因此,诵读之前,教师应当针对诗文的背景、内容、情感进行基础的了解,要让学生知道本文大致描述了一个什么场景与情感,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有感情地诵读。

(三)诵读中可以趣味横生

小学生诵读古诗词和对其的整体理解有密切的联系,诵读之时的情感一定是建立在诗人的经历与所见所感之上。教师不要直接介绍本首诗的创作背景和王安石的生平,而是把本诗的内容以及创作背景融合成一个故事讲解,学生更有兴趣听。同时可以考虑结合多媒体动画以及情景短片共述这个故事的发展,在短片中看王安石的所见之景,在古风古色的背景音乐中感知情感的流露。在故事中讲述王安石任相到被贬,又从被贬到奉旨入京的过程,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完美结合,学生对该诗词的内容与整个背景理解形成一个贯通式的过程,才能更容易理解本诗,才会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另外,可以结合笛、箫、古筝等音频内容,让学生在音乐的结合下有感情地诵读,感受音律与诗文节奏契合的美感,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有趣味。

(四)凸显诵读古诗词的教育价值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接触和理解经典作品,从而在情感上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古诗词语言精炼、意蕴深远,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式和巧妙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古诗词蕴含着深刻的审美价值,通过诵读,学生能感受到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应用策略——《泊船瓜洲》教学案例分享

(一)故事导入基本理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那就是王安石,他在宋朝时任职宰相,宰相的权力大不大?

生:大,电视剧中经常提到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师:对,王安石虽然是宰相,可是也被罢免了,罢免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提出了变法,这个变法的目的是肃清朝野,使官吏各司其职,使百姓安居乐业。可这触碰到了一些朝廷中其他官员的利益,就这样,他被保守派诋毁、谗言,导致被罢免了。你们说王安石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师:举个例子吧,假如你是一个班长,你要管理班级里部分人不遵守班规的行为,但因为很多人举报你,你不再是班长了,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从宰相到平民,落差确实很大,他心里一定有很多无奈。

师:王安石不仅是宰相,还是一位诗人,在晚年时,王安石又被皇帝宣旨召回京城,在回京的过程中他作了一首诗,就是今天学习的这首诗。

学生简单地完成第一步的阅读和生僻词标注,随后笔者对本诗的基本翻译进行了引导,然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我刚才说这首诗作于回京赴任的途中,王安石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1:他一定是非常激动的。

生2:他也可能会有一丝不舍。

师:确实,这首诗表达了多种情绪,我们还不能完全感知到。接下来,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王安石心情的变化。

笔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故事内容,包括图片、内心独白、旁白等,选择的背景音乐为笛、箫、琴纯音乐。在笔者讲解到诗人作诗的背景时,利用多媒体呈现了这首诗的吟唱,随后在多媒体动画中展示了“一水间”“数重山”“春风绿”“照我还”等场景的动画之景,其中附带了中国水墨画以作意境感知。

师:通过了解故事和观看视频,你们能感受到王安石作此诗的心情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生:表达了诗人浓烈的壮志之心。

针对学生的回答,笔者做了一个板书设计,具体如下。

(二)品读诗文之美与韵律

当学生对本诗文有了基础的了解,掌握了古诗创作的背景,基本感知到诗文表达的情感后,笔者开展了品读诗文之美与诗文韵律的教学。

师:现在,让我们跟随音视频一起诵读一次诗文吧!

在学生诵读后,笔者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每首古诗都有韵律之美与节奏,让老师给你们划分一下吧。

京口/瓜洲/一水/间(平仄平平仄仄平)

钟山/只隔/数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春风/又绿/江南/岸(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何时/照我/还(平仄平平仄仄平)

押韵是指诗句末尾的字音相同或相近,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泊船瓜洲》的押韵字为“间”“山”“岸”“还”,它们都是平声字,且韵母相同,构成了诗的押韵美。古诗的节奏通常由五言或七言的句式决定,每个字都有其固定的音节位置。

师:现在请大家再来诵读一次吧!

学生通过节奏的把控与韵脚的重点突出,进一步感知了古诗的韵律之美,而这远不足以让学生完美地呈现出一篇诗文的诵读。于是,笔者又在字词的情感上进行了引导。

在诵读时,学生应注意每个音节单位的停顿,以及整个句子内部的抑扬顿挫。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和“又绿”之间可以稍作停顿,强调“绿”字的意象美;而在“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明月”和“何时”之间的停顿可以稍长,表达诗人的期盼和无奈。

师: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而“明月何时照我还”则流露出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在诵读时,大家可以通过语调的高低起伏表达情感。例如,在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可以用较为高亢的语调表达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对家乡的怀念;而在读到“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可以用较为低沉、缓慢的语调表达出诗人的期盼和无奈。

师:语速的快慢也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在表达思念和期盼的诗句时,可以适当放慢语速,感受诗人的深情和沉思。

师:适当的停顿可以增强诗句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明月何时照我还”之前可以有一个较长的停顿,感受诗人的沉思和期盼。

随着笔者的讲解与演示,学生对诵读时的韵律、节奏、情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本诗表达的情景、画面、感情有了更多的感悟。随后,跟随音频的旋律,学生完成了一次有感情的共读。

(三)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在课堂之中,学生经历了诗文的理解与内容的视频动画学习,带入品读诗词之美与韵律的过程,在诵读之中完整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与描述的景色,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体会《泊船瓜洲》诗文的内涵,笔者组织了一次课堂活动。笔者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自行尝试感受诗词的诵读情感,练习诵读技巧。同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音频素材,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台学习平板,让学生自行挑选最为合适的音频进行诵读练习。诵读后,笔者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竞技。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针对每个小组,笔者进行了点评与表扬。随后,笔者还拓展了诗文诵读的资源,以王安石为例,提供了《元日》《梅花》《登飞来峰》等诗歌,还是以小组合作为形式,通过平板学习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本堂课的诵读技巧,尝试结合微课的学习自行诵读与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堂收获,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实践中我发现,当我把诗的内容以及诗人的背景结合起来,串联成故事,学生非常爱听,在几堂课下来后,很多学生都掌握了李白、王安石、白居易等几个大诗人的生平及其流传较广的作品。教师通过故事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同时不断拓展了诗人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古诗词教学难,在于低学段学生并不具备太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古诗词的积累也比较少,对暗喻、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及古文体裁形式的陌生,导致自主翻译的难度高,自主赏析的难度更高,学生没兴趣学。

我们在思考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时可以发现:低学段的古诗词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形成自我解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通过古诗词的内容感知情感,塑造传统优秀品德,以古诗词为载体,奠定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与兴趣。而当下,诸多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也应当重点针对字词使用、技巧、内容、情感进行深度引导学习,导致很多学生觉得古诗词难学、难背。这未充分考量小学生群体的能力基础,我们只需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内容、背景、作者、情感、简单技巧即可,还不适宜开展深度的内容教学。以诵读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串联古诗词的背景、内容,形成故事,在诵读中不断地融入情感的引导,学生很有兴趣参与进来,同时能够在诵读中感知情感,体会诗文韵律之美,学生更容易记忆古诗词、理解古诗词。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师实验小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