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发散思维,拓宽思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以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五年级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中的“相遇问题”为例,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启发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相遇问题”这一节,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相遇情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这种实际问题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开阔数学思维,掌握解决实际难题的技能。
学生在收集数据、分析信息的过程中,理解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不同的解决思路。是否可以运用代数法列方程?图形法中标注信息后能得出什么结论?抑或仍可继续思考其他可行方法?这些讨论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角度。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也要理解学生,耐心引导,多给予鼓励。相信通过这次教学,学生能够在灵活运用数学策略上,有很大的进步。
一、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数量关系解答相遇问题。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播放短视频,配画外音。
星期六,淘气和笑笑约好一起去博物馆参观。两个小朋友为了节省时间,约定从早上8点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去找对方。你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相遇吗?会在哪里相遇呢?怎样解决关于相向运动中的数学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景图)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入相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有意义的问题。)
师:请大家分组认真观察情景图,从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淘气的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速度为50米/分,路程是840米,淘气和笑笑的出发时间一样。
(学生分组讨论并收集情景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如表1所示)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两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问题就叫作相遇问题。
(教师板书:相遇问题 相向而行)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数学情景数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寻找关键词的习惯。)
师:请大家估计一下,两人会在何处相遇?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教材第71页问题1)
生1:淘气的速度比笑笑的速度快,相遇时,淘气走的路程应该比笑笑走的路程多。
生2:过一段时间后,淘气距离自己家的距离要远一些,所以估计淘气与笑笑会在邮局附近相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题目,拓展思维,进一步理解影响相遇问题的条件。)
师:那淘气与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会相遇呢?自己先动手画一画线段图。
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画图情况。5分钟后,教师出示情景线段图。
师:同学请看大屏幕。这幅图描绘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淘气和笑笑同时从家里出发,在路上相遇。你们能把这个过程想象一下吗?会发生什么?
生1:老师,我觉得淘气走得快,笑笑走得慢,所以淘气走的路程比较远!
生2:我看到淘气和笑笑相遇后,他们走过的路程正好是840米!
师:你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猜测。要判断他们的相遇点,我们确实要考虑双方的出发时间和移动速度。这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相遇问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问题吧!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等量关系,即: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师:假如我们设他们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多长距离,笑笑走了多长距离呢?
生: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师:他们两个人走过的距离之和正好是840米。那我们可以列出算式,即:70x+50x=840。
教师展示准确的列式: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则
70x+50x=840
120x=840
x=7
答:出发后7分相遇。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例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讲解使用代数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步骤,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运用。)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题方法吗?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师:因为两人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所用时间是相同的。两人出发后,每分钟两人的距离缩短 70+50=120(米),即两人的速度和是120米/分。要求两人多长时间相遇,就是求840里面有几个120。等量关系为:(淘气的速度+笑笑的速度)×相遇时间=840(米),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即可列方程或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师请学生上黑板进行列式。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
(70+50)x=840
120x=840
x=7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拓展数学思维。)
师:两位同学的列式非常正确。请大家打开教材第71页,思考第3小题。
如果淘气步行的速度是80米/分,笑笑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教师请学生自主上讲台讲解。
生: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没有变,还是速度与路程的关系,只是其中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所以运算过程是一样的。解题过程如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淘气走了80x米,笑笑走了60x。
80x+60x=840
140x=840
x=6
答:他们出发6分钟后相遇。
师:大家对这节课的知识点都掌握得不错,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关键的解题步骤。
生:首先要明确问题,弄清需要求解什么未知数,其次要根据问题情景,利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为各个运动者列出路程方程。然后将所有路程方程相加并代入已知的总路程条件,从而得到一个方程,最后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x。
师:概括得很好。确实,借助代数方程描述运动规律,并结合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是解决这类相遇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你还注意到了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在列方程时要特别注意单位要一致。
师:你总结得非常全面。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合理选择未知数、准确建立方程。保持这种良好的数学建模意识,并通过更多实践不断锻炼,你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就能日益娴熟。
三、课堂小结
1.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学完这节课,你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理解?
四、板书展示
相遇问题
相向而行
路程=速度×时间
五、课后巩固
1.甲、乙两列高铁从A、B两地同时向C地出发,甲的速度是时速250千米,乙的速度是时速300千米,两地间距离是1650千米。请计算两车相遇需要多长时间。
2.甲乙两人从两个村庄A、B开车相向而行,甲开车速度为60千米/时,乙开车速度为40千米/时。已知A、B村庄相距100千米,请问:
(1)两人开车后几小时相遇?
(2)相遇时,相遇点距离A村庄有多远?
3.小明和小红从A、B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步行的速度为4千米/时,小红步行的速度为3千米/时。已知A、B两地相距20千米,小明比小红晚出发2小时。请问:
(1)两人多长时间相遇?
(2)相遇点距A有多远?
4.小红和小明相距14千米,准备步行相见,小红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如果他们同时出发,求:
(1)他们相遇需要多长时间?
(2)相遇点距小红起点有多远?
六、教学反思
数学问题解决并非只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相遇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对于一个看似简单的相遇问题,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诸如方程法、图解法、模拟试验法等多种策略去解析。这种多方法并用的思维,让问题解决更全面、严谨,也使学习数学的过程更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图表具有直观形象、信息浓缩的特点,在理解和解决问题时能发挥独特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图表,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视形式,帮助学生对问题建立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图表化表达还能将数据、关系等信息高度浓缩,利于记忆和概括,为发现问题本质和规律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我决心在未来重点学习图表的绘制和运用技巧,熟练掌握各类图表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糜滩镇独石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