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自提出以来,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学内容为例,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做出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一、教材分析
《金字塔》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内容,整体由《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文章组成,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金字塔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激发了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描写性散文,作者穆青,是当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报告文学作家,主要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壮丽景色,展示了金字塔的古老与神秘,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古老文明的赞叹和对人类智慧的敬畏。《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作者通过对金字塔的构造、功能、历史等方面的介绍,展现了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和智慧,文章整体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和趣味性。
二、学情分析
为了有效保障《金字塔》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做出深刻、全面的学情分析(如表1所示)。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背景、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难点与挑战、学习需求与期望四方面进行分析。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并立足小学语文课程特色,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划分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方面,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首先设计以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内容(如表2所示)。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导学:设计导学案,理清学习重点
教师课前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预习学案(如表3所示),要求学生对照预习学案完成预习任务。
(二)课中教学:创新性教学,深化知识内核
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师(多媒体展示):(利用互联网搜索“揭秘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之谜!最接近真相的科学解释,颠覆认知!”等短视频,引导学生观看短视频)在预习学案中,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图书等渠道搜集有关金字塔的资料,有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自己小组搜集的成果吗?
组A:金字塔是角锥体建筑物,其形态具有宗教和象征意义,代表着太阳的光芒或世界初始时的形态,同时也是权力等级的象征。在古代,金字塔被视为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陵墓、祭祀地或寺庙。现代的金字塔式建筑则采用了轻质化、可塑化等建筑技术。
组B: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的象征,也是世界神秘建筑与神秘文明的聚集地。
师:请大家结合资料和短视频说说你对金字塔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A:金光闪闪。
生B:雄伟壮观。
……
(设计意图: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胡夫金字塔的图片、文字材料及短视频进行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本课教学主题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建立材料、图片、短视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初步感受金字塔的迷人魅力。)
2.对比阅读,发现差异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两篇课文,想一想两篇课文用了怎样的方式,分别写了什么。
生A:《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抒情散文,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壮丽景象,以及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叹之情。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的语言,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生B:《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以及古埃及文明的概况。文章通过列举数据、图表和照片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了金字塔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同时,文章还简要介绍了古埃及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使读者对古埃及文明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比较。
师:谁能对两篇课文进行对比总结?
生:《金字塔夕照》通过抒情的笔触和诗意的语言展现了金字塔的壮丽之美和作者的深厚情感;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通过直观的数据和图表等形式介绍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以及古埃及文明的概况。
(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能够从文体角度分析出两篇课文的异同,并站在散文、非连续性文本角度分析金字塔,加深对不同文体描写手法以及金字塔的认知。并且,通过本环节的对比阅读,学生能够对比出不同文体的写作手法,强化对不同文体写作技巧的感受,从而落实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
3.自主阅读,了解内核
师:大家读了两篇课文,能够发现散文、非连续性文本对金字塔的描写手法有所不同,你认为两篇课文中描写金字塔最妙的一句是什么?能否做出赏析?请与自己组员合作交流。
生A:我认为“在金色的夕阳下……用纯金铸成的。”这一句写得很妙,这句话用丰富的色彩描写出了一个金色的世界,而金字塔则成为这个世界中的璀璨明珠,显得无比庄重和神秘。
生B:我认为在《金字塔夕照》中“远远望去……放射出来的。”这一句用得特别好,这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下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师:这两句也是预习学案中要求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所进行赏析的语句。
生C:“几千年来……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这一句高度评价了金字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表达了人们对人类伟大创造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此类经典优美的语句,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语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两篇课文的主题和内涵。)
4.交流认知,总结特点
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分析、赏析课文对两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如表4所示)。
在上述学习任务中,任务一要求学生从整体思维角度分析剖析两篇短文,任务二则要求学生从微观细节角度剖析课文,任务三则要求学生对比两篇短文,从整体和细节视角对比两篇课文。最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虽然都是介绍金字塔的文章,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和风格。《金字塔夕照》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景色的描绘,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更注重对金字塔本身和古埃及文明的客观介绍。两篇文章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金字塔的神秘魅力和古埃及文明的辉煌成就。
(三)课后实践:多样化任务,注重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设计(如表5所示)。学生要独自完成“独立作业”,随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团队作业”中的一项完成。
(设计意图:在两项作业中,“独立作业”要求学生以独立的个体完成,即要求学生结合课堂中所学的散文、非连续性文体写作技巧进行写作拓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团队作业”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作业类型完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化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增强个人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优化构想
(一)教学反思
在本课程中,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实践三环节构建出系统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三大环节均积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教学设计。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也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愿意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但是此次教学仍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
1.语文要素与训练落实度有待提高
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的方式编排课文,《金字塔》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0课内容,该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并要求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然而在此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读写结合的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有所脱节,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2.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尚待增强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虽然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但是受到文体知识、理论掌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主体性尚未得到发挥。初步分析是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单一,虽然教师积极开展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但是活动类型较为局限,缺乏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活动。
(二)优化构想
针对上述教学不足,教师对此做出以下两点优化构想:
1.提高语文要素与训练落实度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语文要素意识。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和交流。在教学《金字塔》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补充有关两名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课文的写作背景等内容。同时,为了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与古埃及相关的材料,如古埃及的历史、文化等,由此学生在学习《金字塔》时就能够更好地将其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更加完整和深入的理解。
2.增强学生主体作用
为了加强语文要素与训练落实度,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金字塔》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此类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如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开展情境角色扮演,首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导游,其余学生扮演游客,随后导游负责向游客介绍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等,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金字塔探秘”游戏,学生在游戏中需要回答与金字塔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逐步解开金字塔的秘密,问题内容可从两篇课文中提取,如“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为什么几千年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比金字塔更高的建筑?”“当时既没有车辆,也没有机器,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塔高的10亿倍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这难道是巧合?”等。
(作者单位:榆中县栖云小学)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