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

2024-09-17 00:00:00李静娴
理论观察 2024年8期

摘 要:数据是新型劳动资料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组成要件,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生产力的概括与总结,是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动力。进入信息化3.0时代,数据愈来愈凸显出自身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优势和强劲动能,成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厘清新质生产力与发展数字经济关系的基础上,科学把握两者的内在机理,为在新发展阶段以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学理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8 — 0027 — 05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创新不断开辟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各国竞相占领的战略高地,具有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的显著特征,是推动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早在福建工作时就发出建设“数字福建”的号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数字经济建设,相继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从顶层设计上将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必须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驱动性作用,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切实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重大基础性作用。

一、厘清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都是当前研究热点,将二者相联系开展研究是当前学界的一种研究趋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在实践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构建数字产业集群提供学理支撑,并在实践中推动落实。

目前学界关于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的关系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动力作用。如夏杰长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视角出发,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产业融合和技术融合推动数实融合[1];任保平等人将数字与新质生产力结合,提出“数字新质生产力”,将有效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2]。另一种是认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起支撑与促进作用。如焦勇等人认为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3];张夏恒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实现生产力的数智化与现代化[4];张翱等人认为通过科技驱动,运行“数据—算法—算力”机制将传统生产力变为先进生产力[5]。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必然带来经济的提升与飞跃。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提质升级,将深刻且广泛影响经济发展过程,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发展经济日益重要的推动力量与驱动因素,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将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开展协同研究进行新的理论探索是加快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带来数字经济增长的直接效益与实际成效,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必将深化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每一步向前发展和形态的演替中最具有决定性和最根本的力量是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习近平提出的在当下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对传统生产力的提质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的强大引擎。进入信息化3.0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飞速向前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是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经济发展质量、凸显经济发展效益的关键表征和重要指标。数据作为新型的劳动资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同时是激发数字经济进步增长的核心因素,充分认识到数据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数字经济提供强劲动能;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国之争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科技之争,必须利用好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数字经济腾飞,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互促共利。

(一)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驱动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具有革命性、决定性、根本性的因素,由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经济形态[6]。习近平提出新质生产力是以“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7],其中数据作为新型劳动资料,是信息时代驱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关键生产力和重要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极大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引发社会发展程度的巨大跃升,深刻影响生产方式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带来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完成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目标任务。

数字时代可谓“万物皆数”,数据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日益凸显,因其具有的高创新性和强资源性而备受关注。观其表象,由0和1组成的数字串构成数字单元,经过编码形成数字语言,具有标记、记录和还原等强大功能,打造现实世界的镜像。数据将静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实现动态联通和协同,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经济的倍乘效应。必须重视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要素对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及时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以数据为桥梁贯通线上线下、联通生产生活、连结国内国际,以扩大消费、完善供给为抓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畅通国内循环促进国际循环,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数字生产力是以数据应用为核心标识的生产力样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数字生产力在实践中已经形成,是劳动者运用数字技术是指在“数据+算力+算法”构筑的数字平台或数字世界中,劳动者运用数字技术,依托“算力+算法”实现对数据的充分利用,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强劲动力。数据作为数字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发挥着核心作用,要不断推动数据要素实现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数字生产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驱动,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显著标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前行取得卓越成绩。

(二)数字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孪生”共促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科学技术将极大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也包括科学技术”[8]“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9]。机器作为科学技术的应用催生了资本主义大工业,形成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对新质生产力的从生态技术层面的解读,旨在发挥科技赋能效应,推动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以生态优先绿色优先理念为遵循。习近平指出,要牵住数字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0]。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既催生新质生产力,又契合数字经济高创新性发展的特点,凸显发展数字经济新优势,实现数字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共同发展的“孪生”效应。

数字技术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力驱动和关键动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方式与有效途径,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不断推动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链韧性、补齐产业链短板,发挥数字技术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强大引擎驱动;充分发展数字技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目标的现实要求和内在动力,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5G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字技术实现数字经济水平快速跃升,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之选。

不断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和内生要求,同时还是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引擎和核心驱动。必须将发展数字技术统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数字经济水平中,准确深刻全面把握数字技术对于二者的双向驱动,坚持以数字技术为基点实现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实现协同互促、共同发展,以发展数字技术的生动实践贯彻高质量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在现实中促进形成绿色生产力。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社会财富积累、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认识到,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是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的试金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情况是数字生产力的直接表现与现实指征。基于此,要不断攻克数字技术难关,牢牢掌握核心数字技术,带动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实现新发展新跃升。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契合时代发展主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充分总结、悉心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发展实际进行研判提出的创新性论断,为当前中国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习近平在数个场合多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明晰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的内在机理,充分把握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构成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的本质内容,加强数字核心技术攻关催生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经济,提升对数据的应用水平和能力,拓宽数据应用领域和方向,实现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加快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联动互促,由因及果,由果溯因,有力地契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11]经济循环畅通、经济发展动能强劲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数据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和关键生产要素,相比其他生产因素具有可复制、非消耗、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等强大优势,突破了传统资源供给的有限性,打破了传统资源共享的时空限制,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推动市场主体加速融合,打通资源要素流动堵点卡点,提升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能,为畅通经济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增强数据的应用水平,推动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变革,带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范式迁移,全面提升供给侧改革质量,在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二)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指向

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赖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应用水平与发展程度。加强对数据的应用,推动经济发展动力由高消耗的资源扩张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数据应用转变,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引擎和强大动能。产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载体,通过构建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业体系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凸显数字产业的强大创新能力、强劲成长潜力、良好综合效益,夯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基础,从而朝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稳步迈进。

(三)有效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决策

习近平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10]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展开,谁能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就能抢占先机、抓住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世界环境中赢得主动权。发展数字经济是习近平深刻分析国际发展大势、国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研判与战略决策,必须坚定不移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对数据要素利用水平,提升数字技术研发能力,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在全球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竞争格局变化中注入强大动能。坚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优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制胜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

四、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举措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连结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的根源,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与核心。通过提升数据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和应用水平是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和要求。从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动力来源上看,必须加强数字技术研发能力与水平,催生新质生产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表现方式上看,适当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数据为主的应用体系,提升数据应用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目标任务上看,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坚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数字经济重要竞争力。

(一)加强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增强创新驱动

习近平指出,要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0]颠覆性、突破性技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必须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研发水平,凸显数据在新型劳动资料中的重要地位,发挥数据的关键优势,催生新质生产力。尤其要在高端芯片、重要软件、操作系统上下足功夫,真正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实现科技创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把握数字核心技术大成本高、耗时长、收益慢、难度大的特点,攻坚克难,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智能互联时代的新需求为导向,树立长远眼光瞄准科技前沿领域勇攀科技高峰,不断补短板锻长板,建立科技核心竞争力,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实现数字经济新的突破与增长。

(二)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物质基础

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强数据应用程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和关键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搭建5G网络基站、布局产业互联网,以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为目标导向,在全国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集群。继续推进通信、导航、遥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工业、农业、交通、环境等方面加强数字化改造,并以前瞻性视角布局极具创新性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发展,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充分利用新型基础设施带来倍乘的投资效应和消费效应,增强消费驱动,稳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推动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强链补链行动,增强传统产业发展韧性,提升绿色化融合化智能化水平,使产业数字化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新的支点。数字产业化要瞄准重点核心数字领域,持续不断提升软件研发水平,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前瞻布局以数字技术为主的未来产业,科学谋篇新兴产业,提升数字产业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一流水平的数字产业。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推手,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赋能实体经济,加快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现代化数字产业集群,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动能增添强大引擎。

五、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构建数字经济的治理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10]。这是以政府调控推动建立符合数字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保障数字经济高效发展的政策部署与安排。加强对数据的开发利用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动力,囿于对数据的认识尚不充分,在数据要素市场上依然面临数据资产、数据确权、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难点问题带来的现实挑战。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必须加快构建数字治理体系,从政策保障层面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完善上层建筑,通过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激活数据价值创造动力;在“开放与安全”的指导原则下,以互利共赢大局观破解“零和博弈”,推动建立更加开放更加先进的数字经济关系,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切实发挥数字经济世界博弈中的战略性作用。

(一)完善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实现数字经济规范化、有序化发展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保障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上层建筑设计。数字经济在推动社会财富积累、精神生活丰富、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从农业时代的以劳动力和土地为主要生产要素到工业时代资本、技术的核心地位再到信息时代以数据的大规模应用为趋势,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及机制体制研究还在摸索当中。加之数据无形难以捉摸、负外部性效益、一经发出难以追踪溯源等特点,加大了对数据监管的难度。必须以构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为目标,在加强宏观调控、建立法规体系、完善市场监管等方面多管齐下、协同发力、多措并举,依法打击违反数据市场规范的垄断等不合法行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增添动能。

(二)强化数据参与收入分配,激发数据发展潜力和活力

数据参与分配是建立与发展以数据为主的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内生要求。习近平指出,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7]数据要素具有非独占、非消耗等特性,为激活数据要素发展活力,必须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在分配中体现效率与公平。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以数据要素各参与方的投入产出收益为遵循,依据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原则,在充分肯定参与数据处理的劳动者的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和效率,切实保障数据劳动者的切身利益。[12]让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同样是保障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现实表现,是推动实现“业者有其数、数者有其得”,保障数据要素各利益主体的现实驱动。从分配制度着手,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调控指导作用,促进提升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激发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潜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数字经济保持活力增长,稳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构建开放创新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助力数字经济互利互惠

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13]为我们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地区间合作,建立更加开放的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导。习近平在有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论述中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当今时代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世界政治格局复杂多变,我们发展数字经济不能关门造车,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将目光投至数字经济发展核心技术和前沿发展领域,及时把握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要继续坚定推行“数字丝绸之路”、数字“一带一路”深入发展,主动参与到国际数字治理规则制定中,推动数字经济更加包容更加有力地发展。以合作共赢的战略思维为指导,在开放中及时捕捉数字经济发展新动态、把握新机遇,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积极构建中国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话语体系,发出中国声音,提高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六、结语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根本驱动因素,数字经济水平的不断跃升将极大推动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应用水平和能力,推动数字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进而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在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的基础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实践中不断推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构建强健有力的数字经济的治理体系,强化对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效能,为以数字经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夏杰长.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实融合[J].社会科学家,2024, 322(02): 38-44.

[2]任保平,王子月.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7(06): 23-30.

[3]焦勇,齐梅霞.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4, 40(03): 17-30.

[4]张夏恒. 数字经济加速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50 (03): 1-15.

[5]张翱,孙久文. 数字经济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J]. 学术研究, 2024 (05): 87-95.

[6]求是杂志编辑部. 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的科学指引[J]. 求是,2022(02).

[7]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J]. 求是,2024(11).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8.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8.

[10]习近平.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N]. 人民日报,2021-10-20.

[11]习近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N]. 人民日报,2023-03-06.

[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J]. 求是,2023(01).

[13]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 求是,2022(02).

〔责任编辑:秋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