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4-09-14 00:00:00浮梦捷
中国教师 2024年9期

【摘 要】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法,把握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现状,归纳出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如下问题:教学目标制订不全面、不准确;教学内容认识不深入,选择广泛但混乱;教学方法单一,在其他活动和游戏中渗透不够;教学评价依据不全面。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包括有的放矢,提升教学活动目标制订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加强调研,提高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恰当性和合理性;因地制宜,确保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的高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 数学领域 集体教学活动

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眼于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的6所幼儿园为例,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现状,归纳出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议,为幼儿教师在数学领域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100名幼儿园中班教师。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占62%,民办幼儿园教师占38%;在学历分布上,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据主体,达到60%,大专学历的教师占28%,中师及以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各占6%;在专业背景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占比最高,达71%,小学教育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教师分别占11%和18%;在教龄方面,3~5年教龄的教师数量最多,占50%,1~2年教龄的教师占30%,6~9年和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分别占14%和6%。此外,幼儿园班额主要集中在21~30人的占比达57%,20人以下和31~40人的班级各占约20%,40人以上的班级较少,仅占3%。

二、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现状

1. 目标制订

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依据最多的是幼儿的兴趣爱好(68%)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67%),然后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47%)、学科特点(46%)、幼儿园中班活动计划(4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44%)和本省市教学大纲(43%)。

选择活动目标的主要内容时,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82%)、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72%)、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66%)、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48%)和为进入小学做准备(34%)。

2. 内容选择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教师考虑的依次是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76%)、教学内容的体系和难易程度(66%)、幼儿的兴趣(58%)、教学效果(51%)和教育目标(36%)。

而针对活动内容的来源,教师选择的依据依次是日常对幼儿兴趣、问题的观察与记录(79%),教材和教学参考书(70%),政策文件(59%),园本课程(34%),网络资源(31%)和教师的兴趣爱

好(20%)。

3. 组织方式

教师在选择实施途径时,最多的是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72%),然后是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64%)和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教育活动(区域活动)(60%),最后是在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54%)和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44%)。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选择比例较高的是游戏法(81%)、讲解演示法(68%)、启发探索法(63%)、操作法(48%)和情境设疑法(47%),选择比例较低的是设问应答法(38%)、比较判断法(35%)、归纳演绎法(26%)、试误发现法(20%)、 变式守恒法(17%)和其他(4%)。

4. 效果评价

教师在评价活动的实施效果时,依据的主要是幼儿参与活动时的兴趣和体验(77%),幼儿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68%),预定的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实现(54%),幼儿分享、交流、合作等的发展(53%)。据此教师认为活动效果优秀的占32%、良好的占54%、一般的占12%、较差的占2%、很差的为0。

三、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 目标制订

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依据最多的是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这两项,说明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幼儿本身,但对于学科特点和《指南》《纲要》等政策文件的重视程度不够[1]。

另外,教师在选择目标的主要内容时,考虑最多的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说明教师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能力和感受,注重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锻炼,但对于幼小衔接的准备不足。

2. 内容选择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内容的重要依据。然而,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2],考虑教育目标的仅有36%,说明教师在选择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时的依据有偏离。

活动内容来源广泛,大部分教师会灵活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发展水平生成教学活动,按照政策、参考书规划方向,再利用其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过于广泛的内容来源会引起教学活动的混乱,使教学活动开展随意、没有连续性。

3. 组织方式

教师越来越重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学习,但在游戏和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活动的占比小,强度不够。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或擅长的,以游戏法、讲解演示法为主,较为单一。

4. 效果评价

教师选择评价依据时不够全面,大部分教师选择依据幼儿参与活动时的兴趣和体验评价教学效果。这表明大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的兴趣和感受对活动的重要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幼儿的参与。

四、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存在问题的对策

1. 有的放矢,提升教学活动目标制订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增强对政策文件和学科特点的重视。教师应深入学习《指南》和《纲要》等教育政策文件,明确数学领域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确保教学活动目标的制订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3]。

全面考虑活动目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制订目标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发展水平,又要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能力的培养[4],确保目标既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能满足幼儿对数学学习的需求。

建立科学的目标评估机制。教师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定期对教学活动目标进行评估和反思[5],确保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加强调研,提高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恰当性和合理性

强化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之间的联系。在规划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活动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6]。

整合与优化内容来源,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儿园应制订统一的教学规划和课程内容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提高教师对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的敏感度。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并将此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7]。

3. 因地制宜,确保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的高效性

增强游戏和其他教育活动中数学教育的渗透。将数学教育内容与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相结合,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学习数学知识[8]。

整合多领域教育资源。在数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有意识地融入其他领域(艺术、科学、社会等)的教育元素,通过跨领域的整合,使数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9]。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10]。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集体教学应进一步融合游戏化、生活化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以科技赋能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使数学学习成为幼儿自主探索、快乐体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瑞.《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济南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 牟晓峰. 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3] 赵一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32-235.

[4] 郭梅云.引游戏之巧,发数学之趣——小班数学游戏教学浅谈[J].华夏教师,2017(23):11.

[5] 丁璐璐.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中的师幼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6] 黄瑾.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1.

[7] 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6.

[8] 卢乐山,等.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76

[9] 许玲.绘本运用于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10] 杨莉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理论模型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2):91-94.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和平门幼儿园)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