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优化作业设计便成为落实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笔者本着尊重初中学生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及发展需求的原则,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贴近时代脉搏、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主动探究中建立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提高思维水平,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任务情境 优化作业设计 策略
“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负增效已然成为教学的重要课题,作业内容与形式的改革更应引起重视。大单元教学理念下,相较于传统的作业形式,贯穿单元的情境式作业任务更加注重整体性、多样化、体验性、趣味化、互动性、创新性等,因此,更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可以将枯燥的作业内容变得有趣,将单一的作业形式变得丰富,将机械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与热情,提高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一、设计贴近生活类作业任务,让学生在激“趣”中主动探究,丰盈人生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知识、学习课业、养成习惯的场所,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场所。其结果是,它们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脱离,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生活与知识的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激发探究热情,在实际运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板块是“抓住细节”。鉴于细节描写对文章写作的重要性,单元学习之外,我们拓展了“五感法写活细节”的专题训练,设计了“悦生活·京味文化行”的专题作业,让学生在品尝京味美食的同时,以有情感、有温度的文字打造“舌尖上的北京”,提高细节描写能力。
用文字烹制美味,用心灵感受生活
【起始作业设计】祥和而静谧的胡同,悠然而古朴的四合院,种类繁多而可口的京味佳肴……令人流连忘返。趁着周末,或家庭聚会动手做几道地道的北京菜肴,或三五好友约起,走街串巷寻访地道的北京美食(如炸酱面、卤煮火烧、豆汁、焦圈儿、艾窝窝、北京烤鸭等),来一趟舌尖上的京味美食之旅。以下建议能帮你摆脱纯粹的“吃货”身份,变身京味文化传播者哦!
要求:(1)拍照留影,定格美好。与京味美食来一次亲密接触,拍照留念,并给照片起一个恰切的名字,或三言两语介绍一下照片。
(2)文字留存,美味永远。①调动多感官,具体描写出京味美食的特点,描写品味美食的美好瞬间。 ②尝试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润色自己的表达,让文段文采飞扬。③(挑战级)尝试挖掘美食背后的文化,并恰当表述。④写出不少于400字的片段。
(3)(选做)自媒体传播,分享美好。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班级群、朋友圈、动态等分享自己的美食、美图、美文,讲述自己与北京美食的故事。
【评价阶段探究作业设计】班级公众号本周专栏“京味美食推荐榜”计划推出十份作品。学生来稿众多,如何甄选?请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堂所学及自身写作经验,设计一份美文评选标准。关注角度:外形(调动多感官写出美食特点)、内在神韵(美食的内在寓意与韵味)、文化意蕴(情感、文化)。
与传统作业相比,这样的贯穿性作业任务让学生走出教室,在行走中开阔视野、体悟生活,有效激发了写作积极性。美文评选标准的拟定既是课堂写作指导之后的固化训练,也为后续遴选优秀文章及自查问题并合理修改指明方向。
在科普作品《昆虫记》的阅读推进中,我们也设计了一些贴近生活的作业情境,以消除学生与科学作品的隔膜。
漫步昆虫天堂,感悟自然魅力
荒石园,“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法布尔的“钟情宝地”,昆虫的天堂。
大胆的女猎手螳螂、美丽的女囚大孔雀蝶、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蟋蟀……在作者灵动、幽默的叙述中,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昆虫翩然登场,让人们在欢笑之余也感受到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思考。
恰逢法布尔先生诞辰200周年,年级将举办昆虫文创产品展来向先生致敬。请自愿结组,从《昆虫记》中选取12个“最昆虫”,制作四季书签、台历、折扇、笔筒,或绘制小报,展示“人气昆虫榜”,感受法布尔笔下摇曳多姿的生命世界。
作品要求:(1)所选的12个昆虫能体现四季特色。(2)你的创意产品是浓缩的科普(请标注昆虫的名字、特性、人们的评价等)。(3)给你的作品写一份解说词。
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真实问题的引领下,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性地完成整本书阅读,既让枯燥的阅读变得有味道,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设计文学体验类作业任务,让学生在入“境”中品味鉴赏,创意表达
文学类作品意蕴丰富,表达的往往是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与学生的经历、体验相去较远。设计文学体验类的任务情境,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既能让学生在入“境”中更好地感受作品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又能使学生习得写作技法,个性化表达所思所悟。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生哲理”主题下的篇目,展现了古今中外作家对自然、人生、理想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能给青春期的学生带来丰富的人生启发。恰逢毕业季,我们设计了“我写我思,陪你毕业—送给学长的毕业礼物”的单元贯穿作业任务。基于学情,我们结合单元文本主题和每篇文章的独特文本价值,在贯穿任务下再设计有梯度的进阶作业任务群(见表1),架构起单元教学逻辑。
我写我思,陪你毕业
——送给学长的毕业礼物
“我写我思,陪你毕业”文学微创作活动来啦!
正值毕业季,我们向全体初一同学征集“哲美小篇,倾吐生活之思”系列作品(图+文),送给即将毕业的初三学长们。学校将以我们的作品为素材定期推送公众号。让我们用充满真情与哲思的文字,陪伴学长们度过这段特殊的奋斗时光吧。
真实、有挑战、有意义的作业情境,调动了学生沉浸品味意蕴丰富的文学类文本的热情,学生品鉴景物之美、感受哲思之真,同时,又在作业任务的激发下,迁移所学,尝试借物表达自己的成长感悟。如下面这位同学就借枫树谈人生哲理。
枫叶的执着,红到天际,红成燃烧的火焰。每一片红枫叶,都是由曾经的稚气的淡绿色叶片,经历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岁月沉淀而成。我愿化成一片火红的枫叶,在秋天里高歌,在秋天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再大的风雨,也不放弃,不退缩,坚定执着地磨炼自己,笑对挫折,永不言弃。
——《红色枫树林》
三、设计紧贴时代类作业任务,让学生在感“时”中紧跟时代,提升素养
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红色经典作品,如《消息二则》《最后一次讲演》《沁园春·雪》等,还有《红星照耀中国》《艾青诗选》等名著导读。这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如何拉近学生与红色经典的距离?设计紧贴时代脉搏的情境作业任务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教师可以借助红色节日、纪念日等,让学生体悟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
例如,在设计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贯穿作业任务时,我们巧妙结合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大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为了更好地铭记辉煌历史,赓续奋斗精神,班级将开展“以青春之我,报青春之中国”的主题演讲比赛。可聚焦“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偶像”等话题,运用单元演讲知识,结合自身、同龄人或伟人成长故事,自定题目,畅谈见解,展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单元学习中,我们将写好一篇演讲词的知识能力点细致拆分,依据单元篇目及拓展篇目的独特价值设计与单元课堂情境任务群相配的单元作业任务子任务群(见表2),逐步帮学生搭建写好演讲词的知识能力框架,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单元大任务。
贴近时代脉搏的情境作业任务,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演讲的魅力,把握演讲词的一般写法,又能在真实情境的演讲中锻炼综合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体悟伟大祖国风雨兼程的光辉历史,并在时代大潮中传承、发扬红色精神。
又如,在暑期推进《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时,我们结合红军长征90周年的红色大事进行设计。
红星闪闪照我行,勇攀人生新征程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重走长征路已成为一种新时尚。踏上征程,是一种回望,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传承。
十月份,年级将开展“红星闪闪照我行,勇攀人生新征程”长征专题升旗演讲,并承办长征专题展览。请认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以下任务。
(1)自由结组,共同完成展览设计。展览分成五个板块:①前言。对专题作总括性介绍。②两万五千里的记忆。可绘制长征路线图,可数字说长征……③可敬可亲的人。抓住人物特点、精神品质,图文并茂地描绘长征途中的英雄人物。④红星闪闪照我去奋斗。挖掘长征精神,关联自身经历,谈谈长征感悟。⑤结束语。写一段话激励同龄人。
(2)结合阅读感悟,以“长征”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参与竞选。
这样的多元作业任务设计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表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体悟红色情怀,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促进了阅读提升,引领了精神成长。
四、设计融通开放的跨学科作业任务,让学生在识“广”中拓宽视野,优化思维
在推进《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进行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尝试。
西游历险,感悟成长
漫漫取经路,励志成长记!取经路上,我们看到师徒四人的“变”与“不变”,正是这看似矛盾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也懂得了结伴行远的道理。请阅读这本书,在跨学科视野中感受沿途之美吧!
作业一:西游路线我来绘
请绘制从长安出发,师徒一路上遇到的八十一难地图。
要求:①图中尝试体现出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②在相应地点简要标注遇到的妖怪、妖怪的法器、如何降服妖怪等。
作业二:西游经典我来演(中英文)
尝试将感兴趣的精彩章节改编成短剧本,设计台词、动作、服装、背景等展示角色特点,选用中文或英文进行表演,拍摄3分钟左右的视频。
作业三:西游宣传我在行
年级开展 “大话西游”微话剧节,邀请你的团队参与宣传工作,请完成微话剧节logo及宣传海报的设计。
作业四:西游历史我梳理
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佛学家玄奘。玄奘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唐太宗李世民是与玄奘同时代的著名君主,他有哪些卓越贡献?玄奘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天竺的,丝绸之路的路线是怎样的?请观看纪录片《大唐西域记》,写出你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图文并茂地呈现在A4纸上。
跨学科综合的情境、鲜活的内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更呈现了许多惊喜。
构建以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作业是作业设计的一个趋势,这是由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的,也是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教师应改变过去“问题回答式”教学,逐步接受并尝试“任务情境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学习感受,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趣味性、挑战性与开放性兼备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提升能力、优化思维、培育素养。
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DGH2021009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