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

2024-09-14 00:00:00蒋静
中国教师 2024年9期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日常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一堂好课所带来的情绪价值和能量滋养,除了需要心理教师自身保持中立的价值观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外,夏春娣老师提到的“五心—走心、润心、交心、健心、育心”和“四种能量—温暖抱持、知行合一、共同见证、同频场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好课因子”。本文以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众人划桨开大船”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与呈现“好课因子”,达成课堂的和谐共生与美好的心灵成长。

一、热身活动:营造安全与开放的氛围

教师用PPT出示“热身活动—双人折纸”的活动规则:①同桌两人每人伸出一只手,另一只手背在身后,两人合作将纸对折两次。②活动全程不能用身体其他部位帮忙,不能借助其他工具。③活动时间:1分钟。

师: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我采访一下两位同学,此时感受如何?

生1:很兴奋,很高兴,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组合。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2:我们是一个人拿好纸的下部,另一个人拿着纸的上部,同时向上、向下合起来,再由一个人拿住上面,另一个人将对折的地方来回捏一捏。然后用这样的方法再折第二次。

师:你们觉得自己的合作伙伴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

生1:我觉得他愿意听我的建议,配合我,我们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生2:我认为他能主动跟我说他的想法是什么,我再说自己的方法,看谁的方法好,就用谁的。

师:其他小组呢?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成功经验?

生3:我觉得互相配合、提前沟通交流很重要。

师:我们也请没有及时完成的小组谈谈活动时的感受。

生4:我们没有成功的原因在于第一次折的时候就没有像他们那样商量好怎么做,有点手忙脚乱,等我们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时间就来不及了。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进行了一个热身活动。可能有人会说,这么简单的折纸,一个人完成就可以了嘛,既省时又省事,何必这么麻烦。是啊,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体验,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你能找一找相关的例子吗?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活动的体验感是基础。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两人合作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眼里有自己的同伴,肯定和赞赏自己的同伴。教师通过一个正向引导、自由开放的话题—“你们觉得自己的合作伙伴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由此,教师营造了相互尊重、包容抱持的“走心”关系和不评判对与错,即安全、开放的“润心”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被集体接纳和认可的,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由表达。

二、举例初探:体验认知与情感的共振

学生寻找身边在集体中合作的例子后,教师用PPT出示各个领域里团队合作的图片。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和屏幕上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生活中,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与他人合作。

生2:一个很难的任务,只有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

师: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生2:在手术台上,要想成功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主刀医生、麻醉师、助理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很多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岗位,如果手术复杂的话,配合的医护人员也更多。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病患或者是病患家属,看到有这样一个合作团队在帮助自己及家庭脱离困境,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生3:我很感动,我会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救了我。”

生4:我会对他们说:“我也要像你们那样,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师:在我们今天“团结合作”这个话题里,你能具体说说如何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吗?

【分析】这个环节除了引导学生在认知上建立“团队合作”的概念之外,教师还设计了两个“具体化”的追问:一是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将“合作概念”具体化;二是当学生说到“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偏离了“团结合作”这个主题时,教师及时用“在我们今天‘团结合作’这个话题里,你能具体说说如何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吗?”这个问题将学生引到对“团结合作”的重要认知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团队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这个过程既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生活中的例子获得团队合作的认知,还让学生代入“团队合作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小组合作:借他人之石健心育心

教师用PPT播放情景剧,大概情节:元旦快到了,老师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张“庆元旦”活动海报。于是,组长开始分配任务,结果组员七嘴八舌,不满意组长的安排,说了半天也没决定谁要干什么,最后不欢而散。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小组讨论能完成任务吗?为什么?

生1:不能,因为他们不服从分配。

师:“不服从分配”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1:意思就是如果大家都在那里指手画脚,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这个任务就“黄”了。

师:那怎样做才是服从分配呢?是组长说什么,大家就做什么吗?

生1:也不是。至少要先商量。

师:好!接下来,我们也要在小组中完成一个任务:视频中的他们要做怎样的调整,才能完成元旦海报制作的任务?请每个小组至少讨论出3条建议,每条建议不重复,将关键词写在磁条白板上。讨论时间为5分钟。

……

生2:我认为首先要让组长知道每个同学擅长什么,才能分配好任务。

师:具体怎么做呢?

生2:可以把需要做什么先列举下来,如版面设计、文字宣传、找文字和图片素材、审核修改等。

师:对,商量讨论、合理分工。如果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呢?

生2:可以沟通交流,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共识。

师:大家总结了这么多调整意见,我相信视频中的小组会改进方法完成任务的。该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小组合作中?

【分析】在小组讨论环节中,通过情景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澄清什么是“团体合作”:既不是小组组长的“一言堂”,也不是组员的“七嘴八舌”,而是通过交流后达成的意见共识,在“改写别人糟糕的故事”的同时,从中凝练出正确的方法或启示。这个环节借他人之石健心、育心:一借小组组员的相互支持和帮助,积极参与讨论;二借情境故事中人物的失败经验,识别问题,即故事中导致糟糕结局或困境的关键因素。尝试站在故事中的人物的视角,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并重新调整和建构,设计更加积极、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冲突,总结出“团队合作”的正确方法,为后续的实践体验做准备。

四、深度体验:促进相互见证的成长

师:接下来,我们每个小组要合作完成一个设计比赛。比赛规则如下:

(1)运用老师提供的工具——报纸、彩笔、胶带纸、剪刀,在15分钟的时间里设计、搭建一座“塔”,并给作品起一个名字。

(2)在全班分享,介绍一下小组的构思和作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是怎么做的;在活动过程中,你想夸夸小组里的哪位同学,为什么?

……

师:在同学们的展示汇报中,老师有一个发现,想跟同学们分享。在小组成员夸小组同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设计师和领头组长的重要性,大家都觉得“提整体化建议,分配任务的”同学很了不起,功劳也很大,这点我也很认可,如此精致、美观的“塔”建筑,如果没有他们的出谋划策,就不可能出彩。但是,我想邀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任务中其他工作重不重要呢?如果没有其他岗位的合作,结果又会是怎么样的?所以,你还想把夸奖送给谁?为什么?

生1:我想把夸奖送给我们小组负责裁剪的同学,因为我们设计的这个“塔”的造型比较奇特,需要细心的人才能把这个线条剪出来。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同学,你选的词是什么?请你面对着她说。

生1:陈××,是你的心灵手巧,让我们的“塔”更完美,谢谢你!

师:陈××,你听到他对你的夸奖,有什么回应吗?

生2:谢谢,你也很厉害。

师:你觉得他厉害在哪里?

生2:他把我们小组的构思和过程介绍得那么具体。

师:刚刚这个组发现了剪裁细致的陈××,还有哪个小组也有不一样的发现?

生3:我想夸夸我们小组的小×同学,她主要负责把单面胶提前剪好,贴在桌边上。如果没有她,我们这组的速度不会这么快,我想夸夸她:“你是最棒的。”

师:是啊,简单重复的工作没有设计、制作这些主体部分那么风光,但默默无闻的背后,得有多大的耐性才能做到。

生4:我还想夸一夸我们小组里的姜×,他在一开始任务分工的时候,并不喜欢自己的岗位,他和吴××都想承担用单面胶粘连的任务,但是他主动承担了另外一个按照支××画的线条剪造型的工作,我们很快就协调好了,我觉得他在团队中有谦让精神。

……

师:通过刚才的一番对话,同学们在团队合作里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5:在合作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没有谁最重要,都很重要。

生6:在团队里要实现沟通、交流、协商、尊重,需要每个队员心里都要有集体才行。

生7:从其他组员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自己没有的东西。

师:也许不是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和资源,而是没有机会发现。

教室里,不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

【分析】这个部分是整节课的主体活动,也是最为精彩的呈现。小组通过共同合作,设计、制作心中的“塔”,体验在集体中如何进行团结合作,把已有的认知内化成经验。在每个小组汇报、分享的同时,教师随机抓住学生表达时的某个点,也是学生没有关注到的成长点,帮助学生在相互见证中获得情感支持和行动自信。教师在“夸奖组员”环节中发现,学生夸赞的大多数都是他们认为在活动中的“灵魂人物”,而忽略了团队合作中的其他细节,因此在现场生成追问“谁的工作最重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用“第二人称”面对面互相表达夸赞和感谢。一次次的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让每个人在互相温暖抱持的场域中,感受到被关注、被看见的力量。这些对话不断帮助学生和教师发现和觉察,并生成新的体验和反思,在体验中内化团队合作的方法,在表达中相互见证彼此的成长,达到知行合一。

五、拓展延伸:形成持续同频的能量场域

师:同学们,你准备把今天在课堂上学习到、领悟到的哪些经验带到生活中呢?具体可以做什么呢?

生1:在即将到来的春季社会实践中,我可以运用与组员一起沟通交流的方法,先倾听他人的想法,再表达自己的建议,由组长分配好任务,开展一次合作愉快的社会实践活动。

师:这时候,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你?

生1:一个会倾听、会沟通、有礼貌的我。

师:在我们完成集体任务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很重要,但是合理运用合作策略,在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合理解决问题,让任务进展顺利,不断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很重要。大扫除、出小报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发现会合作的自己。课后请完成下面的这张表格,在后续的班会活动中继续探讨。

在……时候 运用……能力与方法 具体可以这样做……

社会实践 沟通交流 先听听其他组员的建议,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出黑板报 发挥特长 主动告诉负责人自己擅长什么工作,尽力做好

…… …… ……

【分析】学到的、感悟到的都需要运用和实践才能不断内化,形成习惯。在总结拓展环节中,教师用问题“你准备把今天在课堂上学习到、领悟到的哪些经验带到生活中”帮助学生将课堂延展到课外,让每个学生有机会练习和实践,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构建一个能持续给予学生温暖和支持的班集体能量场域。

一节温暖有爱、抱持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场师生双向奔赴的美好相遇,也是一次促进师生共生共长的心灵碰撞。作为课程的设计者、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心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用心倾听,用爱抚慰,用专业指导,用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好课助力学生美好的心灵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