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教鞭

2024-09-14 00:00:00李美叶
中国教师 2024年9期

周末收拾屋子时,发现一支用作教鞭的圆珠笔,摆弄着这根教鞭,思绪万千。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1981年开始上学。上学时,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师手中的那根教鞭。自上学时起,教鞭便是知识与威严的象征。说知识,它在老师的手中,轻轻敲击,我学会了一个个汉语拼音,理解了一个个枯燥难懂的汉字,推理解出一道道几何题;说威严,有时候老师把教鞭往桌子上重重一敲,或是指着某个调皮的学生大喝一声,七嘴八舌人声鼎沸的课堂便立刻鸦雀无声了。我觉得教鞭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要神奇。从那时起,我便有了长大后当一名老师的梦想。我时常幻想,穿着连衣裙的我,握着教鞭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中考结束后,面对上高中还是上师范的选择,尽管我的成绩很好,上高中没问题,家里也希望我考大学,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

1992年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拿起了教鞭。其时,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教室是一片陈旧的平房,大约是公社时建的,屋顶破瓦片片,碎掉的玻璃上钉着塑料布,黑板裂纹无数,地面坑洼不平,课桌亦是摇摇欲坠。但相对于以前,已经进步了很多,至少学生有了固定的教室,不用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打游击”:今年借用农户的房子,明年在大队饲养院旁边的草棚里。在别人眼中,我是吃国家饭的干部,捧的是“铁饭碗”,比起一颗汗珠跌八瓣、成年累月在农田里弯着腰辛苦劳作的父辈们,已经是天上人间。

我被分配回老家的学校教初中语文并且任班主任。上班第一天,教过我的林老师郑重地递给我一根教鞭。那是一根普通的棍子,没有任何装饰,不粗不细,黝黑油亮,如同串珠,被长年累月盘出了岁月的痕迹,手感特别好。林老师说:“它陪了我三十多年,明年我就要退休了,就留给你吧。好好教。” 后来我才知道,这根教鞭是林老师刚登上讲台时,她曾经当过私塾先生的爷爷给她做的。老人家听说新中国的教师上课不用戒尺用教鞭,就精心选了一根枣树枝,耐心地将上面的凸起削平,打磨。看着这根教鞭,我如同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者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孙女。

我把这根教鞭放在课桌上,用它教学生鲁迅的杂文,学生跟着教鞭的敲击,抑扬顿挫地读道:“在我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用它教学生古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教鞭在黑板上不快不慢地敲击,就像晨钟敲响,一记一记响在每个人的心上,知识也如春雨般,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是自豪的、骄傲的。我握紧手中的教鞭,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喜欢学生一遍一遍地叫我“老师”。但教学生活并不是永远快乐的,有时也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比如遇到调皮捣乱的学生。有一次,一个学生犯了错,我终于没忍住,用教鞭狠狠教训了他一下。看着学生痛苦地紧皱双眉,我默默地放下了教鞭。学生在流泪,我的心在流血。我忽然明白了,教鞭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不是用来摧残学生身体和心灵的。从此,我再也没有体罚过学生。

这根教鞭一直陪着我。在工作第八个年头的教师节,我的教鞭更新换代了:一支银光闪闪的圆珠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节一节拨出来,便会变成一根一米长的教鞭。这是那个挨过我一教鞭的学生送的。那时,他已经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前特意来看我。说起那一鞭,他动情地说:“老师,没有那一下子,真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我希望您用它教好更多的学生。”我握着那根教鞭,思绪起伏,这不是教鞭,而是一种信任、一种期盼和愿望。从此,我把林老师送我的枣木教鞭放在了抽屉中,似乎也把教鞭的威严锁了起来。我希望手里的教鞭是指挥棒,引领学生成长,而不再是惩罚的工具。

圆珠笔教鞭又伴随了我五年。在这五年里,学校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有了宽敞的教室、崭新的桌椅、明亮的门窗。阳光从窗户外洒进来,照在学生们青春洋溢的脸上,他们跟随着我手中银光闪闪的教鞭,一齐读:“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我的目光转向窗外,宽阔的沥青路代替了尘土飞扬的土路;整齐的标准厂房,淹没了曾经的瓦砾平房;五彩斑斓的时尚人流,摒弃了灰蓬蓬的单调服装。我看到一批一批的学生走出校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微笑;我看到一批一批的学生走进校门,他们的脸上写满期盼和希望。

在这五年里,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成了母亲。自从做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让我对师生之爱有了更深的感受。我不仅再也没有用教鞭碰学生一下,而且在和学生说话时,也总是弯下腰,和颜悦色,生怕伤害了他们脆弱的心灵。

再后来,我手中的教鞭也进一步发生了变化,变成翻页笔、激光笔等电子设备。需要用教鞭时,我只需轻轻按下按钮,一道柔和的红色光芒就出现在空中。我拿着这根高科技的教鞭,讲过公开课,也讲过优质课,得到过许多赞美,收获了许多荣誉,也赢得了许多热烈的掌声。而我,也更加体会到为人师的幸福—工资年年增长,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教师越发受到尊重和欢迎。周末逛街,导购员听说我是教师时不经意间流露出敬畏又羡慕的眼神;教师节,学生在自制的粗糙卡片上写着的“我爱你”,收到堆积成山的小礼物;回老家,村里人感叹“还是当老师好”时,妈妈脸上既腼腆又自豪的笑容……

而现在,我使用的教鞭,更是大变样:学校全部实现电子化教学,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上课时,我用鼠标点动,切换出一个个画面,教会学生许多知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能算是教鞭,正因为它不算是真正的教鞭,我才更加喜欢,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弱小的心灵,都是需要精心呵护的,我们需要教鞭,但却不需要那种让学生胆战心惊的威严。更是因为,一根小小的教鞭,折射着教育的蓬勃发展,焕发着教师的尊严和幸福。

工作三十多年的我,各种荣誉加身。但是,最充满成就感的还是每年带实习生的时刻。他们如同全副武装的士兵,做好了一切准备,意气风发地走向讲台,面对学生时又不知所措。看着他们迷茫的样子,我都要给他们讲我的从教故事。我会拿出林老师给我的枣木教鞭,讲述我用它体罚学生的后悔,也会拿出学生送我的圆珠笔式教鞭,告诉他们我对教育的认识—育人的重要性。有一年,当我对着两根教鞭讲述我的故事时,一个实习生问道:“李老师,你看,这根圆珠笔教鞭一头粗一头细,一看就知道有正反。为什么这根木头教鞭从上到下一样粗,没有正反呢?”我一时语塞,是呀,照理说树木枝条总是从下往上越来越细的,为什么这根枣木教鞭却像经过工厂加工的一样,两头一样粗,分不出哪里是头哪里是尾?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我照例和林老师通电话,不经意间说起了这个小插曲,没想到林老师说:“我也是教了一辈子才慢慢明白,教鞭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一头儿握在教师手中,一头儿指向黑板,只有教师有扎实而广博的知识,才能引领学生爬上知识的山峰。教鞭也是激励和鞭策的工具,不仅鞭策学生,也在鞭策我们自己。小李呀,千万不能落伍,不能忽视自己的成长呀。”听完林老师的话,我惭愧不已,久久不能平静。林老师,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一位看似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老教师,但是她知道,一个落伍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时代新人;身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自身的成长。而我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以老教师自居不再学习,靠着经验沾沾自喜;将身体不好作为口头禅拒绝接受新的教学方式,抗拒学习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教学方式;以快退休为挡箭牌,为自己的碌碌无为寻找借口,却忘了,教师手中的教鞭,不是单方面地输出,而是与学生共成长的桥梁。

于是,我将林老师送我的枣木教鞭郑重地放在办公桌上,开始静下心来读书、写作、反思、提高。翻开各种教育名著,追寻大师背影,领略大师的智慧。鼠标指向一篇篇教育家的研究,我的世界也变得开阔明朗,教育的星辰大海似乎展现在眼前。读到生涩枯燥的教育理论心生退意时,摸一摸那根教鞭,似乎能闻到枣木的清香,“不仅鞭策学生,也在鞭策自己”的声音回荡在耳边,硬着头皮咀嚼每一个字,最终嘴含芳华,唇齿留香。我的教育生涯也重新绽放,发表论文、开展课题研究、讲授各种优质课,我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激昂的青春岁月。

我投身教研和教改活动中,每次讲示范课或者给青年教师讲座时,我都拿着林老师送的枣木教鞭,电脑播放着课件,我的枣木教鞭指点着一个个知识点,传统和现代在此时融合。年轻教师们也喜欢一边和我讨论问题,一边摩挲我的枣木教鞭,偶尔还会上课时借用一下,开玩笑似的说,拿着心里就有底气。

于是,每次和实习生的第一次谈话,我都对着两根教鞭,告诉他们我对教鞭的解读。实习结束,我会送给他们三样礼物:钢笔、笔记本和教鞭。在如今高科技装备的教室中,也许他们永远用不上教鞭,但是,我希望他们永远记住,作为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根教鞭,这根教鞭不是单方面对着学生,更要鞭策和激励自己。

一根小小的教鞭,伴随着我的教育生涯,伴随着我的成长。以后的教鞭会是什么样的呢?以后的教育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更加幸福,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以后的教育,会更加充满仁爱和信仰。对此,我充满了希望和畅想。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