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40年庆祝主题的话语变迁与经验启示

2024-09-14 00:00:00王强
中国教师 2024年9期

【摘 要】自1985年教师节正式设立以来,庆祝主题的话语体系便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不断回响着尊师重教的时代强音。本文通过梳理教师节40年庆祝主题话语变迁的脉络,提出对教师节庆祝主题话语变迁的思考。

【关键词】教师节 庆祝主题 话语变迁

教师节的设立不仅是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度与地位逐步攀升的历史注脚,更是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价值认知不断深化与拓展的生动演绎。从最初聚焦教师个体勤勉耕耘的温情礼赞,到对教育生态系统整体优化蓝图的热切憧憬,再到对构建社会共识、引领价值导向的宏大构想,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变迁不仅映射出教育理念由传统向现代的深刻蜕变,更揭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本质与教师职责范畴的重新定义与拓展。在这一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中,教师角色定位实现了从单一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心灵导师、知识创新引擎乃至社会变革推动者的华丽转身,其价值实现路径也随之变得更加宽广与多元。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变迁不仅是对教师职业贡献的时代诠释,更是参与并塑造不同时期话语格局、传播机制、社会关系与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入剖析教师节庆祝主题话语变迁的外部表征与内在逻辑,不仅能够为我们揭示教师职业地位与价值认知的动态演变轨迹,更能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与前瞻指引。

一、教师节40年庆祝主题话语变迁的历史脉络

教师节的本质深刻蕴含于精心策划的文化活动中,成为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的独特载体。随着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更迭演进,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体系经历了从单纯表彰向丰盈文化内涵与深刻精神追求的华丽蜕变。

一是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萌芽。教师节的初创之际,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拂大地,社会对知识的渴求与人才的培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85年首个教师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临庆祝大会现场,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至高礼赞,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深切期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绝唱在此刻被赋予新的生命,成为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颂扬。教师这一职业在节日荣耀中被神圣化、光辉化,社会地位随之跃升,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尊崇与深切敬意。教师节的设立,不仅是国家层面对教师职业价值的庄严宣告,更是情感共鸣的催化剂,激发全社会对教师群体的深切情感,从而在心灵深处筑起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殿堂。

二是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初构。自2004年起,每年教师节皆被赋予特定的主题,标志着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知与尊崇达到了新的高度。2004年5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将“光荣的人民教师”定为教师节的庆祝主题,借此激发广大教师内心深处的荣耀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从2004年“光荣的人民教师”主题到2012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争当教书育人模范”主题(见表1),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体系已从最初的单一颂扬逐渐拓展为涵盖师德师风、教育改革、国家战略等多维使命的深刻内涵。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神圣性的重申,更是对社会风尚的深刻塑造。

三是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扩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变迁深刻反映教育理念、社会文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变化的演变历程。从教师节庆祝主题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教师职业的蜕变,以及社会对教育持续进步的殷切期待。教育已经超越个体成长的范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繁荣的重要引擎。自2013年“立德树人,同心共筑中国梦” 主题至2024年“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题(见表2),这些庆祝主题无一不凸显教师在学生心灵成长与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也折射出教育理念的逐步升华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特别是近年来“立德树人”这一表述的出现,不仅体现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体现了国家对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要求。

总的来说,这些主题的演变不仅标志着教育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向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深刻转型,更充分彰显了教育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话语变迁有力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坚定迈进,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教师节庆祝主题正越来越贴近时代发展的需求与社会公众的期待,这种话语变迁既是对传统尊师重教文化的有力传承与弘扬,也为新时代教师角色与价值赋予新的定义与崇高期许。

二、教师节40年庆祝主题话语变迁的经验启示

教师节40年的庆祝主题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持续颂扬与传承,更深刻映射出社会发展的动态变迁。这一历程揭示了几个重要经验启示:要始终坚持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强化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些举措将共同助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进而为社会进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1. 坚持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教师节的设立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然而,尊师重教不应仅仅停留在节日的庆祝形式上,而应通过政策制定、经济保障、社会地位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让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要超越形式上的纪念活动,追求对教师职业的实质尊重。教师节不仅要大力弘扬师德师风,表彰优秀教师,还要适时设身处地地贴近教师的需求,“以师为本”设计好教师节,让教师期盼下一个教师节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精彩[1]。这意味着在设计和实施教师节庆祝活动时,需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与期待,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中来。这样,教师节就能成为一个充分展示教师风采、弘扬师德、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平台,同时,还应大力宣传和推广尊师重教的理念,提升公众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尊重,以此营造更为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在话语构建中,应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与思想深度,从而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与创造力。因此,要构建一个真正能够激发教师职业自豪感与归属感的节日话语体系,必须充分尊重教师的职业特性与需求。在策划教师节活动时,应深入挖掘和展现教师职业的独特价值与魅力,通过情感认同与价值共鸣的话语表达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从“园丁颂歌”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师节的主题变迁始终贯穿着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的坚守和传承,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节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庆祝主题的话语变迁更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进步,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在推动教师节话语体系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化社会认同与文化传承意识,利用多种文化活动和宣传手段,进一步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在全社会培养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也在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和意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特点,使得教师节的庆祝活动更加贴近现实和生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各界逐渐摒弃了单一和固定的思维方式和f94a4eec8b05ae79f15752837addab957f06efc4972534cd7e60f8f89d5de30b价值观,开始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多元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话语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教师节庆祝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更深入体现在对教师职业价值的多元理解和重新定义中。

当前,教育改革需要听取和关注各方的声音和需求,推动话语体系的多元化建设。这就要求教育改革既要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要考虑政策的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同时,还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教育政策的讨论和制定,创造一个多元声音和多重意义共存的开放空间,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此外,教育政策不仅应具有实质性的效果,其象征性价值也不容忽视。教师节的设立和庆祝不仅是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可和赞扬,更是通过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政策,构建积极的社会认同和文化氛围。因此,在制定与实施教育政策时,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其象征性价值,通过政策的引导来塑造社会舆论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话语重构和价值重塑,教师节庆祝主题的话语体系更加紧密地跟随社会文明的进步方向。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演进,教师节庆祝活动的形式也亟待持续创新,以丰富其内涵和表现形式。

3. 强化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与机遇,教师节庆祝活动理应致力于弘扬尊师之风尚6583176cb906346f9eba171dcfe0579de08ad0ac051ded4733f90ada59bbc337,并同步助推教师的全方位成长。这不仅是对传统尊师重教观念的现代解读与延展,更为教师节庆祝主题注入崭新生命力。通过话语的重新构建和不断的实践探索,教师节庆祝活动越来越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公众的期待。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节庆祝主题的演变也在无形中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年不同的庆祝主题都向教师传达了新的社会期待。这些期待不仅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更激发了他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热情。将教师节的主题与国家的长远规划相结合,突出了教师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怡农.让教师节成为教师自己的节日[J].教学与管理,2011(35):28.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