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24-09-13 00:00:00董晓菲付路涵
共产党员·上 2024年9期
关键词:开放型高水平体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回望来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拉开改革序幕,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牵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实践证明,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开放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中,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出新要求,充分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一以贯之的坚韧定力、彰显了主动求变的开放能力、彰显了系统集成的开放合力,使开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世界瞩目的鲜明标识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彰显一以贯之的开放定力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面对多么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始终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始终遵循国际经贸关系“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基本规律。即使处于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等极端情况下,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不断夯实制度型开放根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决定》锚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体制机制配套建设为主线将制度型开放推向前进,部署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重大任务,明确指出,要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再次重申“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更好适应国际竞争新环境,维护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开放包容和统一性,回击“脱钩断链”等“小院高墙”对中国的围堵遏制,带动更多国家更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彰显主动求变的开放能力

深化外资外贸体制改革

积极主动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放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积极对标先进,着力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步入“工笔画”阶段,“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我国先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我国于2021年9月和11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面对一次次开放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加自信的底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决定》专项部署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彰显“刀刃向内,眼光朝外”主基调,释放出开放制度为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保驾护航的信号,不折不扣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瘦下来”、市场准入门槛“降下来”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在服务贸易领域,提出“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再一次瞄准“硬骨头”,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彰显系统集成的开放合力

汇聚市场、区域、平台各方力量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单兵突进或零敲碎打都很难产生突破性进展,要赢得主动、看见成效,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处理好三对关系,共同助推形成制度型开放新格局。

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决定》系统阐释了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开放大门不断推开的同时,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厘清政府的“权责清单”,必须减少政策性调控,强化制度性调控。这就要求从体制层面提供强大保障,对于阻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订,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例如,激发民营企业外贸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活力充分释放,同比增长10.7%,占出口总值超过六成,下一步,将集中力量解决民营企业在外贸领域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营造宜商、宜贸的制度环境。

二是处理好区域协调与开放高地的关系。《决定》指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明确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的开放的空间布局,指导各地坚持陆海统筹,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定位。与此同时,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以点带线、线面结合”的开放思路,有利于将开放高地的先行先试与总体制度建设的先立后破有机衔接,有效联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是处理好重大平台与多方力量的关系。《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通过加强同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产能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等措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与此同时,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统筹推动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成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党校)

本栏编辑/肖辰

猜你喜欢
开放型高水平体制
四个聚焦保障高水平安全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中国外汇(2022年12期)2022-11-16 09:10:38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12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12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2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0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