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目标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近年来各地的基层党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党员教育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提升党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它是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对党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和党员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应当承担和完成的责任、任务等目标,同时相应地提出具体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并建立一定的奖惩约束机制的一种党员教育管理方法。
制定目标的依据
对党员进行目标管理,首先要明确制定目标的依据。一般来说,制定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两点:一是必须以《党章》所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以及《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为基本依据。二是必须考虑本单位所担负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
目标的具体内容
党员目标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参加党内生活方面。党组织应根据党内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为党员确定具体目标。二是完成各项任务方面。党组织应根据党员的本职工作和生产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党员确定完成任务的目标。三是社会活动方面。党组织应根据本地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为党员确定社会活动的目标,如遵纪守法、为民服务,等等。
制定目标的原则
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则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先进性原则。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社会活动中,要求群众做到的事,党员首先要带头做到。因此,党组织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体现先进性。二是针对性原则。共产党员的大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但是每个党员的具体情况有差异,因此,在制定管理目标时,不能搞“一刀切”,以同样的内容和标准要求每一位党员。党组织应该因人而异,在大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等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党员实际情况的具体目标,使管理目标既体现共性,又体现个性。三是可行性原则。所谓可行性,就是管理目标的制定易于党员实施操作,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这就要求党组织在制定管理目标时,目标的设置要高低适宜,既不能因为目标定得过高,使党员可望而不可及,也不能因为目标定得过低,使管理目标的制定失去先进性的意义。四是实在性原则。目标有大有小,有远有近,但不论何种目标,都不能是虚幻的,而必须实在具体,可以量化的要尽量量化。
制定目标的步骤
党员管理目标的制定,一般经由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制定支部目标。党支部在制定党员管理目标时,首先要组织党员讨论制定支部的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党支部自身的建设、经济发展、政治建设,等等。二是分解支部目标。所谓分解支部目标,就是将支部目标进行分解、量化,按照岗位责任制确定党小组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在此阶段,党支部要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认识自己,要求党员自报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方法。三是审定自报目标。党支部将党员自报的目标,提交支部党员大会或党小组讨论评议,然后经支委会讨论审定。
既定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是党员管理目标体系中的关键。实施不利,再好的目标也是空头支票。党员目标管理在运行和实施中,应该注意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做好记录。党支部要建立目标管理台账,由专人负责将完成目标的有关情况逐月分别记录,并定期以图表形式向全体党员公布。二是定期检查。对党员目标的实施情况,党组织应定期予以检查。党小组和党支部每月检查一次,基层党委每季度检查一次。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三是动态管理。目标确定之后,就应该根据目标的要求,认真实施。但如果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则应该及时地调整目标的内容,补充目标的要求,以保证目标能紧紧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来实施。四是建立制度。制度是目标实现的必要保证。党员管理目标的实施,也必须有健全的党内生活制度作保证。因此,党组织在实施目标管理的方法时,一定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党内生活制度,如督促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错误纠正机制等。
目标考评的实施
目标考评就是按照目标规定的定性、定量指标,与目标责任人完成目标的实际效果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比较、鉴别和测定,作出客观的评价和结论。目标考评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评的标准。一般来说,考评的标准应在制定目标时予以制定。考评的标准是搞好考评的基础,也是衡量党员是否达成目标的主要参数。因此,考评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并做到公开、公正、明晰。二是考评的组织。目标考评,应由考评小组来进行。在基层党委,考评小组可由党委的主要领导以及党委组织、宣传、纪检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在基层支部,考评小组可由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和党小组长组成。三是考评的时间。组织考评的时间一般是季度抽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四是考评的方法。考评一般采用“分项考评,综合评定”的方法。其步骤包括:首先是自我总结评议;其次是民主评议,征求群众和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是支部鉴定,公布考评结果。
考评结果的运用
正确运用考评结果既是考核工作的终端环节,也是强化新一轮考评工作的动力所在,更是进一步消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努力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和用人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不断加大综合考评结果运用力度,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党员干部,坚持以考评促工作、凭实绩用干部、依岗位选贤能,才能激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