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2-0072-03
【作者简介】杨明源,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中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在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八年级学生通过地理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不同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相关知识,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践行节能环保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低碳生活技能、践行绿色生活的目标。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让学生了解资源的有限性,认识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节能环保的意识。
情感方面:激发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
行为方面:用生活化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习惯,鼓励学生践行节能环保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绿色圆梦卡”;制作PPT。
学生方面:开展关于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学习;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研究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四、实施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生朗诵唐诗《渔歌子》。
教师:这首诗描绘了哪些事物?
预设:读完这首诗,我仿佛走进一幅山水画。画中有山有水,有翩翩起舞的白鹭、肥美的鳜鱼,还有一个老人在山水间悠然自得地垂钓。
教师:你对这首诗描绘的画面有什么样的体会呢?
预设:诗中描绘的环境非常优美,人与山水、白鹭、鳜鱼之间是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
教师:这首诗展现了古人优美的生活环境,也反映出我国古代的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很久以前,就有人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如庄子曾提出“天人合一”,孟子提出开采自然资源时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直到今天,生态环境依然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践行绿色发展,守护美丽中国,实现美丽中国梦。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了解中国古代的生态环境,对生态文明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生活折射镜
教师:前几天,我网购了一样东西,谁能来帮我拆一下快递?
学生上台拆开层层包装的快递,拿出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对快递包装的想法。
预设:这个快递看起来包裹得很严实,但拆起来太麻烦了。
教师:商家进行复杂的包装是为了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但过度包装有没有弊端呢?
预设1:为了保护商品多包几层是好的,但过度包装就是一种浪费。
预设2:包括许多快递包装在内的一次性用品使用起来确实方便,但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会是一个大麻烦。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资源浪费的现象,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会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我们应当如何处理与自然间的关系呢?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拆快递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人与自然间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探索有发现
教师:课前,我们已经分小组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小组研究成果,或者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探讨。
小组1以“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和“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为例,介绍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教师:谈谈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危害。
预设1:这种发展模式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预设2:这种发展模式还会威胁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教师:这种发展模式污染自然环境、危害身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这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就是粗放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美丽中国梦的一大阻碍。有人说,在工业迅速发展的现代,要实现经济的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你们同意吗?
预设:不同意。
教师提问:那么有没有其他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呢?
小组2分享学习成果,介绍以苏州太湖生态岛为代表的绿色发展模式。
教师小结:绿色发展模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等优点,这种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绿色生活圈
1.垃圾分类大比拼
教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梦,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2019年开始,江苏省各市纷纷出台了《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这项工作越来越规范、细致。你们能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吗?我们来做一个垃圾分类的小竞赛,看看哪组最快完成。
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
2.一张废纸的重生
教师:垃圾分类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校园中最常见的垃圾就是废纸,我找到一些还没有书写就被扔进废纸箱的试卷,请大家开动脑筋,将废纸制作成一件实用的生活物品,让废纸在我们的手中得以重生。
分组讨论并进行废纸改造。
3.绿色生活我支招
要实现绿色低碳生活,垃圾分类和废物利用只是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课前,各小组已经对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进行了研究,现在我们请各小组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汇报一下研究成果。
四个小组分别从衣、食、住、行四方面介绍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垃圾分类、废纸改造、为绿色生活支招等活动,让学生将节约、环保意识落到实处,用生活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行动力。
(五)圆梦向未来
教师: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提倡环保只是绿色发展的一小部分,对于国家来说,绿色发展涉及科技、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请分组讨论,为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并将你们的建议写在绿色圆梦卡上。
小组讨论并在绿色圆梦卡上写下建议。
学生分组分享建议,并把绿色圆梦卡贴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绿色圆梦卡鼓励学生践行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以及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决心。
五、活动延伸
制作绿色低碳生活任务清单,每天打卡。
以家庭为单位,录制《绿色低碳生活》小视频。
六、活动反思
本节班会紧扣绿色发展主题,围绕低碳生活、绿色发展展开,充分挖掘学校、社会的德育资源,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符合学生实际。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的主导者。通过小组探究和课堂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从历史的回溯到现实生活的体验,再到对未来使命的担当,活动环节层层递进,有效鼓励学生践行节能环保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