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爱国情感;责任担当;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2-0047-03
【作者简介】周卫琴,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于港初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63)教师,一级教师,南通市教坛新秀。
一、教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把爱国主义贯穿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当下,学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教师要引导其体会先烈们为保卫祖国勇敢斗争的爱国情怀。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引导八年级学生体会先辈们在建设祖国中付出艰辛与汗水的爱国情怀,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引入港珠澳大桥相关知识,使学生感知新时代的爱国情感。
情感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责任意识,立志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行为方面:使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体会爱国的具体行动,并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三、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港珠澳大桥相关新闻素材,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的相关视频,不同人物的爱国故事,与学生家长访谈时的记录。
学生方面:搜索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桥的图片,准备桥的建造历史等知识;父母的爱岗敬业故事。
四、实施过程
(一)“桥”通三岸,不负新时代
教师出示港珠澳大桥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吗?它连接着哪里?请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
学生发言。
教师:这座桥不但缩短了海峡两岸的距离,更拉动了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建造这座桥共花费了9年的时间,其中最难的工程就是在海床以下40米建海底隧道。在一次采访中,林鸣——这座桥海底隧道部分建设总工程师,讲述了奇迹诞生的过程,里面有很多细节都体现了他浓浓的爱国情。让我们一起观看并记下令你感动的细节。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你能从视频的哪个细节找寻到林鸣先生的爱国之心?
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林鸣带领团队攻关克难,表现出他敢想敢为的爱国情;为了大桥的建设,林鸣拖着刚动过手术的身体坚持在一线,这是舍身忘我的爱国情;照片中,林鸣建桥前后的对比,使我们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爱国情。桥连三岸,天堑变通途,凝聚的是林鸣深厚的爱国情。伟大的时代能够造就伟大的工程,而这些伟大的工程,也没有辜负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我们的新时代。
【设计意图】教师由港珠澳大桥导入本次班会主题。学生观看视频,听林鸣讲述在建桥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舍身忘我的故事,感悟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归纳,感知爱国情怀。
(二)忆往昔,礼赞爱国魂
教师:自古以来,爱国情感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国建造的大桥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大桥建造者的爱国情。
学生根据课前围绕大桥所做的调研,展示钱塘江大桥、怒江大桥图片。
学生1:1934年8月,钱塘江大桥动工兴建;1937年12月,桥梁专家茅以升接到任务,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只留下残存的桥墩; 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主持下,钱塘江大桥成功被修复。
教师:抗日战争时期,茅以升为什么会炸桥?同学们,换作你,你会炸桥吗?
学生讨论。
学生2:在位于高山峡谷之间的怒江大桥上,时常摆满了鲜花、水果,路过的车辆都会鸣笛。这都是为了致敬当年牺牲的筑桥英雄。在修建怒江大桥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遭遇无比艰险的环境,英雄战士不怕苦,不怕死,舍命也要把这条公路修到拉萨。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战士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长2000多千米的川藏线,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修建,于1954全线通车,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而在路两旁,2000多名筑路英雄长眠于此。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英雄致敬。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什么是爱国?在林鸣心中,爱国是敢挑重担、自主攻关的志气;在茅以升心中,爱国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骨气;在解放军战士心中,爱国是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勇气。新时代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桥,见证了各行各业中华儿女的爱国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桥梁建设过程,感受中国建设者们舍己为公、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爱国情,深切感知,并礼赞爱国情。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时期的人们都在为中国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展现自己的爱国情。
(三)述当下,畅谈爱国志
教师请出嘉宾——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嘉宾讲述做好本职工作、助力家乡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教师:我相信,同学们的爸爸妈妈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课前请大家带了一个跟家人工作相关的物件,现在请你们来讲讲他们的故事。
学生分享家长工作中的故事。
教师小结:人们的爱国情怀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努力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应是我们的爱国方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出发,思考平凡的普通人应当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认识爱国应当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大”可以体现在为国捐躯、为国争光,“小”可以表现为时时处处爱岗敬业、事无巨细、认真负责。
(四)见未来,铺就复兴路
教师: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对历史最大的负责,就是坚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教师:同学们,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将爱国之情化为具体行动,让爱国瞧得见。联系刚才课堂上了解到的人物故事和自身的生活,在小组内讨论,我们中学生可以从哪些细微的方面做到爱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同学们,爱祖国,要从爱护每一面国旗开始;爱祖国,要从守护我的家开始;爱祖国,要从端正学习态度开始;爱祖国,要从爱我的班级开始;爱祖国,要从尊敬烈士开始;爱祖国,要从树立目标开始;爱祖国,要从保护环境开始。站在百年新起点,你们必将接过时代赋予的重担,请大家在今后的一言一行中,让爱国瞧得见。
【设计意图】学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寄语,增强责任担当的意识,主动将自己的梦想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随时做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准备。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五、活动延伸
学生落实爱国行动,形成自己的成长烙印,记录在自己的成长档案中;走进当地革命烈士陵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的行动。
六、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班会中,教师设计各个环节,使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明晰爱国的实际行动。
第一,以桥为引,寻觅爱国情。教师借助时事新闻、历史故事等,让学生寻觅、讲述、体会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爱国情。
第二,以桥为喻,解新时代爱国情。新时代需要英雄,也需要千千万万的平凡人。每个人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通往中国梦的大桥添砖加瓦。教师邀请一位外贸工作人员讲述其工作中的爱国体现,为学生做好示范,然后请学生讲述父母的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发现新时代的爱国表现。
第三,以桥为路,践行爱国情。主题班会的目标是让学生将所学落实到行动中。本次主题班会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加以总结,使学生明晰“如何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让爱国瞧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