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式漆艺融入设计类专业课程的美育素养实践探究

2024-09-13 00:00:00柴晶孙一凡庄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1期

摘要:该文深入探索楚式漆艺与设计课程的创新融合,旨在多维度提升美育素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创新。通过跨学科教学,楚式漆艺的独特魅力与精湛技艺融入设计课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培育创新思维与设计能力。精心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漆艺工艺与文化内涵,巧妙融传统元素于现代设计中,创作出富有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兼具的作品。设计定量与定性评估体系,深入剖析学生作品中漆艺元素运用与美育素养提升。研究证明,此融合模式显著提升了美育素养与创新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坚实支撑,具有深远教育价值与社会意义。

关键词:楚式漆艺;设计类专业课程;美育素养;跨学科教学;传统文化;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J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7(c)-0161-05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u Style Lacquer Art into the Aesthetic Literacy Practice of Design 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CHAI Jing, SUN Yifan, ZHUANG Yuan

(School of Fine Arts,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Xiangyang Hubei, 44105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innovative integration of Chu-style lacquer art and design courses, aiming to enhance aesthetic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modern transmission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he unique charm and exquisite techniques of Chu-style lacquer art are integrated into design courses, stimul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interest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while cultivating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design skills. The curriculum is meticulously integrated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s strengthened, allowing students to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craftsmanship and cultural essence of lacquer art. Traditional elements are skillfully incorporated into modern design, resulting in works that combin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to thoroughly analyze the use of lacquer art elements in student work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aesthetic literacy.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is integration model significantly enhances aesthetic literacy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providing solid support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profound education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hu-style lacquer art; Design majors' courses; Aesthetic education literacy;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novative ability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楚式漆艺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工艺中占据特殊地位[1]。这种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不仅展现了精湛技艺和丰富的色彩,更承载了深厚的民族精神。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导致年轻一代逐渐忽视这门古老艺术。为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提升青年学生美育素养,须探索将楚式漆艺融入设计教育中。

楚式漆艺作为美育资源,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课程,学生能深入学习现代设计理念并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审美和创造力,也丰富了整体的美育体验。通过跨学科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实践楚式漆艺,同时通过科学的评估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保护了民族文化遗产,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

1 楚式漆艺的艺术风采与文化意蕴

楚式漆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不仅深深烙印了楚文化的独特印记,更以其非凡的技艺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璀璨魅力。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是我们不断探索与传承的重要财富[2]。

1.1 技艺之精湛,风格之独特

楚式漆艺的精湛技艺,无疑是其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彩绘、镶嵌、堆漆、刻漆等多种独特技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每一件楚式漆艺作品都仿佛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3]。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视觉上带来极致的享受,而红、黑、金等鲜艳且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更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华美的艺术氛围。

楚式漆艺的技法和艺术风格深刻体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韵味。彩绘技法注重色彩的调和与层次,通过渐变和过渡呈现鲜明的立体效果;镶嵌技法在漆面上嵌入如金银箔、贝壳、象牙等珍贵材料,增加作品的光彩;堆漆技法通过漆层的堆叠创造独特纹理和触感;而刻漆技法则通过精细雕刻展现复杂的图案和纹饰。楚式漆艺中的龙凤图案、云纹、兽面等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赋予作品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寄寓吉祥和幸福的愿望,象征权力、尊贵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使这些元素成为传递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文化符号(见图1)。

通过抽象的线条和图案,楚式漆艺巧妙地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和意境,使作品在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抽象的线条和图案不仅增加了作品的现代感和艺术性,更使观者能够在欣赏过程中体会到设计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楚式漆艺作品因此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成为观赏和收藏的艺术珍品。

1.2 文化之深厚,教育之价值

楚式漆艺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楚文化的生动传承。它蕴含了楚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学习楚式漆艺,便是走进楚文化的深邃世界,感受古代楚地人民的非凡智慧与创造力[4]。通过楚式漆艺,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楚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

楚式漆艺在教育领域中展示了独特价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传统文化学习平台。通过学习其精湛技艺和体验艺术风格,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兴趣,也培养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楚式漆艺的复杂工艺和独特风格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灵感,推动他们在探索和创新中发展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实践性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设计教育的美育维度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在现代教育架构中,设计类专业课程虽致力于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在美育层面上的教育却常被边缘化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5]。以下是对当前设计教育中美育元素的缺失及将传统文化精髓纳入设计课程的必要性的深入剖析。

2.1 美育元素在设计教育中的缺失问题

在现行教育体系下,众多设计课程倾向于过度强调技术性和实用性,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雕琢[6]。课程内容主要聚焦于设计软件操作技巧、设计原则等实用性技能,而美育相关内容则显得相对单薄。此状况导致学生或许能熟练掌握设计技能,但在作品的文化沉淀和审美传达上显得捉襟见肘。

不止如此,设计教育在美育方面的不足也凸显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历史的淡漠态度上。不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皮毛,难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娴熟地融入设计中,使得作品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个性特色。这种美育元素的缺失,不仅禁锢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制约了他们在设计领域的未来创新与发展。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设计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并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显著提升了他们的设计水平和审美品位[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图案、色彩等元素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仅源源不断地提供灵感,还助力学生打破常规,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

通过设计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解决设计教育中美育元素缺失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和创新能力,还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学生们能通过设计作品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一做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3 楚式漆艺与设计课程的交融实践

在美育的广阔天地中,将经典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已成为教育创新的一大趋势[8]。楚式漆艺,这一中华传统艺术的璀璨明珠,当其与设计课程相碰撞时,不仅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生,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美、感悟传统的大门[9]。

3.1 课程内容的和谐交融

为了让楚式漆艺与设计课程完美结合,我们精心策划了课程内容的整合策略。在原有设计课程体系中,巧妙地穿插了楚式漆艺的丰富知识,如探寻漆艺的深远历史、解读其精湛技艺、品味其独特艺术风格。同时,结合实际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在掌握现代设计理论的同时,巧妙融入楚式漆艺的精髓,从而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设计作品。

此外,特设楚式漆艺选修课程,为那些对楚式漆艺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的平台。通过这种课程内容的交融,期望学生在掌握现代设计思维的同时,能更深入地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进而培养出更为深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3.2 实践教学的亲身体验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美育素养的核心[10]。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楚式漆艺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漆艺的理解。特别是工坊实践活动,学生亲手制作楚式漆艺作品,深刻体验其独特魅力和制作乐趣。例如,漆扇体验活动,学生使用宣纸团扇、腰果漆和橘子油,采用“漂漆”技法,通过选择和配合不同颜色,制作出独具抽象艺术效果的扇面(见图2)。他们可以调整颜色比例,用拨棍轻轻搅拌以形成随机纹路,最后将扇子垂直浸入并轻微摇晃或旋转,创造多变的效果。这种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手工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审美。

在工坊中,学生们有机会学习楚式漆艺的各种精湛技艺,如调色的艺术、上漆的技巧以及打磨的精细工艺。这些亲身实践的经历,不仅能大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楚式漆艺的非凡魅力和独特风格。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从而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美育素养。

3.3 创意的启发与引导

楚式漆艺以其独特风格和深厚文化底蕴,为现代设计提供持续灵感。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取楚式漆艺的设计元素,探索色彩和图案的精髓,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项目中,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并丰富设计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融合楚式漆艺精髓与现代设计,创作出既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例如,在“漆韵悠行新能源代步车”的项目中,学生们从概念设计到作品展示经历了多个步骤:市场调研、车体设计与制作、漆艺装饰、涂漆与打磨、细节雕刻和装配等,全程融入传统漆艺元素。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楚式漆艺的理解和掌握,还深化了他们的创意和设计能力(见图3)。

图3 漆韵悠行新能源代步车(学生作品)

在学生作品中,看到了楚式漆艺元素的广泛运用。学生们不仅在形式上模仿了楚式漆艺的图案和色彩搭配,更在设计中融入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例如,有的学生在家具表面运用了楚式漆艺特有的色彩和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增添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交互设计方面,一些学生巧妙地将楚式漆艺的图案元素运用到现代潮流应用中,通过数字技术的支持,这些传统元素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例如,在楚式漆艺App应用的界面设计中,学生们选用了楚式漆艺的典型图案作为背景或装饰元素,打造出了既具时代感又蕴含文化底蕴的用户界面(见图4)。这些设计不仅使传统艺术得以传承,还增强了用户的文化认同感和使用体验。

图4 楚式漆艺App设计(学生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们在掌握楚式漆艺技艺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充满创新意识的作品。楚式漆艺融入设计教育,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意引导,为学生的美育素养和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这种教育模式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也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新鲜活力。

4 融合效果评估与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

在楚式漆艺与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对融合效果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还能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以下将从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学生作品中楚式漆艺元素的运用与分析,以及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具体表现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4.1 教学效果的定量与定性评估

为了全面评估楚式漆艺与设计课程的融合效果,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定量评估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等形式收集数据,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见表1)。例如,通过对比学生在融合课程前后设计作品的得分,衡量他们在技艺和设计理念上的进步。

定性评估则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作过程及作品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观察和描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作品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楚式漆艺的认知程度、在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及他们在美育方面的成长和变化。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平均得分为4.8分,显示出学生对楚式漆艺与设计课程的融合有较高的满意度。

4.2 学生美育素养提升

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美育教学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深入开展,观察到学生美育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审美鉴赏方面,学生们对楚式漆艺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有了深入理解和高度赏析。在创新思维和设计实力方面,学生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成功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元素,创作出多款具个性的原创作品。他们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上也显著进步,能高效完成设计挑战。

通过楚式漆艺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耐心和精细工作的态度,还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从而在道德情操和人文修养上也得到了提升。将楚式漆艺融入设计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艺和美育素养,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设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文化与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通过将楚式漆艺深度融合进设计专业课程,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养,并有效传承了传统文化。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楚式漆艺的技艺和文化内涵,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帮助他们在现代设计中巧妙融合传统元素,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面对教学中遇到的挑战,如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不高和漆艺技艺学习难度大,计划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随着美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结合,相信这种教学融合将培养出更多具备深厚文化理解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并通过科技手段丰富学习体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周莉,张兴. 非遗楚式漆艺衍生品的开发与应用[J].丝网印刷,2023(19):1-3.

[2] 柴晶.文旅融合背景下楚式髹漆工艺的创造性转化路径研究[J].天工,2023(4):50-53.

[3] 李霞. 漆韵苍古气象新[N].人民日报,2022-05-12(12).

[4] 胡衍谨,张培源. 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金农“漆书”字库字体及延展应用设计[J].包装工程,2024,45(2):241-251.

[5] 马瑜鸿,龚莉红,刘涛. 新文科视域下艺术设计专业美育课程改革的动因与优化途径[J].艺术教育,2023(5):255-258.

[6] 刘欣,李宁,晋佳鑫. 我国高中美育实施现状调查与改进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129-141.

[7] 徐亚兰,张智艳. 秦汉楚地漆器饮食用具纹样再设计及其现代应用[J].湖南包装,2023,38(6):143-146,187.

[8] 张志强. 学校美育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上的价值目标与践行路径[J].美术,2021(3):134-135.

[9] 于泳. 高校漆工艺课程思政的素材建设与教学实践[J].天工,2022(33):93-96.

[10]王澍,刘凤. 学校美育如何立德树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4,23(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