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专业教育实践研究

2024-09-13 00:00:00李晟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1期

摘要: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从古至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源头活水。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学生的高质量成长,学院尝试把君子文化融入烹饪文化的教育中,探索君子文化传承在烹饪专业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可能性及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通过考察和分析长恒烹饪职业技术学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欠缺,考察河南省同类相关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借鉴前辈的研究经验,探索地区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把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融到学生的培养之中,把君子文化和烹饪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君子品格,助力烹饪专业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君子文化;烹饪文化;君子品格;品格培养;文化自信;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7(c)-0156-05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Taking the Cooking Technology and Nutrition Major of Changyuan Culin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 Sheng'ai

(Changyuan Culin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xiang Henan, 4534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gentlemen i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societ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evitably requires the high-quality grow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college attempts to integrate the culture of gentlemen into the education of culinary culture, and explor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l paths of inheriting the culture of gentlemen in the growth of culinary major studen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of our school,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in similar related colleges in the province, drawing on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of predecessors, we try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 we can Integrate the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gentleman character, and assis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inary major student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trong country.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Gentleman culture; Culinary culture; Gentleman's character; Character fostering; Cultural confidence; Practical path

新时代要重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着眼于长远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符合时代客观实际和发展需求的。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制高点、融汇点和落脚点,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的力量源泉。传承君子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实施途径,继承和弘扬君子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营造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研究和学习君子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高职院校推行君子文化教育,探索君子文化教育与各个专业的融合教育路径,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道德品质,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有助于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育人水平。以君子文化为切入点促进其融入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君子型人才,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持。

1 君子文化融入高职专业教育存在问题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当今中国,国家太平,百姓富足,是实施君子文化教育的最好时机。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诸多难题,第一,由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西方的一些文化习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国青年学生的成长,从而使他们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自身成长极具良好促进作用的诸多因素。长此以往,学生可能出现崇洋媚外、价值观混乱等情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第二,互联网普及,社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他们还没有树立科学的、成熟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不良观念影响。第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存在重专业技能实践、轻人文素养培育的实际。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更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问题,对于人文基础学科不够重视,对于君子文化传承轻率随意,一般只是开设一个学期的必修或选修课,之后该方面的学习就结束了,个别职业院校甚至不开设大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跟文化传承紧密相关的课程,对君子文化传承落地实施力度不够。第四,少部分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心,对君子文化的认可度不高,在传统文化课堂上涉及君子文化方面的内容,有少部分学生表现出不信服、甚至不屑一顾的状态,这些学生认为实力和金钱才是当今社会的生存之道,虽然乐于做君子,但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很容易让单纯的在校大学生选择短期的利益。这些都是职业院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道路上的障碍。

虽然我们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和坚实的根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便利条件,然而相关成果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君子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实施缺乏全方位的实施途径和长效机制,虽然已经有很多的探索,但是要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油然而生出来君子品格的有效途径较少,这虽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助力,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孜孜以求。

2 君子文化融入烹饪文化传承中的可能性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因而烹饪不断地被烹饪人崇尚和研究,烹饪文化随之丰富和传承。中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传承不息,不断得到传承和创新。《中国烹饪文化大典》对烹饪文化做了明确的界定:“人类为了满足饮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直接诉诸厨师活动的行为及其相关事象与精神意蕴的总和。”即“人们在烹饪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1]从广义上理解,烹饪文化既包括烹饪技艺又包含跟烹饪相关的思想、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烹饪文化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烹饪人,烹饪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烹饪人是分不开的,烹饪人的实践劳动、思想智慧、精神境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烹饪文化的内涵。烹饪人对于烹饪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作为以烹饪为核心专业和特色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烹饪学子,应该具有深厚的烹饪文化底蕴,他们既要传承又要创新,承担着历史的使命和当代的责任。为了把烹饪学子培养成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烹饪人,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院探索把君子文化融到烹饪文化之中、把君子品格的养成融进烹饪学子的成长之路,实现文化育人。这对于中国烹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至关重要,也是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途径方略之一。

“长垣厨师遍天下”,长垣市是厨师之乡,是培育厨师的摇篮,长垣市也是君子之乡,是君子蘧伯玉的故乡,是圣人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的“三善之地”,有着深厚的君子文化根基。天然的地域文化优势为学院把君子文化和烹饪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文化育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用君子文化丰富烹饪文化的内涵,使学院培养出来的烹饪学子都能成为拥有君子品格的烹饪人。君子文化和烹饪文化在理念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君子文化是贯穿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史的教育精神,养成君子自古以来就是各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等无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这些品格从古至今都是君子所追求的品格修养。养成君子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既重内在修养,养成君子、培养理想人格,达到圣人的品格;同时又重才华,要有卓越的才能,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烹饪文化中对烹饪人的品格的培养与君子文化中君子的品格追求不谋而合,同时和当代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高度一致。正是这种一致性提供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和科学性。

3 君子文化融入烹饪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3.1 挖掘君子饮食理念以引导烹饪学子树立科学的饮食理念

作为烹饪学子,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至关重要,万万不能以不适当的饮食理念把饮食消费者带入歧途。追求大吃大喝的口舌之爽、追求食材的奇特昂贵、追求奢华饮食排场导致浪费,这些观念无疑会误导人们的饮食消费理念。作为烹饪界的仁人君子不能过分追求饮食的昂贵、稀有、过度精巧而为社会饮食习惯做出不科学的指引。

孔子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不食”。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圣人为腹不为目”“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甘其食”。陆游:“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紫驼之峰玄熊掌,不如饭豆羹芋魁”[2]。白居易:“粥美尝新米”[3]。苏轼:“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日腐肠之药”“蔬食过于八珍”“未饱先止”[4]。就食物内容而言,孔子主张真正贤德的君子每日粗茶淡饭也自得其乐、不贪食、不挑食;老子主张圣人君子饮食达到果腹即可,无论好坏都能觉其味美;甚至酷爱美食的苏轼也用山珍美味是烂肠之药来警戒自己,不可过分追求饮食的奢侈。可见,粗茶淡饭胜过山珍美味是圣人君子普遍的饮食理念,圣人主张饮食的简单健康体现了他们的人生哲学和品格追求,这对于烹饪学子的饮食理念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烹饪人为消费者提供美食,需关注大部分普通人的饮食需求,同时照顾少数高档饮食消费者的需求,但不可带动社会侈靡饮食之风。饮食科学简单,不过分追求烹饪的繁杂,营养足够即可;不过分追求稀有,健康即可;不过分追求奢华,饮食大众化;不过多倡导高精尖饮食消费,切不可为了精拣食材造成食材的浪费;烹饪过程也忌堆砌食材而造成消费者的被迫浪费。简单、健康、营养、节约、大众才是烹饪人应该倡导的饮食理念。烹饪人形成科学的饮食理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老百姓的饮食观念和消费理念。

3.2 把君子文化中君子极高的人格修养融入烹饪学子的品格培养之中

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德才兼备的人才需求是烹饪学子成长的方向,也是学校培育人才的宗旨。培养理想人格是君子型学子的人格成长目标。把烹饪学子培养成君子型烹饪人才,培养学生极高的品格修养是第一位的。家国情怀是君子的底色,立足实际心系天下是君子必备的胸怀,只有把自己的责任和理想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相结合,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地体现,才能切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才华。烹饪学子要打好自己人生底色,切不可用不合适的美食理念把人民引入炫耀奢侈和享乐的歧途,置国家和民族的品格于不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培育人才的第一品格要素,烹饪学子只有拥有自强不息的品格素养才能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坚韧不拔、乘风破浪,成就多彩的人生。

“仁、义、礼、智、信”品格的修养是烹饪人修养人格的必经之路。仁爱之心是每一个烹饪人必须具备的情怀。烹饪人的仁爱之心要广施万物,切不可为了收集珍贵食材过分地砍伐杀戮,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烹饪食物链中关键环节的烹饪人,要在科学的饮食理念的指引下有所取舍,大处、细微处都要对自然和人类体现仁爱关切;美食家也不可为了一时的口舌之爽掀起奢靡甚至猎杀珍贵动植物的不正之风。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烹饪人的一举一动关乎人民生存所必需,不能为了追逐名利求富贵,就丢掉了道义的标准,食品的卫生健康关系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烹饪人不能为了个人的短期利益偷工减料不讲食品健康和卫生,置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于不顾,以此来谋利不是君子所为,最终也会失掉未来。

圣贤的义利观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用圣人的大智慧去武装烹饪学子的头脑,提高他们的修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义不仅施于他人和社会,更要广施于自然,凡事用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是君子所为。格局是君子修身的要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5-6](老聃),大格局即大智慧,烹饪学子虽然是在精细处做文章,然而胸中要有山川丘壑,宽广的胸怀和阔大的格局是君子型烹饪人的人格必修。

“厨师”“厨子”这些对烹饪人的传统称呼要和彬彬有礼的君子联系起来稍有困难,当代社会上有“美食家”的称呼,这个称呼文化意味有了,然而总感觉他们似乎处于烹饪的外围,美食家更多指善于品评美食之人,跟烹饪美食的烹饪人不完全重合。人们所说烹饪人主要指学院培养的将要在饮食行业为人做事的烹饪专业的烹饪学子,要把他们培养成君子型人才,还必须在“礼”字上下功夫,“礼”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仪表、礼节、气质、风度,对于烹饪学子仪表礼节的培养贯穿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二是内在的修养、德行,两方面相结合,内外兼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8]。

3.3 把君子文化中对君子才学的极高要求融入烹饪学子的技艺实训教学中

君子向内有极高的品格修养,向外有振兴行业、匡扶社稷的格局和才能,振兴豫菜、传承和创新中国烹饪文化,是烹饪学子的责任担当,这对烹饪学子的技艺提出了极高的期望和要求。因而,君子养成不仅在于个人品德修养的不断提高,更在于对个人才学追求的永无止境、个人专业技艺的精益求精。庖丁解牛,“三年不见全牛,进而神遇、神行,十九年,解牛数千,游刃有余,刀刃若新发于硎”[9]。庖丁正是烹饪专业领域的匠人,其解牛的技艺已达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境界,然而高超的技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烹饪学子应坚韧不拔地在行业里磨炼,练就高超的烹饪技艺。实训教师和企业导师日常言传身教,在教学中展现自己高超技艺的同时,用这份荣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在技艺上不断精进:刀功的不断磨砺,锅功的炉火纯青,雕刻手法的高超绝伦,食材营养搭配,用料调味、温度感知、火候把握等精准掌控,无不是日积月累、熟能生巧的日趋精进的过程。

烹饪学子烹饪技艺的精进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指导、在精神上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创造外部实训条件,制定科学的实训规则,设定实训阶段性目标、竞赛激励等形成外在督促作用,内外因相结合,促使学生追求更高境界的烹饪技艺,实现烹饪技艺的精益求精。同时,课程思政教育要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工匠精神是烹饪技术教育中重要的课程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匠人的专注、执着、攻坚克难、科学创新等精神,用大国工匠的精神引领学生向着更高目标进发,培养学生肩负起振兴行业、创新发展的君子担当和责任意识,做烹饪界的君子,凭借自己的才华开创一番事业,做平凡岗位上的英雄。

3.4 把君子文化中对君子服务社会能力的要求融入烹饪学子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教育中

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学派的仁人君子,都讲求君子要有匡扶天下社稷之才,有造福一方百姓之心。讲求君子养成的儒家是修己安人之学,儒家养成君子就是要培养理想人格,实现天下安宁和谐,人心和顺。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向内拥有趋近圣人的品格修养,向外能通过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成长为君子除了“修身”“齐家”之外本身就带有一份“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如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每一个学子在成长过程中胸怀大义,“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10],厚植家国情怀,明确责任担当。自我成长之后热爱家庭、服务社会、振兴家乡、助力国家大发展,是每一位仁人君子的必备素养。

烹饪学院广泛探索多种形式培养烹饪学子的社会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服务社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如利用地方节庆、会议等进行烹饪技艺展演和传授,振兴豫菜,为家乡烹饪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扬光大贡献一个烹饪人的智慧和力量。开展送烹饪进社区活动,传承烹饪技艺,服务社会,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助力社会和谐发展;送烹饪进养老院、孤儿院活动,用烹饪技艺献爱心,是一位仁人君子广施仁爱之心的具体体现,使社会服务更加有温度。在中小学生来校研学活动中做好烹饪技艺的传授,关爱和助力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挖掘烹饪爱好者和传承人的热情,为中华烹饪技艺的长远发展和发扬光大添砖加瓦;走进幼儿园,指导幼儿的膳食,服务幼儿膳食的科学、营养、搭配,为地方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智慧和力量。节假日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烹饪技艺培训,为职工家庭幸福生活增光添彩,助力地方社会和谐发展。服务国家各大比赛和重大会议,学校多次选派优秀学子参与两会、奥运会、亚运会、峰会等各大重要事务服务工作,并多次得到组委会的表扬,对增强烹饪学子的责任担当意识和服务社会意识的培育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其人生价值在参与社会事务、助力国家发展中得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烹饪大赛,有利于各大菜系烹饪技艺交流竞赛,促进各大菜系共同发展,发扬光大中国烹饪。同时,积极抓住机遇参与国际烹饪大赛与国际美食交流,加强与各国美食交流学习,发扬光大中华美食,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13]。

4 结束语

君子是德才兼备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的人才,做人做君子,君子人格特质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恕、孝、节、悌”等,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与新时期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高度一致,在职业院校推行君子文化教育,为国家培养君子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协同专业育人,是时代必需,也是教育的旨归。

参考文献

[1] 陈学智.中国烹饪文化大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雪.陆游诗词集[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

[3] 白居易.白居易集[M].谢思炜,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4] 苏轼.苏轼文集[M].孔凡礼,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

[5] 李耳.道德经[M].邱岳,注评.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6] 耿春红.《道德经》中的君子文化[J].衡水学院学报,2022,24(3):108-112.

[7] 孔子.论语[M].肖卫,译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8] 吕璐璐.从《论语》看孔子的君子思想体系构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4):125-133.

[9] 庄周.南华经[M].邹贤,注译.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10]管仲.管子·牧民[M].李山,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

[11]程碧英.论君子文化的时代内涵[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79-82.

[12]程碧英.论君子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实践的语境生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70-74.

[13]钱念孙.君子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源头活水[J].中原文化研究,2022,10(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