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滁州市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4-09-13 00:00:00蔡新豪彭小洪吴伟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21期

摘要: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安徽省滁州市龙岗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解析龙岗村的空间形态特征,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归纳总结了龙岗村的村落空间形态、村落交通流线、村落内部空间及发展现状等问题。结果表明:①龙岗村各空间整合度数值差距大,空间整合度较低;②龙岗村受其空间形态影响,村落东部连接值低,空间渗透性差,因而造成村落整体连接值较差;③龙岗村的空间可理解度较高,通过局部空间形态来推测整体空间形态比较容易。根据龙岗村的实际需求和条件,该文提出了优化核心空间、保护空间景观和延续村庄文脉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龙岗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关键词:滁州市;城镇化;传统村落;空间句法;空间形态;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7(c)-0093-06

A Study on the Spatial for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huzhou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Taking Longgang Village in Ch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CAI Xinhao, PENG Xiaohong, WU Weid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the historical sedimenta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and their unique spatial form ha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Taking Longgang Village in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using spatial syntax theory and Depthmap softwar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onggang Village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the village's spatial form, traffic flow, internal space, and development statu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and conditions of Longgang Villag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core space, protect the spatial landscape, and continue the village contex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nggang Villag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ass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 words: Chuzhou City; Urban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s; Spatial syntactic; Spatial form; Development strategy

城镇化过程中大批传统村落濒临灭亡,村庄原始风貌逐渐消失,原有的村落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致使历经数百年甚至千余年才发展出的村落空间形态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改变。同时,传统村落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诸多地域文化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而消亡。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让其在时代的洪流中既不被现代文明抛下,也不被过度开发破坏,这些都是必须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

针对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各界学者们大多从定性的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规划和发展策略[1]。但从定量的角度去进行村落空间形态分析研究的却相对较少,要对传统村落进行更细致和更科学的研究,就要结合村落的客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探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而空间句法通过对村落空间结构量化分析,可以较为客观地得出村落空间形态构成与村民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村落空间的优化策略。

基于此,本文以中国传统村落滁州市龙岗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及相关空间分析软件,对传统村落龙岗村的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龙岗村空间形态特征[2]。通过对龙岗村的空间形态与空间中活动内容和活动意义的关联解释,深入探究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化,揭示龙岗村的村落整体布局空间和内部社会空间形态的形成机制。进而实现龙岗村村落空间的活态保护,给龙岗村的现代新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探讨滁州市传统村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空间形态适应性策略,为后续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区域概况

龙岗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安徽省辖县级市,由滁州市代管)铜城镇的高邮湖岸边,以“千年古镇”“革命摇篮”闻名,亦是全国四大“红色水乡”之一。2014年龙岗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龙岗,古时又称“芙蓉冈”,据说原是高邮湖泥沙淤积而成的一片高地,犹如花瓣,状若芙蓉,因船民们经常在此停息,逐渐形成小镇。据民间传说,刘伯温受朱元璋之命北巡,见有紫气从芙蓉冈起,担心有人争夺天下,遂在镇上依八卦之形建了72眼砖井,密布于大街小巷和深宅院落之中,以此来降服“天子之气”,后改“芙蓉冈”为“龙岗”。

龙岗古镇有6条主街道,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义井街、芙蓉街按照三横三竖布局依次排开,古镇犹如一个巨大的“田”字镶嵌在高邮湖畔。而龙岗的72眼古井按方位大体可分为“街边井”“院落井”“厅堂井”“房中井”“厨下井”等类型。街道两旁的建筑大都建于明清时代,古民居特色鲜明,保存相对完好。古镇不大,到清朝时也不过区区几千人,但“诗书传家”的文风经久绵延,出过戴府一状元(戴兰芬)、文武双探花(韦镜湖、韦镜川)和兄弟四进士(陈于荆、陈于豫、陈以刚、陈桂森),可谓书香盈镇,人杰地灵[3]。皖南事变后,为了加强根据地建设,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于天长张公铺成立,由张云逸兼任校长。后因日军扫荡需择地迁校,由张公铺经铜城迁至龙岗镇。如今,这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就坐落于龙岗古镇之中,与古民居交相辉映。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旅游建设,龙岗村的空间形态也随着村落发展而变化。

1.2 研究方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4]。在个人计算机还未普及的20世纪70年代,英国UCL Bartllett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首次提出了空间句法的概念,即利用数学计算对空间进行定量研究。但受制于当时的技术,该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中。随着技术发展,这套算法被写成程序并逐渐运用到实践中。空间句法本质是对研究对象的空间本身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准确地描述出相关空间形态和相关的空间功能。在对某个区域或空间进行空间句法研究时,需要先构建出相应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整体大空间的拆分,将其细分为数个局部小空间,最后将这些小空间联系起来,通过参数计算分析这些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研究者从定量的角度更好地了解和认知该空间,从而对其进行合理判断。

运用空间句法的认知前提是“空间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背景,而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一部分”[5]。空间句法的分析是通过研究空间结构去反推空间运作的情况,如城市和村庄等。因此,在空间句法理论的运用中,一定要确保研究的空间结构要和该空间里的社会活动保持较强的联系。本文研究对象为传统村落龙岗村,是经历漫长历史演化而来的村落,村落空间形态和村民社会活动联系紧密。所以,运用空间句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其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所有线法、凸空间法、轴线法及视域法是空间句法常用的四种分析方法,本文针对传统村落龙岗村的空间优化问题,采用轴线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轴线法是将三维空间中的空间关系用一维空间中的轴线图来表示。轴线代表人的一个视觉单元,即当人们身处三维空间中,视线不受遮挡时所能看见的最远距离。所以在轴线法中,一条曲折的城市道路可以被转化为若干条轴线,通过轴线之间的相互连接可以将整体空间划分为局部空间。建立轴线模型后,通过计算空间拓扑关系,即可得出该空间的相关结论。

1.3 数据来源

在完成前期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网站中获取安徽省龙岗村的遥感影像和相关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和现有资料,对其分析取舍后确定空间句法分析底图。在AutoCAD软件中,依照底图对龙岗村的村内交通道路及关键空间节点进行绘制,确保该轴线地图能准确概括村落空间。将龙岗村轴线地图导入空间句法分析软件Depthmap中得到龙岗村轴线模型,再通过软件运算出龙岗村的整合度、连接值、可理解度等空间形态分析值。根据计算结果,即可定量分析龙岗村的空间形态特征。

2 龙岗村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2.1 村落空间整合度分析

在空间句法中,以颜色冷暖来表示整合度数值的高低。暖色表示整合度数值较高,冷色反之。因此,在空间句法整合度分析图中,整合度数值按照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绿色、浅蓝色、深蓝色,依次递减。为便于表述,以及精确比较各数值大小,本文对分析图中的各个轴线进行编号处理和数值标注。从龙岗村的整体整合度图(见图1)中可以看出,整合度最高的为轴线1,其数值为2.106 67,其次是轴线2,数值为1.902 5,两条轴线共同构成了龙岗村的纵向主干道。该主干道贯穿村落南北,向南连接龙西村,向西又和 Y157乡道相连,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大,道路两侧依次分布着卫生院、龙岗中学、龙岗游客服务驿站、党校、真武庙等基础设施和历史遗迹。是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活动的主要区域,可达性也最强,宜作为龙岗村空间结构活化发展的重点区域。村落东部的轴线15和轴线16的整体整合度数值分别为0.73572和0.995087,二者数值均小于1,因为村落东部大部分为农田,建筑和道路都相对较少,所以整合度较低。

图1 龙岗村整体整合度分析图

整体整合度表示的是某轴线到系统中任意轴线的可达性,而局部空间整合度则强调某一空间与其附近几步内空间联系的便捷程度,即该空间在局部系统中的可达性。在软件Depthmap中,R值通常取3、5、7等固定数值。本文在研究滁州市龙岗村局部空间整合度时,将R值取值为3,因为3是最接近人行走的空间尺度数值[6]。通过软件可得龙岗村局部整合度分析图(见图2),将龙岗村整体整合度分析图和局部整合度分析图重叠对比,可发现两张图中整合度数值最高的轴线有部分重合,即村落主干道无论在整体空间系统中还是在局部空间系统中,都有较高的可达性。与之相对的,龙岗村的村落边隅区域整合度却并不高,对应村落边缘的轴线11、轴线12和轴线13显示的局部整合度数值较低。相对于村落主要的交通干道,龙岗村的许多街巷小路一般只用作临时通行,人流量与车流量较小,难以产生集体活动。这种现象也表明了龙岗村的部分局部空间系统并不能很好地与整体空间系统相互融合,可能会出现人流集中于中心道路,偏僻支路却无人问津的现象。

综合龙岗村的整体整合度分析图和局部整合度分析图来看,两张图均存在整合度数值差距过大的现象,村庄各空间联系性低,难以产生积极的互动和联系,不利于龙岗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

图2 龙岗村局部整合度分析图

2.2 村落空间连接值分析

连接值表示空间系统中与某个空间直接相连接的空间数,其数值大小可以反映空间系统的空间渗透性。在空间系统中,空间连接值越高,则表示空间渗透性越好,反之则越差。在龙岗村的村落连接值分析(见图3)中,可以看出整个轴线系统中的轴线1和轴线2为村落主干道。这条道路串联了龙岗村的众多支路,与周围空间产生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承担了村落的大部分功能。该空间也可以较为方便地与其他主要空间节点产生联系,如抗大八分校遗址,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这条贯穿村落南北街道的重要性和较好的空间渗透性。

从图3可以看出村落西部连接值要高于村落东部,因为村落西部的建筑较为集中,且紧靠水源,方便村民的日常取水,这也满足传统村落选址时“近水利而避水患”这一原则。而东部则是大面积的农田,零星分布着几户人家。因此,村落东西两侧的连接值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龙岗村在长期发展中,其空间形态受地理环境和村民社会活动的影响,整体上呈南北向发展,因此向村落东西向衍生的支路大多为自发形成的小路,道路较为分散,使村落的空间整体连接值较差。这就导致了龙岗村村落空间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空间渗透性差。

2.3 村落空间可理解度分析

可理解度是用来衡量人们在局部空间中的感知对整体空间进行认知的难易程度[7]。当人们置身于小空间时,可以较为轻松地认知该空间系统。如果置身于一个大尺度空间或者复杂空间系统时,要迅速对所在空间系统进行认知的话,就较为困难。需要通过活动和观察,对局部空间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拼凑,从而达到认知空间的目的。若某空间的可理解度数值越高,则表示该空间越容易被认知。

通过软件对龙岗村整体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做线性回归分析,由散点图得出可理解度,以此来衡量村落局部空间和整体空间的关系。散点图中X表示整体整合度,Y表示局部整合度,R2表示可理解度。R2一般介于0 —1.0,其中,R2处于0 — 0.5时表示可理解性差;R2处于0.5 —1.0表示具有良好的可理解性[8-9]。由龙岗村村落空间可理解度分析图(见图4)可知,龙岗村整体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127 57X+0.288 697,且龙岗村的村落空间可理解度值R2约为 0.64,说明龙岗村的空间可理解性良好。

通过对散点图的观察,可知龙岗村的村落整体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有较大部分的重合,这说明人们依据龙岗村的局部空间形态来推测龙岗村的整体空间形态比较容易。外来游客也可以通过感知龙岗村某一主要空间节点,完成对龙岗村整体空间系统的认知,可以激发游客探索龙岗村其他景点的兴趣,完成龙岗村各个景点之间的良性互动。但龙岗村村落东部的整合度较低,可达性较差。无论是当地村民还是外来游客都很少涉足于此,难以对此处进行空间认知。长此以往,会造成村落发展的失衡。

3 龙岗村空间形态发展策略

3.1 优化核心空间

随着农耕文化千百年来的影响,众多传统村落形成了特有的空间形态。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村落受城市影响越来越大,或因劳动力的外流造成村落发展滞后;或因村落原有环境风貌和空间形态遭到破坏成为城市的半成品。因此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龙岗村在延续原有的空间结构的同时,也发展形成新的村落空间形态。村落地处高邮湖边,受限于区位和交通条件,虽然保存了一部分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相应的,也缺乏游客,其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村落的空间功能较为单一,在某些地方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应当对村落里的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开发,创建足够的交互空间,增强游客参与感。

在设计旅游路线与公共设施布点时,可参考空间句法模型中的核心空间与历史核心的位置,综合考虑历史空间记忆与当前的新因素,合理开发和布置[10]。龙岗村中的真武庙遗址和抗大八分校遗址都与周围空间有着较强的联系性,为龙岗村的核心空间。这些空间都较为开放,且人流量多,易开展集体活动,因此可以对其进行适当开发和优化,以此来达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在村落中新建建筑时,也要考虑新老建筑的风格统一,避免影响村落建筑的整体风格。在优化村庄的核心空间的同时,要合理优化村庄的街巷交通体系,以促进村落整体的发展。

因为龙岗村大部分政府机构、商铺及医院等开放性功能空间都沿村庄主干道两侧布置,因此要确保主干道的畅通,除了适当拓宽其道路外,也可以增设道路节点,以增加村庄支路和主干道的联系性。全局中心向外围均匀辐射,可以缩小村落中心与边缘地区的巨大差异,完善龙岗村整体空间形态格局的统筹性规划和关联性布局[11]。在修整道路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其是否和村落整体的绿化环境相协调,力求将对村落原有风貌的影响降到最小。

3.2 保护空间景观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村庄中出现了很多自建房,这些建筑应用的都是现代材料,比如钢筋、混凝土等,很多具有传统风格和外观的老建筑都消失了。一个原因是因为传统建筑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而木材很容易受到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很容易出现破损。在村落翻新的过程中,许多包含着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建筑在更新过程中消失了,而新建建筑又在建筑的颜色和材质上都对传统村落的风貌产生了较大冲击。另一个原因是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各项资金的介入,每年都有大片土地被划分为经济建设用地,只考虑当时的经济发展效益,忽略了对传统建筑和村落景观的保护,更没有对其保护做出详细规划,导致如今空间景观破坏严重,无法修护。

在对龙岗村空间景观进行保护时,可以结合空间句法定量分析得出结果,对村落的空间进行归类和划分,使各个空间的形态与功能相对应。在对核心空间进行优化的同时,应当对可达性较差的村落东部进行重点保护,依托农田和高邮湖,打造水乡特色。可以增设村落东部的道路,提高其空间整合度和可达性。农业景观可以通过种植具有当地特色农作物芡实(又名鸡头米,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种子),给游客提供观赏和采摘体验,体现龙岗村独特的水乡风光。2012年,“天长龙岗芡实”经国家商标总局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岗社区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因此,在完善湖畔景观的同时,可以在湖畔打造集芡实采摘、芡实销售和芡实加工为一体的龙岗芡实体验区。在村落景观的打造中,结合原有的芡实体验区辅以农家乐,在游客游玩之余可以有休息的机会,游客可以在农家乐中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芡实酒、芡实露、芡实糕等,以此来促进农旅产业融合,提高村落发展的内驱力。

3.3 延续村庄文脉

传统村落的建筑形制和空间形态是当地地域文化的直接映射,也反映了传统村落背后的文化内涵。物质文化是传统村落的“体”,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村落的“魂”,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村落。在保护传统村落时,除了从物质层面对村落建筑和村落景观等进行保护,也要从非物质文化层面入手,对村落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进行发掘和弘扬,进而延续村庄文脉。因此,村庄城镇化过程中要做到推动文化传承与村落建设相结合。

龙岗村除了是传统村落外,因为抗大八分校旧地的存在,也是全国四大“红色水乡”之一。因此龙岗村的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外来游客对龙岗村的文化体验感也更好。在如今这个同质化严重的旅游市场里,龙岗村凭借其独特的村落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除了积极开发抗大八分校遗址外,还可以在村内整合度与可理解度较高的区域建设文化展厅等公共场所,增设展牌等公共设施,加深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于龙岗村文化内涵的了解,同时提高游客对龙岗村整体空间的认知度。对于重要景点,还可以安排志愿者和讲解员,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外来游客对龙岗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以此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以求达到延续龙岗村文脉的目的。

4 结束语

龙岗村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城镇化这一进程中将具有重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滁州市传统村落龙岗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龙岗村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村落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结合实地调研给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尊重村落的动态演变的同时,也结合实际情况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提高龙岗村的村落活力。通过对传统村落龙岗村空间形态的调查梳理,助力龙岗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持续发展,努力探索出传统村落活化新路径,以期为其他地区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背景下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郭文浩.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2] 李汉川.基于空间句法的徽州传统村落“失落文明”探寻[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7.

[3] 杨昕玥,梁骥.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基于龙岗村的案例分析[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3,21(4):50-53.

[4] 陈建华,孙穗萍,林可枫,等.空间句法视角下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J].南方建筑,2022(4):99-106.

[5] 杨禹村,谢来荣.基于空间综合模型的高校地区停车场布局特征分析及选址优化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25):102-106.

[6] 陈成.基于空间句法的理县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20.

[7] 贺丽洁,徐敏辉,徐卫国.基于空间句法的王平煤矿废弃地多尺度空间分析和更新策略[J].工业建筑,2022,52(12):42-48,54.

[8] 王军.传统村落中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与营造[D].天津:天津大学,2017.

[9] 徐凯.鲁中南地区典型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1.

[10]戴晓玲,浦欣成,董奇.以空间句法方法探寻传统村落的深层空间结构[J].中国园林,2020,36(8):52-57.

[11]李茜,王惠,程婉儿,等.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发展对策研究:以黟县卢村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6):57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