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深入,红色文化数字化已成一个必然趋势。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建设与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化的传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数字化仍缺乏主动意识,导致理论知识薄弱、实践方式僵化、体验感不足和传播技术欠缺等问题。该文根据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提出运用网络课堂学习红色文化数字化知识、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第二课堂活动及借助红色文化新媒体平台等路径,采用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等进行研究,借鉴相关文献,助力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数字化;文化自信;实践路径;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7(c)-0053-05
An Analysis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Digit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outhwest Guangxi
LIANG Xuan1, HUANG Feifei1, LIAO Simin1, ZHANG Chunling1, QIN Nai2, HUANG Caihong1
(1.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x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Chongzuo Guangxi, 53220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Guangx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Chongzuo Guangxi, 532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human life, digitization of red cultur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forc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git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However, college students in southwest Guangxi region still have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digitization of red culture, such as lack of consciousness and initiative, weak theoretical knowledge, rigid practice, lack of experience 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gitization of red cultur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southwest Guangxi,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udy the digital knowledge of red culture in online classes, participate in the second class activities of digitiz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make use of the new media platform of red culture. It adopts the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raws reference from relevant literatures to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outhwest Guangxi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git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confidence; Red culture digitization; Practice path; Value implications
红色文化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红色文化数字化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文化传承,提出文化数字化发展。因此,红色文化依托数字技术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民族精神,是不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现。新时代,红色文化数字化为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不断加强红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力,将成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1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对于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数字化是文化传播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红色文化物质样态的表现形式从客观实在物向数字化、虚拟化转变,并且这种融合感觉、听觉、视觉于一体的表现方式产生虚拟沉浸体验,增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在场有效性[1]。简单来说,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的融合。高校大学生是高校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1 必要性
1.1.1 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顺应时代大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随着《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出台,文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精神价值引领功能,其数字化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桂西南地区地处祖国南疆,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备重要的爱国育人价值,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因此,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将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化发展,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符合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之举。桂西南地区的高校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1.2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前进力量。内涵丰富、思想厚重、价值深邃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益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与自强。因而,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发展,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3 坚定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其本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是价值导向的文化载体,在促进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红色文化的引领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3]。桂西南地区位于中越边境上,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红色文化具备独特的边疆性和民族性。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1.2 重要意义
1.2.1 有利于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之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想信念对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高校大学生作为根正苗红的大好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生力军,需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财富,承载了厚重的精神,有助于高校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4]。高校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是先进的群体,走近红色文化,促进其数字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其奋进的力量,坚定其理想信念,使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1.2.2 有利于延续桂西南地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
红色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所以要充分借助数字技术进行保护利用。高校大学生根据自身优势,依托红色新媒体平台积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延续了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更加凸显红色文化的价值。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高校大学生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各类线上线下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红色文化的运用,强化了桂西南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播与利用。
1.2.3 有利于增强桂西南地区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影响力
高校大学生是接受能力及学习能力强的主体,勇立时代潮头,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促进红色文化数字化。高校大学生熟悉各种网络平台,借助短视频、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动画等新型媒介传播红色文化,能够拓宽红色文化传播的渠道,也使其更具趣味性与新颖性,有利于扩大受众群体[5]。以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为起点,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在青年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带动更多青年、更多人才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源源不断地为红色文化数字化发展提供力量支持。
2 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代大学生代表了充满热情、远大理想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年轻一代。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总体理念、红色旅游,以及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都持有浓厚的兴趣。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传播和开发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促使他们能够将红色文化数字化沉浸式学习付诸实践。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深刻影响,许多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数字化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各种网络传播平台的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兴趣,提高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为红色文化数字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隐性教育。
2.1 认知困境: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数字化的认知缺乏主动性,理论知识薄弱
对于文化的认同,首先源于对该文化的认知,而对于该文化的认知,最基本的是对其基本概念及其所包含内容的全面理性的认识[6]。当前大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基本概念所包含的理性内容认识较片面。桂西南地区各大高校进行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过程存在短板,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仍有待改进。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红色文化教学设计比较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能真正实现与数字化的结合,学生容易游离在课堂之外,降低了学生对红色文化数字化相关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数字化的认知不够彻底且缺乏主动性,未能真正发挥大学生主体对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的作用。
2.2 实践困境:大学生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实践“僵化”,体验感缺乏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学校主要采用课堂授课和开展各种活动讲座两种方式。红色文化与传统课程的结合往往只是走过场,缺乏新颖之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今数字化的大趋势下,较多大学生没有真实地体验过红色文化数字化的魅力,仅通过观看互联网上的视频,体验感不足[7]。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既不感兴趣也毫不关心,因此他们不会参加学校、社团、社区等组织的红色知识竞赛、红歌比赛和红色阅读等活动。另外,由于缺乏对红色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和个性化体验,部分大学生在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时,往往只是匆匆一瞥,未能真正体会到红色文化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无法与红色文化产生共鸣,由此造成个体对红色文化数字化体验感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红色教育的发展。
2.3 技能困境:大学生欠缺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宣传技术
当前,红色文化数字化的传播发展日趋重要,大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化的宣传仅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络视频,未能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数字化促使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大部分高校并未真正建立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库,未能多渠道获取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数字化相关课程的开设度不高,导致大部分学生欠缺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宣传技术,更有一些高校并不重视培养相关人才与提升师资力量。
3 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
在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拥有更广泛的打开方式,大学生在数字网络逐渐优化的环境中培养了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掌握了一定的数字化技术,使红色文化的赓续传承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大学生作为高校文化生产的主力军,是高校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和发展的最佳主角[8]。
3.1 学习红色文化数字化知识,提升对红色文化及其数字化的认知
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大学生具有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由于经济实力与教育理念的差异,红色文化在各个高校与各个专业课程中的运用方式、实践方式也有所差别。从整体上看,发达地区能更全面、更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技术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桂西南地区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红色文化大数据库、网络课堂等远程资源,学习发达地区的红色文化数字化成果。例如,可以注册登录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学习强国、哔哩哔哩等软件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需要的及感兴趣的数字化红色文化课程。此外,大学生可借助高校提供的网络资源,查阅和解读数字化的红色文化文献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红色文化知识体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和文本能动地表达传播红色文化,在提高自身认知的同时实现红色文化的意义建构。
3.2 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第二课堂,在实践活动中以数字化驱动红色文化
由于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基本采取“灌输式”和“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方式,大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解浅薄,缺少学习热情。要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知识、领悟红色文化的精髓、厚植文化自信。
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第二课堂,即数字化、多元化的红色主题活动,数字化的融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9]。例如,参加借助多媒体电子沙盘、VR和3D影院等数字化展示红色文化的大学生团体主题活动,参加以数字技术形式展示红色文化主题的志愿活动,利用相关数据对红色文化数字化进行宣传推广。
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红色游学和红色野外拓展,沉浸式参观走访红色文化数字化展馆,徒步红色旅游胜地,体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VR数字党建活动,参与数字化的红色主题团建[10]。这些红色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红色文化教学方式的改革,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还能够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数字化的思考和理解,使其提升数字素养和丰富个人技能,加深红色印象,形成情感认同,进一步了解和践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3.3 借助红色新媒体平台,推动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
内容赋予形式以价值,形式为内容增加活力。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用数字化管理、保护和开发红色资源成为当下的新潮流。数字化、智能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大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多数大学生能熟练掌握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大学生通过视频、音频与文本叙事结合的方式来宣传红色文化,制作红色主题短视频、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例如借助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视频、微博超话、哔哩哔哩等新媒介发布红色主题内容,借助校园易班、微信公众号、青年大学习等数字平台推送红色故事,不仅丰富了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叙事载体和叙事形式,还促进了红色文化育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精准教学,帮助自身构建更全面、更系统的红色文化知识网络。
4 结束语
在桂西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信息化时代应该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让红色文化“活” 起来、“动”起来,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发展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对实践研究路径进行思考,深挖如何用活、用好该地红色文化,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数字化,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数字化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琪,张珊.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20(12):2,19-27.
[2] 胡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1.
[3] 季轩民,杨刘保.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6(3):30-33.
[4] 陈思楠.数字赋能“Z时代”大学生红色教育现实路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2(6):68-74.
[5] 冯天博,张燕.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价值、困境与优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43(12):72-77.
[6] 许丽.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J].人民论坛,2021(1):139-141.
[7] 张琴,覃昌.融媒体视域下甘宁青地区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38(6):7-12.
[8] 田珊.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7):155-159.
[9] 袁祖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内蕴及实践进路[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17):4-13,67.
[10]葛婧茹,李运仓,陈宏.高校传承地方红色文化的路径分析:以石家庄红色文化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0):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