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3年10月,新疆成立国家级自贸区,标志着其向西开放的步伐迈上新台阶。自古以来,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扮演着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与中亚地区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对中亚进出口贸易方面。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具备与中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天然优势。文章对中亚-新疆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产业内贸易程度,选取新疆对中亚五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数据,计算新疆对中亚五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双向贸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中亚与新疆合作的对策建议,探寻新疆与中亚合作的优势,推动新疆与中亚关系的更深层合作与发展,将维护中亚各国民族的情感贯穿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民族情怀里,更好地实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新疆;中亚;对外开放;国际合作;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8(b)--05
1 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总体情况
1.1 新疆对外贸易现状
对外贸易方面。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拉动下,逐步释放出对外开放的潜力,据表1所示,新疆对外贸易总额从2014年的170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571亿元,增速110%。2023年增速较快,较上年同期增长45%,其中出口3023亿元,增长44%;进口549亿元,增长46%。2014—2021年新疆对外贸易有所波动,虽然幅度不大但走势并不明显,直到2022—2023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对外贸易依存度方面。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和开放程度,指数越高说明国际市场对该地区产品的认可度较高。据表2所示,新疆2014—2023年外贸依存度指数不在高位,其中2014—2022年外贸依存度和外贸进口依存度呈现起伏不定的态势,外贸出口依存度则从2014—2022年呈现下降趋势,直到2023年上涨4个百分点,说明新疆在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市场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
1.2 新疆与中亚外贸现状
对中亚进出口贸易方面。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具备与中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天然优势。2014年以来,新疆在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表2所示,新疆对中亚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14—2023年增长3.1倍数,出口额增长2.6倍,进口额增长3.6倍,2014—2023年,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呈现上升趋势且为贸易顺差。
对中亚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如表3所示,新疆对外贸易特征明显,主要出口商品多数以大宗商品为主,主要进口商品以资源型产品为主,并且进出口商品趋于单一,在出口方面以纺织服装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新疆同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单一的问题一直存在,这c03ba8e07076326fce14b9adc5c48bf5一问题不但取决于新疆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对外贸易政策导向及对外贸易需求。2023年,新疆向中亚各国出口的产品以机械电子设备和服饰纺织品为主,这些占全部出口额的63%,回顾2014—2023年,新疆对中亚的贸易中,上述两种物品的出口份额一直占据较高的比例。反之,新疆对中亚国家的进口多为天然气、矿产品、金属及制品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 新疆与中亚五国产业内贸易程度分析
2.1 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通常是指一国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还会进口同类产品。本文在对某国(地区)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衡量时,通常采用巴拉萨(B.Balassa)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其公式为:
式(1)中,Xi与Mi各自指代第i类产业的出口和进口总值,而T则用以衡量特定国家(区域)的同产业贸易指标,该指标的可能数值界于0~1。若T为0,则意味着所述国家(区域)的第i类产业并未从事产业内的贸易活动。相反,若T为1,便显示出该国(区域)中第i类产业的进出口额是等同的,在这一情形下,产业内贸易的强度达到最高。指标T的数值愈接近1,反映出产业内贸易的强度也相应提升。
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探究的是新疆与中亚五国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已知同产业中新疆与中亚五国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故选取新疆对中亚五国的出口额与进口额数据,计算新疆对中亚五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双向贸易程度。数据引自乌鲁木齐海关,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具体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2.3 结论
由图1分析可知,2014—2023年新疆与中亚五国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年均值整体呈现来回波动趋势,且上下波动幅度较小,峰值出现在2018年,值为0.36,表明2018年新疆与中亚五国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最为紧密。自2020年起,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产业内贸易程度年均值有所下降,说明双方之间的贸易联系有所下降。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来看,2014—2023年,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指数较高,表明近10年来新疆与这三个国家有着更为互补性的贸易需求,新疆与塔吉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贸易往来相对贫乏。其中,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近十年来除2015年、2016年、2018年外,其余年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超过年均值,表明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尤其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上,双方都有相对比较优势,因此新哈产业内贸易指数居高不下;新疆与土库曼斯坦,在2018年、2019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0.91、0.39,均高于年均值,且属于较高水平,表明新疆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基本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油气,交通、纺织等领域的合作一直处于高位水平,未来新疆与土库曼斯坦的产业内贸易合作有望更上一台阶;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新疆与乌兹别克斯坦在能源资源、粮食供应、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贸易步伐明显变缓,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所下降且低于平均值,但近两年后疫情时代开始逐步回暖;相对于中亚其他三个国家,新疆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产业内贸易互补性尚不明显,近10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不超过0.1,维持在一个较低层次。然而,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动,预见未来新疆与塔吉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经贸联系将得到深化,双方通过发现互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项,将有效促进产业贸易往来的提升。
3 新疆与中亚合作的优势
3.1 政策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着眼新疆自身发展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相关政策,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以来,党中央基于新疆特有的地缘优势给予了大量政策扶持,2023年10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新疆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也为新疆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了重要契机。
3.2 向西开放优势
新疆坐落于我国西北边境,是连接亚欧大陆重要通道的核心枢纽,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其与周边国家开展外贸往来提供了较大优势。与此同时,区域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特别是中欧班列极大提升了新疆对外开放的活力,截至2023年,通过新疆的中欧(中亚)班列总数达到14397列,实现了8.5%的增幅,这一数据已超国内总数的半数;始发班列达到1517列,增长5.3%。这些增长都为新疆发挥“东联西出、西引东来”的便利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势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撑。
3.3 资源优势
新疆具备广阔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光热资源、农产品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新疆拥有全国第三大农耕土地面积和牧草地面积,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尽管与大海相隔甚远,但新疆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新疆人均水资源保有量实际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之多,这极大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另外,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全国已发现的162个矿种中,新疆有122种,石油、天然气储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新疆的农产品也正逐步打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新疆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种类几乎包括全国83%的游览项目,其景点总数逾1100个,位居全国之冠。2023年,全区接待游客2.65亿人次、增长117%,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收入2967.15亿元、增长227%,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增长143.8%。
3.4 平台优势
截至目前,新疆拥有丰富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中国)亚欧博览会近年来成效显著,2023年举行的(中国)亚欧博览会上,有超1300家企业参与展览,举办了64场促进贸易的活动,期间达成了360个贸易合作项目,总金额累计达到5210.37亿元。这一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模式,提升了参展便捷性,为高水平优化平台的运营和服务能力注入新活力,为新疆高质量推进与中亚国家外贸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3.5 人文优势
新疆与中亚自古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贸易往来和人文往来,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新疆有9个跨国民族,这些跨国民族在促进双边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其次中国一直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得中亚国家的认可与肯定;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仅给中亚各国带来了开放包容的合作共赢思想,还改善了中亚各国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一带一路”顺利推进构建了和平的发展环境。
4 新疆与中亚合作的前景建议
4.1 着力促进数字化经济的进步,为打造数字版丝绸之路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数字丝绸之路以来,标志着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将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进程,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特别是自贸区、开发区、口岸要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相关产业数字化转型,建立沿线国家政府、行业、企业间的数字合作。深化数字产业、创新科技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数字技术在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金融、信息技术、文化科技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深化数字互联互通,同时要注重提升数字包容性,强化知识产权维护、个体隐私防护、数据跨境传输等领域的协作,共同铸就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发展。
4.2 聚力新疆自贸区,发挥区域开放平台新契机
新疆自贸区要切实把握良好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交通物流体系,推动建设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合理利用各类经济开发区优势和口岸优势,提升新疆的产业集聚力、产业竞争力和外贸竞争力。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持续提升外贸综合服务能力,充分释放多层次开放平台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借力数字驱动,依托人工智能对自贸区进行智能应用场景的打造,以开放式应用促进自贸区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为新疆自贸区注入新动能。学习借鉴开放程度较高的自贸区经验在政府治理模式、外商投资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等方面积极探索,将新疆自贸区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开放平台,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4.3 打造智慧口岸,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新疆对外开放口岸居多,智慧口岸的建设需求对实现新疆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智慧口岸要以数字为基础,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提升口岸智慧化水平,实现从传统口岸向智慧口岸的转变。因地制宜搭建相应体制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管控等手段共同打造智能通关、业务监管、综合联动等业务支撑平台,促成营运流程智能化改革,提升通关模式、改善口岸经营氛围,进而促进新疆-中亚间贸易的蓬勃发展,推动新疆高质量对外开放。
4.4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双多边贸易结构
立足自身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新疆特有的优质资源和新疆在全国经济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深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产业附加值及出口产品的多样性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支持扶持新业态享受多方面优惠政策,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导作用,支持企业建立合作研究平台与开发中心,促进激活科研创新的内生动力,加速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完善重点行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布局重点外贸行业上下游配套企业,使重点行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高新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4.5 深化边疆治理次区域合作模式,提升安全发展环境
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跨境经济、物流信息、产业合作、流行病跟踪、毒品安全等方面的次区域合作模式是未来深化新疆边疆治理模式的重要基石,对中国推进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合作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实现大数据+边境地方政府+次区域合作治理模式实现的关键在于既要引导大数据充分发挥潜力的同时高度注重信息安全工作,就合作范围进行明确划定。就经济领域、流行病领域、物流信息领域、毒品犯罪方面探索既能保护双方的根本利益也能促进双边经济发展的双赢模式,同时实现为合作型边疆治理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4.6 推动人文交流,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依托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传播新疆文化展现新疆之美。大力发展新疆旅游产业,打造新疆文旅品牌,促进新疆与中亚文化产品的交流互动,有助于中亚国家深入了解新疆。共同搭建媒体平台促进常态化互动模式,吸引中亚各国的游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大量中国企业入驻,借助企业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式增进文化交流,吸引合作伙伴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从而切实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培育大量中亚留学生及“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大量人才,为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起到纽带作用。用好文化符号和文化切入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凝聚中亚国家的文化情感,将维护中亚各国民族的情感贯穿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民族情怀,更好地实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全文[EB/OL].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 6909882.htm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s://www.xinjiang.gov.cn/xinjiang/xjzfgzbg/202402/04846067f9744516bb897f7d530195e2.shtml
王梦琳,黄佩.推动高水平开放再上新台阶: 记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N].2023-08-24.
孙云凤.新疆跨国民族的发展现状探析[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3):53-54.
侯军强,苏振兴,刘嘉懿.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J].西部金融,2023(6):62-63.
周俊华,王浩然.基于大数据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地方政府治边模式创新研究: 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下的中国云南省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9(4):18-20.
何苗苗,王 磊.“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文化对中亚国家传播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J].传媒论坛,2024(22): 66-67.
桂嘉越.“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的作用及影响[J].商展经济,2024(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