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旅游和康养旅游逐渐兴起。在产业融合大环境中,体育旅游作为一个重要产业,在我国旅游和体育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贵州省以众多体育赛事为突破口迅速把握发展契机推动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贵州省体旅融合创新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贵州体旅产业创新度评分、依存度和贡献度评分∈[5,4),评语为极高;关联度评分∈[4,3),评语为较高。本文提出从政府引导体旅融合、体育赛事游、全域旅游发展观、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旅游四个方面推动贵州省体旅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贵州省进一步把握当前的体育旅游发展机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贵州省;体旅融合;旅游产业;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8(b)--05
1 引言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同年体育总局亦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把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贵州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进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关键阶段,原有的民族旅游与“喀斯特”地质景观资源难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此时,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运动赛事的发展方兴未艾,为贵州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两个文件的指领下,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促进贵州省及其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与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途径。贵州省在休闲体育与旅游相融合的大背景下,推出了“村BA”“凉都马拉松”“村超”等众多体育赛事,大力推动了体旅融合这一新兴产业形式在省内的发展。众多体育赛事的良好反馈极大证明了贵州省的体育旅游融合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反馈和品牌影响。但为保证贵州省体育旅游后期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扩大体育旅游融合的范围,需不断对两者的融合进行动态调控。
产业融合研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色诺芬所提出的分工理念,其分工理念影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工思想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分工思想,这些分工观念深刻地波及近代以及现代产业融合研究理论,它在该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学者Rosenberg提出:技术创新模糊了产业边界,促使产业融合,主要集中于对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革新基础上的电信、出版、广播电视等产业的交叉与融合[1]。技术创新模糊了产业边界,促使产业融合。在信息网络发展迅猛的背景下,通信技术以及网络信息处理分析技术也日新月异,两者的变革与迭代使得电子信息与广播传媒等产业出现了一定的融合。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产业融合即是各个行业因科学技术、传播方式、数字传媒的变革而使得产业之间的壁垒逐渐消融,几者间的边界出现了模糊化的迹象。在信息技术时代,Pennings等(2001)认为供给需求和技术创新两者是形成产业融合类型的重要影响因素[2]。Malhotra等(2001)提出产业融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的供给侧技术性产业融合;二是以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为推动力而形成的需求侧产品性产业融合[3]。
继1985年国务院首次在《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中列明并归类了体育产业部门,将其定性为第三产业,国家体委积极响应中央的决定,正式提出体育产业这一概念。鲍明晓(2005)认为体育产业以新产业态的方式表现出来,既具有文化属性也拥有经济属性,集合了体育商品的生产和经营企业[4];孙汉超、梁椿林(1999)认为体育产业的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其能够满足人们健身塑型、休闲社交等精神需要[5];胡笑寒、张志美(2012)认为体育产业是以市场经济为背书,以满足人们体育需求而生产的相关体育产品以及生产与经营活动[6]。旅游产业是一种复合型的产业结构,根据旅游业参与者对于旅途中遭遇所产生的各种需求,众多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为其提供了精准匹配、具备效能的旅游产品以及精细化服务,而这一类产业的集合构成了旅游产业的大体结构。体育旅游在此基础上可释为“为参与体育旅游的主体提供有关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集合”是比较周延的。何立胜(2006)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相关分析定义,认为从产业的创新性来思考,产业融合即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产业升级与创新,包含了相关产业的信息技术发展,产业外延产品与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等多重要素[7]。胡金星(2007)认为产业融合的本质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产业系统下,众多产业构成要素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引领下不断重组合并产生了新型的产业[8]。朱瑞博(2003)认为从模块化的视角分析产业融合,产业则是一个个模块,产业融合即是模块化的产物[9]。
2 构建贵州省体旅融合测评模型
2.1 指标体系
鉴于上述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本文以测评贵州省体旅融合为研究目标,为后续的产业交融提供一定建议与参考,有利于贵州省领先把握当前的体育旅游的发展机遇。通过中国知网中检索“体旅融合指标构建”“产业融合”等主题相关论文,并融合测评模型分析贵州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现状及特点,从而构建贵州省体育旅游融合度测评模型。该模型从创新度、依存度、关联度和贡献度四个维度进行评估,且运用德尔菲法对贵州体旅发展融合度的三个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打分,其中准则层包含4个维度,有22个指标,如表1所示。
2.2 体旅融合指标体系权重赋值
2.2.1 构造判断矩阵
专家打分依据Saaty:总共有9个标准,其中1代表重要性相同,3代表一因素较另一因素比较重要,5代表一因素较另一因素明显重要,7代表一因素较另一因素非常重要,9代表一因素较另一因素极度重要,2代表的重要性介于1与3之间,4代表的重要性介于3与5之间,6代表的重要性介于5与7之间,8代表的重要性介于7与9之间[10]。若A因素较B因素相比评分为3,则B因素较A因素相比评分为1/3。两两比较取判断平均值并构造五个矩阵,以便于进行后续的一致性检验以及权重的计算。
2.2.2 确定权重赋值
本文将五个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以下权重值如表1所示。
在贵州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中,创新度和贡献度权重相同,依存度的权重最高且只有依存度的权重超过总权重的均值。在二级指标当中C1、C6、C7、C10、C15、C21分别在各个一级指标中权重占比最高。在最终权重当中占比最高的是C7、C6、C10,最低的是C11、C12、C14,超过最终权重的均值有C1、C3、C6、C7、C10、C21。总的来说,在22个二级指标中,C6、C7、C10、C1、C21这五个指标是评价体旅融合程度的关键指标。
2.2.3 一致性检验结果
为了确保判断矩阵的合理性,本文需要计算判断矩阵中各要素相对于其上层因素的相对权重值,如公式:。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CI为一致性指标,m表示目标判断矩阵的阶数。如满足此公式则通过一致性检验反之无效,且需要重新修正,即。
本文依据CR与RI来进行一致性检验的评估,通过比较各个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比值CR与0.1的大小,若CR值<0.1,则认为该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对五个判断矩阵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发现所有五个判断矩阵的CR均小于0.1。从表2可知,一致性检验全部通过,可以进行下一步融合度评价。
3 分析贵州体旅融合度测评模型
3.1 模糊测评矩阵的构造
3.1.1 因素集
建立上述指标层的集合作为因素集:U={u1,u2,…,up},其中p=1,…,22 p=1,…,22,每一项对应着指标层的一个指标,指标按照C1~C22排列。
3.1.2 评语集
评语集的构建如V={v1,v2,v3,v4,v5},其中v1~v5分别对应着评语“很高”“较高”“一般”“较低”与“很低”。运用F综合判别法的模糊矩阵来评价贵州体育旅游的融合度等级时,运算后发现得到的向量是比较模糊的,由此直接对评判结果进行评价并且对其融合度等级进行排序是不周延的。因此,本文将各个评语等级数值化,用一个向量来表示评语相应的等级集。本文将“很低”赋以1分、“较低”赋以2分、“一般”赋以3分、“较高”赋以4分、“很高”赋以5分。综合评价得分大多为小数,所以本研究采取下述方式对小数赋以等级:[5,4)评语为很高,[4,3)评语为较高,[3,2)评语为一般,[2,1)评语为较低,[1,0]评语为很低。
3.1.3 权重向量
根据上文可以得到权重向量为:
准则层:α1=(0.1782 0.5670 0.0766 0.1782)
指标层:β1=(0.4669 0.0528 0.2747 0.1056 0.1000)
β2=(0.2679 0.2679 0.1201 0.0764 0.2679)
β3=(0.0655 0.0655 0.1481 0.0655 0.4589 0.1965)
β4=(0.0930 0.0447 0.0837 0.2410 0.3764 0.1613)
其中下标对应所在准则层的位置。
3.1.4 一层模糊关系矩阵
二级指标权重矩阵βi与单因素评判因素λi,根据模型M=(∧,∨)进行一层综合评判,即α1=(0.1782 0.5670 0.0766 0.1782)。
3.2 多因素模糊测评
根据上述的准则层评分矩阵λ,采用F综合评判模型M=(·,+),于是,准则层综合评判矩阵η为η=α1×λ=(0.3045,0.3531,0.2431,0.0000,0.0900),经过归一化后的D'为η'=(0.3074 0.3534 0.2454 0 0.09)。
3.3 综合测评结果
结果表明,围绕贵州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现状综合量化评价,30.74%的专家认为贵州体旅产业融合度非常高,35.34%的专家认为贵州体旅产业融合度较高,24.54%的专家认为贵州体旅产业融合度一般,9.00%的专家认为贵州体旅产业融合度很低。
可以进一步计算出贵州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现状的模糊综合评分S由下式计算可得:S=X·(5,4,3,2,1)T。其中X∈{φ1,φ2,φ3,φ4,η'},根据综合测评结果,贵州体旅产业融合程度得分为4.008,在产业融合度等级划分中属于高融合阶段,其中贵州体旅产业创新度综合评分为4.067,贵州体旅产业依存度为4.039,贵州省体旅产业关联度为3.632,贵州体旅产业贡献度为4.062。
贵州体旅产业创新度、依存度和贡献度评分∈[5,4),评语为极高,关联度评分为3.632∈[4,3),评语为较高。创新度综合评分在四个指标中最高,间接表明贵州省在体旅融合方面器重创新研究,体旅融合是一种相对新颖的发展模式,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政府在体旅融合的过程中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模式,以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以致创新度在评价指标中排名较高。例如,在黔东南州黎从榕旅游区中,体育赛事众多,为发挥“以赛促旅”的带头作用,省政府督促地方政府拓宽观看赛事渠道,加大力度强化智慧旅游平台,以便于观赛者更舒心更愉快观赏赛事活动,进而推进体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释放消费潜力。其次,贡献度综合得分仅次于创新度,贵州省体旅融合的贡献与当地的发展是协同共进,体育加旅游的双重吸引使得更多的潜在旅游客户成为现实客户,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充实的流动资金。在体育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地方人文的交流传播,使得黔东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旖旎的自然风光在“体旅融合”的春风下再次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让游客感受“体育旅游”热情的同时能够深度感受当地的旅游特色。在此之上,实现了依托“体育旅游”提升地方旅游业的高附加值水平,实现了产业与社会服务的双向促进。接着,依存度次之,体育和旅游在贵州省融合发展中是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关系。纵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相互依存,但彼此之间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使得依存度在综合得分位列第三。最终考虑关联度,体育和旅游在贵州省的融合尚未形成紧密的关联,或者在实际发展中,两者的关联性尚未得到充分的实现。归根究底本质原因为投入与产出不均衡且政府经济关联和旅游企业依赖关系不协调,好比六盘水政府规划攀岩小镇陡箐,鉴于政府资金链原因及各区政府内部因素,这将会是纸上谈兵。在此类问题上,贵州省各地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该类问题未能有效协同和解决,最后导致关联度体旅融合综合得分较低。在推动两者关联度方面,除了需要政府在政策文本的支持外,还需要切实的提升当地的营商环境,降低投资方的投资顾虑,进一步提升资金利用率。总而言之,贵州省体旅融合度准则层的排序结果反映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发展状况,有助于指导相关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推动体旅融合的健康发展,这也表明贵州省的体育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其创新度、依存度、关联度、贡献度等方面超过平均水平。
4 贵州省体旅融合深度发展策略
根据当前贵州省体旅融合分析结果,贵州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发策略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政府引导体旅融合、体育赛事游、全域旅游发展观、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旅游。
4.1 政府引导促关联
政府在体育和旅游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增进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资金投入是推动体育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为体育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例如,政府可以投资建设一些大型体育设施和旅游景区,同时为一些小型的体育旅游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旅游领域。其次,政策引导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源向体育和旅游融合的方向流动。例如,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等,鼓励企业和机构投资体育旅游项目,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最后,政府还能进行规划引领、审批管理等手段,对体育和旅游的融合进行引导和管理,确保体旅产业的健康发展。
4.2 赛事旅游促贡献
贵州省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来吸引外地观众和运动员前来参与。例如,在黔东南州台江县以及榕江县举办的村BA和村超,众多体育赛事爱好者蜂拥而至,对当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另外,体育赛事的声望和知名度与其级别和品牌密切相关。随着比赛级别提高,其吸引力也会增加,从而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赛。赛事级别的提升,赛事时间线固然会拉长,以致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鉴于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企业或当地政府还能够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加大投入,做到食之有特、住之有馨、行有所便、游有所乐、购之有物、娱之有地。为提供优质的服务水平,当地政府应以“科教兴旅”为突破口,在原有的“人才引进”政策上针对性出台有关政策,例如:“以短期聘请或候鸟型人才的形式吸收引进国内外杰出的旅游管理人才担任技术指导。”以上不仅能够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及美誉度,还能推动体育旅游经济效益的增长。此外,这也将改善当地就业环境及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4.3 全域观念促融合
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尤为重要[11]。全域旅游发展观强调以全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最初,贵州省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对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贵州省内外的交通便利性,方便游客到访各个旅游目的地。同时,完善酒店、景区等旅游基础设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紧接,贵州省应深化旅游产业链条。发展与体育旅游相关的配套产业,例如休闲运动设施建设、体育用品销售、旅游导览服务等。这样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体验,增加就业机会,并创造经济增长点。此外,贵州省还可以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结合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在体育旅游中推出融合体育元素的旅游产品。例如,组织徒步登山活动、水上运动比赛、自行车旅游线路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丰富旅游体验方式。次之,贵州省应促进文化交流与旅游互动。结合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可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国际友谊赛事、组织民族文化表演、举办体育文化庙会等。这样能提升贵州省在全球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通过上述策略,贵州省可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观与体育旅游的有机融合,提升旅游竞争力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 信息技术促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对于推动贵州省体育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贵州省加强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集在线预订、导航指引、互动体验等功能的智慧旅游平台,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和信息,引导游客参与体育赛事及旅游活动。其次,贵州省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营销和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和其他互联网渠道,进行精准定向的数字营销和推广,将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的信息传达给更多的目标受众,增加知名度和曝光度。最后,开发虚拟体验项目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建设虚拟体验设施,让远程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贵州省的体育赛事和旅游景点,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因此,贵州省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运营优化。收集游客行为数据、意见反馈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了解用户需求和旅游趋势,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运营优化,提高贵州省体育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基于以上政府引导体旅融合、体育赛事游、全域旅游发展观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的措施,贵州省可以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促进体育旅游的融合,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满足游客对于多元化旅游活动的需求。概而言之,贵州省体旅融合创新发展需要立足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贵州省的体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Rosenberg 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1840-1910”[J].The Joum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14-416.
Pennings J.M,P. Purannam. Market Convergence and Firm Strategy [A] see: New Directions for Theory and Research[C].ECIS Conference,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Studies, Eindhoven, The Netherlands.2001:245-252.
Malhotra A. Firm Strategy in Converging Industries: An Investigation of US Commercial Bank Responses to US Commercial Investment Banking Convergence[D].Maryland University.2001.
鲍明晓.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科研,2005(4):22-29.
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39-240.
胡笑寒,张志美.北京市体育产业共生能力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5):547-552.
何立胜.产业融合与产业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61-64.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朱瑞博. 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3(8): 24-31.
Saaty, Vargas TA,LG. Models, Method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USA,2001:215.
戴学锋,杨明月.全域旅游带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刊,2022,37(2):6-8.
严伟.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11):97-102.
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1(4): 13-19.
刘婕,谭华芳.旅游与房地产业的关联融合度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2): 150-153.
涂静.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