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户外露营产业大众化、常态化、高质量的新阶段来临。云南省作为旅游目的地大省,露营地与自驾游一直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鼓励引导培育发展的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露营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020年以来,露营旅游的加速“迭代”,持续更新,时代的进步对云南省露营旅游的认知度、参与度和生态理念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云南省露营旅游的发展基础出发,对云南省露营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露营旅游产业的落地经验,以此为基础提出云南省全域露营旅游的发展路径,并对云南省13个州市提出了各州市露营旅游发展路径指引,以期助力露营乘势而上,使露营为代表的自然度假生活方式成为文旅发展的持续增长点。
关键词:露营旅游;户外露营产业;云南旅游;区域经济;旅游新业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8(b)--04
1 露营旅游发展现状
1.1 露营旅游演变过程
露营早期以生产或军事活动为目标的被动露营,后期演变为娱乐休闲方式,娱乐休闲性质的露营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自欧美国家开始发展,20世纪随着经济繁荣促使更多人参与露营活动。相较之下,我国露营产业形成较晚但发展迅速[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20年被普遍认为是我国的“精致露营元年”[2],露营向精致化发展。
《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露营旅游休闲是指在户外使用自备或租赁设备以休闲游憩、运动娱乐、自然教育等为主要目的,在有明确范围和相应设施的营地场所驻留的活动。本文研究的露营旅游并不是住简陋的帐篷、吃廉价的速食、打发无聊的时光,而是指一种微度假的旅行活动,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跨界融合的消费新业态。营地是满足各种露营生活需求及其他需求的一种被轻度构筑的自然空间,通过将餐饮、住宿置于自然环境和特定露营场景中,配合多样的活动和内容,赋予露营沉浸式玩乐体验、体验式互动教育的功能[3]。
现阶段的露营营地主要有“自然、自娱、自由”三种属性[4]。(1)自然(户外特征):营地是游客与户外、城市与自然的连接点,是自驾游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桥梁。(2)自娱(内容为主):营地作为户外休闲综合体,在市场上吸引人气的首要原则是特殊体验。(3)自由(要素丰富):营地在出行方式(人车一体)、组织方式(家庭、群体)、旅游时间旅游空间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容量。
1.2 国内发展现状
露营产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并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5],完善营地布局,加强露营营地的合规性,提高消费者对露营营地的信心,提高市场口碑,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国户外运动营地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营地产业规模为2060亿,到2025年将达到2900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露营旅游产品趋于特色化、多样化。露营逐渐“破圈”,成为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生活方式。露营不再等于住在野外,也不是只代表一种生活风格,而是和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融合,以丰富的内容和元素为营地带来消费市场,形成叠加的经济效应,从而不断为露营地注入新活力,提升露营地的综合效益,有效促进露营地的可持续发展。
“营地+”解锁“轻旅游”“微度假”的新休闲旅游模式[6]。露营等新业态快速崛起,以自由行、自驾游为代表的“轻旅游”“微度假”已成为热门选项,旅客更加注重旅游深度体验,更加强调品质与安全以及消费场景,露营+景区、露营+体育、露营+田园等多形态的“露营+”融合,促进露营行业的迭代升级。
2 云南露营旅游发展现状
在露营旅游发展过程中,游客对露营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露营产品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很多露营地为了抢抓行业发展的上升期,前期规划不全面;营地产品丰富度不够,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露营旅游配套设施的缺位将存在安全隐患;对于露营旅游产品而言,输出优质的内容,推出差异化的营地体验和特色玩法,淡季如何运营、复购率如何提升、营地如何宣传曝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1 露营旅游已成为突破口
早在2016年,云南省就出台了《云南省露营地与自驾游专项规划》,将露营地与自驾游视为旅游发展新业态。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到,云南将完善“快进慢游”交通服务体系,推动自驾车露营地建设。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以露营突破口,落脚在“生活”,重点在“体验”。
2.2 露营新业态消费已经升级
随着露营经济的不断升温,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能力的增强,云南旅游热门城市迎合当下人们“微度假”的露营需求,已着手开始解决传统露营中野外生活条件艰苦和不便的痛点。逐步完善露营配套基础设施,拓展露营发展新空间,打造露营生活方式,不断丰富消费形式和主题活动,通过进一步打造了休闲美食、帐篷露营、户外运动、儿童游乐等消费新业态。
2.3 露营已经遍及云南各州市
全国的露营“热”不断升温,露营热“春风”也吹到了云南,帐篷营地在云南“遍地开花”。通过梳理,整理出云南各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营地分布图(见图1)。景区的闲置地块,闲置的农家屋,废弃的旧厂区等经过设计改造后焕然一新。露营这一生活方式在云南颇受欢迎,且正在衍生出更多新业态。郊野露营之外,市中心也涌现了不少城市露营点,在周边摩天高楼的环抱下,形态各异的帐篷错落有致,和高楼形成视觉反差。
图1 云南省现有露营地分布
3 发展路径
围绕云南省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立足露营旅游新发展阶段、贯彻露营旅游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国的露营旅游新发展格局,抓住露营旅游市场迭代升级机遇,强化品质提升,向更加细分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发展。云南得天独厚的、多样的地质旅游资源为露营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露营旅游提质升级是云南省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云南应加快产品创新迭代,鼓励“露营+”融合创新发展。“营地+”的模式以丰富的内容和元素使露营活动更具趣味性,同时形成叠加的经济效应,有效提升了露营地的综合效益;规范露营行业管理,培育健康生态的露营旅游市场。北京、成都、舟山等地均出台相关管理规范,例如成都发布了《成都市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试行)》。云南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出台露营新规范,引导露营地规范管理与服务,让营地长久良性的发展下去;引入专业露营运营企业,提高露营行业发展质量。露营已进入精细化运营,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露营运营企业,首先规范化、多元化运营,降低淡旺季差距。其次加强专业人员管理和培训,提升帐篷露营地服务。最后强化营销宣传,注重横向和纵向组合,矩阵传播,注重建立与客户的情感联系。
3.1 总体发展空间布局
不同旅游资源主导下的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形成了一定的单一或多元旅游产业特色,多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将成为今后整个云南辐射式、放射状、多极核旅游空间结构成型的重要基础。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的露营旅游布局(见图2)。探索出一条利用云南生态资源优势,结合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最终形成云南露营旅游新增长点,助力露营旅游行业规范发展的路径。
(1)滇中高品质露营旅游区:包括昆明、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2)滇西生态康养露营旅游区:包括保山市、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3)滇东北人文探秘露营旅游区:包括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4)沿边民族文化露营旅游区:包括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图2 云南省露营旅游空间布局
3.2 区域露营旅游发展路径
3.2.1 滇中高品质露营旅游区
滇中应紧扣发展滇中崛起增长极,把特色露营融入城市发展,打造国际水平的高品质露营区,充分发挥滇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强滇中区域对云南露营旅游发展的示范作用。
凭借滇中区域丰富的自然禀赋、人文资源,聚焦露营旅游高质高效,打造既有户外野趣又有现代便利的露营产业群。首先逐步完善露营地的基础设施,提升现有露营地品质,其次新露营地建设要高标准要求,打造集运动、美食、游玩于一体的新露营综合体。最后探索推进露营夜游工作,打造夜游、夜购、夜娱、夜秀、夜食等夜间露营地产品,延长游客观光时间,提升游客在营地的体验感。
(1)昆明市:以昆明中心城区为中心,形成2小时昆明露营度假旅游圈,推动基础设施[7]。积极利用城市公园、废旧厂区、景区、特色小镇等载体,打造功能完善、舒适宜居的城市微度假的精致露营地。强化城市露营综合体,补充近郊营地,以露营地为核心去打造城市休闲旅游第四空间。
(2)玉溪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将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依托生物医药、新平褚橙、华宁柑橘、元江芒果等绿色有机高端产品,打造高品质乡村生态露营地,升温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富裕。
(3)楚雄彝族自治州:“滇中翡翠、绿美楚雄”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饶之地。以绿水生态环境为基地,以高标准、高水平策划规划建设高端野奢露营营地,成为露营旅游新打卡目的地[8]。
3.2.2 滇西生态康养露营旅游区
以大滇西旅游环线发展为支撑,聚焦“露营+康养”形成世界级生态康养露营旅游目的地,助力全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依托滇西依托气候环境、森林生态、山地湖泊等自然资源优势,引导打造一批“绿色生态+休闲露营+康养旅游”的特色露营营地。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样板式营地运营,在赋能当地露营旅游新业态的同时,为生态康养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大滇西环线的建设“营”出新活力。
(1)保山市:突出高黎贡山、地热温泉和抗战文化三大优势资源,实施露营旅游产品打造。隆阳区依托哀牢山、高黎贡山等生态资源建设自然生态山野营地,依托优越的市中心地理位置,打造城郊休闲露营集群,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9]。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施甸县则依托大量的丰富温泉资源,建设温泉康养度假营地集群,放大边境文化、侨乡文化、抗战文化等,将保山市整个区域打造成为云南旅游的新亮点、新名片。
(2)丽江市:“山水联动、路景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等热门景点为重点突破口,完善丽江大旅游品牌体系,打造与星空对话,听鸟儿呢喃,抚山风清凉,打造具有知名品牌的野奢营地。实现一流资源、一流品牌、一流营地,助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3)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依托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熊胆、当归、红花、黄精、百合等特色品种,充分挖掘推广民族医药,建设中医药食疗养生露营营地。提高高原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生猪、肉牛、核桃、乳业、茶叶、花卉等,打造特色康养田园营地。
(4)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紧扣“美丽德宏、养生福地”主题形象宣传语,以各县市温泉旅游资源较集中地区为基底,综合型温泉康养度假地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兼具休闲、康疗、养生等复合型温泉康养露营营地。
(5)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世界级高山峡谷资源,打造“小众、特色、高端”的野奢露营营地。以“低空、峡谷、高山”为主要载体,依托滇西高原体育训练、户外运动场地,通过各类登山步道、绿道、骑行道等有机串联,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兼具民族特色的户外探险露营营地。依托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机遇,培育康体养生户外营地,打响“康养怒江”旅游品牌。
(6)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为支撑,加快推进迪庆露营产业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以“露营+”和“+露营”为主形成生态、研学、非遗、雪山等为主题的体验产品。保护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三江并流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利用最美风景,开发山野野奢露营营地。让好风景变成好前景,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3.2.3 滇东北人文探秘露营旅游区
以滇东北复合型人文资源为主体,整合区域及邻省特色资源,加强与川、黔的区域合作,打造拳头露营产品,建设成为人文探秘露营旅游区。
“锁滇扼蜀”滇东北自古便是云南通往中原的门户和重要通道,既是古老神秘的云南文化展示窗口,又是扎西会议会址革命的转折点。重点开发历史文化探秘主题露营产品,形成区域露营产品的组合优势,吸引外省游客。
(1)昭通市:推动营地建设,建成面向滇川黔渝,“磅礴乌蒙,大美昭通”品牌下的生态露营目的地。一是依托扎西会议、革命纪念地等,开发红色文化探秘营地;二是利用滇蜀古道,连接云南与四川,滇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联系起来,打造历史文化探秘营地;三是利用雪山、乌蒙山、金沙江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户外探险探秘营地。
(2)曲靖市: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发挥中部区位优势,围绕“珠江源百里画廊”打造自然探秘精致营地。最具特色的,南部以罗平为龙头,发挥民族风情、生态景观等优势,以油菜花为爆点,打造全季皆可游的生态花海营地集群,人文、地质特色打造地质探秘营地。北部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中优势,以会泽为核心,打造文化探秘营地。努力把曲靖建成新兴现代高品质露营目的地。
罗平县金鸡峰丛的花海野奢营地,成为云南省第一家坐落于4A景区的高原花海野奢露营营地。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呈现独树一帜的露营营地名片,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多次报道。
(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彰显和利用文山州最具标识性与代表性的喀斯特山水田园景观,融合生态理念,植入生态运动、生态养生等业态,打造具有喀斯特山水探秘营地。以民族特色村寨、非遗文化、节庆文化等为支撑,打造一批参与性强、体验度高、娱乐性好的精品民族文化体验营地。
3.2.4 沿边民族文化露营旅游区
确保边境安全底线,以兴边富民为核心,提升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以露营为突破口,打造跨境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民族文化露营旅游区。
云南沿边区域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气候环境、优美的边地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浓郁的民族风情,具备发展国际知名露营旅游的基础。推动与毗邻国家互联互通,加强人文交流,建设一批具有异域风情、边境民族特色的营地。以“营”为友,以“营”为点,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繁荣,让沿边区域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核心纽带和前沿窗口。
(1)普洱市:积极推进露营旅游建设,打好文化和生态牌[10],打造国际知名的沿边跨境文化体验营地集群。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本底,以茶文化、咖啡文化为灵魂,积极培育茶咖文化体验营地。依托昆曼国际大通道和北回归线“金腰带”气候宜人、适宜生态康养度假的天然优势,打造运动生态康养营地。依托多样的民族风情、澜沧江-湄公河发展跨境旅游等优势,发展沧澜江文化体验营地。
(2)临沧市:临沧市以旅游营地、科普研学为重点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产品。以茶马古道、边境廊道为核心,植入茶马文化、边境文化,开发边境爱国研学营地。以露营地为载体,主打微度假精致露营,为游客提供精致营地体验,打造出“小而美”“精而奢”的特色旅游营地。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以景洪市为核心的露营旅游示范工程,辐射整个西双版纳,充分发挥中老边境区位优势,世界级的热带雨林自然资源,打造异域热带雨林主题营地,强化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傣族特色风情营地,将西双版纳打造成为沿边民族文化露营旅游区的引领示范区和重要支撑区。
(4)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打响“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大旅游IP,打造一个别具风情和特色的全域露营旅游发展格局。红河谷区域的避寒康养度假的生态气候优势和风光迤逦的山水资源优势,串联哈尼族彝族文化,打造红河谷民族风情营地群。连接滇越铁路、蒙自海关旧址、滇越铁路大桥等跨国文化体验,打造跨国精品体验营地。
4 结语
新业态旅游方式之一露营旅游,在全国越来越普及。云南作为全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热门旅游省份,应当不断突破局限,发挥精品项目示范、创新引领的作用。以打造世界级露营旅游精品项目为引领,瞄准我国露营旅游转型升级趋势和露营消费市场需求,融合科技、文化等元素,开发满足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露营旅游产品,引领露营旅游3.0时代,不断输出优质营地项目,形成差异化的特色露营产品,为西南地区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
参考文献
余一鸣.基于SWOT视域下露营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23(19):117-120.
周路涵,孙懿虹,陈雨茜,等.户外精致露营的盈利模式探究 [J]. 中国商论, 2024(2): 132-135.
Mikulić J,Prebežac D,Šerić M,et al. Campsite choice and the camping tourism experience: Investigating decisive campsite at‐tributes using relevance-determinance analysis[J]. Tourism Management,2017,59(4): 226-233.
梁思忆.我国露营旅游研究综述、现状动态与前瞻[J]. 中国商论, 2023(11): 130-133.
沈肖蓉,李宜衡,朱培武. 营地经济标准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 [J]. 中国标准化, 2024(2): 68-72.
陈挚,刘洋,徐铭泽.后疫情时代国内外露营地规划建设经验[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2(11):28-35.
刘梦园,谢洪忠,孟春林.昆明五华区露营地空间分布指向性特征及障碍度评价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23,35(2):35-42+52.
龚思颖,黄凯洁.“网红打卡地”旅游现象的市场营销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3(7):65-68.
张锦文,张宏梅.露营情境下游憩健康效益感知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检验: 以上海东平森林公园露营地为例[J].旅游研究,2023,15(3):44-54.
刘慧娟,曹超轶.国内露营旅游行为研究: 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城市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3(6):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