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的策略

2024-09-11 00:00:00许海玲
教育界·A 2024年22期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素养培养已成为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以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2课“青花瓷”教学为例,针对理念、目标、手段、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策略,旨在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课;美术基本素养;“青花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欣赏课在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养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美术基本素养关乎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等,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成了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承担起素养培养的重任,立足于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深入思考欣赏课教学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夯实美术基本素养培养根基

现阶段,广大教师秉持着以德为先的教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德育对素养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完善小学教育体系。然而,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未能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固化的教学模式,未能将德育与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要求相融合。这样不仅会影响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而且与德育教学理念相悖。基于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为了树立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通过挖掘美术作品蕴含的德育元素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1]。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之后,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评价三个环节,会积极挖掘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将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与教学过程有效融合起来。

为了树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可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和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在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的同时,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确定培养目标,明确美术基本素养培养导向

美术基本素养涉及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为了保证教学任务能够完成,教师应从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培养目标两方面入手做好教学准备[2]。

在分析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文化等领域),并归纳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美术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质感等。

在确定培养目标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主题和内容,明确学生在欣赏课中需要掌握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制订具体、可行的培养目标,确保这些目标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复杂,能够在给学生带来一定挑战的同时让学生有所收获。

“青花瓷”为湘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2课的主题。教师从青花瓷基础知识、文物价值、瓷器图案与特点等方面开展教学(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之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制订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3]。

三、采用多样手段,激发学生活动参与兴趣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实践是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关键环节。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特色,教师可通过设置描述、分析等环节,采用多样手段帮助学生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如:在描述环节,教师可通过“你对这件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从这件作品中获得了怎样的直观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多样性。在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等。通过描述、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各个方面的特点和价值所在[4-5]。

在“青花瓷”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依次从整体和细节出发,对教材第42页中展示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青花花果纹执壶、青花缠枝玫瑰花纹大碗、青花花卉纹大捧盒的特点进行描述。于是,有的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青花花果纹执壶造型典雅,曲线流畅。壶身呈现出青花瓷典型的淡雅色调,上面画有丰富的花果纹饰。这些纹饰构图巧妙,布局均衡,充满了自然之美。”有的学生则从细节的角度来描述:“青花缠枝牡丹纹罐上画着大朵的牡丹,花瓣层叠有序,色彩浓淡相宜。枝叶缠绕在花朵周围,形态各异,富有动感。此外,罐口和罐子底部的边饰提升了装饰效果。”通过观察作品的整体和细节,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还能够深刻地体会青花瓷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随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造型、形式原理对特定的青花瓷作品进行分析。对此,有的小组认为:“这件青花瓷作品描绘的蕉叶纹、缠枝莲纹、折枝花果纹开光、仰莲纹和圈草纹的青花瓷纹饰与整体造型相得益彰,使作品更加精致和独特,具有层次感。从形式原理上来看,纹饰具有对称与均衡的特点,蕴含了形式美,营造了一种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同时,小笔点画的手法运用旨在呈现永宣‘苏麻离青’料形成的铁锈斑。这既符合作品在当时发挥的功能,又展现了青花瓷的艺术魅力。”

四、改进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跟进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是教师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一项长期任务。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素养培养工作,教学跟进阶段对应的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具体可从合理设定教学评价标准和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两方面来考虑。

对于教学评价标准的合理设定,教师要意识到评价并不只是为学生评出一个分数或等级,还应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和问题,以便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多元化评价模式的采用,除选择常规的作业、测验等形式外,教师还可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过程中开展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从多个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培养状况[6]。

在“青花瓷”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应具备的美术基本素养,设定如表3所示的教学评价标准[7]。

结语

新课标强调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围绕素养培养开展课程教学,也对小学美术欣赏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笔者希望,本文以“青花瓷”一课为例,为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教学准备、教学实践、教学跟进等阶段的工作提出的关于理念、目标、手段、评价的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策略,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孔凡朋.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的思考[J].大众文艺,2024(6):145-147.

[2]苟莎莎.指向文化理解素养发展的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设计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4(4):175-177.

[3]李晓东.“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以“黄河文化”大单元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4(3):173-175.

[4]郎思雨.论以美育为导向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24(1):184-186.

[5]梅庭婷.扬传统文化 立文化自信:以小学美术教学中陶瓷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J].陶瓷,2024(1):92-94.

[6]廖石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应用具身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22):172-174.

[7]贾晨晨.童心童“话”: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J].大众文艺,2023(18):123-125.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利用美术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NG1453-1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海玲(1976—),女,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