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本位学习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探析

2024-09-11 00:00:00黄丽燕
教育界·A 2024年22期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问题本位学习这种以幼儿质疑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支撑幼儿深度学习中显示了巨大的价值与潜能。问题本位学习既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又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问题本位学习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本位学习;幼儿深度学习;有效策略探析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忽略幼儿主动性与参与性。而问题本位学习把幼儿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促使幼儿质疑,探究解决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最大化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该学习方式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及批判性思维发展。在问题本位学习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面对很多挑战。比如,如何启发幼儿提出问题?如何辨析幼儿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探究?如何组织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以及如何对幼儿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问题本位学习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从而开展实践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问题本位学习对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问题本位学习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旨在通过现实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1]。首先,问题本位学习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通过自主提问、主动探索解决方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问题本位学习能发展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利用多种学科知识与技能来促进自身各项能力全面发展。再次,问题本位学习也能发展幼儿的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幼儿通过分析问题、搜集资料、提出假说,并且通过试验与探究来验证假说,能够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最后,幼儿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同伴一起解决各种问题,这个过程有利于促进幼儿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及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问题本位学习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蕴含问题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因此,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中,营造蕴含问题情境的环境是关键。教师需要以幼儿为核心,从幼儿的发展特点、成长需求出发,为幼儿提供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游戏材料,通过创设启发性强的主题情境、任务情境、游戏情境等,把教学与生活进行联结,让幼儿怀着兴趣主动探究问题。

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室里,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名为“光影魔法屋”的学习区,旨在通过营造蕴含问题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对光影现象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师利用手电筒和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三角形、动物剪影等),在白色幕布上创造出各种光影图案,并提出疑问:“你们看,这些图案是怎么跑到墙上的呢,是不是手电筒有魔法?”幼儿们被这个问题吸引,纷纷猜测起来,有的说是手电筒的光变出来的,有的则认为是物体自己在动。其次,教师为幼儿提供手电筒、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及可调整角度的支架,引导幼儿自己创造光影图案。幼儿们兴奋地探索起来,尝试改变物体与手电筒之间的距离、角度,观察光影的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最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的影子很清楚,而有些却很模糊?不同形状的物体投下的影子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还能促使他们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加深了对光影现象的理解,还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这种积极的体验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提出开放性与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幼儿批判性思维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重在发展幼儿的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在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阶段,提出难度适当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提出一些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对问题展开深入探究[2]。

比如,幼儿在餐后散步到幼儿园的菜地里时,发现菜地里长有甘蔗。教师借此提问:“这甘蔗到底有多高呢,要如何测量?可以用哪些工具测呢?尺子怎么用?尺子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跃跃欲试。有的幼儿蹲在地上仔细丈量甘蔗的高度,有的幼儿伸直胳膊用尺贴近甘蔗进行测量。他们边测量边互相分享各自的发现与思考。“老师,我的甘蔗高30厘米!”有个幼儿激动得大叫起来。“哦,天哪,我的超过了你的,达到了32厘米!”另一名幼儿也激动地出示了他的测量结果。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幼儿对数字与长度之间的关系理解更加深刻。教师提出开放性与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深入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用尺子测量,还发展了观察、比较、沟通等能力,他们在实地观察与探究中深刻认识甘蔗成长历程,同时感受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这一活动在促进幼儿学习的同时,也强化了幼儿对于自然的好奇与探究欲望。

(三)鼓励幼儿开展合作学习,助推幼儿之间的交流分享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中,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幼儿能在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分享彼此的想法与发现等活动中促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发展[3]。教师可组织小组活动或者合作项目,使幼儿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发现、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听取别人的意见,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教师可以将幼儿进行异质分组,以此让幼儿互相学习、模仿和借鉴。

例如,教师可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科学实验与观察活动,如水的循环实验和植物生长观察活动,使幼儿对自然现象、物质特性及其他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幼儿需要确定实验材料、分工合作,遇到问题时共同分析问题、讨论对策,互相启发。幼儿可以通过协商、倾听、表达等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从而使小组合作更加默契。合作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在实践探索中对科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以共同揭示科学的深奥之处。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使幼儿之间互相交流想法与体会,一起解决各种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师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困难与问题

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适宜的支持与指导对幼儿深度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关的学习资源与手段,引导幼儿收集与整理资料,并协助幼儿梳理小结,形成意见与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奇思妙想,大胆放手,不要过于限制幼儿,要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究,使其能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当某个幼儿提出“月亮为什么有时是圆的,有时是缺的?”的疑问时,大部分幼儿也感觉到好奇。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兴趣,设计相关活动。例如,教师可分发调查记录表,让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每天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形状变化,在无形中感知月亮的形状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幼儿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发现月亮形状变化跟月亮位置、太阳光线等因素有关系。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教师提议幼儿通过实验模拟演示。幼儿们兴致高昂,共同收集实验所需材料,并自由分配组成小组。实践中,他们用一个球代表地球,一个小球代表月亮,还用一个小灯泡代表太阳。幼儿以地球为中心,以太阳为模型来模拟月亮处于不同方位下的光照。小球在太阳后面旋转时,就不能直接观察太阳照在小球上的光,此时月亮就会变成圆弧形并渐渐变成新月。“小球在什么位置上月亮会是满月?”教师在实验中适时的言语提示、设疑、协助小结等行为,能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讨。在观察与实验模拟中,幼儿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得出月亮圆缺的规律与原因。在本次实践中,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不仅能收获深度学习的快乐体验,同时还能了解相关的天文学知识。

(五)完善反馈和评价机制,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支持

反馈与评价对于问题本位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时,可以适时予以幼儿肯定与鼓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意见与引导[4]。另外,教师可通过记录幼儿学习轨迹与成长过程,以及每一位幼儿解决问题时的想法与成长,对幼儿学习情况有更好的认识,从而给予幼儿更加准确的引导与支持。

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创设问题墙,把幼儿学习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幼儿能看懂的、具象的图文符号记录在卡片上,并展示在墙面。这样,问题墙就变成了幼儿问题本位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每天都能与问题墙互动,把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录在卡片上;同时,幼儿也能看到其他幼儿的提问,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相互学习、互相启迪。教师通过定期对问题墙上的问题进行抽取和梳理,和幼儿进行深入交流。教师可挑选能够引发幼儿集体讨论的问题,让幼儿通过互动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来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定期对问题墙进行抽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与评估,关注幼儿所提问题的种类,困难程度及解答进度,并给幼儿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教师通过问题墙与健全的反馈机制,让幼儿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加深刻。幼儿在不断地自主探索、试错和实验中不再害怕出错、质疑,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问题墙既是幼儿的学习资源库,又能促进幼儿的合作交流,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可以说,问题墙构建了一个让幼儿勇于探索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动力与求知欲望。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本位学习对于幼儿深度学习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增进幼儿间的合作和沟通,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从营造探究环境、倡导自主探究、引导深入思考、鼓励合作交流及重视实践探索几个方面入手,切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并根据幼儿实际状况与需要对其加以调整与优化,从而营造出积极而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幼儿的发展与成长提供有利的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嘉麟.问题本位学习内涵介绍及其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措施[J].智力,2022(20):187-190.

[2]周雅卿.问题本位学习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分析[J].科幻画报,2022(2):215-216.

[3]周子涵.问题本位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40):46-48,83.

[4]郝爽,但菲.问题本位学习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实践策略[J].幼儿教育,2019(33):9-1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问题本位学习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向度研究”(项目编号:Fjxczx23-3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丽燕(1990—),女,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桥南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