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情境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文章探讨情境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可开展具有情境性和教育意义的音乐欣赏活动,创设能引发情感共鸣的音乐学习情境,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用策略
在当代教育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一、情境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情境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构建具体、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和全面发展。情境式教学强调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场景和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学科领域的特定场景[1]。
情境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式教学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景,情境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等,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音乐欣赏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这种对美的追求和鉴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提升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发展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情境式教学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契合点
情境式教学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契合点。
一是情境式教学注重创设具体而富有意义的环境,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借助情境来营造音乐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故事、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等,将学生带入音乐情境中,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是情境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而音乐欣赏教学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参与音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律动等音乐活动,以及在欣赏音乐时进行联想与想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情感和魅力[2]。
三是情境式教学追求学习的实践性与生动性,而音乐欣赏教学正是通过实践、体验和感受音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创设音乐会、音乐剧等音乐表演形式的模拟情境,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表演、演奏、观赏等方式,全方位地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表达自身的情感,能够提升创意实践和艺术表现能力。
四、情境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具有情境感和教育意义的音乐欣赏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欣赏音乐,教师应设计具有情境性和教育意义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师需要创设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在情境中感知和欣赏音乐。
例如,在管弦乐曲《大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欣赏活动开始之前,先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大象的形象,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描述大象的特点,如身形庞大、脚步笨重等。这样的情境导入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可提问:“你们是否想了解作曲家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大象的特点的呢?”并播放管弦乐曲《大象》,同时指导学生跟随三拍的韵律模仿大象笨重的脚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想象自己是大象在丛林中漫步。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大象的形态与音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韵律和特点。
音乐欣赏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分享活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对大象形象的理解,分析音乐是如何表现大象特点的,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展开分析,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创设能引发情感共鸣的音乐学习情境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创设一个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为了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挑选与学生年龄、生活经验相贴近的音乐作品,以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音乐情境,产生情感共鸣。
在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放松身心,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展开自由联想[3]。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对音乐形成个性化理解。音乐欣赏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音乐声中感受到的情感、联想到的画面以及音乐带给他们的启示等,以此促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以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的教学为例。《在钟表店里》这首乐曲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钟表店里的各种声音和景象,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播放音乐作品之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放松身心,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展开自由联想。学生可能会联想到钟表店里的各种钟表、修表工人忙碌的身影以及店内生机盎然的景象等。
音乐播放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联想到的画面。有学生说:“那些细的、高的、轻的、短的、快的声音是钟表店里的手表、闹钟等发出的声音。”还有学生说:“那些粗的、低的、重的、长的、慢的声音则是大钟的报时声,让我仿佛看到了钟表店里修表工人愉快劳动的情景。”
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不仅更深入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魅力,还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创设能引发情感共鸣的音乐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形成个性化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三)结合音乐要素创设音乐学习情境
结合音乐要素创设音乐学习情境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感知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教师需深入剖析音乐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接着,将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与情境相结合,突显作品的情感氛围和风格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利用旋律线、节奏图等图形谱来展示音乐作品的特点。图形谱能够将复杂的音乐信息简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符号,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作品的关键特点。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唱歌、演奏、舞蹈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氛围和风格特点。
例如,在教学河北民歌《小白菜》时,在音乐欣赏环节,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这是一首表现旧时农村中因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心情的歌曲。接着,教师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来创设情境。该首歌曲旋律的显著特点在于,每个乐段中的音符逐级递减,伴随着终结音的连续降低,塑造了一种近似于悲泣的音色。这段旋律的演绎手法生动刻画了一个女孩内心的忧伤与痛苦。为了让学生把握旋律的独特之处,教师运用图形谱绘制旋律走势,呈现每段音乐旋律递降的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形谱吟唱该曲,体验四个乐段旋律的徐徐降低,以及每个乐段尾音的逐渐沉落,使这悲苦、凄凉的呼唤深深刻印在学生心中。
通过结合音乐要素创设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体会《小白菜》这首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还能够加深对乐曲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的理解,从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拓展音乐情境,培养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目标。这不仅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将音乐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以《我的祖国》的教学为例。在音乐欣赏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创作背景、影响力以及相似题材歌曲的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歌曲相关的背景信息。通过了解这些音乐背景信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和演唱风格,进而深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了解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信息,学生还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对歌曲创作产生的影响。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到《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深切地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寻找与《我的祖国》同一题材的歌曲,如《走进新时代》《爱我中华》等。这些歌曲都表达了爱国情感和奋进精神,与《我的祖国》有着相似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比这些歌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音乐作品在表达同一主题思想时的不同方式和特点,从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拓展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查找资料、了解歌曲信息和对比歌曲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可以进一步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开展音乐拓展活动,学生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影响力以及相似题材的歌曲,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进而将音乐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审美品位,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结论
综上所述,情境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教师可通过开展具有情境性和教育意义的音乐欣赏活动,创设能引发情感共鸣的音乐学习情境,结合音乐要素创设音乐学习情境,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音乐教师应积极探索和运用情境式教学策略,将其融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具深度和启发性的音乐学习体验,引领他们在音乐领域中不断探索、创新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郑雯.指向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提问策略: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3(9):3-6.
[2]许淑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浇灌情感之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亚太教育,2023(6):21-23.
[3]沈莹莹.情境创设: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推进方式[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21.
作者简介:曹扣刚(1995—),男,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