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五个维度变革课堂教学策略,实现“得言、得意、得法”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语文学习;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经历了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的更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的组织方式由模板化向现代化推进。课堂实践证明,在真实的情境中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标的落地,深化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由此,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布置新的学习任务,带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新策略,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中之重。
文化自信主要包括文化认同、文化积淀、文化理解、文化参与等要素。教师要以语言浸润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认同。
语言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新课标强调语文的应用性,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内化语言知识。
语言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调动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达到审美创造的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共同指向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语文课堂变革实践研究
基于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本文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五个维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进行研究,以唐山市丰润区迎宾路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为例,提出变革路径,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以期为革新语文教学课堂提供参考。
(一)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不仅要追求目标的达成,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1]。
1.目标要体现融通性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融通的。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的教学为例。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语言学习的维度,即“能根据注释,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文的简洁精练,理解古文特殊的表达方式”,又要指向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即“感悟‘未闻’之妙”,更要指向审美维度,让学生感受古文语言优美、音韵工整、音调和谐的特点。这样多维的目标,在教学中互相融通,环环相扣。
2.目标要体现能力的进阶性
教学目标要指引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比较、推理,让学生经历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为例。唐山市丰润区迎宾路小学语文备课组为该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学生能够根据情节发展梳理文章脉络。
目标二:学生能够分析人物形象,适当评价人物特点。
目标三:学生能够找出并仿写描写主人公的句子。
目标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主人公的行为逻辑、心理活动,并能够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
这样的教学目标简单明了,从内容的把握到分析人物、领悟写法、输出练笔,层层深入,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引。
(二)设置多元的学习任务
确立教学目标后,教师应根据目标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2]。
1.任务要体现系统化
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应体现系统化,通过整合阅读文本、链接阅读资源、融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语言经验的建构。
系统化的任务,将以学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系统。
2.任务要体现层级性
以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唐山市丰润区迎宾路小学语文备课组明确这一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为“掌握提问的具体方法”。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子任务为“针对课文全文或课文的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这个任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低,学生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
《夜里飞行的秘密》的子任务为“阅读课文,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这个任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子任务为“整理问题,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这个任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蝴蝶的家》的子任务为“提出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尝试解决”。这个任务要求学生在提问的基础上自行分类筛选并尝试解决,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各子任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能力,掌握具体的提问方法。
(三)设计有趣的教学过程
过于注重语言文字教学的语文课堂较为枯燥,课堂氛围也较为尴尬。教师应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1.设置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设置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唐山市丰润区迎宾路小学语文备课组经过打磨,设置了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老师准备了三种音乐,分别是柔美的、欢快的和安静祥和的。读一读课文,你认为如果要配上音乐,应该配哪一种?”该问题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播放不同的音乐,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的情感。
2.适时鼓励学生
仍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为例。笔者提出问题:“请给桑娜的心理补白。”学生完成补白后,笔者鼓励学生站上讲台展示自己补白的内容。此时,仅有两个学生走上讲台。笔者鼓励学生道:“老师相信,会有二十个同学、三十个同学走上讲台,因为课堂是你们的。”笔者适时鼓励,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情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独立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在处理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不要让他们有心理负担。
(四)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1.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提高阅读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为例。课堂开始之初,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它有什么特点?两个同学一组,以对话的形式把20世纪的特点呈现出来。”学生在合作设计对话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设计探究性协同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单元的核心任务,设计探究性协同学习任务,如调查实践、课本剧创作、辩论会、阅读秀场、诗词大会等。这些任务需要学生协同合作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够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
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试、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信息,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进步程度。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为协同合作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路径。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工具,为学生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在线上学习平台中,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和讨论,还可以不定时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心得。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实践足迹、习惯养成等学习数据可以被全面采集。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从而因材施教,实施精准教学。
(五)实现“得言、得意、得法”的教学效果
1.“得言”的教学效果
“得言”是指学生能够学会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内化语言知识,实现一通百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两点。一是关注课文的语言描写。课文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遣词造句别具匠心,带有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非常适合学生模仿学习。二是关注课文的段落结构和行文逻辑。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3]。
2.“得意”的教学效果
“得意”是指学生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两点。一是关注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宏观的视角读通、读透课文,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主旨,即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蕴含什么道理。二是要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可以是课文的题目,也可以是课文中的一个关键词语或一个关键句,还可以是一个重点段落。教师要围绕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阅读课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课文,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3.“得法”的教学效果
“得法”需要学生在“得言”和“得意”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既能从语言上分析课文的写法之妙,又能从语境中体悟课文的内涵,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学贵有法,教师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让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更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识字、写字、理解词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思想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阅读、说话、写话[4]。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还要设计新颖的环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终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参考文献】
[1]张陆慧.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变革[J].语文教学通讯,2023(36):4-7.
[2]杨再隋.再谈学习任务群引领学习方式的新变革[J].语文教学通讯,2023(33):1.
[3]梁丽.得意得法得言:自选习作内容四年级上册《习作指导课:扩写》教学设计[J].山东教育,2018(34):46-47.
[4]潘盛长.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1):30-32.
作者简介:马婧(1981—),女,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迎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