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初探

2024-09-11 00:00:00干珂珂
教育界·A 2024年22期

【摘要】教师精心设计单元作业,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关于道德与法治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深入分析和系统解决各种作业问题,可以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是指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教学单元或者相关的教学主题而特别布置的一系列作业任务。单元作业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巩固和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设计单元的具体作业时,教师往往会细心地依据学生的具体年龄、不同的学习水平及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任务和形式[1]。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为例,从设计作业目标、创新作业形式、开展作业评价三个方面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设计作业目标

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一主题与学生的个人经验相联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作业目标一:理解法律的作用

“法律”是本单元的关键词。深刻理解法律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身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应意识到,作为一名公民,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权利,积极地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健康成长”也是本单元的关键词。法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保护作用。学生应意识到,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

(二)作业目标二:探索法律的实际运用

探索法律的实际应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从而深刻理解法律对他们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教师应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应用法律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三)作业目标三:增强法律意识

通过单元作业,学生应逐渐意识到,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听从父母教导,孝敬父母;成年后,还要赡养父母,有所作为[2]。

二、创新作业形式

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任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成效。

(一)情境式作业

情境式作业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有效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例如,笔者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扮演小记者,参观法院并采访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官。学生可以准备一份详尽的采访提纲,通过深入细致的问题来了解法庭的运作和法官日常的工作,同时了解法律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笔者向学生明确地指出作业要求:必须提前准备一份详细的采访提纲,其中要包括精心设计的问题及相应的准备工作;在采访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认真记录法官给予的答复;在采访活动结束之后,要整理采访笔记,撰写一篇细致入微的小记者报道,或者结合采访的图片,制作一个内容翔实的展示板,展示采访获取的信息。

又如,笔者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扮演法律援助中心的实习生,为前来请求法律援助的人提供建议。基于此,笔者为学生创设以下六个不同的情境。

情境一:张叔叔被拖欠工资,前来请求法律援助,你会提出什么建议?

情境二:王阿姨被一条没牵绳的狗咬伤,你会提出什么建议?

情境三:小何上街时,钱包被人偷走了,你会提出什么建议?

情境四:刘叔叔不服交警对他的罚款决定,你会提出什么建议?

情境五:小罗初中没毕业,家人让他辍学打工,你会提出什么建议?

情境六:小贾的爸爸经常打他,你会提出什么建议?

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式作业,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切身感受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性作业

通过实践性作业,学生能够有效地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笔者设计以“健康成长守则”为主题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订、宣传“健康成长守则”。首先,笔者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促进学生优势互补,实现共同进步。其次,笔者引导学生围绕“健康成长守则”的主题,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深入而充分的讨论,制订“健康成长守则”,并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宣传海报或是富有创意的标语,有效地传达“健康成长守则”的主要内容。再次,笔者引导学生通过班级或者学校的公告栏、墙壁、网站等多种多样的途径,展示小组制作的宣传海报或是标语,向其他同学详细、深入地宣传“健康成长守则”。最后,笔者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如利用早晨集会或者课间的休息时间向其他同学详细地介绍并且积极地推广自己小组的“健康成长守则”。

又如,笔者设计“调查成长过程中来自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怀”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了解社会是如何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有的学生发现,我国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有的学生发现,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场所,可以享受优惠票价或免票;有的学生发现,网吧门口张贴了“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警示标语;有的学生发现,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这样细致的实践性作业能够使学生在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有效地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三)设计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个人能力及潜力。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更为简单的作业,让他们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心,进而有效激发他们持续前进的学习动力;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更加充满挑战的作业,使他们持续不断地超越自我。

笔者设计以“对校园欺凌说‘不’”为主题的分层作业,引导学生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

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笔者为他们设计以下判断题。

当你看见他人被欺凌的时候,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适?请在恰当的做法前画“√”。

( )赶紧躲开,假装没看见。

( )立即上前阻止欺凌行为。

( )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

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笔者为他们设计以下填空题(如表1所示)。

对于学习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笔者为他们设计以下开放性问题。

1.当遭遇校园欺凌时,应当怎么应对?

2.未成年人应当怎么运用法律维护权利?

分层作业设计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单元作业评价

通过对作业的细致评价,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及时地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要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

(一)小组辩论作业评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设计小组辩论作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与法治素养。针对小组辩论作业,笔者设计以下评价标准。

1.论点:论点明确,让听众迅速抓住主要观点;论点简洁有力,让听众容易理解;论点之间有逻辑性,让辩论内容更具说服力。

2.论据:论据充足,包括数据、案例、理论等,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论据真实可靠,不能使用虚假或未经证实的信息;论据与论点之间有紧密的关联性,论据能够有效地支撑论点。

3.辩论技巧: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反驳有针对性;团队分工明确;遵守辩论规则;合理控制语速和音量。

(二)案例分析作业评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设计案例分析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案例分析作业,笔者设计以下评价标准。

1.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2.联系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3.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评价。

4.联系实际提出具体有效的建议。

(三)采访作业评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设计采访作业有利于联系实际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采访作业,笔者设计以下评价标准。

1.采访准备: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提前准备采访问题。

2.采访技巧:有礼貌;提问有逻辑性。

3.采访信息整理:准确记录采访内容;深入分析采访内容;形成文字报告。

结语

单元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价值观和法治意识。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情和单元教学内容,优化单元作业的目标、形式、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花璐.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作业设计案例[J].中小学班主任,2023(20):76-77.

[2]张巧丹.浅论“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的设计模式[J].求知导刊,2022(34):23-25.

[3]刘映旭.“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究: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新教师,2023(8):50-51.

作者简介:干珂珂(1998—),女,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小学(双桥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