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4-09-11 00:00:00王彩萍
教育界·A 2024年22期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显著优势。文章就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及优势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三大教学环节:首先,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并设计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批注;其次,教师进行批注方法的示范引领,包括整体性批注过程的公开演示和针对细节性批注技巧的系统教学;最后,教师强调交流分享的重要性,组织小组合作批注讨论,鼓励全班展示批注成果,以此深化学生的批注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其中,批注式阅读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互动性与启发性,彰显出显著的教学价值。该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表达,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更能锻炼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批注式阅读教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深化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教师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既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适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既能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又能实现从“学会阅读”到“会学阅读”的转变,真正实现阅读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一、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一)特点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圈点勾画、书写感悟、质疑问难等方式对文本进行直接批注,这有助于培养其自主阅读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是具有深度互动性和注重个性化引导。批注式阅读教学注重个体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以及疑问进行批注,这种深度互动使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习过程都具有独特性[1]。同时,教师通过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批注,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阅读理解程度及思维过程。

(二)优势

一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注式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提炼关键词句,揣摩作者意图。这种边读边思的方式,使得阅读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接收的过程,而是深化理解、形成自我见解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与领悟能力。

二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批注式阅读允许并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这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在主动思考和积极批注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自主批注

1.设计预习任务

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预习任务,如“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批注,培养其主动发现、主动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预习作业:“请同学们在预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或让你感到特别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喜欢它的原因,以及这个句子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它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或主题思想。”这样的任务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做批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文本内容。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老屋尽管自身破旧不堪但仍充满爱心与坚韧,坚持帮助小动物们的片段产生共鸣,如“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这句话,因为它生动展示了老屋无私奉献的形象,也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善良与坚持。

这种批注式的阅读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与兴趣。

2.建立情境链接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中理解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注,增强批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爬山虎或者展示爬山虎盆栽,让他们亲眼看一看、摸一摸爬山虎的叶子和脚,感受其顽强的生命力与独特的构造。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实际景象与文中的描述相对照,进行批注。如有个学生这样批注:“课文中的‘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我看到实物后深有感触,确实形象生动。” 这种结合实际情境的批注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爬山虎生长过程的关键细节进行观察,如“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同时进行批注,分析爬山虎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批注式阅读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解读,而是转变为一个沉浸式的学习过程,大大增强了批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更能深切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热情。

(二)示范引领,教授批注方法

1.整体性演示:公开演示批注过程

小学生尚未掌握系统的批注阅读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典型段落或句子,公开演示批注过程,让学生明确批注可以从句意理解、篇章结构剖析、作者情感揣摩等多角度进行切入,从而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批注模板[2]。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文中深情描绘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悲痛而又坚定心情的段落进行批注示范,如“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在这句话旁边,教师可以写下批注:“此处通过动作(仰头、望天花板)和神态(强忍悲痛、目光流露眷恋)描写,细腻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内敛的爱,同时也凸显了他的伟人胸怀与国家大局观。”接着,针对篇章结构方面,教师可以选择文中叙事转折的关键句进行批注,如“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此句在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批注道:“此句承上启下,标志着叙事的转折点,由叙述毛岸英的牺牲转为展现毛泽东做出艰难决定的过程,展现出领袖人物面临私人情感与国家利益冲突时的抉择。”

通过上述公开、具体的批注演示,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批注式阅读的实践模板,进而促使他们在后续的自主阅读过程中,也能逐步形成独立、全面的文本解读能力。

2.细节性演示:系统教授批注技巧

针对小学生批注阅读技巧不足的现实学情,教师应系统介绍如何圈画关键词、提出疑问、记录感悟等批注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批注的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阅读能力,系统性地培养他们进行有效批注的习惯。首先,针对圈画关键词的批注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识别并标记出文章中表达主旨、体现中心思想以及关键情节的词汇和短语。如针对“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样的核心句,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用高亮或下划线标注关键词“不好看”“很有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提炼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其次,对于提出疑问的批注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解之处或者引发思考的问题时,直接在课文旁空白处记录下来。例如,当读到“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时,学生可能会提问:“为什么作者要拿落花生与其他水果作对比?”“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问题批注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也能为课堂讨论提供线索。最后,关于记录感悟的批注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读完某个感人的段落后,写下自己由此产生的共鸣、联想或启示。例如,在读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句时,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如:“就像落花生一样,我们也要注重内在品质的提升,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使得批注式阅读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和自我成长的途径。随着此类活动的持续开展,学生会逐渐掌握批注的基本技能,并能在日常阅读中熟练应用,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交流分享,深化批注体验

1.小组合作批注讨论

小学生天性好动,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批注阅读,鼓励他们相互交流批注心得,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通过他人的视角拓宽自己的思路,从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比如,针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组织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批注阅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批注心得。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系列批注任务,包括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脉络、展示揭示主题思想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句段,或引导学生关注并批注故事中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批注的方向,又能确保他们在合作中有所依据,避免批注流于表面。

在小组活动中,每位组员独立完成初步的批注后,还要轮流展示和解读自己的批注点,并解释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其他组员则需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形成积极的互动氛围。比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涉及诚信、牺牲精神以及民间英雄形象的塑造,学生在交流批注时可以探讨海力布为何愿意牺牲自己来拯救村民,这背后反映出怎样的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最后,教师可在小组汇报环节邀请各组代表分享本组最具启发性的批注内容和讨论成果,以此检验并肯定每个小组的努力,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

在小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他们能够不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切实锻炼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2.全班展示批注成果

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个人的批注成果,通过集体反馈和教师点评,让学生反思自身的批注过程,进一步优化阅读策略,强化表达和沟通能力[4-5]。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针对《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圆梦在今朝》这四篇课文,制订相应的批注任务。首先,教师可提前布置批注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重点段落、难点词语、精彩句段、写作手法、科学知识要点等内容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疑问或感想。其次,教师可以设置批注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批注成果,如朗读带有批注的段落,谈谈自己的理解,解答同伴的疑问,或是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通过集体反馈和讨论,学生可以从同伴的批注中学到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可进行适时的点评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明晰正确的阅读方向,提高信息提取、逻辑推理的能力。

批注成果展示活动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公众演讲技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每一次批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都能不断积累阅读经验,真正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变。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批注式阅读,培养他们提问、探索的勇气与能力,同时,做好批注阅读的示范,为学生树立规范严谨批注的榜样。此外,教师还应通过构建互助式学习环境,让学生相互交流批注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能帮助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再到人格塑造的全方位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发梅,尹志刚.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实施策略与研究[J].现代教育,2023(10):26-29.

[2]章溢琦.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例[J].汉字文化,2023(14):141-143.

[3]张蕾.批注式阅读,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J].华夏教师,2023(9):76-78.

[4]欧凌霞.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究: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牛和鹅》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8):74-76.

[5]魏明红.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22(12):154-156.

作者简介:王彩萍(1969—),女,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