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将教过程、学方法及科学评价进行有效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构建一体化的教学课堂,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对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进行研究,论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其对初中化学教学的积极作用,并从教学导入、教学过程及课后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并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助力。为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优势,初中化学教师应对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全面渗透。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为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助力。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指从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出发,形成整体性教学体系,为学生打造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学”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果及方法。“教”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1]。“评”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通过优化评价设计,能够为教与学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在课中,评价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后,教师可通过评价结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了解自身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评”一体化对初中化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教学过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制订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如此,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2]。另外,“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作用,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加科学的认识,并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会注重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和实用性。由此,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资源及活动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化学知识。另外,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一)善用评价标准,逆向设计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评价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逆向设计。逆向教学指根据预期的教学结果来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达成教学目标[3]。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并对教学任务和评价标准加以明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合理规划,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围绕评价标准有效实施。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的教学为例。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主要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为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如下评价标准: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方法;明确制取氧气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学会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笔者根据这些评价标准逆向设计教学活动。首先,给学生播放实验视频,直观展示制取氧气的具体流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实验的重难点内容。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数据,利用口诀加深学生对操作流程的记忆。最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氧气纯度的原因,探讨“集气瓶未装满水”“导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等因素对氧气制取过程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通过逆向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促进化学教学活动的有序
开展。
(二)优化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起点。教师应关注导入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生活化情境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积极探究知识。在开展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导入环节创设生活化情境,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4]。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笔者创设蜡烛燃烧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燃烧的原理、规律。首先,笔者给学生分发蜡烛,引导他们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思考燃烧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纷纷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蜡烛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会产生光和热等。其次,笔者让学生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探讨灭火的原理。再次,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明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及温度达到着火点。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灭火的方法,如隔绝空气、清理现场的可燃物等。
通过上述教学,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开展多元评价活动,这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全面落实有着积极作用。
(三)设计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基于此,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实验教学,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总结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素养。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实验教学评价,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合理性等方面出发,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5]。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为例。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主要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需要注意的是,碳酸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另外,笔者还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四)设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
在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设置课堂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实际教学情况,对练习的题目进行科学筛选,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另外,教师还应合理安排课堂练习的时间和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确保学生学有所得。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本课题主要涉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原理和条件。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在理论教学结束后,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目。
将一根洁净的铁丝伸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发现铁丝逐渐发生溶解,稀盐酸溶液则逐渐变为浅绿色,且有气泡产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铁单质被置换为二价铁离子,致使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其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随后,笔者带领学生对该反应进行总结,得出“铁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的结论。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五)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多主体参与评价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缺少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仅由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的表现。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但是无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为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应增加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其中。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利用动画软件,向学生展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反应过程。其次,笔者带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共同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从合作情况、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最后,笔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种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化学学习。
2.档案袋与成长曲线
为保障“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持续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与成长曲线来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档案袋可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作品、成果和反思,如实验报告、课堂笔记、学习心得等,以展示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成长曲线则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表现和变化,帮助学生和教师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回顾和分享档案袋中的内容,讨论成长曲线的变化趋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持续进步。
通过应用档案袋和成长曲线等教学评价工具,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入实施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应发挥教学引领的作用,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红,程丽静.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J].教育艺术,2023(12):70.
[2]王开萍.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路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3(35):21-23.
[3]李欣恺.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家长,2023(34):80-82.
[4]赵虎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3(36):79-81.
[5]张颖.构建“教—学—评一致性”化学教学范式[J].文理导航(中旬),2023(12):43-45.
作者简介:李生沧(1969—),男,甘肃省永登县武胜驿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