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术课堂上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美术课堂更加精彩,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文章提出了巧用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元素、创设问题情境等在美术课堂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期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打造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堂。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美术;新课标
良好的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将情境教学法引入美术课堂,能够给美术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生感觉美术课堂生动、有趣。为了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美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多样化的情境联系起来,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让美术课堂更加精彩。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灵动情境
当教学情境有趣,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会更愿意积极地探索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让创设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变得更加简单。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打造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结合视觉、听觉理解美术作品,从而逐步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一)巧妙设导,激发兴趣
精彩纷呈的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美术的世界,积极地学习新知识。在实践中,个别教师受应试思想影响,不重视导入环节,也没有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美术知识,导致学生对学习美术知识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有必要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31a09060fd5358213940a4546386c35e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好奇心,愉悦地开启学习之旅[1]。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2课“设计我们的校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春晚’节目是什么呢?”在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春晚”节目后,教师可以播放这些“春晚”节目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春晚”节目美在何处。由此,学生自然会意识到,艺术家们借助美术的力量,让“春晚”节目变得美轮美奂。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道:“其实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大家要不要一起动手尝试一下?”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兴趣会得到激发,他们会想要了解自己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装饰校园,以及自己要如何动手制作装饰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顺利地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二)降低难度,帮助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仍倾向于通过视频、图片等较形象的内容理解知识。如果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直接讲解教材中的美术知识,学生往往会不得要领,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以相对轻松、愉悦、简单的方式学习美术知识、欣赏美术作品[2]。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第1课“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动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几个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然后询问学生“这几个角色出自什么动画片呢”,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播放《狮子王》《花木兰》《大闹天宫》等动画片的片段,并提出“这几部动画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呢”等问题,鼓励学生讨论与动漫艺术有关的知识。此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以及教材内容讲解动漫艺术的特点,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相关知识。在学生掌握有关动漫艺术的基础知识后,教师提出“你们知道动画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等问题,然后播放介绍动画片制作流程的纪录片,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有关动漫艺术的知识,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热情。
二、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
美术作品往往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要积极融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搭建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的桥梁,帮助学生切实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到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展开美术实践。
(一)使用生活素材,鼓励动手实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理论的讲解上,很少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但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还应当包括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该适当引入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造生活素材,让学生尝试创造美[3]。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2课“手工书设计”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到教室来”的任务,让学生产生期待,为后续参与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带来的书籍提出问题,如询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它的哪些部分吸引了你?”在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道:“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回答,老师发现,吸引人的书籍不仅有精彩的内容,还有美观的设计。同学们,你们对书籍的设计有哪些了解呢?如果有机会设计与制作属于你自己的手工书,你会怎么做呢?”在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可以介绍与书籍装帧形式有关的知识,以及如何改变书籍的造型与装饰。而在学生扎实掌握上述美术知识后,教师则可以布置“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材料制作一本至少四页的可折叠的手工书”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材料和灵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手工书的设计与制作。
(二)开放学习空间,引导进行创作
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习惯将教育的场所局限在教室内。然而,这样做其实在无形中阻碍了学生将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先驱,他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观点,倡导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广阔的空间中探索。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不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室外展开美术创作,并指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表现生活、记录生活[4]。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自己在课前拍摄的校园风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熟悉照片上的风景吗?这些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呢?”由于学生对校园十分熟悉,他们会积极地指出这些照片的拍摄地点。随后,教师可以展示一组校园线描写生作品,并通过“写生的第一步是什么”“如何取景呢”等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此后,教师可以结合优秀的校园线描写生作品介绍取景、构图、透视的知识,提醒学生取景时视平线在画面上的位置十分关键,主体景物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时效果最佳。在学生基本掌握上述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实践:“相信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线描写生的方法了。接下来的课堂时间,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尝试进行线描写生吧!”至此,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广阔的校园空间展开线描写生。
三、创设问题情境,指导探究学习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一)以问启思,指引思考方向
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在将情境教学法引入美术课堂后,教师有必要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探索美术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第2课“精美的报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连串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思考、探究。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读过什么报纸和期刊呢?你们认为这些报纸和期刊的设计合理吗?”在学生分享自己平时阅读的报纸和期刊,并说出自己对于这些报纸和期刊的设计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提及较多的报纸和期刊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这些报纸和期刊的版面给你的总体感觉是怎样的呢?你觉得这些报纸或者期刊有哪些地方一下子吸引了你的目光呢?你认为这些报纸或者期刊在设计上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版式设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你在阅读报纸时,一般会按照什么顺序阅读”“在阅读期刊时你又会如何阅读”“你会被报纸和期刊的什么内容吸引呢”等问题,让学生明白图片、标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读者。除此之外,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包括对称与均衡、变异与秩序、空白与疏密、比例与分割、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知道如何描述版式设计的视觉之美。在讲解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那么,版式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什么呢?”如果学生顺利掌握了上述知识,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在版式设计上存在不足的报纸和期刊,并提出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报纸和期刊,大家认为它们在版面设计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吗?如果需要修改这些报纸和期刊的版式,你会从哪里开始呢?”在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绘图,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在纸上。
(二)组成小组,推动合作探究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往往会发现,面对相同的问题,不同学生的探索方向、探究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帮助全体学生高效解决问题,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教师不妨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展开合作探究[5]。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第1课“有创意的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有关字体设计的知识。在介绍字体设计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并给学生布置“进一步探究字体设计的方法,合作设计有创意的组合文字”的探究任务。接下来,教师应当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探究。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愿意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在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则需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情况称赞学生,认可学生付出的努力,激励学生继续通过合作学习完成相对复杂的探究任务。
结语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堂应用情境教学法是切实可行的做法。为了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美术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参与美术实践,逐步提升核心素养,从而有效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耿晓月,史肖.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多媒体情境教学实践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3):213-214.
[2]陈奇.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7):94-95.
[3]李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知识文库,2023(7):1-4.
[4]李文静.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情境创设[J].学园,2022,15(34):13-15.
[5]李碧原.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2(30):41-44.
作者简介:徐振军(1976—),男,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忠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