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班级的管理中,正确应对班级突发事件是班主任必备的技能。文章将从“保持冷静,客观公正”“把握分寸,博爱宽容”“学生本位,因材施教”“实时跟进,调整策略”“抓住契机,引导教育”这五个方面探讨初中班主任如何正确应对班级突发事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在应对班级突发事件时,有的初中班主任偶尔会存在未全面了解情况、凭借主观判断批评学生的现象,还可能存在不分场合批评学生的情况。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叛逆心理。如何正确处理班级突发事件影响着学生与班主任信任关系的发展。因此,班主任需要掌握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1]。
一、保持冷静,客观公正
保持冷静,客观公正是班主任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班主任在稳定的情绪下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能够使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真正地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从而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校组织的跳长绳比赛中,有两名学生因为输掉比赛而开始互相指责,甚至产生了肢体冲突。班主任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在冲突现场,班主任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及时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班主任将这两名学生叫到办公室,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班主任向其他学生询问事情的经过,全方位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以便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在学生冷静后,班主任首先肯定了这两名学生拥有极强的班级荣誉感。接着,班主任让学生反思因为输掉比赛而责怪同伴,甚至伤害自己与同伴感情的做法是否可取,思考比赛结果是否比友谊重要。通过反思,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以及这样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并警示自己,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最后,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明确“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强调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要保持冷静的处事方式。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改正不足。在处理这一冲突事件时,班主任保持冷静,客观、全面地了解事件经过,同时肯定学生的班级荣誉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向全班学生解释运动比赛中蕴藏的体育精神与意义。如此,不仅能够解决学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
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不仅要保持冷静,还要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这样不仅能够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还能加深学生之间的情谊,营造和谐包容的班级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二、把握分寸,博爱宽容
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班主任应注重把握分寸,以博爱、宽容的心感化学生[3]。
例如,学生A和学生B纪律意识薄弱,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这两名学生旷课并前往运动场打篮球,而后他们与其他年级的学生产生了矛盾冲突。班主任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将两人叫到办公室谈话。通过谈话,班主任了解到两名学生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没有必要全部遵守的,他们想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法。由此,班主任意识到他们的根本问题是漠视学校纪律。基于此,班主任向他们诉说学校纪律的重要性:“学生不能擅自离开课堂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可能会出现意外。如果老师不知道学生出去,同时其他学生都在教室上课,那么擅自离开课堂的学生遇到了危险,会有人知道吗?这名学生是否会出现生命危险呢?”班主任通过举例与提问,让两名学生深刻认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保证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次班级突发事件,班主任把握分寸,既使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又维护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班主任的博爱宽容,让学生自发、自主地改变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也有利于建立起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把握分寸,以博爱宽容的态度对待犯错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关怀与温暖,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4]。
三、学生本位,因材施教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具体情况,实现因材施教。这样的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潜能。
例如,一名学生在教室突然情绪崩溃,通过撕毁书本来宣泄情绪,部分学生因此受到惊吓。面对这一情况,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冷静,以温和的语气与该学生对话,稳定该学生的情绪,同时安抚其他学生的情绪,避免场面失控。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向学校领导等进行汇报,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心理教师协助班主任的后续工作。在确保这名学生情绪稳定的基础上,班主任与其进行交谈。在此过程中,学生委屈地哭了起来,说道:“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差劲的人,没有人喜欢我。”班主任鼓励学生:“你怎么会是差劲的人呢?怎么可能会没有人喜欢你呢?我觉得你很优秀,班级里的同学都很喜欢你,其他老师也很喜欢你。你可以跟老师说说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把手给我,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你相信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生默默点头,情绪逐渐缓和。通过与学生的进一步沟通,班主任了解到这名学生缺乏自信且内心十分敏感。对此,班主任在该名学生交谈时,会不断地对她进行积极的鼓励与肯定。接着,班主任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得知他们与该名学生的交谈方式是导致学生缺乏自信且内心敏感的重要因素—该名学生的父母常常拿她与她的哥哥、姐姐相比,并频繁地提到该名学生不如其哥哥、姐姐优秀。对此,班主任与该名学生进行沟通:“父母的表达方式不对,但是他们的本意是想为你树立学习榜样,让你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所以其实你并不差劲,相反,你正在变得越来越优秀。”学生听完班主任的劝导,终于冷静了下来。而后,班主任也与该名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与该名学生沟通的正确方式。在此班级突发事件中,班主任以学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与心理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策略,以此对学生进行沟通与开导。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关怀与温暖,缓解其与父母的矛盾,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此外,班主任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开展关于挫折教育、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以学生为本是初中班主任应对班级突发事件策略的核心。教师通过因材施教,能够引导学生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这样还能够让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信任班主任,为师生关系的稳固铺平了道路[5]。
四、实时跟进,调整策略
初中班主任在应对班级突发事件时,要时刻跟进学生的情绪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策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同时,实时跟进能够让班主任了解到自己是否真正的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例如,在下课时,学生C趁学生D站起来不注意的时候,将其座位上的凳子悄悄移开,导致其摔倒。学生D摔倒后站起,与学生C打斗了起来。班主任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前往现场制止两名学生的冲突,并将学生C和学生D叫到办公室中进行沟通。学生D说道:“座位上凳子被他抽走了,我摔在了地上,其他同学在嘲笑我狼狈的样子。”学生C为自己辩解道:“我只是想开开玩笑,然而他却打了我。”两名学生仍在互相埋怨。班主任让他们先冷静下来,反思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学生C说:“我不应该移走他的凳子。”教师进一步引导教育:“是的。在你看来,移开凳子只是开玩笑的一种方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地上有一些尖锐的物品,学生D摔下去后是不是会受到很严重的伤害呢?对学生D造成的伤害又由谁负责呢?”学生C低下了头。接着,班主任询问学生D:“你认为你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学生D沉默。班主任知道学生D是一个内向的、不善于表达想法的学生。于是,班主对学生D说道:“你有一天的时间,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或其他方式跟我说说你的想法。”班主任下午收到了学生D的纸条,他在纸条上表示:他不应该冲动行事—打了学生C一拳。班主任给予他回信:面对任何情况,我们都要以冷静的态度处理问题。老师希望你能够当面跟学生C说明情况。而后,班主任将这两名学生再次叫到办公室,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对方道了歉。在后续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持续关注这两名学生的动态,学生C再也没有出现移开他人凳子的情况,但是学生D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仍然容易冲动行事。由此,班主任向学生D列举了一系列因冲动行事而获得悲惨结局的故事。以此,学生D逐渐养成在做事前冷静思考的习惯。通过实时跟进,班主任能够更好地观察到学生是否真正地改正了错误,并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使问题真正地得到解决。
实时跟进、调整策略是初中班主任应对班级突发事件的必备意识。通过实时跟进学生的表现情况,班主任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促使学生改正错误,让他们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抓住契机,引导教育
初中班主任应当抓住契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调控情绪。
例如,在一天课上,学生向班主任提出这样的一个疑问:“人为什么要一直学习呢?人生不过这短短几十年,为什么不能及时行乐呢?”面对这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班主任思索再三后,拿起手旁的空瓶子,说道:“这是一个空的塑料瓶,如果直接售卖它,它只能卖几角钱;如果里面装满饮用水,那么它能卖一块钱;如果里面装满牛奶,那么它能卖十块钱;如果里面装满醇厚的酒,那它的价值还会更高。同样的,一个人的脑子里如果什么都没装,那么他就如同那一个空瓶子一般,没有价值;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面装满了知识,那么他的价值将不可估量。作为学生,大家需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价值的人。这就是学习的意义。”班主任借助学生提出的疑问,向全班同学生动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如此,能够让提出问题的学生深刻领悟学习的重要性,让全班同学认识到学习的意义。这样的沟通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此外,通过这样的交流,班主任能够有效融入理想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有效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初中班主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及时抓住契机,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对正确观念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动力,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同时,这样也会有利于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保持冷静,客观公正”“把握分寸,博爱宽容”“学生本位,因材施教”“实时跟进,调整策略”“抓住契机,引导教育”这五个策略来应对班级突发事件,以此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田阔,田媛媛,赵璞.校园突发事件预防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287-288.
[2]陈丽娟.做“五心”班主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86.
[3]周乔.提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育艺术成效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4):91-93.
[4]王高慧.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行为问题的管理与引导策略研究[J].内江科技,2023,44(12):14-15.
[5]刘永业.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J].华夏教师,2019(21):81.
作者简介:王慧(1978—),女,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