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体育题材电影研究

2024-09-11 00:00:00岳大为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4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以电影为代表的娱乐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题材电影通过细腻刻画人物关系及其与体育运动的联系,成功传达体育人的坚毅精神和为国争光的使命感。体育题材电影更是凭借对个人意志与国家荣誉关联的展示,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当代体育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通过描绘角色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团队精神和对卓越的追求,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为了增强电影的感染力并引发观众深思,体育题材电影制作充分融合和运用体育元素符号,不仅反映了正面的情感观念,还折射出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由邓超、孙俪等人主演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于2023年上映,该片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欧洲强队的压力下,主教练戴敏佳放弃高薪回国,亲手组建和训练国家队,发起反击的故事。这部电影生动地表现了团队合作、奋力拼搏和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发了观众对努力、奋斗和团结的渴望。文章基于电影符号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体育元素符号在电影中的特征,并从视觉、听觉和语言符号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的体育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体育电影;体育元素;符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4-0253-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俄体育电影与社会文化的互文性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YSB242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通过丰富的符号语言展现了各种主题内容,同时传达出各类情感。

电影与体育内容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观众通过观看体育题材电影可以充分领略体育运动的魅力,感受到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和胜利的喜悦,并对运动员经历的挫折、失败等产生共情。而电影符号学作为研究电影符号和意义的学科,能够揭示电影中隐藏的信息,进而引发观众思考,促使观众充分感受到电影信息的内涵及情感。

据此,本文从电影符号学视角出发,以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例,从视觉、听觉和语言三个维度,深入探讨电影中的体育元素及意义呈现,旨在为同类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电影符号学阐释

电影符号学是研究电影语言与元素符号的学科,通过分析电影中视觉、听觉、语言三个维度的符号,揭示其中隐藏的意义和象征[1]。其中,视觉符号主要包括人物、道具、空间、构图等,听觉符号主要包括音乐、声音效果等,语言符号主要包括台词、对白、内心独白等。同时,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形式,通过巧妙运用符号,传达情感、观念和主题,引导观众共情与思考。

在电影符号学中,符号被视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可以超越表面的形式,传达更深层次的信息和意义。深入分析和解读电影符号,可以使观众进一步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及观念,提升对电影艺术的欣赏水平和审美体验。

二、体育元素在电影中呈现的特征

体育元素在电影中的充分运用,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与体验电影中的体育场景和情节,进而传达出电影的情感内涵。具体而言,体育元素在电影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竞技性与比赛性

电影中的体育场景通常包括比赛、训练、挑战等情节,展现出角色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对抗过程,使电影呈现出竞技性和比赛性,增强了电影情节的紧张感和观赏性。

(二)角色塑造与成长

通过展示角色在体育比赛中的表现、挑战与成长过程,可以有效深化角色的内在世界与情感体验,使观众关注与理解角色的成长轨迹,增强电影的叙事性以及人物塑造的立体性[2]。

(三)团队合作与友谊

通过展示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支持和友谊关系,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力量,传递出正能量与积极的情感,增强电影的感染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3]。

(四)情感共鸣与情节发展

通过在电影中展现体育比赛的情节,并整合角色互动、背景音乐等元素,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引发观众的情感波动,使电影故事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三、《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的体育元素

(一)视觉符号

视觉符号是通过运用影像、颜色、构图等元素,传达情感、渲染氛围,并突出电影所要探讨和表达的主题,引导观众思考和解读电影内涵[4]。同时,运用视觉符号,能够为观众带来一定的视听享受,营造出视觉上的震撼,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并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下称《中国乒乓》)中的体育视觉符号主要包括人物符号、道具符号、空间符号。

1.人物符号

人物符号涉及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方面。外在形象方面,《中国乒乓》运用大量的镜头展示比赛场景中运动员的肌肉线条与力量感,如运动员用力挥动球拍、迅速移动身体、灵活应对对手的攻势等。运用这一符号的意义在于展现运动员们的决心、毅力和拼搏精神,传达出对运动员们的尊重和敬意,激发观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支持[5]。

同时,《中国乒乓》的服装高度还原,充分展现了角色的性格、情感等特点,从而引起观众共鸣与情感联系。内在形象方面,角色的面部表情、眼神等细节可以传递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喜怒哀乐,并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冲突、转变等,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引发观众关注和期待[6]。如《中国乒乓》中瑞士运动员获得冠军,在高压下,中国乒乓队员之间发生了冲突,在解决冲突后,仍为“再次获胜”的目标共同努力。这一符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并有效推进电影情节发展。

2.道具符号

道具符号使电影能够生动展现体育的竞技精神、技艺水平等,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体育比赛的激情与魅力[7]。《中国乒乓》运用了乒乓球、球拍、运动服装、比赛场地等道具符号。其中,乒乓球道具符号展现了运动员们的激烈比赛和拼搏精神;球拍道具符号展现了运动员的个性和特点,成为他们的标志性视觉符号;比赛场地道具符号影响了观众对电影营造氛围的感受;运动服装道具符号,包括不同队伍的服装设计、颜色搭配、队徽等,都展现了团队的精神和形象。

3.空间符号

空间符号使电影能够更生动地展现体育比赛的紧张氛围、角色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情节发展的变化,增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8]。《中国乒乓》中运动员的动作空间符号,如球台上迅速移动、挥动球拍、调整站位等动作,充分展示出对空间的精准掌控和技术运用,反映出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角逐的激烈。同时,运用近景镜头突出运动员的动作细节,运用远景镜头展示了比赛的整体格局,运用俯视镜头展示了比赛的战术布局等,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的空间结构。另外,《中国乒乓》中有大量观众席的镜头,通过展示观众席的空间动态,包括欢呼声、呐喊声、鼓掌声等,营造出比赛现场的热烈氛围,增强了比赛场景的真实感。

(二)听觉符号

听觉符号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节奏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情绪[9]。音乐的选择和运用、角色的对白、环境声音等,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中的情感表达,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并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中国乒乓》中的听觉符号主要包括音乐符号、音响符号。

1.音乐符号

运用音乐符号能够暗示人物性格、心理等,并有助于渲染环境氛围,以引导观众进入电影情境中,直接参与叙事,是增强影片感染力的重要手段[10]。

《中国乒乓》主题曲《这里没人叫“喂”》唱道:“我会穿过迷雾和孤单,不管路有多远不管风霜雨雪,脚下每一步都算,看远方的蓝。”通过音乐与歌词的结合,展现了一种坚定、乐观、向前的精神状态,传递出奋斗、坚持的正能量。

2.音响符号

运用音响符号可以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比赛的紧张、激烈和激情,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和观赏性[11]。

首先,观众在观看《中国乒乓》的过程中,可以听到球拍与乒乓球碰撞的声音,展现了运动员的技艺和力量,观众能够感受到比赛的紧张与激烈。同时,在比赛中,运动员们发出的呼喊声和呼吸声是重要的听觉符号,充分表达了球员们的情绪和状态,让观众更加投入。

其次,《中国乒乓》运用了大量的观众的欢呼声和加油声,充分反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球员们的表现,且能够激励运动员们更加努力拼搏[12]。

最后,《中国乒乓》中裁判的吹哨声、出示黄牌时运动员的心声,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比赛的紧张,并思考比赛是否存在不公平现象等,在推动电影情节发展的同时,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三)语言符号

运用语言符号可以帮助影片指涉特定的文化信息和意义,从而丰富电影的表现形式和深度。语言符号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声语言符号,包括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等话语形式的语言符号。

另一类是无声语言符号,包括书信内容、广告牌、字幕等电影文本形式的语言符号[13],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并强调电影的主题和意义。

1.有声语言符号

在电影中,运动员之间、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能够充分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比赛的紧张和激烈[14]。《中国乒乓》中,大李说:“如果赢总是那么容易,那赢还有什么意义呢?”“起码你踏踏实实地闭上眼了,输可怕,有死可怕吗?”这些台词反映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面对的压力、挑战和思考,并传达了对胜利和失败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丰富了电影的情感色彩。同时,“无论你怎么去努力,最坏的结果,还是一定会到来的。我已经认了。但是!认命不等于就放弃了”,这段台词表达了一种坚定、积极的态度,即尽管可能迎来最坏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努力和奋斗。

2.无声语言符号

《中国乒乓》运用了发球、正手、反手、横拍、控制、进攻、防守等术语和名词,这些术语和名词是乒乓球比赛中常用的语言符号,能够准确描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比赛情况。同时,在比赛中,运动员和观众常常会喊出口号和鼓励语来激励运动员,如“加油!”“打得好!”“全力以赴!”等。这些口号和鼓励语是体育比赛中常见的语言符号,传递出对运动员的支持和鼓励。另外,《中国乒乓》运用了诸多点题文字,如训练场上写着“为国争光”,直接、简洁地传达出电影主题和情感内核,引导观众理解和感受电影内容和主题[15];田径运动场地的墙上写着“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体现了对团队精神、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强调,传达了努力、奋斗和进取的价值观。

四、结语

本文从电影符号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体育元素的呈现及相应内涵、特色、表达意义等。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和语言符号,展示了体育运动的荣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体育元素在电影各方面的细致表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激情与挑战,还深刻传递了人类意志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观众能深入理解电影符号学,以及体育元素在电影中的独特呈现方式,欣赏电影艺术的魅力,且为电影相关制作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文杰,魏李梅.具象与意指:电影《变脸》传统文化的符号语言表达[J].名作欣赏,2024(6):167-169.

[2] 杨扬,喻红玉.电影符号学视域下近年国产主旋律电影的表演实践[J].当代电影,2024(2):166-172.

[3] 张超.电影符号学视域下《现代启示录》中的信仰迷失[J].戏剧之家,2023(33):157-159.

[4] 冯佳悦.电影《激战》中体育精神的内涵阐释:基于电影符号学视角[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书面交流(体育新闻传播分会).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3:1.

[5] 费扬.传达·介入·建构:基于麦茨电影符号学视角解读电影《青春祭》[J].今传媒,2023,31(6):92-94.

[6] 胡宇晨.电影符号学视阈下的《绿皮书》解读[J].今古文创,2023(18):94-96.

[7] 贾梦珠.符号学视域下电影《青春变形记》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之道[J].声屏世界,2022(21):54-56.

[8] 庄忠瑶.电影《绿皮书》的文化密码:基于麦茨电影符号学的解读[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2,20(2):124-128.

[9] 何柳.从电影符号学角度探析主旋律电影:以“战狼”系列电影为例[J].时代报告(奔流),2021(6):36-37.

[10] 崔岩,尹珮瑶.从《夺冠》看体育类电影的符号叙事与文化解释[J].中国文艺家,2021(2):10-14.

[11] 贺小倩.符号对于电影阶级性的隐喻及构建功能探究:以《寄生虫》为例[J].声屏世界,2020(21):61-62.

[12] 荆婧.电影符号学视域下红色电影中沂蒙精神元素系统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4):34-41.

[13] 陈肖宵.电影符号学视域下《寻梦环游记》中的墨西哥元素运用[J].戏剧之家,2020(11):85-86.

[14] 潘源.电影符号学与电影意象论比较研究:探寻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的基石[J].艺术评论,2019(10):42-55.

[15] 金虎.约翰·贝特曼的系统功能电影语言观初探:兼谈电影符号学的命运[J].电影文学,2019(2):40-46,149.

作者简介 岳大为,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