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论文的信息与成果传播研究

2024-09-11 00:00:00李克永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4期

摘要:高校学报利用高校独有的学术资源优势,建立特色栏目,吸纳优质稿件,吸引优质作者群,以推动信息与成果传播。文章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为例,研究科技期刊的信息与成果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与传播方式。结果表明,高被引、高下载的优质论文与关注学术热点和难点的组稿专题论文的信息与成果是传播基础;编委会的专家学者、知名的研究院所与科研团队是信息与成果传播的桥梁与纽带;邮箱推送是信息与成果的早期传播方式,易于操作、简单易行;微信普及率大大提高、功能愈发完善,逐渐获得期刊编辑部的重视;OSID开放科学计划推送是综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颖推送方式;学术沙龙、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可以很好地组织策划专题、推介期刊,是期刊论文信息与成果传播的关键。文章的研究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术期刊的信息与成果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报;科技期刊;成果传播;OSID开放科学计划;《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4-0221-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陕西省出版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普通高校学报一流期刊建设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ASC03;2014年度陕西省出版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学报比较分析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CSC05

一、引言

我国科技期刊大多依靠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学术信息与成果的传播,但上述数据库大多不提供论文相关信息。许多期刊有作者介绍、基金项目、研究方向等信息,但缺乏作者的学术背景信息。

周崇松提出期刊重在编辑工作,作者看重论文的完善与发表,不注重论文的内容延伸、学术拓展与深度挖掘等[1]。孙千惠认为期刊出版平台从论文补充信息、作者学术背景信息、音视频解读等方面深度挖掘论文信息,实现了增强出版[2]。严秀丽认为作者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为争取到更多高水平作者,首先要提高编辑为作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编辑应提高编辑素养和业务能力,树立良好的期刊形象,获得优质稿源,帮助作者解决从投稿到正式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办刊水平和学术传播力,因此编辑应不断培养自己为作者服务的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高质、高效的服务树立期刊形象,为期刊获得优质稿源奠定良好基础[3]。张朝军等阐述了科技期刊是科学传播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学者、作者、审者、编者、读者、转者等六位一体的科学传播共同体,认为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传播平台和渠道,具有完备的科技传播体系,处于信息与成果传播的主导地位,提出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就是提升科技期刊和出版平台的地位,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传播框架,实现网信时代科技期刊在科技传播中的转型升级,把科技期刊打造成拉动科技创新的发动机[4-5]。

高校学报可利用高校的学术优势,确立特色栏目、吸纳优质稿件、吸引校外优质作者群,形成强大的学术传播力,对高校学报的信息与成果进行传播。笔者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下文简称《学报》)为例,对其主要传播内容与主要传播对象进行研究,并分析信息与成果传播的主要方式。

二、主要传播内容与传播对象

(一)主要传播内容

1.优质论文的信息与成果

白娅娜等阐明了优质论文的信息与成果主要包括知名专家学者的高被引、高下载论文,高被引、高下载论文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反映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方向,为重点传播的推送内容,应遴选优质推送内容,精准定位推送对象,为论文精准推送提供保障[6]。

收集中国知网近5年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5次的76篇高被引论文,如《煤矿巷道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被引58次、《基于Sobel边缘检测的圆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被引51次;下载量大于等于500次的热门下载论文120篇,如《基于SNA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意见领袖传播影响力》下载量2079次,《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下载量2006次,皆为优质论文传播内容。

2.组稿专题的信息与成果

白娅娜提出组稿专题的信息与成果是在研究学术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对所在学科重大理论与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小核心、中砥柱、大外围”的内、中、外三圈层科技期刊智库发展模式,分析了优质推送内容遴选方法,提出了科技论文精准推送方式[7]。

《学报》围绕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领域办刊,经常性地组约专题稿件。如《学报》的《煤矿智能化》专题栏目,被引大于等于20次的论文有5篇,下载量大于等于500次的热门下载论文有5篇。

(二)主要传播对象

1.编委会的专家学者

编委会成员大多是所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他们了解学科热点、研究重点,学术水平与成果水平高,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学报》拥有编委58人,其中包括1名院士、6名国家级人才,所有编委会成员积极参与组稿约稿、专题研究,其自身学术影响力大、科技成果产出多,是主要的传播对象。同时,《学报》编委会汇集了中青年专家,其均为具有高级职称的学术活跃人,他们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具有很强的信息与成果传播能力。

2.知名专家学者

白娅娜等提出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获取知名专家学者信息[8];吴晓丽等认为“高、精、尖”和“稳、准、狠”的办刊策略是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9]。李克永认为优质作者队伍直接关系到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学科优势是特色栏目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专家优势是特色栏目发展的核心,稳定的作者群是特色栏目发展的必备条件[10]。

《学报》是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为特色的期刊,同时入选中国煤炭领域、地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可在以上2个领域的T1、T2期刊中遴选知名专家学者。在中国知网上,《学报》近5年被引量大于等于10次的论文作者均为知名学者,为信息与成果传播的对象。

3.知名的研究院所与科研团队

知名的研究院所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和专业研究领域,研究院所的学术活动必然可形成很多具有创新性、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知名的科研团队同样具有很强的学术传播力。《学报》在组约优质稿件的过程中,必须与知名的研究院所和科研团队建立联系,也可与学校相关科研团队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其也是《学报》信息与成果传播的主要对象。

三、信息与成果传播的主要方式

建设特色品牌、加强数字出版、加强平台传播、注重短视频增强出版是科技论文信息与成果传播的主要方式。《学报》近年来采用邮箱推送、微信推送、OSID开放科学计划推送、二维码推送、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对科技期刊论文的信息与成果进行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邮箱推送

早期的信息与成果主要通过邮箱推送,邮箱推送及时、灵活,推送范围大,操作简单易行。例如,《学报》将《煤矿智能化》专题栏目每一篇论文的摘要、主要创新点、主要图件等重要信息与重要创新元素以PDF文件、HTML格式链接的方式呈现。《学报》官网《用户中心》有将近9000名学者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审稿专家600多人、作者8400多人,投审稿系统自动列出专家信息,通过“批量发送邮件”将专题栏目文章精准发送至专家邮箱,实现了《学报》信息与成果的有效传播。

(二)微信推送

周锐、崔国平等提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内在需求,认为应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运用数字技术开拓内容传播新渠道,拓展数字出版场景,实现传统出版业务与数字出版业务的融合[11-12]。占莉娟等认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与稿件精准匹配是科技期刊同行评议质量控制的关键,提出强化网络学术资源搜索培训,运用知识图谱等科学计量学方法,保障专家与稿件匹配的精准性[13]。宇文高峰、陈玲等认为微信平台可以积聚读者,与期刊形成良好的互动,推动科技期刊学术交流和提升传播效率,提出通过自建融媒体平台实现期刊数字化,以便读者查阅,实现科技期刊学术交流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14-15]。

近年来,随着微信的普及、功能的增加,微信推送论文信息与成果的传播方式逐渐受到期刊编辑部的重视。期刊微信公众号是推送对象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传播方式,利于受传者第一时间关注。同时期刊还可建立微信群,以便收取稿件、专家外审,以及与作者、读者保持联系,易于传播信息与成果[16-18]。

《学报》建立了期刊微信公众号和专家、作者的微信群,定期推送刊发的优秀论文、专题论文,推送内容主要包括二维码、PDF与HTML全文,以及文章的摘要、重要图件和主要创新点。

(三)OSID开放科学计划推送

李婷等提出应以全媒体思维打造“现代纸刊”,促进单篇论文的学术交流与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升期刊影响力,促进期刊实现融合创新发展,认为“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尚未探索出有效路径,编辑创新性不足,可以借助“OSID开放科学计划”构建“现代纸书”模式,实现有效资源融合,为作者、读者提供精准推送服务[19]。

郭亿华等论证了OSID实施过程中作者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期刊融媒体发展应坚持“内容为王”,把好质量关,关注用户需求,提出在OSID 实施过程中,编辑做好推介、挖掘增值资料、及时跟踪,激发读者、作者的参与意愿,增加读者、作者的互动[20]。

实施OSID开放科学计划,在平台上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呈现方式,不仅能展现单篇论文的图文内容,还提供包括语音介绍、开放内容数据、在线问答、学术交流圈、视频直播等在内的更多服务与资源。

《学报》利用OSID开放科学计划,针对每一篇文章形成一个OSID码,其中包含题目、作者信息、关键词,还有作者的语音介绍、关键图件、研究成果及主要学术观点介绍,是一种直观新颖、成效显著的传播方式。

(四)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是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包括学术沙龙、学术会议等。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学术交流活动策划专题,推介期刊,推动期刊论文的信息与成果传播,助力期刊高质量发展。例如,《学报》编辑部参加“CHINA ROCK 2023第二十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作为支持期刊单位,就办刊宗旨、征稿范围、选稿原则等,向国内外参会代表做了宣传和介绍,并赠阅样刊及彩页,向知名专家邀约优质稿件,提升了《学报》的国际传播力。

四、结语

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科技期刊论文的信息与成果传播方式多样。目前,高校学报主要面向编委会、知名专家学者、知名研究院所与科研团队,对优质论文与组稿专题的信息与成果进行传播,邮箱推送、微信推送、OSID开放科学计划推送、学术交流活动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科技期刊编辑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要注意收集专家学者、作者、读者等的微信、QQ、微博等联系方式,积极参加与期刊栏目相关的学术会议,并和与会专家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为科技期刊多维度推送与传播信息与成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崇松,王岐本,周凝绮.基于平台作者服务的科技论文信息挖掘与传播[J].科技与出版,2022(11):112-117.

[2] 孙千惠.评价理论视域下“生命共同体”语篇态度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J].今传媒,2024(3):1-4.

[3] 严秀丽.增强科技期刊编辑为作者服务的意识的途径[J].传播与版权,2019(8):66-67.

[4] 张朝军,赵霞,肖英.没有传播就没有科技创新:论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和作用[J].科技传播,2020(3):13-17.

[5] 张朝军,肖英,赵霞,等.科技期刊在科学传播共同体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9(9):1-6.

[6] 白娅娜,张晓宁,刘旸.科技论文精准推送服务模式探索[J].编辑学报,2020,32(1):56-59.

[7] 白娅娜,代艳玲,武英刚,等.科技期刊质量建设路径及策略研究:以《洁净煤技术》创新发展实践为例[J].编辑学报,2024,36(1):93-97.

[8] 白娅娜,武英刚,宫在芹.百度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好助手[J].编辑学报,2017,29(2):172-174.

[9] 吴晓丽,陈广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策略:基于Nature、Science、The Lancet和Cell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7):758-764.

[10] 李克永.用特色栏目打造高校学报的鲜明个性: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2):220-222.

[11] 周锐,宋胜合,李晓波,等.科技期刊编辑服务作者的途径探讨[J].编辑学报,2016,28(3):260-263.

[12] 崔国平.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探析[J].今传媒,2024(3):63-66.

[13] 占莉娟,陈晓峰.学术文章附作者讲解视频二维码的推广价值及注意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7(17):97-103.

[14] 宇文高峰.科技期刊学术交流作用的实现与拓展[J].编辑学报,2020,32(2):198-200.

[15] 陈玲,李禾.借助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学术论文:以《中国中药杂志》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8(10):112-117.

[16] 张琼,王芳,岳荣强.科技期刊传播科技成果和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新疆农业科学》2015—2016年刊登科技论文数统计分析与比较研究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7(9):74-75.

[17] 王刚,黄崐,贺曦冉,等.科研社交网络对科技论文传播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7(6):43-45.

[18] 李明敏,李世秋,范真真,等.独立作者约稿助力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J].编辑学报,2023,35(2):210-213.

[19] 李婷,施其明,刘琦.“OSID开放科学计划”助力学术期刊融合创新发展[J].出版与印刷,2018(3):11-17.

[20] 郭亿华,牛东风. OSID开放科学计划在科技期刊应用情况与建议[J].中国传媒科技,2020,4(4):74-77.

作者简介 李克永,副编审,硕士生导师,《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研究方向:编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