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也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印前审读是图书下印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在图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教辅图书是出版的重要板块,面向学生群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近几年国家对教辅图书的出版管理越发严格,每年都要开展教辅图书质量专项重点检查,出版质量已经关乎出版社教辅图书板块的发展前景。文科教辅图书以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英语为主,涵盖面广,涉及导向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知识性问题、插图问题、地图问题、语言文字问题等。
基于中小学文科教辅图书的特点,文章针对印前审读中的常见问题,归纳易忽视的典型差错案例,梳理多年文科教辅图书印前审读时差错出现的规律,并深度剖析出现差错的原因,总结印前审读的要点,以避免差错的产生,有效提高中小学文科教辅图书的出版质量。出版社只有聚焦教辅图书出版高质量发展要求,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深耕细作,以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优质教辅图书出版工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辅图书市场中站稳脚跟,做优做强教辅出版产业。
关键词:印前审读;中小学;文科;教辅图书;编校质量;差错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4-0212-05
教辅图书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辅助资料,其质量受到社会各方重视,可以说质量就是教辅图书的生命线[1]。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出版单位要想做优教辅出版产业,就要聚焦教辅出版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好教辅图书的政治导向关、内容质量关、编校质量关[2],这也是出版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3]的必然要求。作为书籍出版前的最后一道保障,印前审读对教辅图书质量起着重要的把关作用。
印前审读是书稿“三审三校”后、付印前的最后一道关口,一般由各出版社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负责。相较于印后审读,印前审读可在付印前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不合格出版物流入市场。文科教辅图书涵盖面广,对编辑的政治素养和知识储备要求高,易牵扯政治、社会热点、插图等问题。因此,编辑在图书下印前对稿件进行仔细的审核特别重要和必要,对把好图书政治关、内容关、文字关,以及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文科教辅图书出版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
印前审读要求编辑以高度的责任感通读全稿,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稿件进行全方位审核,把关书稿质量,使书稿达到出版要求和标准[5]。印前审读作为付印前的最后把关,主要遵循两大原则。
第一,只改“硬伤”,可改可不改之处,遵循不改原则。在内容没有重大问题的前提下,印前审读后书稿的改动尺度不宜过大,须谨慎判断哪些地方该改,哪些地方不该改,只改确定是差错的地方。遇到疑问,须做出标记,并查找相关权威资料,如政策性规定和文件、工具书、教科书、权威媒体资料等[6]。
第二,抓重点,把好大方向,出版内容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二十六条要求。印前审读过程中必须将意识形态及导向性问题放在首位,这是出版工作的红线,须严格把关。对政治问题应做好最后一道防线的把关,尤其是涉及党和国家、政治、地图、民族等问题,涉嫌宣扬色情、迷信等内容,以及淡化、弱化中华民族价值立场及情感等内容,不论其隐显,均须提出处理意见[7]。对一些深层次的敏感问题要反复斟酌、研思,不能疏忽。文科教辅图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印前审读文科教辅图书时,虽然稿件已通过“三审三校”,但仍有很多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编辑人员经验欠缺,职业敏感性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编辑粗心大意,未从细微处入手,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从而造成各种差错[8]。现梳理印前审读时易忽视的典型差错,并分为以下五点进行解析。
(一)政治性差错
文科教辅图书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9]。文科教辅图书中常隐含一些政治问题,须特别注意,应始终保持职业敏感性,不能麻痹大意。
例1:某“中考精选真题分类”系列教辅图书中每道真题前都标注了来源地区,其中语文一科的某道真题前标注的是“新疆自治区”。
这是严重的政治性问题。中国国名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名称务必正确,5个自治区的名称不能减少字、写错字。例子中的“新疆自治区”应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印前审读时,要注意未必只有地理稿件中才会出现此类差错,如某历史稿件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被错写成“中国人民共和国”,某政治稿件中的“台湾”被错写成“台海”,一定要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例2:某初中英语阅读文章将中国和美国进行对比,大幅描写美金和美国房子比人民币和中国房子优越。
这属于隐蔽的导向性错误。文章过度美化西方,宣扬西方优越论,这种含有“贬中崇洋”思想的文章在印前审读时须警惕。特别是英语阅读文章有时取材于境外网络或报刊,编辑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印前审读时仔细辨别。英语阅读类教辅书在选文时应根据新课标要求,选择有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价值观的文章,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辅书中,增强教辅书的思想性。印前审读时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刻在脑中,时刻保持政治敏锐度和职业敏感性。
例3:2023年底某新版高中英语教辅书的阅读文章将“西藏”翻译为“Tibet”。
这是一个较新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2023年10月5日,王毅出席第三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在外交部的官方翻译中,人们发现“西藏”的英文翻译不再沿用“Tibet”,而是采用汉语拼音“Xizang”。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准确表达中国立场的“西藏”一词英文译法,按国家要求将此类阅读文章中西藏的翻译改为拼音“Xizang”。注意,教辅图书应及时修订,采用最新说法。
总之,对于政治问题,首先要严格把关,确保图书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正确,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次,要从细节处入手,有些内容关乎国家立场、民族尊严等导向性问题,须字斟句酌,绝不可出现差错。
(二)知识性、常识性、科学性差错
中小学文科教辅书中常出现各种知识性内容,编辑要有辨别知识性、常识性、科学性差错的能力。因此,编辑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眼界开阔,并在印前审读时细致严谨,确保中小学文科教辅图书中知识的正确性[10]。
例4:某初中语文课外教辅书中写“白居易、李白、杜甫、崔护在一起饮酒”。
这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常识谬误。白居易(772—846年)和崔护(772—846年)生在同一时期,李白(701—762年)和杜甫(712—770年)生在同一时期,四个人根本不可能同时在一起喝酒。印前审读时,要善于抓住细节,留意语句中是否有与常理或事实相悖之处,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例5:某小学语文课外知识类教辅书提到鳄鱼时,介绍其为水陆两栖动物。
这属于知识类差错。鳄鱼为爬行动物,而不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所属纲属、构造、生活环境、特征等都有所不同。爬行类动物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而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和水中。像这种知识类差错,只有平时涉猎广泛,且印前审读时细致严谨,勤于查资料,才能避免。
文科教辅图书中除了课内知识,还常常出现一些课外知识。所以,在印前审读时,一方面,编辑要认真核对课内知识,使其与课本内容和表述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编辑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淀博杂的学识,培养职业敏感性,从而提高印前审读水平,保证稿件中知识内容的质量[11]。
(三)语言文字类差错
中小学文科教辅图书中字词、标点的差错类型多,印前审读时,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判断,如《现代汉语词典》《标点符号用法》等。
1.漏字、加字、颠倒字
例6:某些政治类教辅书中出现漏字、加字、颠倒字等情况,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义主制度”。
例子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委员会”的“及”后漏掉“其常务”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0周年”多加了“的”字,“中国特色社会义主制度”中的“义主”应为“主义”。漏字、加字、颠倒字在稿件中较常见,印前审读时须细心,看清每个字,及时发现错误。
2.词语使用错误
例7:某高中语文教辅稿件中,“在那片绚烂的晚霞下,他首当其冲地跃上了山顶,他的身影与晚霞交相辉映,仿佛他是夕阳的使者”一句里的“首当其冲”一词使用错误。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用在这里明显不对。在印前审读稿件时,遇到理解不透的词语、成语须勤查工具书,注意词语的正确释义及其褒贬义,要能准确、恰当地表达整个句子的意思,避免因用词不当出现句意偏差。
3.标点使用差错
例8:某些文科类教辅稿件中常错用问号,如“谈一谈你从上述故事中受到的启发?”“结合背景谈谈以上红色地标孕育了哪些伟大精神?”等。
在印前审读时,常会遇见问号错用的情况。疑问词不是问号的指示标记,不能单凭有无“什么”“谁”等疑问代词或者“呢”“吗”等疑问语气词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疑问句、该不该用问号。上述例子非常典型,两个例句皆是陈述句,故句末不应用问号而应用句号。
印前审读时,遇到似是而非的问题,须查字典、遵规范、找资料,不能凭感觉判断,以及时发现容易疏忽的地方,找出“疏漏点”。
(四)插图差错
近几年插图的质量审查越来越严,在印前审读时须提高警惕,把好品质关。插图可以直观反映题目思想,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文科教辅图书中的插图应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康的审美趣味。但编辑在印前审读插图时,往往容易忽视细节问题,导致插图出现各类错误[12]。
1.政治性差错
例9: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辅书中某插图表现我国地震后现场救援场景,所画救援人物的上方有一面党旗,党旗上的镰刀方向反了。
这是严重的政治类差错。中国国旗、党旗、国徽、党徽等旗帜、徽标须从政府网站下载,须特别注意这些旗帜、徽标上不能印有文字、图案等。印前审读插图时,既要注意整体,又不能忽视细节,要特别注意大插图中所包含的小插图的正确性,上例小插图中的党旗就出现了严重错误。审读插图时,要对这些旗帜、徽标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凡出现,必须严格把关审核。
2.人物形象不当或不适宜
例10:某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辅图书某插图表现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场景,其中一名女生烫着大卷发,且裙子过短。
教辅书插图中人物造型应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学生形象要符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着装打扮应符合其特定身份。应坚决抵制具有低俗、庸俗、媚俗倾向的插图,印前审读时,应注意插图人物细节,排除此类差错。
3.图文不符
例11:某初中历史教辅书中,梁启超与康有为的照片放反了,成吉思汗的照片放成了忽必烈的照片。
历史教辅书中常出现人物照片,有些历史人物长相相似,甚至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容易混淆。文科教辅编辑平时应多学习积累,熟悉这些人物插图,以便在印前审读时及时发现差错。除此之外,文科教辅书中还有其他图文不符的例子。例如,成语“骑虎难下”的插图,画得像“武松打虎”,老虎一脸颓丧地卧在地上,而人举着拳,很威武地骑在老虎身上;又如,插图下提示语是“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插图反映的却是火箭发射的场景等。图文对应是最基本的要求,印前审读须细心,有意识地将提示语与插图对应起来审读,这样更容易找出差错。
4.知识性差错
例12:某初中教辅课外阅读书插图中人物所穿汉服为左衽。
这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类知识错误。汉服应为右衽,即汉族服装前襟向右掩,左襟压右襟,而插图中是右襟压左襟。出现这样的差错一方面是因为编辑人员对插图的审读未从细节入手;另一方面是因为编校人员知识积累不够广泛、深厚。现在文科教辅图书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习题越来越多,稿件量一大,编辑往往会忽视一些问题,类似的差错也自然增多,不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印前审读插图时须避免此类差错给学生造成错误引导。
近几年插图问题越来越受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教材插图引发的舆论风波,折射出公众对高质量教材的期待,编辑人员必须慎之又慎。印前审读插图时,不但要从政治性、思想性、图文一致性、知识性等方面出发,还要保证插图符合大众审美,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性和健康向上的审美品质,尽量采用相对经典的和大众喜闻乐见的插图风格。插图所传达的信息应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保持一致,维护党和国家形象和尊严,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主流社会公德,反映当今中国人民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
(五)地图差错
我国对地图出版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出版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提请相关部门进行地图审核,获得批准并取得审图号,且在出版物的适当位置标注审图号。地理教辅书要规范使用地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送审地图。注意,重印图书的内容修订如涉及地图,应按照规定重新办理插图送审[13]。
印前审读地图时,要注意“三个一致”,即教辅书上标明的审图号与地图审核部门下发的审图号要一致,教辅书中地图数量与已下发审图号的地图数量要一致,教辅书中地图内容与审核部门审核通过的地图内容要完全一致,包括比例大小也要完全一致。印前审读时,务必把好政治导向关,坚决避免稿件中的地图存在政治导向性差错[14]。
例13:某初中地理教辅书中,中国地图上的钓鱼岛和赤尾屿被图标不慎压盖。
这属于严重的政治性差错。钓鱼岛和赤尾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要注意不能被压盖或漏绘。印前审读时,应当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对地图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把关。
地图是国家版图最常见、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因此,地图除了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之外,还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格的法定性。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应杜绝错误表示中国版图的“问题地图”出现。地理教辅中的地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家版图教育和主权教育的重要素材,必须牢牢守住红线,严格把关[15]。
印前审读是“三审三校”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是须严格把好的一道关,保障了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教辅图书在中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须提升教辅品质,重视印前审读。在印前审读过程中,须严格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和品质关,不断摸索其中规律,并按规律细致审稿,将各种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提高中小学文科教辅图书出版质量,充分发挥教辅图书的作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季銮.中小学理科教辅图书印前审读应注意的差错例谈[J].传播与版权,2023(7):38-40,44.
[2] 杨红斌.理科教辅图书编校典型问题例谈[J].现代职业教育,2017(9):52-53.
[3] 新华社.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 OL].中国政府网-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08)[2024-03-15].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 tent_6907766.htm.
[4] 操宝善.编辑必须了解的印前审读基本流程[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a5af30ec18982ed1242764666ea089e6becbab75a607f60f2ba20a72a3f2e6c021-11-09(10).
[5] 赵更吉.论“印前审读制”的建立[J].编辑学报,2004(6):441-442.
[6] 唐俊杰.中小学文科教辅编辑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报业,2023(24):72-73.
[7] 肖丽香.教辅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采写编,2023(5):114-116.
[8] 毛锐.聚焦来稿质量,打造高品质教辅图书[J].编辑学刊,2023(4):103-106.
[9] 范宁.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升教辅图书质量检查的效果[J].传播与版权,2023(8):19-22.
[10] 屈晓燕.编辑视角下图书编校质量保障探析[J].今传媒,2023,31(9):88-91.
[11] 王鑫.新时代中小学教材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中国编辑,2023(8):85-89.
[12] 韦勇.探究提高初中科学教辅编校质量的方法和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5):226-227.
[13] 祝筠.以初中地理学科为例浅谈如何提高教辅图书编校质量[J].出版参考,2022(7):78-80.
[14] 杨丽静.地理教辅图书高质量出版的途径思考:以《凤凰新学案 高中地理》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4(1):20-22.
[15] 张静.地理教辅出版中中国地图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31):155.
作者简介 朱若曦,编辑,研究方向:图书编辑出版。